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换卡设备及金融自助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414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发卡、换卡设备及金融自助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行自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卡、换卡设备及金融自助终端。



背景技术:

基于安全方面等因素的考虑,现在大部分银行新发放的银行卡都已经升级为芯片卡(IC卡),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国各银行不再办理磁条卡,但是,目前,大部分市民手中的银行卡还是磁条卡,因此,银行需要对市民手中的磁条升级为芯片卡。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自助业务进一步发展,银行网点转型已成为银行业网点建设的发展趋势,成为提高网点业务能力、行业形象、业务竟争力和业务管理能力的主力通道;为节省人力成本银行急需可实现发放芯片卡、回收磁条卡并且对磁条卡进行回收的自助设备。

例如,2017年1月4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CN106295720A,公开了一种金融自助系统的发卡、换卡设备及其方法、金融自助终端,该设备中的卡片暂存装置和卡片物理破坏装置为独立装置,分别实现卡片暂存和破坏功能。其一方面造成设备体积较大,对于部分内部空间有限的金融自助终端而言,难以适应和装配;另一方面,上述独立设置的卡片暂存装置和卡片物理破坏装置在发卡、换卡过程中,卡片需要分别在两个装置中进出操作,导致发卡和换卡的处理时间较长,增加了持卡用户的操作和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卡、换卡设备及金融自助终端,以实现旧卡自动回收、新卡自动发放并升级的功能,以节省人力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卡、换卡设备,包括读卡器,用于读取和存储第一卡片的账户信息,以及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卡片的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后,将所述第二卡片吐出到外界;至少一个发卡装置,用于将其存储的所述第二卡片派出;至少一个卡片回收装置,设置在发卡装置的下方,用于回收所述第一卡片和/或第二卡片;卡片物理破坏装置,用于在回收第一卡片之前对所述第一卡片进行物理破坏;卡片运送装置,其具有将所述第一卡片从所述读卡器上取走并将所述第一卡片运送给所述卡片物理破坏装置的第一工作模式,将所述第二卡片从所述发卡装置上取走并将所述第二卡片运送给所述读卡器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将所述卡片物理破坏装置上被破坏的所述第一卡片取走,并将所述第一卡片运送给所述卡片回收装置的第三工作模式;所述卡片运送装置根据指令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及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之间有序切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片运送装置还具有将所述第二卡片从所述读卡器上取走并将所述第二卡片运送给所述卡片回收装置的第四工作模式,以及将所述第一卡片从所述卡片物理破坏装置上取走并将所述第一卡片运送给所述读卡器的第五工作模式;所述卡片运送装置根据指令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以及第五工作模式之间有序切换;或者,所述卡片运送装置还用于根据指令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之间有序切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卡装置及卡片回收装置均设置为两个,两个发卡装置和所述卡片回收装置设于所述卡片运送装置的同一侧,且沿所述卡片运送装置的运动轨迹间隔设置,每个发卡装置均一一对应地堆叠在所述卡片回收装置上,所述读卡器及卡片物理破坏装置设于所述卡片运送装置的另一侧,且沿所述卡片运送装置的运动轨迹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卡箱套,所述卡箱套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发卡装置的第一箱体穿过第一开口可滑动的套接在卡箱套上,所述卡箱套的底部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卡片回收装置的第二箱体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可滑动地套接在卡箱套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读卡器的位置与其中一个卡片回收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卡片物理破坏装置的位置与另一个卡片回收装置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片运送装置包括用于夹取或发出卡片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在上述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的驱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至少一组由两个轴线相互平行的滚轮构成的夹持部件,两个所述滚轮上下设置,两个所述滚轮之间的缝隙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所述滚轮之一转动以使所述夹持部件夹取或发出卡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夹持机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沿所述第一导轨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夹持机构在上述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金融自助终端,包上述任一方案的发卡、换卡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发卡、换卡设备,将读卡器、发卡装置、卡片回收装置、卡片运送装置以及卡片物理破坏装置集成在同一台设备中,通过卡片运送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有序切换,从而将读卡器、卡片物理破坏装置、发卡装置以及卡片回收装置各自的用途及功能有效地衔接起来,从而实现了自动发卡、自动换卡、自动回收旧卡及自动升级新卡的功能,以节省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上述各装置的配置,可以减小设备的体积,便于安装在空间有限的金融自助终端内;同时,减少了卡片在独立设置的暂存装置和物理破坏装置之间的进出操作环节,缩短发卡、换卡的处理时间,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卡、换卡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卡、换卡设备的卡片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卡片运送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卡、换卡设备的卡片回收装置的发卡、换卡路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读卡器;3、发卡装置;4、卡片回收装置;5、卡片运送装置;50、卡片;51、夹持机构;510、滚轮;511、第一驱动装置;512、第一皮带;513、第一带轮;514、第二带轮;515、第一主动轴;516、第一从动轴;52、驱动机构;53、第一导轨;521、第二驱动装置;522、第二皮带;523、第三带轮;524、第四带轮;54、第一架体;55、第二架体;6、卡片物理破坏装置;7、卡箱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发卡、换卡设备,其包括分别安装在底座1上的读卡器2、发卡装置3、卡片回收装置4、卡片运送装置5、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卡箱套7,具体安装位置为:卡片运送装置5安装在底座1的中部,卡片回收装置4安装在底座1上,并位于卡片运送装置5的一侧沿卡片运送装置5运送卡片的轨迹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为了节省空间,在每个卡片回收装置4的上方堆叠设置发卡装置3,两者通过卡箱套7实现堆叠连接,具体为卡箱套7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未标号),发卡装置2的第一箱体(未标号)穿过第一开口可滑动的套接在卡箱套7上,在卡箱套7的底部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未标号),卡片回收装置4的第二箱体(未标号)穿过该第二开口可滑动地套接在卡箱套7的底部。在卡片运送装置5的另外一侧沿卡片运送装置5运送卡片的轨迹方向上依次排布有读卡器1和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其中,读卡器2的位置与其中一个卡片回收装置4的位置相对应,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位置与另一个卡片回收装置4的位置相对应,这样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设备的结构布局,以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缩短卡片的运送的周转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装置中,其中的读卡器2、发卡装置3、卡片回收装置4以及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卡片运送装置5包括用于夹取或发出卡片的夹持机构51、第一导轨53以及驱动夹持机构51沿第一导轨53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52。

参见图3所示,夹持机构51包括第二架体55、第一驱动装置511(例如电机)、第一传动机构以及夹持部件,该夹持部件包括两个轴线相互平行的滚轮510、第一主动轴515及第一从动轴516;其中,第一主动轴515与第一从动轴516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主动轴515与第一从动轴516呈上下并列设置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架体55上,两个滚轮510分别安装在第一主动轴515及第一从动轴516上且安装位置呈上下对应,两个滚轮510的外圆周面相互对应,装在第一主动轴515上的滚轮为摩擦轮,装在第一从动轴516上的滚轮为压紧轮,该两个滚轮510外圆周面之间的缝隙形成夹持空间以便夹取或发出卡片50;最好将夹持部件设置为两组,两组夹持部件在第二架体55的安装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便可以将卡片50比较可靠地沿水平方向夹取或发出。

参见图3所示,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512、第一带轮513以及第二带轮514,第一带轮513安装在第一驱动装置511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514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主动轴515上,第一皮带512分别套接在第一带轮513和两个第二带轮514上,当第一驱动装置511驱动第一带轮513转动时,将通过第一皮带512将运动传递至两个第二带轮514上,从而使第二带轮514带动两个第一主动轴515同向转动,迫使安装在第一主动轴515上的滚轮510同步转动以借助滚轮表面的摩擦力将卡片50滚入两个滚轮510的夹持空间中或将卡片50从两个滚轮510之间的夹持空间中搓出。

继续结合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53为长条的棒状结构,第一导轨53的两端分别架设在第一架体54上使第一导轨53的中部悬空,最好将第一导轨53的数量设为两个且相互平行,夹持机构51的第二架体55可滑动地套接在第一导轨53上;驱动机构52设有第二驱动装置521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皮带522、第三带轮523以及第四带轮524,两个第三带轮523分别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导轨53的两端,第四带轮524设在第二驱动装置521的输出轴上,第二皮带522分别套接于两个第三带轮523及第四带轮524上,夹持机构51的第二架体55与第二皮带522固定连接,当第二驱动装置521驱动第四带轮524转动时,将会带动第二皮带522在三个带轮上转动,从而使第二皮带522带动夹持机构51沿第一导轨53来回移动,以实现卡片的来回搬运。

在读卡器2、发卡装置3、卡片回收装置4、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各自的工作位(工作位指的是上述装置接收或发出卡片的位置)均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未图示),当夹持机构51运动至相应的定位传感器所处的位置时,定位传感器将会感应到夹持机构51到达并发送到达信号给主控器,主控器接收到定位传感器发送的到达信号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521停止运行,将夹持机构51停止在相应的工作位上,依此原理实现夹持机构51在读卡器2、发卡装置3、卡片回收装置4、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各自的工作位处停止的功能。

结合图1及图3所示,当第一卡片(第一卡片指的是需要更换的卡片,例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市民手中的磁条卡)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外部插入到读卡器2中时,首先,读卡器2对插入的第一卡片的账户信息进行读取并将读取的账户信息在后台存储器中进行暂时存储;

然后,主控器控制卡片运送装置5的第二驱动装置521运转将夹持机构51驱动至读卡器的工作位处停止,紧接着,主控器控制夹持机构51的第一驱动装置511运转以驱动夹持部件的第一主动轴515上的滚轮510转动将读卡器2中的第一卡片夹取到夹持机构51中,在夹持机构51中同样设有定位传感器,当该定位传感器感应到第一卡片到位时,即发送到位信号给主控器,主控器接收到该定位信号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511停止运转,将第一卡片保留在夹持机构51中;接着,主控器再次驱动第二驱动装置521运转,将夹持机构51驱动至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工作位处停止,然后主控器控制夹持结构51动作,将第一卡片送出至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此为卡片运送装置5的第一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主要功能是对卡片进行物理破坏,但是,受到主控器程序设定的控制,在其它环节操作(例如第二卡片派出、读卡器2录入第二卡片信息等)成功之前或者用户取消办理业务,主控器不发出卡片破坏指令给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因此,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具有一段延迟时间后才对第一卡片进行物理破坏,在此段延迟时间内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卡槽充当了暂存第一卡片的功能,若其它环节操作成功以后,主控器才发出指令给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对暂存的第一卡片进行物理破坏(例如在磁条上打孔等),实现对原卡片的销毁。

请参照回图1所示,待卡片运送装置5完成第一工作模式后,主控器控制夹持机构51运动至发卡装置3的工作位处停止,发卡装置3将其存储的第二卡片(第二卡片指的用来更换的卡片,例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芯片卡)派出以便夹持机构51进行夹取,当发卡装置3成功地将第二卡片派出到卡片运送装置5的夹持机构51中时,在主控器的控制下,夹持机构51将第二卡片运送回读卡器2的工作位,并将第二卡片送入读卡器2中;此为卡片运送装置5的第二工作模式(即发卡工作模式)。

当读卡器2感应到夹持机构51送入的第二卡片后,即从后台调取之前暂存的第一卡片的账户信息,将该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中,若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成功,则读卡器2将会把该账户信息写入成功的第二卡片吐出到设备外部,以发给用户。

参见图1并结合图2及图3所示,当发卡装置发出第二卡片成功,并且读卡器录入第二卡片信息成功,用户也没有取消办理业务时,使得第二卡片成功地从读卡器2中发给用户后,主控器才发出控制指令给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对其中的第一卡片进行物理破坏,接着,主控器控制卡片运送装置5将夹持机构51运动至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工作位处,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将物理破坏后的第一卡片返回给卡片运送装置5的夹持机构51中,由夹持结构51将第一卡片运送给卡片回收装置4以对第一卡片进行回收;此为卡片运送装置5的第三工作模式(即卡片回收工作模式)。

参见图1并结合图2及图3所示,当第一卡片的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失败(包括发卡装置2的第二卡片刮出失败或者读卡器1将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失败,或者用户取消办理业务等情形);

在接收到第一卡片的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失败的指令时,主控器控制卡片运送装置5的夹持机构51运动至读卡器1处将第二卡片从读卡器1上取走,并将第二卡片运送给卡片回收装置4,此为卡片运送装置的第四工作模式(回收第二卡片);接着,主控器控制卡片运送装置5的夹持机构51运动至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工作位处,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将暂存的第一卡片(第一卡片未进行物理破坏)返回给卡片运送装置5,由卡片运送装置5的夹持机构51将第一卡片运送回读卡器1(此为卡片运送装置5的第五工作模式,退回第一卡片),再由读卡器1将第一卡片吐出到设备外部,返还给用户。

请结合图4所示,图中A路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常的卡片回收路径示意,回收时卡片运送装置5沿A路径将第一卡片(旧卡)从读卡器2运送至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最后运送至卡片回收装置4中进行回收;B路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常的的卡片发出路径示意,发卡时卡片运送装置5沿B路径将第二卡片(新卡)从发卡装置2运送至读卡器1中进行发放操作。上述A路径和B路径在发卡、换卡操作时交叉执行,例如:

当卡片运送装置5在其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及第三工作模式之间有序切换完成一个周期,以将上述的各装置(读卡器2、发卡装置3、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及卡片回收装置4)的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有序衔接时,即可实现自动地将第一卡片回收、将第二卡片发给用户,以实现旧卡(第一卡片)换新卡(第二卡片)功能。

作为优选的,当卡片运送装置5在其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及第五工作模式之间有序切换完成一个周期,或者,当卡片运送装置5在其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之间有序切换完成一个周期,以将上述的各装置(读卡器2、发卡装置3、卡片物理破坏装置6)的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有序衔接时,即可实现当第二卡片刮出失败,或者读卡器1将账户信息写入第二卡片失败,或者用户取消办理业务时,将第一卡片重新返还给用户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金融自助终端(例如远程视频柜员机VTM、金融自助柜员机、智能柜台、发卡机等),包括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卡、换卡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