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6146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及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安防意识也越来越高。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在住宅社区以及办公楼宇等场所,对出入人员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比较普遍。

目前,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门禁卡、内部人员接送、电话确认、保安登记等,不过这些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概括如下:采用门禁卡,如果出入人员丢失或忘记携带门禁卡后,出入将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别人捡拾门禁卡可以照常使用,无法防止冒用,无法核实使用人员身份。通过内部人员接送,不够人性化,给内勤人员和社区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对内部人员的出入缺乏管理。通过电话确认,需要安排专门的安保人员打电话,不仅增加人力和安保成本,而且电话往往无法准确描述来访人员,发生案件后不利于取证。通过保安登记,一方面增加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仅仅加强了对外部进入人员的控制,对内部人员的出入缺乏管理。而且,上述四种方法在住宅社区使用时均无法实现对一些痴呆老人、精神病人等一些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进行出入权限控制,在离开社区时,保安不能及时为护理人发出预警;在办公楼宇使用时无法实现对一些重要人员以及一些需要及时通知办公用户的人员的出入进行及时通知。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及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及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储存所述注册信息并对所述注册信息进行核验;

核验通过后,接收并储存所述用户输入的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所述用户对预出入人员进行的信任度设置;

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注册信息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

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一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二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二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三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三控制措施。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注册信息包括:人脸活体检测信息、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以及家庭详细住址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包括:预出入人员的存储人脸图像、有效时间段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的属性类别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注册信息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包括:

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存储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活体检测信息进行对比;

确定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活体检测信息匹配时,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

确定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存储人脸图像匹配时,确认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出入时间是否在有效时间段内;

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出入时间在有效时间段内时,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任度为完全信任,所述第一控制措施为自由出入并记录出入信息;

所述第二信任度为不完全信任,所述第二控制措施为自由出入的同时发送出入信息给预设人员并记录出入信息;

所述第三信任度为不信任,所述第三控制措施为禁止出入并记录到访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人员为所述用户或第二信任度人员所对应的管理人员。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现场人脸图像的同时,接收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整体图像以及出入状况。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与公安部数据库内的数据对比完成对所述注册信息的核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送的修改、删除或添加指令,完成对所述注册信息、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对预出入人员的信任度设置的修改、删除或添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包括:

注册信息核验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储存所述注册信息并对所述注册信息进行核验;

预出入人员信息储存单元,用于核验通过后,接收并储存所述用户输入的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所述用户对预出入人员进行的信任度设置;

信息对比确认单元,用于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注册信息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

控制措施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一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二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二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三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三控制措施。

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及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对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进行储存并核验,核验通过后,接受用户输入的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预出入人员的信任度,有现场出入人员出入时,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现场人脸图像与注册信息以及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通过不同的信任度确定对现场出入人员的控制措施。一方面,通过不同的信任度确定对现场出入人员的控制措施,根据信任度的不同实现对出入人员的分类权限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输入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预出入人员的信任度,实现将社区以及办公楼宇出入人员的控制权由物业交到用户手中,实现用户的自主控制,而且减少物业的人员投入和安保成本。再一方面,对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进行核验,能够有效避免非法用户的注册,提高安全保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一示例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一示例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一示例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的使用时整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参照图1所示,该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储存所述注册信息并对所述注册信息进行核验。

步骤S2,核验通过后,接收并储存所述用户输入的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所述用户对预出入人员进行的信任度设置。

步骤S3,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注册信息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

步骤S4,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一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二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二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三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三控制措施。

根据本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一方面,通过不同的信任度确定对现场出入人员的控制措施,根据信任度的不同实现对出入人员的分类权限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输入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预出入人员的信任度,实现将社区以及办公楼宇出入人员的控制权由物业交到用户手中,实现用户的自主控制,而且减少物业的人员投入和安保成本。再一方面,对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进行核验,能够有效避免非法用户的注册,提高安全保障。

参照图3所示,在使用该方法时,可以在出入口安装摄像装置和闸机50。摄像装置可以有两个,一个为人脸检测摄像机30,另一个为监控摄像机,监控摄像机是广角摄像机40;两个摄像机的安装位置、高度及角度需要满足若干条件,例如:需要确保摄像机镜头直面阳光直射,高度及角度可以按照1.2米仰面、1.65米平面、1.8米俯面的参考标准部署,广角摄像机40拍摄范围应能覆盖整个人员进入区,尽可能拍摄全现场出入人员的整体轮廓以及能够看清人脸面部特征。为防止人员跟随问题,闸机50采用红外线阻断控制,实现单人通过后的快速关闭。两个摄像机尽可能与闸机50部署为一体,类似于地铁刷卡进站,方便刷脸后第一时间开门通过,然后关门。用户可以选择一台安装iOS或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10,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然后下载安装人员出入权限控制APP,该APP中设置有人脸活体检测功能,用户通过该人员出入权限控制APP可以进行用户注册,注册成功后,添加预出入人员清单,设置预出入人员属性和有效期等信息,该移动终端10将上述信息传输给服务器20。服务器20设置有公安部调用查询接口以及后台人脸识别检索单元等,公安部调用查询接口用于与公安部对接进行对用户的注册信息的核验等等,后台人脸识别检索单元用于检索以及对比控制等。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步骤S1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储存所述注册信息并对所述注册信息进行核验。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为住宅社区家庭住户的户主,也可以为办公楼宇中某个公司的管理人员,用户在注册前即可选择为家庭住户还是公司等等。所述注册信息可以包括:人脸活体检测信息、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以及家庭详细住址中的一种或多种。人脸活体检测信息可以采集于家庭住户的户主,也可以采集于公司的管理人员。若用户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注册信息还可以包括公司的社会信用代码、法人代表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等等信息。接受用户上传的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公司的社会信用代码、法人代表姓名以及身份证号、家庭详细住址等等信息,并使户主和管理人员在线进行人脸活体检测,通过人脸活体检测后,将进入注册信息核验环节。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通过与公安部数据库内的数据对比完成对所述注册信息的核验。通过身份证号等在公安部数据库查找相应的人员,并对信息进行核验,例如,核验该用户填写的是否为真实信息,姓名等信息是否相符等等。服务器20设置有公安部调用查询接口与公安部的系统连接,注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通过公安部核实,提高了安保性,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法人员的非法注册。

在步骤S2中,核验通过后,接收并储存所述用户输入的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所述用户对预出入人员进行的信任度设置。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通过公安部的注册信息核验后,用户注册成功。用户注册成功后即可添加预出入人员,预出入人员可以是家庭成员以及亲戚朋友等,另外,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预出入人员还可以是公司员工、公司客户以及快递员、送水员等等。添加预出入人员需要通过人员出入权限控制APP填入出入人员信息,预出入人员信息可以包括:预出入人员的存储人脸图像、有效时间段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的属性类别中的一种或多种。存储人脸图像可以是该预出入人员的正面清晰图像,一般是该预出入人员的免冠、且不带墨镜等不会影响整体识别性的图像。预出入人员的属性类别对于家庭住户而言可以是住户或访客等等,对于公司而言可以是公司员工或访客等等。有效时间段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如家庭成员或公司员工可以设定为一直有效,而亲戚朋友、公司客户以及快递员、送水员等可以根据访问时间设置为一天有效或一月有效,此处不做特殊限定。在不填写有效时间段的情况下,可以默认为一直有效。访客一般为暂时出入人员,例如可以是客户、亲戚朋友或是快递员等等。住户一般为长期出入人员,例如可以是家庭成员或公司员工等等。信任度设置是对预出入人员进行一个分类,本实施例中分为三类,根据需要还可以分为四类或更多类。用户被核验通过注册成功后,可以接收并储存用户输入的家庭成员或公司员工等的存储人脸图像、对其进行的有效时间段和信任度设置以及确定是访客还是住户。

在步骤S3中,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注册信息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现场出入人员是在门口需要出入的人员,现场人脸图像是通过摄像装置摄取的现场出入人员需要出入时的人脸图像。在有现场出入人员需要出入时,摄像装置摄取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服务器20接收该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存储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活体检测信息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人脸活体检测信息匹配时,说明该现场出入人员为用户,用户可以自由出入并记录出入信息;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存储人脸图像匹配时,说明用户已经将该现场出入人员设定为预出入人员,即可在服务器20中查询其有效时间段和信任度设置,从而可以确认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出入时间是否在有效时间段内;如果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出入时间在有效时间段内时,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反之,如果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存储人脸图像和人脸活体检测信息均不匹配时,说明用户没有将该现场出入人员设定为预出入人员,服务器20发出禁止其出入的控制指令。另外,如果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存储人脸图像或人脸活体检测信息匹配,但是,如果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出入时间不在有效时间段内时,服务器20发出禁止其出入的控制指令。

在步骤S4中,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一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二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二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三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三控制措施。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用户设置为第一信任度或确认为用户后直接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所述第一信任度为完全信任,所述第一控制措施为自由出入并记录出入信息;所述第二信任度为不完全信任,所述第二控制措施为自由出入的同时发送出入信息给预设人员并记录出入信息;所述第三信任度为不信任,所述第三控制措施为禁止出入并记录出入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信任度、第二信任度以及第三信任度还可以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对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此外还可以设置第四类别、第五类别等等。对于其他类别也可以设置短信提醒功能。现场出入人员是否是用户已登记的人员由人脸识别系统来保证,不需要用户二次确认了。家里没人的时候,现场出入人员如果通过认证也可以进入小区。

举例而言,对于家庭住户可以将家庭成员以及经常来访的亲戚朋友设置为第一信任度或第一类别,可以自由出入并记录出入信息,不影响大多数人员的基本活动;将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年龄较大或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以及有精神病等一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设置为第二信任度或第二类别,可以在自由出入的同时发送出入信息给预设人员并记录出入信息,此处所述预设人员为所述用户或第二信任度人员(即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年龄较大或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以及有精神病等一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所对应的监护人员,从而可以很好的掌握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的行踪,避免一些走失事件的发生;将发送张贴小广告、有一些个人恩怨以及一些特定人员等设定为第三信任度或第三类别,禁止出入并记录到访信息,可以避免住户厌恶事件的发生。

举例而言,对于公司住户可以将员工以设置为第一信任度或第一类别,可以自由出入并记录出入信息,不影响员工的基本活动;将需要提前准备接待的重要客户或到访领导设置为第二信任度或第二类别,可以在自由出入的同时发送出入信息给预设人员并记录出入信息,此处预设人员可以为公司管理人员,以提醒公司提前做好接待准备;将一些推销人员设置为第三信任度或第三类别,禁止出入并记录到访信息,可以有效避免推销人员扰乱员工工作;将一些送餐人员以及快递人员设置为第四信任度或第四类别,对于第四信任度或第四类别的控制措施可以是通知用户并得到用户的同意才可以自由出入。

进一步的,所述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现场人脸图像的同时,接收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整体图像以及出入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现场出入人员的整体图像是现场出入人员的从头到脚以及所携带的物品的整体图像。出入状况是从现场出入人员接近门口或进入摄像机的摄取范围到进门后离开摄像机的摄取范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台摄像机,一台用于人脸识别,一台用于拍摄广角现场图像,可以将广角现场图像备案,利于案件侦破时的调查取证。用户刷脸时需要配合人脸识别摄像机采集人脸图像,面部偏转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形成的角度不超过30度为宜,人脸识别引擎实时动态捕捉人脸,并选择清晰度和人脸角度较为理想的一张图像用于后台的人脸识别与检索。无论现场出入人员是否出入,均对其使用广角摄像机40拍照备案,利于案件侦破时的调查取证。

进一步的,所述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0发送的修改、删除或添加指令,完成对所述注册信息、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对预出入人员的信任度设置的修改、删除或添加。

在本实施例中,在人员出入权限控制APP设置有修改、删除或添加指令,在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用户注册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10发送修改、删除或添加指令,服务器20接收上述指令完成对所述注册信息、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对预出入人员的信任度设置的修改、删除或添加。例如,用户的电话号码发生变化,用户可以通过修改来改变其电话号码;预出入人员的有效时间段或信任度发生改变均可通过修改来完成;员工离职用户可以直接删除该员工对应的信息等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管理员权限与审计员权限,管理员权限与审计员权限分离,相互监督;另一方面管理员与普通用户权限分离。管理员是负责系统管理的人员,内容可以包括启动/停止系统、安装新软件、更新迭代系统版本、增删用户、对系统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运维等。审计员是负责系统安全审计的人员,内容可以包括利用记录、系统活动和用户活动等信息,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合法性,从而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还设置有灯闪提醒装置,如果识别成功将开启闸机50,且绿灯亮;如果识别不通过,不开启闸机50,且红灯亮。所有的出入都有日志记录,方便进行公安部接口费用的核算以及人员出入记录的查询。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对应于上述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方法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参照图2所示,该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注册信息核验单元1、预出入人员信息储存单元2、信息对比确认单元3以及控制措施确定单元4。

注册信息核验单元1可以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储存所述注册信息并对所述注册信息进行核验。

预出入人员信息储存单元2可以用于核验通过后,接收并储存所述用户输入的预出入人员信息以及所述用户对预出入人员进行的信任度设置。

信息对比确认单元3可以用于接收现场出入人员的现场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注册信息以及所述预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对比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的信任度。

控制措施确定单元4可以用于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一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一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二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二控制措施;确定所述现场出入人员为第三信任度,对其实行第三控制措施。

上述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出入权限控制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虚拟对象运动控制方法中进行了详细想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