一种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及金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608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及金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融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及金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金融自助设备大都采用的后维护式的结构,维护人员将吐钞机、钞箱从机器后面抽出,进行加钞、取钞及其他相关的维护工作。吐钞机的使用频率由日别的数次到数十次不等,极易导致其与设备出钞口之间产生高度差,进而取款时为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及金融设备,其可以实现在金融设备装配、维护时,有效调整吐钞机高度,避免出现卡钞等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金融设备内壁上的滑轨以及安装于所述滑轨上的可上下移动调节位置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上部具有指向吐钞机的内折部,所述调节板的外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内折部相对的同向折沿,所述同向折沿与所述内折部平行,且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调节孔,所述内折部上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首端与所述同向折沿相接触;所述压板由穿过所述调节孔的紧固件与所述滑轨相连接,所述调节板上具有与吐钞机固定板相连接的安装孔。

所述调节螺钉为两个。

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内折部上。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金融设备,包括吐钞机,所述吐钞机通过所述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安装于所述金融设备中。

本发明可以有效实现在吐钞机处于维护状态时,能够随时调整高度,使其与出钞口高度匹配,避免出现卡钞。

附图说明

图1是出示了本发明的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2出示了本发明的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安装在金融设备上的示意图;

图3出示了本发明的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安装在金融设备上后去除压板、吐钞机固定板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3所示,一种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金融设备100内壁上的滑轨以及安装于所述滑轨上的可上下移动调节位置的调节板3,所述调节板的上部具有指向吐钞机的内折部32,所述调节板的外侧设有压板2,所述压板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内折部相对的同向折沿21,所述同向折沿与所述内折部平行,且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调节孔31(见图3所示),所述内折部上设有调节螺钉4,所述调节螺钉的首端与所述同向折沿相接触;所述压板由穿过所述调节孔的紧固件与所述滑轨相连接,所述调节板上具有与吐钞机固定板1相连接的安装孔。

具体的,所述与吐钞机固定板相连接的安装孔设在所述调节板的内折部上,所述吐钞机固定板1的上部具有配合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与调节板的内折部32通过连接件12相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压板上设有紧固件安装孔22,用于紧固件的安装,并通过调节孔31与滑轨相连接固定,从而使调节板与压板相固定,并由压板压住,所述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具体可以采用5件螺钉,均匀布置或不均匀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板以及压板可以分别是一个一体式L状板来实现。

具体实现上,本发明中,所述调节孔为长孔,且自所述调节板的底板端面向内折部方向开设,形成一个U形槽孔。

所述调节螺钉4至少为两个,可以采用内六角螺钉,安装在所述调节板的内折部上,可通过手动旋转而通过螺钉的首端与压板上的同向折沿相接触挤压而使调节板通过调节孔而相对升降移动,从而实现使与调节板连接的吐钞机固定板相对升降移动而实现对吐钞机的上下调节位置。

本发明中,所述滑轨包括相配合的内轨5与外轨6,并可通过滑轨固定架7与金融设备100的安装内壁相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将所述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固定于金融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需要配置两个,相对设置于金融设备中,与金融设备的外壳内壁相连接来实现对吐钞机的固定安装并调节。

在金融设备的维护过程中,维护人员在当发现吐钞机高度存在问题时,便可通过滑轨将吐钞机拉出,然后通过旋转调节螺钉来调整吐钞机的高度。

正常状态下,吐钞机与出钞口高度匹配,此时用户可进行正常取款业务。当机器处于维护状态时,操作人员将吐钞机抽出,可随时检查其与出钞口高度对应状态,并通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通过手动方式适时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金融设备100,包括吐钞机,所述吐钞机通过两个所述金融设备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金融设备中。

本发明通过设置一个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在不增加任何人员的前提下,通过该吐钞机高度调整装置,让自助设备处于维护状态时,能够实吐钞机的高度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