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6854发布日期:2019-08-16 21:3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入钞机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金融机具没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多采用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作为设计依据。2018年开始由人民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和企业共同参与,对金融机具提出了明确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提高点钞速度,提升鉴伪和稳定抓假能力。

现有机械结构适用于720-750张/分的点钞速度,可以实现稳定的点钞。根据最新标准此机型作为点钞机要实现不低于900张/分的点钞速度,现有机型在点钞速度为950张/分时,机械结构会出现连续叠张,不能稳定进钞的现象。其具体原因在于,现有入钞机构的放钞板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当若干纸币经过垫块时由于纸币所在斜面与水平面角度小,导致纸币由于辅助捻钞轮的推动会产生向上的跳动,从而在进入搓钞轮时容易产生卡纸。

此外,现有辅助捻钞轮的宽度一般为29mm,但是由于其与纸币的贴和面积小,因此捻钞力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能够使得纸币与的走钞状态更稳定,并且通过与搓钞轮配合使得纸币所在斜面角度(即纸币所在斜面与水平面夹角)更大,方便单张纸币入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包括放钞板、垫块、第一辅助捻钞轮、第二辅助捻钞轮,两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放钞板的上端面,两所述垫块之间设置两第一辅助捻钞轮,并且两所述垫块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二辅助捻钞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调整机构,两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放钞板的上端面,两所述调整机构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辅助捻钞轮的两侧,每一所述调整机构均具有一用于承托纸张类的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调整机构为角度垫块,所述角度垫块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其中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承托面;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斜面。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20°。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角度垫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捻钞轮的径向,并且所述角度垫块的长度方向的高的一端设置于进钞处。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角度垫块的下端面设有两销子,两所述销子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放钞板。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放钞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15°。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垫块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平均高度。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纸张类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承托于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纸张类的下表面的中部分别承托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且所述纸张类形成向下的拱形。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斜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放钞板所在平面的交线平行于所述放钞板的长度方向。

上述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辅助捻钞轮的宽度为39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机构能使得在不必拆除放钞板的情况下,使得调整机构的第二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达到20度左右;从而利于纸币的单张入钞,保证纸币在走钞时候状态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角度垫块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纸币在角度垫块的最高点和垫块的示意图。

附图中:1、垫块;2、放钞板;21、第一辅助捻钞轮;22、第二辅助捻钞轮;3、调整机构;31、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33、第三斜面;4、纸张类;41、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角度垫块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调整机构的入钞机构的纸币在角度垫块的最高点和垫块的示意图,图1至图3中,定义放钞板2的宽度方向即纸张类籍由放钞板2进入搓钞轮的方向,放钞板2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放钞板2的宽度方向的方向。同时,放钞板2的宽度方向背向搓抄轮的一侧即进钞处,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垫块的入钞机构,包括:放钞板2、垫块1、第一辅助捻钞轮21、第二辅助捻钞轮22,两垫块1设置于放钞板2的上端面,两垫块1之间设置两第一辅助捻钞轮21,并且两垫块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二辅助捻钞轮22。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具有垫块的入钞机构还包括:两调整机构3,两调整机构3设置于放钞板的上端面,两调整机构3分别设置于两第二辅助捻钞轮22的两侧,每一调整机构3均具有一用于承托纸张类4的承托面,承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直接在放钞板2上设置调整机构3,直接起到调整纸张类4所在斜面的角度(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避免了拆装放钞板2,调整放钞板2的角度的繁琐性以及因此产生的改造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调整机构3为角度垫块,角度垫块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斜面31、第二斜面32和第三斜面33,其中第二斜面32为承托面;第二斜面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斜面31,第二斜面3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斜面3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斜面32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20°。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斜面32与放钞板2的夹角和放钞板2与水平面的夹角之和等于20°即意味着当角度垫块设置于放钞板2的上表面时,角度垫块的第二斜面32至水平面的夹角为20°;经过实验得到,纸张类4(纸张类4可以为纸币、票据等)经过一斜面,且该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度时,将具有两有益效果:其一,通过与搓钞轮配合使得纸币搓出更大斜面,利于纸币的单张入钞;其二,能保证纸币在走钞时候状态更加稳定,避免纸币的跳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角度垫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辅助捻钞轮21的径向,并且角度垫块的长度方向的高的一端设置于进钞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角度垫块的下端面设有两销子41,两销子41的下端连接于放钞板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放钞板2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1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垫块1的高度低于第二斜面32的平均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纸张类4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承托于第二斜面32上,纸张类4的下表面的中部分别承托于垫块的上表面,且纸张类4形成向下的拱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具体的,此时纸张类4的两端位于两角度垫块3时,纸币位于两角度垫块3的部分自然垂下,使得纸币形成中间部分向下凸起的弧形;当纸币形成如上述弧形时,第一辅助捻钞轮21和第二辅助捻钞轮22贴合纸币的下表面,加强第一辅助捻钞轮21和第二辅助捻钞轮22对纸张类4的捻钞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斜面32所在平面与放钞板2所在平面的交线平行于放钞板2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辅助捻钞轮22的宽度为39mm。由于现有的辅助捻钞轮的宽度为29mm,因此通过增加辅助捻钞轮的宽度,使得第二辅助捻钞轮22与纸币的贴合面积更大,使得第二辅助捻钞轮22的捻钞力更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