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1839发布日期:2019-03-08 23:2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锁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智能锁有指纹开锁、密码开锁、手机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开锁等方式;指纹、密码等固定式的开锁验证方式即使被盗取,主人也很难发现,而手机app开锁需要云端服务器将开锁密码通过公共网络发送到手机和智能锁,密码以伪随机密钥加密后发送,或者直接以明文形式发送,在如今计算机运算能力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下,密码被截获破解的风险较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智能锁密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以提高智能锁密码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于智能锁内部,该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芯片、蓝牙模块、摄像头探测器、量子随机数芯片、存储卡和锁控电机;主控芯片分别与蓝牙模块、摄像头探测器、量子随机数芯片、存储卡和锁控电机相连;量子随机数芯片用于产生真随机数密码;主控芯片用于将该真随机数密码发送至存储卡和绑定的移动终端;存储卡用于存储该真随机数密码;蓝牙模块用于连接智能锁与绑定的移动终端;主控芯片还用于接收蓝牙模块发送的连接成功消息,并激活摄像头探测器;摄像头探测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照片和视频,将照片和视频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还用于将照片和视频与预先存储的用户人脸进行比对;当人脸比对成功后,主控芯片还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比对请求,将移动终端中的真随机数密码与存储卡中的真随机数密码进行比对;锁控电机用于在密码比对成功后打开智能锁。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按键模块;该按键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该按键模块用于按键输入密码。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与主控芯片相连;该通信模块用于通过wifi或者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与主控芯片连接;该传感器用于感应智能锁的位置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量子随机数芯片包括量子态制备模块、测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后处理模块;测量模块分别与量子态制备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数据采集模块还与后处理模块相连;量子态制备模块用于产生量子态;测量模块用于对量子态进行测量,形成随机的测量数据;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随机的测量数据进行采集;后处理模块用于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真随机数,以得到真随机数密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该智能锁包括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前壳、底壳、摄像孔、usb接口和按键面板;前壳上设置有摄像孔和按键面板;摄像孔设置于按键面板的上端;底壳上设置有usb接口;前壳与底壳用螺丝进行固定连接;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设置于前壳和底壳形成的安置腔内;摄像孔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摄像头探测器连接;usb接口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主控芯片连接;按键面板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按键模块相连;前壳和底壳用于保护智能锁的控制装置;usb接口用于绑定移动终端与智能锁;usb接口还用于向绑定的移动终端充注真随机数密码;摄像孔用于拍摄用户的照片和视频;按键面板用于用户按键输入开锁密码。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智能锁还包括机械反锁开关;该机械反锁开关设置于底壳上;该机械反锁开关用于将安装有智能锁的门进行反锁。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前壳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底壳上设置有第二把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锁和绑定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加密存储卡;该加密存储卡用于存储真随机数密码。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该方法包括:主控芯片将量子随机数芯片产生的真随机数密码发送至存储卡和绑定的移动终端;蓝牙模块连接智能锁与绑定的移动终端;主控芯片接收蓝牙模块发送的连接成功消息,并激活摄像头探测器;摄像头探测器采集摄像孔拍摄的用户的照片和视频,将照片和视频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将照片和视频与预先存储的用户人脸进行比对;当人脸比对成功后,主控芯片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比对请求,将移动终端中的真随机数密码与存储卡中的真随机数密码进行比对;锁控电机用于在密码比对成功后打开智能锁。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其中,该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芯片、蓝牙模块、摄像头探测器、量子随机数芯片、存储卡和锁控电机;量子随机数芯片产生的真随机数密码通过主控芯片发送至存储卡和绑定的移动终端;开锁时,蓝牙模块连接智能锁与绑定的移动终端;连接成功后主控芯片激活摄像头探测器;该摄像头探测器采集用户的照片和视频;主控芯片将照片和视频与预先存储的用户人脸进行比对;人脸比对成功后,主控芯片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比对请求;锁控电机用于在密码比对成功后打开智能锁。本发明通过量子随机数芯片产生了真随机数密码,且智能锁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直接同步密码,提高了智能锁密码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随机数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0-主控芯片;11-蓝牙模块;12-摄像头探测器;13-量子随机数芯片;14-存储卡;15-锁控电机;130-量子态制备模块;131-测量模块;132-数据采集模块;133-后处理模块;30-按键模块;31-通信模块;32-传感器;41-前壳;42-底壳;43-摄像孔;44-usb接口;45-按键面板;46-机械反锁开关;47-第一把手;48-第二把手;50-智能锁;51-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传统的智能锁有指纹开锁、密码开锁、手机app开锁等方式;指纹、密码属于固定式的开锁凭证,而手机app开锁则依赖于智能锁云端服务平台;手机app开锁的方式通常是由手机app软件向智能锁服务器发起开锁请求,服务器验证开锁权限后计算出临时开锁密码,并通过网络分别发送至手机和对应的智能锁,用户将手机接收到的密码输入至智能锁中,再由智能锁将该密码与自身收到的密码进行比对,若一致则开锁,不一致则不开锁;但是,手机和云端之间使用传统证书或者账户密码进行开锁权限验证的方式,开锁密码被破解或者截获的风险较高,因此开锁密码的安全性较差。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可以应用于家庭、办公室或者其他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智能锁内部,该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芯片10、蓝牙模块11、摄像头探测器12、量子随机数芯片13、存储卡14和锁控电机15;

该主控芯片10分别与蓝牙模块11、摄像头探测器12、量子随机数芯片13、存储卡14和锁控电机15相连;

上述量子随机数芯片13用于产生真随机数密码;主控芯片10用于将该真随机数密码发送至存储卡14和绑定的移动终端;存储卡14用于存储该真随机数密码;蓝牙模块11用于连接智能锁与绑定的移动终端;主控芯片10还用于接收蓝牙模块11发送的连接成功消息,并激活摄像头探测器12;该摄像头探测器12用于采集用户的照片和视频,将照片和视频发送至主控芯片10;主控芯片10还用于将照片和视频与预先存储的用户人脸进行比对;当人脸比对成功后,主控芯片10还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比对请求,将移动终端中的真随机数密码与存储卡14中的真随机数密码进行比对;锁控电机15用于在密码比对成功后打开智能锁。

上述量子随机数芯片13包括量子态制备模块130、测量模块131、数据采集模块132和后处理模块133,如图2所示为量子随机数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测量模块131分别与量子态制备模块130和数据采集模块132相连;数据采集模块132还与后处理模块133相连;量子态制备模块130用于产生量子态;测量模块131用于对量子态进行测量,形成随机的测量数据;数据采集模块132用于对随机的测量数据进行采集;后处理模块133用于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真随机数,以得到真随机数密码。

“量子”是遵从量子力学原理的物质客体的总称,是能够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如光子、原子、电子都是“量子”的具体表现形态;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物理学规律的理论,其正确性已经逐步得到证实,研究表明,微观粒子的状态具有“内禀随机性”,也就是说,其随机性不是因为缺乏对系统的了解而造成的,而是微观粒子固有的特性,利用这种内禀随机性,可以产生真正的随机数,即真随机数。

真随机数密码的产生过程为:首先量子态制备模块130产生量子态,该量子态可以是光子的路径叠加态;然后测量模块131对量子态进行测量,以使量子态发生塌缩(相当于突变),从而形成随机的测量数据,因为测量前的量子态可以塌缩到若干个状态之一,根据塌缩以后的状态是无法确定塌缩之前的状态,该过程是不可逆的,可得到随机的测量数据;数据采集模块132对随机的测量数据进行高速采集;最后后处理模块133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并从中提取出真随机数,以得到真随机数密码。

上述主控芯片10将量子随机数芯片13产生的真随机数密码发送给存储卡14和绑定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需要有加密存储卡,该加密存储卡用于存储真随机数密码。

上述存储卡14存储真随机数密码,该存储卡可以包括安全芯片区、隐藏存储区、加密存储区和普通存储区;安全芯片区对存储的真随机数进行加解密,同时提供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机制;隐藏存储区用于对真随机数的隐藏存储,防止被非授权对象(相当于未绑定的移动终端)识别;加密存储区用于对真随机数的加密保存;普通存储区安全性较低,不用于存储随机数。

在智能锁初次使用时,需要和移动终端完成绑定;绑定时需要将移动终端与智能锁的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通过数据线相连,然后再通过移动终端的app软件发起绑定请求,智能锁会向移动终端返回权限验证请求,输入出厂时预置的密码与智能锁完成初次认证,初次认证通过后主控芯片10控制量子随机数芯片13生成真随机数密码存储至存储卡14中,并删除存储卡14中原来可能存在的真随机数密码,例如,包括出厂时预置密码;同时将生成的真随机数密码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加密存储卡中,使移动终端与智能锁拥有相同的真随机数密码;再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录取用户的脸部信息,并将该用户的脸部信息储存至智能锁的控制装置中,此时,完成了移动设备与智能锁的绑定,只有与智能锁绑定的移动终端才能打开智能锁。

智能锁与移动终端初次绑定时所用的预置密码相当于一次性的激活码,初次绑定之后激活码即失效,不能用于后续移动终端的绑定,后续移动终端的绑定需要已绑定的移动终端分享真随机数密码后才可进行绑定,保证了绑定移动终端的合法性。

新增移动终端时,同样需要用数据线将智能锁与新增移动终端进行连接;首先由已绑定的移动终端向新增移动终端推送消息,该消息中包含一段与智能锁存储卡14中共享的真随机数序列;新增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向智能锁发起绑定请求,智能锁会向新增移动终端返回权限验证请求,新增移动终端将收到的推送消息传输到智能锁进行权限认证;认证通过后通过新增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录取用户的脸部信息,并将该脸部信息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智能锁的主控芯片10中;该智能锁存储新增移动终端用户的脸部信息,此时,完成新增移动终端与智能锁的绑定。

开锁时,用户携带绑定的移动终端靠近智能锁,该移动终端的蓝牙与智能锁的蓝牙模块11建立连接,主控芯片10接收到蓝牙连接成功的消息后,激活摄像头探测器12采集的用户的面部信息(相当于上述照片和视频)并与绑定时存储的面部信息进行对比,对比通过后向移动终端发起密码比对请求;移动终端接收到智能锁的密码比对请求后,取出加密存储卡中的一段带有id(identity,身份识别码)信息的真随机数(相当于上述真随机数密码),通过蓝牙传送到智能锁,主控芯片10将其与存储卡14中对应id的真随机数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则向锁控电机15发送开锁指令。

上述摄像头探测器12采集照片和视频用于面部信息比对,以防未绑定用户手持照片进行比对,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上述面部信息对比验证通过后,移动终端与智能锁的密码比对是自动运行的,不需要人工操作,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性。

每次开锁都需要从移动终端的加密存储卡的真随机数中取出一段真随机数作为开锁密码;上述量子随机数芯片13生成真随机数密码,保证了开锁密码是真随机的且实时更新;移动终端获取开锁密码前需要通过基于量子真随机数的身份认证,确保了移动终端的合法性和开锁密码的安全性。

上述锁控电机15根据主控芯片10发送的指令,控制智能锁的打开或者关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其中,该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芯片、蓝牙模块、摄像头探测器、量子随机数芯片、存储卡和锁控电机;量子随机数芯片产生的真随机数密码通过主控芯片发送至存储卡和绑定的移动终端;开锁时,蓝牙模块连接智能锁与绑定的移动终端;连接成功后主控芯片激活摄像头探测器;该摄像头探测器采集用户的照片和视频;主控芯片将照片和视频与预先存储的用户人脸进行比对;人脸比对成功后,主控芯片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比对请求;锁控电机用于在密码比对成功后打开智能锁。本发明通过量子随机数芯片产生了真随机数密码,且智能锁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直接同步密码,提高了智能锁密码的安全性。

参见图3所示的另一种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装置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实现;该控制装置包括主控芯片10、蓝牙模块11、摄像头探测器12、量子随机数芯片13、存储卡14和锁控电机15;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按键模块30;该按键模块30与主控芯片10相连;该按键模块30用于按键输入密码。

开锁时,绑定的移动终端取出的一段量子随机数(相当于上述真随机数密码)会附加上取出时间信息,智能锁进行密码比对时会同时比对时间信息,若时间信息差距大于某一预设的上限值,认为密码比对不通过,则锁控电机15不打开智能锁。

智能锁关锁后,在预设的时间(例如,2分钟)内不再主动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或者调用摄像头探测器12采集用户的照片和视频;在预设的时间内想要激活智能锁,需要通过与按键模块30连接的按键面板或者移动终端中的app来手动激活,也可以通过该按键面板向按键模块中输入密码,以打开智能锁。

智能锁开锁成功后,在预设时间内没有开门行为,则智能锁自动关锁,该预设时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预先设定,例如30秒;该开门行为可以是推门的行为。

若蓝牙连接建立成功,但在时间t内没有采集到面部信息或者面部信息比对不通过,该时间t可选择2分钟,则断开蓝牙连接和摄像头探测器采集面部信息,并在时间t内不再发起蓝牙连接和摄像头信息采集指令,该时间t可以选择60分钟。若需要在时间t~t内进行智能锁开锁,可以通过与按键模块相连的按键面板输入密码或者操作移动终端的app进行手动激活,才能进行面部信息比对并进行正常的开锁流程。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31;该通信模块31与主控芯片10相连;该通信模块用于通过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或者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上述通信模块31的作用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或者wifi等通信方式与绑定的移动终端进行远距离数据交互,可以将照片和视频等信息传送到移动终端;该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为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4rd-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5g(5rd-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传感器32;该传感器32与主控芯片10连接;传感器32用于感应智能锁的位置变化。

智能锁成功开锁后向移动终端返回成功开锁信息,并激活移动终端的app扫描移动终端的加密存储卡的密钥余量,该密钥余量通常为多次开锁后移动终端的加密存储卡中剩余的真随机数;当扫描到密钥余量低于预设的余量下限值时,则移动终端的app会输出报警提示,以提醒用户充注密钥;通常建议预设的余量下限值设为成功开锁30次所需的密钥量(真随机数的量)。

移动终端充注密钥时,通过数据线将移动终端与智能锁连接,并在移动终端的app上发起充注密钥请求,主控芯片10向传感器32发起智能锁闭合情况判断,传感器32根据感应到的智能锁的位置变化判断智能锁的闭合状态;若判断智能锁处于正常闭合状态,则主控芯片10向移动终端发起身份验证请求,移动终端收到验证请求后从加密存储卡中选取一部分带id信息的真随机数传输到智能锁;主控芯片10将其与存储卡14中对应id的真随机数进行比对,比对通过则调用存储卡14中的真随机数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加密存储卡,以完成智能锁和移动终端的开锁密钥同步,其中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与usb接口连接,且采用数据线进行密钥同步,因此,该方式比无线同步密钥方式更加安全。

移动终端充注密钥时,存储卡14中的任意一段真随机数设定为只能充注一次;移动终端与智能锁进行密码比对时,一段真随机数也只能使用一次,比对使用过后即从智能锁和移动终端加密存储卡中删除;该方式可以保证密码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与主控芯片10连接;该电源接口用于通过主控芯片10为主控芯片10、蓝牙模块11、摄像头探测器12、量子随机数芯片13、存储卡14和锁控电机15供电。

上述电源接口用于给智能锁中需要供电的单元供电,以保证智能锁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增加了量子随机数产生芯片,替换了原来的伪随机数密码,使开锁密码可以一次一密动态更新且是真随机数,不会被运算能力超强的计算机破解;智能锁的出厂预置密码只是用于初次绑定移动终端的一次性激活码,不会被非法终端用于绑定;采用数据线实现智能锁向移动终端的密钥同步,不会被无线拦截和窃取,密码更加安全;门锁感应模块使智能锁向移动终端进行密钥同步之前,需要保证门处于正常关闭状态,移动终端通过量子真随机数的身份认证方式验证之后才能向智能锁获取密钥,防止非法终端窃取智能锁的真随机密钥,从而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

对应于上述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锁包括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前壳41、底壳42、摄像孔43、usb接口44和按键面板45;

上述前壳41上设置有摄像孔43和按键面板45;摄像孔43设置于按键面板45的上端;底壳42上设置有usb接口44;前壳41与底壳42用螺丝进行固定连接;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设置于前壳41和底壳42形成的安置腔内;摄像孔43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摄像头探测器连接;usb接口44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主控芯片连接;按键面板45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按键模块相连;

前壳41和底壳42用于保护智能锁的控制装置;usb接口44用于绑定移动终端与智能锁;usb接口还用于向绑定的移动终端充注真随机数密码;摄像孔43用于拍摄用户的照片和视频;按键面板45用于用户按键输入开锁密码。

在绑定移动终端或者向移动终端充注真随机数密码时,智能锁的usb接口44通过数据线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该方式采用数据线进行密码同步,比无线同步密码方式更加安全。

上述摄像孔43拍摄用户的照片和视频,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摄像头探测器采集该照片和视频,并将该照片和视频发送至主控芯片。

进一步地,上述智能锁还包括机械反锁开关46;该机械反锁开关46设置于底壳42上;该机械反锁开关46用于将安装有智能锁的门进行反锁。

上述机械反锁开关46将门进行反锁;其中,在室内反锁通常是为了确保室内更安全、不易进入,为用户室内安全提供了双重保护。

进一步地,上述前壳41上设置有第一把手47;底壳42上设置有第二把手4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而且该智能锁还包括机械反锁开关,提高了使用智能锁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的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智能锁50和绑定的移动终端51;该移动终端51包括加密存储卡;该加密存储卡用于存储真随机数密码。

智能锁可以通过数据线与手机(相当于上述绑定的移动终端)连接,将量子随机数(相当于上述真随机数密码)传输到手机的加密存储卡,实现手机与智能锁之间的密码同步,采用物理连接(相当于上述数据线连接)传输密码,避免了云端传输被截取的风险,而采用量子随机数作为密码,且密码随时更新,避免了因使用固定式密码和伪随机数作为密码而被破解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开锁密码的安全性。

对应于上述智能锁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6所示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智能锁的控制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主控芯片将量子随机数芯片产生的真随机数密码发送至存储卡和绑定的移动终端;

步骤s604,蓝牙模块连接智能锁与绑定的移动终端;

步骤s606,主控芯片接收蓝牙模块发送的连接成功消息,并激活摄像头探测器;

步骤s608,摄像头探测器采集摄像孔拍摄的用户的照片和视频,将照片和视频发送至主控芯片;

步骤s610,主控芯片将照片和视频与预先存储的用户人脸进行比对;

步骤s612,当人脸比对成功后,主控芯片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比对请求,将移动终端中的真随机数密码与存储卡中的真随机数密码进行比对;

步骤s614,锁控电机用于在密码比对成功后打开智能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的控制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的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智能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或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