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3832发布日期:2020-04-24 17:4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每个机关或者公司内的职能部门每年根据报刊订阅单清单纸质版来订购的报刊及报纸,通过人工的方式每天将应分发的报刊报纸投递到部门相应的报刊柜。ems的投递目前由一个由sql2000的ems扫描系统组成,每天由专人负责把扫描的东西扫入计算机并生成登记,人工的方式来收取ems。现有技术中,机关内报刊分发处理采用人工对单操作,分发速度慢,差错率高,效率低下。如何保证报刊的准确分发,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报刊收发部门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录入模块、上位机、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和报刊柜;录入模块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与一个或多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连接,每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与一个报刊柜连接;录入模块用于输入订阅的报刊信息,并将报刊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上位机用于读取数据库,获得每个部门对应的报刊信息;并将报刊信息发送至每个部门对应的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用于对报刊信息进行分组,并将分组后的报刊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每个报刊柜;报刊柜用于显示对应部门的报刊信息。

其中,录入模块包括模拟键盘、pad或者扫描枪;报刊信息包括报刊的代号、期数和功能键。

其中,上位机具体用于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报刊在不同部门需要发出的数量,并将数量加上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的地址,以数据包形式从tcp网络总线发出至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

其中,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到数据包后,将数据包分组,并根据规定协议加上报刊柜的显示终端的地址,并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显示终端。

其中,报刊柜报刊至少一个格口,每个格口设置有对应的显示标记,显示标记用于显示单位名称以及报刊数量。

其中,该系统还包括pad模拟柜系统;上位机还用于显示出每个报刊柜要投递的报刊的数量和名称,并将投递的报刊的数量和名称上传至pad模拟柜系统;pad模拟柜控制系统用于显示与实际报刊柜摆放位置相同的模拟报刊柜,并保存上位机上传的报刊的数量和名称以使投递人员根据pad的显示分发投递报刊。

其中,该系统还包括收发室管理模块;录入的可订阅的报刊被提交至相关审批人员处审批;收发室管理模块用于将可将订阅信息汇总、费用统计,在报刊订阅信息签批、核查后,形成正式订阅清单。

其中,录入模块录入订阅报刊的清单及数量后,通过配置增加修改订阅清单,配置审批完成后自动生成与部门二维码一一对应的清单二维码系统;以使各部门根据喜好勾选好报刊;收发室管理模块通过扫描部门二维码条码及清单二维码条码将订阅的信息录入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针对分发与投递,利用报刊信息、实现报刊要数一次录入全程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架构,通过控制系统(报刊分发自动显示系统)或者模拟系统(报柜模拟控制系统)将分发的报刊数据直接显示在分发格口上,使分发人员不用对单分发;提高分发效率,降低差错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刊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终端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01:录入模块;102:上位机;103: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4:报刊柜;105:显示终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为:根据机关内后勤服务、管理、保障工作的需要建设报刊分发管理系统。满足机关服务部对后勤服务、管理、保障工作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构建物联网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通过建设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实用、图形化、形象化、人性化、稳定、安全、先进、可扩展”等特点的报刊分发管理系统,全面有效支撑机关服务部后勤服务、管理、保障工作。实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提高报刊分发速度、降低分发错率的总体目标。

建设思路如下:机关内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网上系统各自填写每年想订阅的报刊,填写完成确认后由相应的报刊负责人来收集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的报刊统计数据,并通过的电子数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对当天送来的报刊进行分拆发送,具体是将每种报纸或杂志的刊号即日期输入到已下载数据的计算机,计算机屏幕自动显示出每个报刊柜104要投递的报刊数量,并在报刊柜104上以led形式显示出来或者将投递的报刊数量上传至pad模拟柜系统。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录入模块101、上位机102、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和报刊柜104;录入模块101与上位机102连接,上位机102与一个或多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连接,每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与一个报刊柜104连接;录入模块101用于输入订阅的报刊信息,并将报刊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上位机102用于读取数据库,获得每个部门对应的报刊信息;并将报刊信息发送至每个部门对应的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用于对报刊信息进行分组,并将分组后的报刊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每个报刊柜104;报刊柜104用于显示对应部门的报刊信息。

具体地,由于其业务流程是将每一种报刊进行分拆,然后将每个部门应发送的报刊数量显示在计算机(即上位机102)屏幕上,并通过数据线将要发送的数量以led方式在每个格架的格口上显示出来(一个格口代表一个部门或者个人名字)。因此,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报刊柜104由一个单元控制器(也可称为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控制;通过tcp网络总线控制各个单元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再控制每个报刊柜104的格口显示器。也就是说,每个格口要显示的数据是通过计算机传送到单元控制器,再由单元控制器将要显示的数据转发到每个格口显示器(即每个部门应分发报刊的数量与名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针对分发与投递,利用报刊信息、实现报刊要数一次录入全程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架构,通过控制系统(报刊分发自动显示系统)或者模拟系统(报柜模拟控制系统)将分发的报刊数据直接显示在分发格口上,使分发人员不用对单分发;提高分发效率,降低差错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录入模块101包括模拟键盘、pad或者扫描枪;报刊信息包括报刊的代号、期数和功能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上位机102具体用于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报刊在不同部门需要发出的数量,并将数量加上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的地址,以数据包形式从tcp网络总线发出至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具体用于接收到数据包后,将数据包分组,并根据规定协议加上报刊柜104的显示终端的地址,并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显示终端。

具体地,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的硬件构成如下:该系统由2台后台上位机102管理和发送数据模块、多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和多个(例如128个)前台显示终端模块105三个部分组成。每个上位机102可以接1到多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每个分发格架有32个显示终端模块105,1个报刊分发柜子(也叫分发格架)对应一个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后台上位机102管理和发送数据模块是报刊分发人员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报刊分发人员使用模拟键盘、pad或者扫描枪输入报刊的代号、期数、功能键等信息,上位机102从数据库中读出相应的报刊在不同部门需要发出的数量,将数据加上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地址以数据包形式tcp网络总线发出,集中器数据转发模块103收到自己的数据包后,将其分组并根据规定协议加上显示终端模块105的地址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显示终端。如图3为显示终端的电路原理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报刊柜104报刊至少一个格口,每个格口设置有对应的显示标记,显示标记用于显示单位名称以及报刊数量。

参见图2,格口显示器的显示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亚克力材料显示单位名称,另一种是通过一定数量(例如8个)的led颜色数码管来显示投递报刊数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还包括pad模拟柜系统;上位机102还用于显示出每个报刊柜104要投递的报刊的数量和名称,并将投递的报刊的数量和名称上传至pad模拟柜系统;pad模拟柜控制系统用于显示与实际报刊柜104摆放位置相同的模拟报刊柜,并保存上位机102上传的报刊的数量和名称以使投递人员根据pad的显示分发投递报刊。

具体地,计算机屏幕自动显示出每个报刊柜104要投递的报刊数量名称,通过wifi方式将投递的报刊数量上传至pad模拟柜系统。pad模拟柜显示的模拟报刊柜与实际投递柜摆放位置相同,而上传的数据根据计算机每一年报刊柜104调整的格式将数据上传至pad并保存报刊柜104数据,投递人员根据pad的显示将报刊分发投递。

操作时,用户先点击pad上要投递的报纸或者采用条码二维码扫描枪扫描录入;点击后,报纸相应的投递柜led灯显示,其中全部的led灯有多种(例如5种)颜色。每一个投递员人手一个管理的pad,各自投递员只要关注自己颜色投递柜。

并且,当报纸投递员请假的时候,一人负责二种颜色投递柜也不会出错,但是pad模拟柜颜色跟投递柜的颜色是绑定,也就是跟pad的ip地址绑定。服务器根据pad地址点亮对应的颜色的投递柜,并显示投递的数量,而投递报纸的名称不显示了。当全部投递完成后,点击投递完成,可以通过app或者短信的方式通知相应投递柜负责人可以来收取报刊了。当然每投递完成一种报纸后,也可以自动实时通过app或者短信的方式直接通知投递柜负责人报纸投递进展。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还包括收发室管理模块;录入的可订阅的报刊被提交至相关审批人员处审批;收发室管理模块用于将可将订阅信息汇总、费用统计,在报刊订阅信息签批、核查后,形成正式订阅清单。

具体地,用户通过扫描录入可订阅的报刊并提交至相关审批处审批。收发室将可将订阅信息汇总、费用统计,在报刊订阅信息签批、核查后,形成正式订阅清单。报刊信息可随时调整,自动计算,减少人为错误。订阅清单可以作为报刊分发的清单。其清单信息可以动态形成和调整,减少在手工模式下需要重新编辑打印的工作。

在报刊箱边上增加电子显示屏或者pad虚拟投递柜,收发室工作人员进行报纸、刊物的分发时,借助每个报刊箱电子显示屏上的报刊订阅单位,显示每个部门当前报刊应投份数,引导工作人员投放报刊,减少对单时间,降低分发错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录入模块101录入订阅报刊的清单及数量后,通过配置增加修改订阅清单,配置审批完成后自动生成与部门二维码一一对应的清单二维码系统;以使各部门根据喜好勾选好报刊;收发室管理模块通过扫描部门二维码条码及清单二维码条码将订阅的信息录入系统。

具体地,用户可录入订阅报刊的清单及数量,通过配置可以增加修改订阅清单,配置审批完成后自动生成清单二维码系统并与部门二维码一一对应。各个部门可以根据喜好勾选好报刊。收发部门通过扫描部门二维码条码及清单二维码条码将订阅的信息录入系统,减少录入时间。

另外,报刊分发智能管理系统还可实现如下功能:

1.订阅审批

1.1报刊清单审批

用户录入的订阅报刊清单提交至相关领导处审批。

1.2报刊订阅审批

各部门录入的报刊订阅信息提交至相关领导处审批。在审批前可退回调整报刊订阅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新增报刊订阅的信息。

2.订阅统计管理

可视化展示统计汇总部门订阅信息、可实时查阅往年历史订阅信息。方便部门费用统计结算。

2.1订阅统计

可视化展示统计部门订阅信息。

2.2订阅汇总分析

可视化分析各部门订阅信息,方便统计各部门订阅喜好,动态了解部门员工热点信息关注。

3.ems和挂号管理

能够协助工作人员将ems、挂号信通过扫描条码录入系统,系统会匹配人员管理系统并提示ems邮件是否是本机关人员并随机分配一个储存箱,可自动将投递信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收件人,短信内容包括取件地址和验证码,收件人凭输入验证码即可取件,满足收件人随时取件的需要。系统可实时对储存箱存储信息和取件信息的查询和记录。

3.1订阅条码录入管理

系统将订阅清单的条码录入系统。

3.2ems及挂号签收管理

系统与原ems扫描系统对接,将ems扫描录入的系统与本系统人员管理关联,并通过app或者短信提醒等方式实时通知收件人,可实时查阅签收状态。收件人取件时可短信回复签收状态。

4.日志管理

4.1录入签收日志管理

系统可实时查阅报刊清单录入日志、ems录入及签收日志等功能。

4.2订阅日志管理

系统可实时查阅报刊订阅日志、部门历史订阅日志等功能。

4.3报柜日志管理

系统可实时查阅报刊柜104历史调整日志等功能。

4.4系统日志管理

系统可实时查阅所有操作的日志管理功能。

5.系统管理

5.1报刊订阅扫描管理

系统配置报刊订阅的关联,自动生成二维码。配置扫描的参数等功能。

5.2.ems条码管理

系统配置ems与人员管理系统、通信系统的关联,自动生成二维码或者通信信息并推送。

5.3通讯管理

配置通信的参数等功能。

5.4人员管理

配置人员操作及录入扫描等权限功能。

6.报刊柜管理

系统根据报刊柜制定的信息,修改报刊柜的订阅信息并自动控制下发或者上传报刊柜的订阅信息,显示订阅的要数包括订阅单位、报刊代号、名称、编号、数量等。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直观、操作简单方便。

2、系统扩展性好、安装方便简单。

3、后期维护成本低,升级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