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位记忆的密码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6854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码电子锁。



背景技术:

密码电子锁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由于密码电子锁输入时的密码固定不变,为了防止密码被偷窥,从而进一步发展到虚位密码电子锁。虚位密码电子锁的使用,可以在密码前后增加乱码,增加被记忆难度,但对于记忆力强的偷窥者,或使用摄像头的偷窥者,虚位密码电子锁也不能有效防止偷窥。

随着科技的发展,密码电子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银行卡密码、手机密码、家居电子锁密码等等,人们的心中都存在多组密码,然而每一组密码都不敢向外泄露,更不能告诉陌生人。

智能科技的发展,目前的密码电子锁的技术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人们渴望一种不怕密码泄露的密码电子锁的控制方法,以便防止偷窥,将密码交给临时用户一次性使用而无需更换密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虚位记忆的密码电子锁,由mcu和键盘单元组成。以下提供电子锁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电子锁内置有至少一组密码a,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增加乱码,密码a的前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若不一致,密码a的后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若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新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被记忆。

输入开锁密码不包括密码a,电子锁验证失败。

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没有增加乱码,则忽略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的乱码比较,电子锁验证成功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即是:(1)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没有增加乱码,电子锁验证成功,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2)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增加乱码,密码a的前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若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新输入密码a的前面乱码被记忆,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3)输入开锁密码a的后面增加乱码,密码a的后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若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新输入密码a的后面乱码被记忆,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

上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电子锁验证失败时,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

上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至少设置有一位被记忆。

上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的乱码小于或大于乱码记忆位数,取输入或被记忆的乱码最小位数比较。

上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增加乱码,若电子锁验证失败,累计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先设置的次数后,密码a将被锁定。密码a被锁定后,输入管理密码解除电子锁的密码a锁定。

上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电子锁验证成功后,通过设置重复使用上一次输入的密码。

上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电子锁的键盘单元与手机、电脑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键盘单元进行联动控制电子锁以及其它无线控制装置。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输入包括乱码的密码开启电子锁时,第二次输入相同乱码的密码不能开启电子锁的同时密码被锁定,从而有效防止偷窥,无需担心密码泄密,以及将包括乱码的密码交给临时用户一次性使用而无需更换密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电子锁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虚位记忆的密码电子锁,由mcu和键盘单元组成,其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

101用户设置电子锁密码a是123456,设置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被记忆的乱码为3位被记忆,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被记忆的乱码的初始状态是xxx123456xxx(x表示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

102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增加乱码,输入27891234561235(输入密码a的前面乱码是2789,后面乱码是1235)。

103密码a的前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则789与xxx比较(乱码有3位被记忆)。

104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xxx123456xxx没有改变。若不一致,进行下一步比较。

105密码a的后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则123与xxx比较(乱码有3位被记忆)。

106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xxx123456xxx没有改变。若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开启电子锁。

107新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被记忆。xxx123456xxx改变为789123456123。

上述所述,输入开锁密码不包括密码a,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789123456123没有改变。

上述所述是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增加乱码,且以输入的乱码位数大于乱码记忆位数进行描述,输入的乱码位数等于乱码记忆位数与输入的乱码位数大于乱码记忆位数是一样的控制方法,以下还有3种可能的输入。

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没有增加乱码,则忽略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的乱码比较,电子锁验证成功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是789123456123,(1)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没有增加乱码,输入123456,电子锁验证成功,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789123456123改变为xxx123456xxx;(2)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增加乱码,若输入789123456,密码a的前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789123456123没有改变,若输入455123456,455与789比较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新输入密码a的前面乱码被记忆,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789123456123改变为455123456xxx;(3)输入开锁密码a的后面增加乱码,若输入123456123,密码a的后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789123456123没有改变,若输入123456455,455与123比较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新输入密码a的后面乱码被记忆,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被清除,789123456123改变为xxx123456455。

以下进行输入的乱码位数小于乱码记忆位数的控制方法描述。

用户设置电子锁密码a是123456,设置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是3位被记忆,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是2位被记忆,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是78912345612。

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增加乱码,输入451234562(输入密码a的前面乱码是45,后面乱码是2)。

密码a的前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则45与89比较(乱码有3位被记忆,取输入或被记忆的乱码最小位数比较)。

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78912345612没有改变。若不一致,进行下一步比较。

密码a的后面乱码与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进行比较,则2与1比较(乱码有2位被记忆,取输入或被记忆的乱码最小位数比较)。

若一致,电子锁验证失败,返回,上一次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记忆状态保持不变,即是78912345612没有改变。若不一致,电子锁验证成功,开启电子锁。

新输入密码a的前面与后面的乱码被记忆。78912345612改变为451234562(密码a的前面被记忆的乱码临时变更为2位被记忆,密码a的后面被记忆的乱码临时变更为1位被记忆,输入前面或后面的乱码位数大于、等于原乱码记忆位数或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没有增加乱码时,相应的前面或后面原用户设置的记忆位数恢复)。

上述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虚位记忆的密码电子锁的控制方法有效防止偷窥,无需担心密码泄密,以及将包括乱码的密码交给临时用户一次性使用而无需更换密码。

以下描述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电子锁的安全性能以及临时用户多次使用电子锁。

用户设置管理密码,设置累计验证失败次数,输入开锁密码a的前面或后面增加乱码,若电子锁验证失败,累计连续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先设置的次数后,密码a将被锁定。密码a被锁定后,输入管理密码解除电子锁的密码a锁定。当密码a被锁定后,电子锁已被偷窥,用户应当注意以及做好防盗措施。

临时用户使用电子锁时,电子锁验证成功后,开启电子锁,电子锁在未关闭前长按键盘单元清除键(长按时间可以预设为2秒),则电子锁可以再次使用上一次输入的密码,重复操作,重复使用,直到停止重复或用户输入管理密码后无效。

以下描述的技术方案,体现电子锁的联动性能。

电子锁由mcu、键盘单元、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组成,其中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为红外线信号收发模块、无线射频信号收发模块、蓝牙信号收发模块、wifi信号收发模块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电子锁的键盘单元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手机、电脑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键盘单元进行联动控制电子锁以及其它无线控制装置,如无线遥控灯光、无线遥控电子锁等。

上述所述的键盘符号不限于数字符号,还可以是英文符号以及其它特殊符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