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摄像头方向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8857阅读:3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摄像头方向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记录仪,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摄像头方向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是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摄像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其中的摄像头通常与主机转动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处设置多档位限位装置,比如波浪形齿牙的结构,这种方式在调整时,需要手动克服限位装置的卡合力,才能使摄像头转动,在长期使用条件下,卡合装置因多次调整易出现磨损、失效,同时,摄像头的支撑部分通过螺丝固定于外壳,调节摄像头方向时,螺丝连接部分容易受力松脱、损坏,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现有可调整摄像角度的行车记录仪存在结构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易于调整摄像头方向、可降低外壳承受的应力,可提高使用寿命的行车记录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摄像头方向的行车记录仪,其包括有外壳、圆柱形的连接件和圆柱形的摄像头,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半圆形凹口,所述连接件和摄像头均设于所述凹口内,所述连接件的侧部形成有第一突出部,所述凹口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凹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的侧部设有镜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连接件同轴设置,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阻尼轴承,所述摄像头的端部设有转轴,所述阻尼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以令所述连接件和摄像头相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摄像头而调整镜头的朝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相邻处形成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相邻处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卡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所述第二突出部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壁开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第二穿线孔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一凹陷部均呈长条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一凹陷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有线路板和电池,所述线路板和电池通过隔热罩分隔。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调节摄像头方向的行车记录仪中,由于摄像头和连接件采用阻尼轴结构连接,因而在调节摄像头方向时,只需克服阻尼力即可实施调整,而调整后的摄像头在阻尼力作用下,可保持在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无需克服卡扣、限位块等带来的应力,不仅能避免损坏连接部分,而且能提高调解过程中的手感。此外,由于连接件与外壳之间通过第一凹陷部和第一突出部卡合,因而在转动摄像头时,连接件与外壳之间的应力被第一凹陷部和第一突出部克服,以避免这些应力加载到连接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处,进而提高产品结构的紧密性和可靠性,使得行车记录仪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车记录仪的侧视图。

图2为行车记录仪的底部结构图。

图3为行车记录仪的局部分解图一。

图4为行车记录仪的局部分解图二。

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6为外壳与隔热罩的结构图。

图7为外壳与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8为外壳与后盖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调节摄像头方向的行车记录仪,结合图1至图8所示,其包括有外壳1、圆柱形的连接件3和圆柱形的摄像头4,所述外壳1的底部形成有半圆形凹口13,所述连接件3和摄像头4均设于所述凹口13内,所述连接件3的侧部形成有第一突出部30,所述凹口13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凹陷部130,所述第一突出部30插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30内,且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凹口1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4的侧部设有镜头40,所述摄像头4与所述连接件3同轴设置,所述连接件3的端部设有阻尼轴承33,所述摄像头4的端部设有转轴,所述阻尼轴承33套设于所述转轴,以令所述连接件3和摄像头4相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摄像头4而调整镜头40的朝向。

上述行车记录仪中,由于摄像头4和连接件3采用阻尼轴结构连接,因而在调节摄像头4方向时,只需克服阻尼力即可实施调整,而调整后的摄像头4在阻尼力作用下,可保持在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无需克服卡扣、限位块等带来的应力,不仅能避免损坏连接部分,而且能提高调解过程中的手感。此外,由于连接件3与外壳1之间通过第一凹陷部130和第一突出部30卡合,因而在转动摄像头4时,连接件3与外壳1之间的应力被第一凹陷部130和第一突出部30克服,以避免这些应力加载到连接件3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处,进而提高产品结构的紧密性和可靠性,使得行车记录仪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穿线以及防止损伤线缆,所述第一突出部30的相邻处形成有第二突出部31,所述第一凹陷部130的相邻处形成有第二凹陷部131,所述第二突出部31卡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31内,所述第二突出部31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32,所述第二凹陷部13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32,所述第一穿线孔32与第二穿线孔132对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部30和第一凹陷部130均呈长条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出部30和第一凹陷部13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为了起到隔热和屏蔽作用,所述外壳1内设有线路板和电池,所述线路板和电池通过隔热罩14分隔。

现有的行车记录仪,通常利用支架将主机固定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这种支架包括吸盘式支架和粘胶式支架,但是这些支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有些甚至延伸至车内后视镜下方,这样将严重影响司机视线,因而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这些支架由于结构比较复杂,致使行驶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响,严重影响行车记录仪的摄录质量。

本实施例中的行车记录仪,其包括有外壳1和支撑板2,所述外壳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面板10和后盖板11,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设有胶贴,所述支撑板2的另一侧形成有两个平行的导轨20,所述后盖板11上开设有两个狭长的开口110,所述开口110与所述导轨20一一对齐,所述开口110包括有第一开口部111和第二开口部112,所述第一开口部111的宽度大于导轨20的宽度,所述第二开口部112的宽度小于导轨20的宽度,所述导轨20的侧部开设有狭槽200,所述狭槽200延伸至导轨20的一端,安装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111对准导轨20,令所述导轨20插入第一开口部111,横向推动外壳1命令所述导轨20向第二开口部112内滑动,同时所述第二开口部112的边缘处卡设于所述狭槽200内,以令所述外壳1与支撑板2卡合固定。

上述行车记录仪中,在后盖板11与支撑板2的卡合作用下,大大缩短了行车记录仪主机与挡风玻璃之间的距离,使得行车记录仪可以隐藏于车内后视镜与挡风玻璃之间,有效避免了影响司机视线,同时,本实用新型行车记录仪结构简单、紧凑,无需复杂的结构实现,可避免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进而提高产品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缩减行车记录仪的体积,提高产品的美观度,所述外壳1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以令所述前面板10和后盖板11所形成的夹角呈锐角。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板2朝向后盖板11的一侧设有胶条21,所述胶条21向外隆起,且所述胶条21与所述后盖板11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两个胶条21,两个胶条21相互平行。在上述胶条21的作用下,可使得支撑板2与后盖板11紧密抵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紧密性,还能进一步避免产生振动、噪音。

为了使支撑板2与后盖板11紧密卡合,所述导轨20的侧部开设有卡口201,所述外壳1上设有弹片12,所述弹片12与所述第二开口部112相邻设置,所述弹片12上形成有U形弯折部120,所述U形弯折部120与所述卡口201对齐,当所述导轨20滑动至第二开口部112内时,所述U形弯折部120卡合于所述卡口201。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