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71939发布日期:2020-12-29 13:1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无感支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刷脸支付的兴起,商家纷纷加入刷脸支付,而配置的刷脸支付设备和商家现有的收银设备无法完成自动联动,需要人工参与两台设备的联动,先通过收银系统进行商品扫码结算,再由人工将结算金额输入刷脸支付设备进行刷脸支付,支付成功后再一次人工操作收银系统的键盘确认收银成功,这种方法耗费人力,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消费者需要排队等待付款,客户时间成本较大,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差的购物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刷脸支付方法效率低,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所述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包括mcu系统电路以及第一usb接口电路、第二usb接口电路,其中第一usb接口电路用于连接刷脸支付设备,第二usb接口电路用于连接收银设备,所述第一usb接口电路与mcu系统电路之间连接有第一usb转串口电路,所述第二usb接口电路连接有usb扩展电路,所述usb扩展电路通过两个usb接口分别连接有第二usb转串口电路和串口转hid电路,所述第二usb转串口电路和串口转hid电路均连接至mcu系统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mcu系统电路与第一usb转串口电路、第二usb转串口电路、串口转hid电路之间均通过uart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sb接口电路与所述第一usb转串口电路通过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usb接口电路与所述usb扩展电路通过usb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为该装置供电的电源管理电路。

另一方面,所述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当第二usb接口电路接收来到自收银设备的支付数据时,将所述支付数据通过usb扩展电路、第二usb转串口电路发送至mcu系统电路;

步骤s2、mcu系统电路保存支付数据,计算支付数据长度和特征值,以及计算组帧后的数据长度校验值和数据检验和值,将所述特征值、数据长度校验值、数据检验和值与所述支付数据进行组帧,得到组帧数据;

步骤s3、将所述组帧数据通过第一usb串口电路、第一usb接口电路发送至刷脸支付设备;

步骤s4、当第一usb接口电路接收到来自于刷脸支付设备的支付成功信息时,将所述支付成功信息通过第一usb串口电路发送至mcu系统电路;

步骤s5、mcu系统电路通过特征量截取支付成功信息中的有效通信数据,并判断有效通信数据特征,然后进行有效通信数据查表运算,运算后得到收银设备能够识别的hid键码值;

步骤s6、将hid键码值通过串口转hid电路、usb扩展电路、第二usb接口电路发送至收银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将收银系统结算金额支付数据通过第二usb接口电路截取出来,mcu系统电路将结算金额支付数据转换并通过第一usb接口电路发送给刷脸支付设备,刷脸支付设备自动识别并开启刷脸支付,客户刷脸支付完成后,刷脸支付设备通过第一usb接口电路将支付成功信息发送给本装置,mcu系统电路将支付成功信息转换成相应键码值通过串口转hid电路、第二usb接口电路传送给收银系统,收银系统自动确认收银成功;使用本装置将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连接,可以实现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全自动联动,无需人员参与,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并且能够提高商家的收银效率,避免消费者长时间排队等候,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好的购物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的原理,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包括mcu系统电路1以及第一usb接口电路2、第二usb接口电路3,其中第一usb接口电路2用于连接刷脸支付设备,第二usb接口电路3用于连接收银设备,所述第一usb接口电路2与mcu系统电路1之间连接有第一usb转串口电路4,所述第二usb接口电路3连接有usb扩展电路5,所述usb扩展电路5通过两个usb接口分别连接有第二usb转串口电路6和串口转hid电路7,所述第二usb转串口电路6和串口转hid(humaninterfacedevice,人机接口设备)电路7均连接至mcu系统电路1。

其中,所述mcu系统电路1与第一usb转串口电路4、第二usb转串口电路6、串口转hid电路7之间均通过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usb接口电路2与所述第一usb转串口电路4通过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usb接口电路3与所述usb扩展电路5通过usb接口连接。

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为该装置供电的电源管理电路8。

本装置具体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二usb接口电路从收银设备获取支付数据后,通过usb扩展电路以及第二usb转串口电路将数据发送给mcu系统电路,mcu系统电路将数据处理后通过第一usb转串口电路以及第一usb接口电路发送给刷脸支付设备,刷脸支付设备接收到数据后启动刷脸支付,支付成功后通过第一usb接口电路以及第一usb转串口电路将支付成功信息发送给mcu系统电路,mcu系统电路将支付成功信息转换成收银设备能够识别的hid键码值,然后通过串口转hid电路以及usb扩展电路、第二usb接口电路发送给收银设备,收银设备接收到正确的hid键码值后确认支付成功,此次收银流程成功完成。

具体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装置的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支付数据接收步骤。当第二usb接口电路接收来到自收银设备的支付数据时,将所述支付数据通过usb扩展电路、第二usb转串口电路发送至mcu系统电路。

使用时将本装置的第二usb接口电路连接至收银设备,第一usb接口电路连接至刷脸支付设备,连接完成后装置自动通电,通过电源管理电路为各个部分供电,mcu系统电路的与外围电路的连接串口启动,监听串口中断是否触发;即图1所示的串口uart1和uart2监听中断触发,当串口接收到有数据输入时,串口中断开始接收数据。

步骤s2、组帧步骤。mcu系统电路保存支付数据,计算支付数据长度和特征值,以及计算组帧后的数据长度校验值和数据检验和值,将所述特征值、数据长度校验值、数据检验和值与所述支付数据进行组帧,得到组帧数据。

组帧数据用于通过串口uart2最终发送至刷脸支付设备,该组帧数据是按照刷脸支付设备格式要求且能够识别的数据。作为一种具体实例列举,一个组帧数据有9个部分,如下表所示:

其中帧头:df201901000000;

数据特征值xx1:xx1后面第一个字节到xx3前一个字节的所有数据长度;

固定值1:20642a;

数据长度校验值xx2:xx1-0x04的值;

固定值2:7b22746172676574223a226978222c22636f6e74656e74223a7b225253323332223a22;

串口数据(即支付数据)xx:串口uart1接收到的数据;

固定值3:227d7d;

组帧数据checksum值(即数据检验和值)xx3:全部数据取和再取模;

固定值4:fd9102。

步骤s3、数据发送步骤。将所述组帧数据通过第一usb串口电路、第一usb接口电路发送至刷脸支付设备。刷脸支付设备刷接收到组帧数据后启动刷脸支付。

步骤s4、支付成功信息接收步骤。当第一usb接口电路接收到来自于刷脸支付设备的支付成功信息时,将所述支付成功信息通过第一usb串口电路发送至mcu系统电路。刷脸支付设备支付成功后,将支付成功信息发送至第一usb接口电路,最后发送至mcu系统电路。

步骤s5、键码值转换步骤。mcu系统电路通过特征量截取支付成功信息中的有效通信数据,并判断有效通信数据特征,然后进行有效通信数据查表运算,运算后得到收银设备能够识别的hid键码值。

特征量是用于寻找有效通信数据的特征数据,如本实施例中,支付成功信息的串口数据特征量为:5253323332,当串口uart2接收到数据特征量5253323332后,计数到第4个数据为有效通信数据开始位,有效通信数据为两个字符,第一个字符用以判断通信数据特征,即有效数据是单键值还是组合键值,第二个字符为普通键值,最后根据查表即可得到收银设备能够识别的hid键码值。

步骤s6、键码值发送步骤。将hid键码值通过串口转hid电路、usb扩展电路、第二usb接口电路发送至收银设备。收银设备接收到正确的hid键码值后自动确认支付成功,此次收银流程成功完成。

综上通过本发明装置可以实现刷脸支付设备与收银设备的全自动联动,无需人员参与,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并且能够提高商家的收银效率,避免消费者长时间排队等候,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好的购物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