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40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便当自动售卖机领域,涉及一种当消费者在便当自动售卖机发生消费行为时,将便当顺利交付到给消费者手中的这一环节的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贩卖机的特点是无需销售员值守、随时随地可提供冷热食品购物的方便。目前市场上冷饮、热饮,生活用品,饼干零食等自动贩卖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自动贩卖机上,顾客只需通过对话界面选择商品,付款,即可进入取得商品的环节。由于无人值守,让商品从贩卖机的机柜内顺利地自动交接到顾客一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传统自动贩卖机的出货方式,几乎都采用自由掉落、沿滑道滚落,或者类似储物柜弹开门的方式取物。

可见上述出货方式在一些应用场合商品难免存在倾覆、摔坏、碰伤等隐患。即使质量较轻,不易摔坏的商品,经由这种方式送达顾客手中,也容易给消费者一种不尊重商品的感觉。倘若销售对象是中式便当盒饭,则传统出货方式完全不适用了。因为中式菜品被盛入便当盒饭内后往往呈散碎状态,更有一些菜品被浇撒汤汁、浸渍油层等等,一旦餐盒姿态发生变化,很容易改变餐品的品相,甚至出现汤汁溢出、泼散的情况,让消费者无法接受。可见,便当的出餐运动轨迹始终必须保持水平平动。另一方面,在热链状态下运行的便当自动售买机中还存在如何减少出餐过程中热量耗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采用由进餐门与出餐门构成的一是双重餐门设计,通过进餐门-出餐门开闭时序上的协调,可有效减少机柜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同时,进餐门在关闭过程中还具有推餐动作,可进一步推送便当餐盒平移入出餐室,不发生倾覆或姿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包括出餐室、进餐门、出餐门、传动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其中,出餐室安装于自动售卖机柜体前侧壁上的出餐口处;出餐室的进餐侧安装有进餐门,出餐侧安装有出餐门。进餐门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控制上下移动,实现出餐室出餐侧的开闭控制。进餐门由传动机构控制,实现进餐门的开闭控制;且在进餐门关闭过程中,会接触便当餐盒末端,可进一步推送便当餐盒平移入出餐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可有效减少机柜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

2、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可进一步推送便当餐盒平移入出餐室,不发生倾覆或姿态变化;

3、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保证了餐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中进餐门完全打开时连杆机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中进餐门完全关闭时连杆机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的双重餐门装置中出餐门完全关闭时曲柄滑块机构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出餐室 2-进餐门 3-出餐门

4-传动机构 5-曲柄滑块机构 401-进餐门驱动曲柄

402-第一连杆 403-第二连杆 404-进餐门滑块

405-进餐门滑道 406-进餐门旋转支架 407-驱动轴

501-出餐门驱动曲柄 502-出餐门滑块 503-出餐门滑道

504-出餐门滑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出餐门装置,包括出餐室1、进餐门2、出餐门3、传动机构4与曲柄滑块机构5,如图1所示。

其中,出餐室1固定安装于自动售卖机柜体前侧壁上的出餐口处。出餐室1的进餐侧安装有进餐门2,出餐侧安装有出餐门3,通过进餐门2、出餐门3与出餐室1共同围成便当过渡舱。便当在出餐过程中通过进餐门与出餐门开闭时序上的协调,可以将机柜内的热空气氛围与外部环境的冷空气隔绝,减少机柜内外热量交换的机会,节省能源。

所述进餐门2通过传动机构4控制开闭,且在进餐门2关闭的过程中可实现推餐动作,即向出餐方向推送便当,将便当推送至出餐室1内。所述传动机构4采用两套可变型的四连杆传动机构,包括进餐门驱动曲柄401、第一连杆402、第二连杆403、进餐门滑块404与进餐门滑道405,如图2所示,两套四连杆传动机构对称安装于出餐室1上方设计的进餐门旋转支架406的左右两侧,安装方式相同,具体为:进餐门驱动曲柄401的输入端固定安装于进餐门旋转支架406左右侧壁间安装的驱动轴407上,驱动轴407安装位置靠近出餐室1的进餐侧,且位于出餐室1底部。进餐门驱动曲柄401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402的输入端转轴相连,形成转动副。第一连杆402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403的输入端,以及出餐门2上部侧壁三者间通过转轴相连,形成转动副;且第二连杆403的输出端具有向上的弯折,弯折位置位于第二连杆403中部。第二连杆403的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进餐门滑块404,进餐门滑块404安装于出餐室1侧壁上固定安装的进餐门滑道405内;进餐门滑道405沿前后方向设置,且靠近出餐侧的一端向上倾斜,使进餐门滑道405与水平面呈30度夹角,使进餐门2打开范围更大,关闭时更易实现推餐动作。

通过上述传动机构4,在便当从机柜内到达进餐门2外侧,等待进入出餐室1时,传动机构2中驱动轴407在在电机的驱动下逆时针转动,进餐门驱动曲柄40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402逆时针转动,以及第二连杆403顺时针转动并沿进餐门滑道404向进餐侧移动,实现进餐门2的开启。当进餐门2完全开启时,进餐门滑块405位于进餐门滑道404出餐侧一端端部,且固定不动;此时进餐门2底边与出餐室1底面间的距离大于便当餐盒的厚度,以便便当餐盒被推送入出餐室1的过程中与进餐门2间不发生干涉现象,使便当餐盒可顺利由推送机构推入出餐室1内。由于在推送机构进行便当推送前,为不阻碍本实用新型中出餐门2的开启与关闭,因此需将推送机构在出餐室1进餐侧间具有一段距离,而该距离会导致推送机构无法将便当餐盒整体推送至出餐室1内,在推送机构推送便当完毕后,便当餐盒后部会位于出餐室1外部;因此,当推送机构推送便当完毕后,在电机的驱动下关闭进餐门2,在进餐门2关闭前至完全关闭的过程中,设计进餐门2底边与便当餐盒后端接触,并向前推动便当餐盒,随后进餐门2底边会完成一个近似平行于出餐室1底面的直线运动轨迹,保证便当餐盒的水平平动,不倾覆,不变形,最终将便当餐盒整体推入出餐室1内部,同时进餐门2将出餐室1的进餐侧密封,如图3所示。

所述出餐门3通过一组曲柄滑块机构5控制开闭,曲柄滑块机构包括出餐门驱动曲柄501、出餐门滑块502与出餐门滑道503,如图4所示,安装在位于出餐室1底部的出餐门滑动支架504上。其中,出餐门5竖直设置,左右两侧分别与出餐门滑动支架504左右两侧间采用滑动配合的方式相连,使出餐门5可上下移动。滑道503水平设置,安装于出餐门3内壁上。出餐门驱动曲柄501输入端通过转轴与出餐门滑动支架504相连,连接位置位于出餐门滑动支架504一侧;出餐门驱动曲柄501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出餐门滑块502相连;出餐门滑块502与出餐门滑道503配合安装。由此,通过电机控制出餐门驱动曲柄顺时针转动,使出餐门滑块502沿出餐门滑轨503右移,进而带动出餐门3向下移送,开启出餐门3,如图1所示,等候在出餐门3外侧的顾客可随即取走便当。当出餐门3完全开启时,出餐门滑块502位于出餐门滑轨503右端位置。当控制出餐门驱动曲柄501反向转动,使出餐门滑块502沿出餐门滑轨503左移,进而带动出餐门3向上移送,关闭出餐门3;当出餐门3完全关闭时,出餐门滑块502位于出餐门滑轨503左端位置,且出餐门3将出餐室1的出餐侧密封。

本实用新型便当自动售卖机出餐门装置,在运动时序控制上,运用了两个感应模块,令其分别为进餐门感应模块与出餐门感应模块,均由两个槽形光电传感器和一个感应片组成。进餐门感应模块中,令两个槽形光电传感器分别为开门传感器与关门传感器,均安装在进餐门旋转支架一侧壁上,且位于圆周上与圆心连线夹角为90度的两点位置。感应片安装在传动机构4中驱动轴407上,随驱动轴407一同转动,控制进餐门2的开关位置。由此,当进餐门2关闭后,感应片感应到关门传感器,由关门传感器并向控制部分发送到位信号,由控制部分控制驱动轴407停转;当进餐门2打开到合适角度时,感应片感应到开门传感器,由开门传感器向控制部分发送到位信号,由控制部分控制驱动轴407停转。

出餐门感应模块中,感应片安装在出餐门3内侧壁上,两个槽形光电传感器上下设置,安装在出餐门滑动支架304上,分别位于感应片上下两侧。由此,当出餐门3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时,感应片感应到上方的槽型光电传感器,由槽型光电传感器向控制部分发送出餐门开启信号,由控制部分控制出餐门驱动曲柄501停止转动。当出餐门3关闭时,感应片感应到下方的槽型光电传感器,此时,出餐门3完全关闭,由槽型光电传感器向控制部分发送出餐门3关闭信号,由控制部分控制出餐门驱动曲柄501停止转动。

上述进餐门2与出餐门3每个动作都由槽形光电传感器为主板提供独立信号,保证每个步骤单独执行。从而达到便当餐盒的出餐过程,便当售卖机机柜内部与外部隔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在出餐室1内左右侧壁相对位置安装有对射感应器。当便当盒进入出餐室1后,便当餐盒会切断对射感应器对射光线,产生信号传递到控制部分,由控制部分下达开门指令,控制出餐门3开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