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393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条形码上,系统普遍采用“安全条形码技术的+磁条”的方式,以磁条作为安全保证,条形码作为身份确认证明。但在实际的图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图书排架困难,借还操作劳动强度高,自动化程度低,缺乏人性化管理以及磁性条纹防盗效果差等问题,制约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其安全有保证且借阅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其包括:

多个图书射频标签,与多本图书一一对应,并且每个所述图书射频标签用于存储对应的所述图书的基本信息;

人员射频标签,用于存储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通过读取模块即可读取存储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

所述图书射频标签与所述人员射频标签上设有非金属的RFID扫描区;通过读取模块即可读取书本的信息和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图书射频标签和人员射频标签;

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读取模块读取的人员射频标签信息,并判断所述人员射频标签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若是,则启动触摸显示模块,若否,则不动作;

触摸显示模块,包括选择模块和状态显示模块,所述选择模块用于选择借阅或归还所述图书射频标签对应的图书,所述状态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图书射频标签对应的图书的借还状态。

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均安装在壳体内,内含条码阅读器,并与天线连接,壳体内设有屏蔽盒,所述屏蔽盒由电磁波吸收材料制成,使得壳体的内壁被电磁波吸收材料覆盖,以减少电磁波的反射,从而降低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的电磁干扰;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导电触摸显示模块安装在壳体的表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记录保存模块,所述记录保存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且用于保存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借阅人员借阅的图书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计时模块和提醒模块,计时模块和提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当所述图书被借阅后,所述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并在达到设定时间后发出反馈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提醒模块发出提醒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操作包括短信提醒、邮件提醒和延期计费提醒。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用户增减模块和权限维护模块,其中,

所述用户增减模块,用于增加或删除借阅人员的预存身份信息;

所述权限维护模块,用于对借阅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图书射频标签中,所述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图书的名称、作者、摘要、层标和架标。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显示模块为液晶触摸屏,所述液晶触摸屏的表面还设有透明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图书射频标签的RFID识别防碰撞方法为二进制树算法,步骤为:

(1)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进入读取模块工作范围,读取模块发出一个最大序列号,所有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的序列号均小于该最大序列号,所以在同一时刻将自身序列号返回给读取模块;

(2)由于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序列号的唯一性,当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数目不小于两个时,必然发生碰撞.发生碰撞时,将最大序列号中对应的碰撞起始位设置为O,低于该位者不变,高于该位者设置为l;

(3)读取模块将处理后的序列号发送给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序列号与该值比较,小于或等于该值者,将自身序列号返回给读取模块;

(4)循环这个过程,就可以选出一个最小序列号的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与该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进行正常通信后,发出命令使该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进入休眠状态,即除非重新上电,否则不再响应读取模块请求命令。也就是说,下一次读取模块再发最大序列号时,该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不再响应;

(5)重复上述过程,即可按序列号从小到大依次识别出各个图书射频标签或人员射频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FRID技术将图书和借阅人员添加射频标签,在每次借阅过程中,利用读取模块和控制模块判断和确认借阅人员合法后,才会开启触摸显示模块,进行选择借阅或归还图书,其安全性高、且借阅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状态显示模块能实时显示图书的借还状态,实现了数据库快速准确的状态更新。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均安装在壳体内,内含条码阅读器,并与天线连接,壳体内设有屏蔽盒,所述屏蔽盒由电磁波吸收材料制成,使得壳体的内壁被电磁波吸收材料覆盖,以减少电磁波的反射,从而降低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的电磁干扰,提高该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其包括:

多个图书射频标签1,与多本图书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图书射频标签1用于存储对应的图书的基本信息;其中,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图书的名称、作者、摘要、层标和架标。这样通过读取图书射频标签1,即可快速获取图书的基本信息,方便借阅者进行选书,而且层标和架标信息可以实现图书的快速定位和归档,减少了图书的查找时间。

人员射频标签2,用于存储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年龄、岗位等,通过读取模块即可读取存储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

所述图书射频标签与所述人员射频标签上设有非金属的RFID扫描区;通过读取模块即可读取书本的信息和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

读取模块3,用于读取图书射频标签1和人员射频标签2;

控制模块4,用于接收读取模块3读取的人员射频标签信息,并判断人员射频标签信息与预存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若是,则启动触摸显示模块5,若否,则不动作;

触摸显示模块5,包括选择模块51和状态显示模块52,选择模块51用于选择借阅或归还图书射频标签1对应的图书,状态显示模块52用于显示图书射频标签1对应的图书的借还状态。

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均安装在壳体内,内含条码阅读器,并与天线连接,壳体内设有屏蔽盒,所述屏蔽盒由电磁波吸收材料制成,使得壳体的内壁被电磁波吸收材料覆盖,以减少电磁波的反射,从而降低基于RFID的图书借阅系统的电磁干扰;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导电触摸显示模块安装在壳体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FRID技术将图书和借阅人员添加射频标签,在每次借阅过程中,利用读取模块3和控制模块4判断和确认借阅人员合法后,才会开启触摸显示模块5,进行选择借阅或归还图书,其安全性高、且借阅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状态显示模块52能实时显示图书的借还状态,实现了数据库快速准确的状态更新。

具体地,该系统还包括记录保存模块6,记录保存模块6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且用于保存借阅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借阅人员借阅的图书信息。方便了后续的借阅记录的查询和管理。

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还包括计时模块7和提醒模块8,计时模块7和提醒模块8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当图书被借阅后,计时模块7开始计时,并在达到设定时间后发出反馈信号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通过提醒模块8发出提醒操作。其中,设定时间可以为1周或2周,具体时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提醒操作包括短信提醒、邮件提醒和延期计费提醒等,从而及时提醒借阅人员进行还书或续借。

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还包括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用户增减模块9和权限维护模块10,其中,

用户增减模块9,用于增加或删除借阅人员的预存身份信息;

权限维护模块10,用于对借阅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定;比如:当管理员需要对部分图书的整理或保养时,可以通过权限维护模块10限定借书的种类、归还时间范围等,从而方便管理员对图书的管理。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触摸显示模块5为液晶触摸屏,液晶触摸屏的表面还设有透明保护层。从而避免了直接在液晶触摸屏表面进行操作,提高了液晶触摸屏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图书射频标签的RFID识别防碰撞方法为二进制树算法,步骤为:

(1)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进入读取模块工作范围,读取模块3发出一个最大序列号,所有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的序列号均小于该最大序列号,所以在同一时刻将自身序列号返回给读取模块3;

(2)由于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序列号的唯一性,当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数目不小于两个时,必然发生碰撞.发生碰撞时,将最大序列号中对应的碰撞起始位设置为O,低于该位者不变,高于该位者设置为l;

(3)读取模块3将处理后的序列号发送给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序列号与该值比较,小于或等于该值者,将自身序列号返回给读取模块3;

(4)循环这个过程,就可以选出一个最小序列号的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与该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进行正常通信后,发出命令使该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进入休眠状态,即除非重新上电,否则不再响应读取模块3请求命令。也就是说,下一次读取模块3再发最大序列号时,该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不再响应;

(5)重复上述过程,即可按序列号从小到大依次识别出各个图书射频标签1或人员射频标签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