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结构及循环钞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3391发布日期:2020-02-14 16:3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结构及循环钞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存取款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存取款机芯中循环钞箱的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存取款机芯中,在进行存款操作时钞票从存取款机芯中的存款口放入钞票,钞票经过识别模块(bv),符合要求的钞票进入暂存模块,用户确认存款后,钞票由暂存模块进入循环循环钞箱。此外不符合要求的钞票返回存款口。在用户取款操作时,钞票从循环循环钞箱起经过识别模块(bv),进入取款口。

由上可知,循环钞箱在存取款机芯中起到储存收纳钞票的作用。并且当循环钞箱内的钞票被取完时,需要银行人员进行加钞操作或者更换为加满钞的循环钞箱。在循环钞箱运送过程中,需要在循环钞箱上设置有铅封装置,防止循环钞箱在运送过程中被人打开。并且为增加循环钞箱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设计一款安全的钞箱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设计一种应用于存取款机芯中循环钞箱的锁结构。其采用多连杆机构,循环钞箱打开时可由回转锁作为驱动机构,随着钥匙转动,带动连杆机构运动,最终打开锁结构。当需要锁住循环钞箱时,只需合上箱盖,即可触发钞箱锁结构。并且,本设计也可实现循环钞箱铅封的操作,使得只要打开钞箱锁结构,即会破坏钞箱的铅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锁结构,包括回转锁、传动连杆机构、锁柱,回转锁通过固定件一固定在循环钞箱的箱盖上,锁柱通过固定件二与循环钞箱的箱体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锁上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驱动杆,所述传动连杆机构包括左传动连杆机构和右传动连杆机构,左、右传动连杆机构分别与相互垂直设置的驱动杆旋转固定连接,所述锁柱设有两个,左、右传动连杆机构分别与两个锁柱相配合,在回转锁的带动下,分别实现左、右传动连杆机构与两个锁柱的脱离和接触;所述右传动连杆机构上设有铅封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一与左、右传动连杆机构之间均设有拉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左传动连杆机构包括摆动杆一、摆动杆二、摆动杆三,所述右传动连杆机构包括摆动杆四、摆动杆五、摆动杆六,两个锁柱分别是锁柱一和锁柱二,两个拉簧分别是拉簧一和拉簧二,拉簧一一端与固定件一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三连接,拉簧二一端与固定件一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六连接,两个驱动杆分别是驱动杆一和驱动杆二。

作为优选的,驱动杆一与摆动杆一、摆动杆一与摆动杆二、摆动杆二与摆动杆三、驱动杆二与摆动杆四、摆动杆四与摆动杆五、摆动杆五与摆动杆六之间分别两两相连,且相连处装有轴承,保证转动顺畅。

作为优选的,所述摆动杆三一端与拉簧一相连,另一端设有锁钩一和挡块,所述摆动杆二一端设有凸起一。

作为优选的,所述摆动杆六一端与拉簧二相连,另一端设有锁钩二,所述摆动杆五上设有顶杆。

一种循环钞箱,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锁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锁住钞箱时,只需要合上箱盖,实现方式简单,且合上箱盖后,铅封固定孔即露出,方便安装铅封。

2.打开循环钞箱时,钥匙旋转90度即可,打开方法简单,且随着箱盖的打开,铅封也会被破坏,使得银行人员方便快捷地识别循环钞箱是否被打开过。

附图说明

图1为循环钞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循环钞箱锁结构锁住状态示意图;

图3为循环钞箱锁结构锁住状态示意图(不含固定件二和锁柱)

图4为循环钞箱锁结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1.回转锁2.箱盖3.箱体4.铅封固定孔

5.固定件一6.固定件二7.摆动杆一8.摆动杆二

9.摆动杆三10.摆动杆四11.摆动杆五12.摆动杆六

13.锁柱一14.锁柱二15.拉簧一16.拉簧二

17.驱动杆一18.驱动杆二19.锁钩一20.挡块

21.凸起一22.锁钩二23.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循环钞箱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锁结构位于钞箱上盖组件正面中间位置,同时铅封安装位置在锁结构位置右边,钞箱上盖上相同位置增加有相应的开口,用于安装循环钞箱的铅封。由图2可知,铅封位置对应的钣金在循环钞箱打开过程中会摆动,如果该处钣金摆动即会破坏该处的铅封装置,从而即可保证循环钞箱的安全。

一种锁结构,包括回转锁1、传动连杆机构、锁柱,所述回转锁1通过固定件一5固定在循环钞箱的箱盖2上,锁柱通过固定件二6与循环钞箱的箱体3相固定,所述回转锁上设有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驱动杆,所述传动连杆机构包括左传动连杆机构和右传动连杆机构,左、右传动连杆机构分别与相互垂直设置的驱动杆旋转固定连接,所述锁柱设有两个,左、右传动连杆机构分别与两个锁柱相配合,在回转锁的带动下,分别实现左、右传动连杆机构与两个锁柱的脱离和接触;所述右传动连杆机构上设有铅封固定孔4;箱盖盖合后,铅封固定孔露出,装上铅封,当再次打开箱盖时,铅封会在铅封固定孔和箱盖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损坏,一旦铅封被破坏,即可知道循环钞箱被打开过,所述固定件一与左、右传动连杆机构之间均设有拉簧。

如图2所示,所述左传动连杆机构包括摆动杆一7、摆动杆二8、摆动杆三9,所述右传动连杆机构包括摆动杆四10、摆动杆五11、摆动杆六12,两个锁柱分别是锁柱一13和锁柱二14,两个拉簧分别是拉簧一15和拉簧二16,拉簧一15一端与固定件一5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三9连接,拉簧二16一端与固定件一5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六12连接,拉簧一15、拉簧二16起到摆动杆三、摆动杆六复位的作用。两个驱动杆分别是驱动杆一17和驱动杆二18。

驱动杆一与摆动杆一、摆动杆一与摆动杆二、摆动杆二与摆动杆三、驱动杆二与摆动杆四、摆动杆四与摆动杆五、摆动杆五与摆动杆六之间分别两两相连,且相连处装有轴承,保证转动顺畅。

所述摆动杆三一端与拉簧一相连,另一端设有锁钩一19和挡块20,所述摆动杆二一端设有凸起一21。所述摆动杆六一端与拉簧二相连,另一端设有锁钩二22,所述摆动杆五上设有顶杆23。从图3上可以看出,循环钞箱锁柱的状态时,锁钩一和锁钩二分部钩住两个锁柱,箱盖处于锁柱状态。从图4可以看出,循环钞箱打开时,摆动杆二的凸起一顶起摆动杆三的挡块,实现锁钩一与锁柱一的脱离;摆动杆五上的顶杆跟随摆动杆五转动,带动摆动杆六转动,使得锁钩二与锁柱二脱离。

图2和图3为循环钞箱锁住状态,摆动杆三、摆动杆六钩在锁柱一及锁柱二上。当循环钞箱打开时,循环钞箱锁芯在钥匙带动下转动,并且带动安装于其上的驱动杆一和驱动杆二逆时针转动,分别通过摆动杆一以及摆动杆四分别将动力传递给摆动杆二以及摆动杆五,进而摆动杆一以及摆动杆四的转动带动摆动杆三以及摆动杆六转动,直至摆动杆三以及摆动杆六脱离锁柱一及锁柱二,此时循环钞箱即可打开。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

循环钞箱打开后,摆动杆三、摆动杆六在拉簧一和拉簧二的回弹带动下可复位到原位置,原位置指的是箱盖关闭时摆动杆三和摆动杆六的位置;当循环钞箱箱盖关闭时,摆动杆三和摆动杆六位于两个锁柱的上方,使劲向下挤压箱盖,由于锁钩一、锁钩二下表面为圆弧形,且各摆动杆、驱动杆是两两相连的转动连接,因此,随着向下挤压箱盖,锁钩一和锁钩二可在摆动杆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并被锁柱一和锁柱二固定,同时箱盖闭合到设定位置。因此当需要锁住循环钞箱时,只需合上箱盖,即可触发钞箱锁结构。

由于图中拉簧一和拉簧二为自由状态,因此拉簧一和拉簧二的一端未与摆动杆三和摆动杆六紧密连接,实际中为连接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