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显示感应水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6662阅读:1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显示感应水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显示感应水表,属于水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表。大多是水的累计流量测量。一般分为容积式水表和速度式水表两类。前者的准确度较后者为高,但对水质要求高,水中含杂质时易被堵塞。记录自来水用水量的仪表,装在水管上,当用户放水时,表上指针或字轮转动指出通过的水量。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现有的水表为提高使用寿命与准确度,均采用水流量检测传感器来实现测量,而采用智能控制器需要采用外接电源,其电源在使用时耗能高,导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显示感应水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显示感应水表,它包含进水壳体、总控制阀、水流量检测传感器、电气壳、信号转换器、智能控制器、通讯模块、显示屏、电源模块、刷卡感应器、叶轮、发电机、密封圈;所述进水壳体上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上安装有总控制阀,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上安装有水流量检测传感器,所述进水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的转轴通过轴套与发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轴通过密封圈安装在进水壳体上,所述进水壳体的上端安装有电气壳,所述电气壳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信号转换器、智能控制器、通讯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气壳上分别安装有显示屏、刷卡感应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电源端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的充电端电性连接,所述水流量检测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刷卡感应器均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总控制阀、显示屏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通讯端与通讯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刷卡感应器的外表面设置有感应标识层。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能源的利用,能节省能源,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中:1-进水壳体;2-总控制阀;3-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电气壳;5-信号转换器;6-智能控制器;7-通讯模块;8-显示屏;9-电源模块;10-刷卡感应器;11-叶轮;12-发电机;1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进水壳体1、总控制阀2、水流量检测传感器3、电气壳4、信号转换器5、智能控制器6、通讯模块7、显示屏8、电源模块9、刷卡感应器10、叶轮11、发电机12、密封圈13;所述进水壳体1上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上安装有总控制阀2,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上安装有水流量检测传感器3,所述进水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叶轮11,所述叶轮11的转轴通过轴套与发电机12的转轴连接,所述发电机12的转轴通过密封圈13安装在进水壳体1上,所述进水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电气壳4,所述电气壳4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信号转换器5、智能控制器6、通讯模块7、电源模块9,所述电气壳4上分别安装有显示屏8、刷卡感应器10;所述智能控制器6的电源端与电源模块9连接,所述发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9的充电端电性连接,所述水流量检测传感器3通过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器5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5、刷卡感应器10均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总控制阀2、显示屏8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6的通讯端与通讯模块7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刷卡感应器10的外表面设置有感应标识层。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8为LED显示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由刷卡感应器10实现磁卡的感应并读取数据,读取数据后,通过智能控制器6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通讯模块7与主机进行通讯,同时电源模块9提供电源,在使用时,由水流带动叶轮11转动,其叶轮11带动发电机12转动,由发电机12为电源模块进行充电,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使用时,由水流量检测传感器3检测水流量,信号经过信号转换器5转换后传输到智能控制器6内,实现水量的检测,同时显示屏8显示实时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