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4843发布日期:2021-05-04 10: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108119028b的专利公开了智能公寓门禁装置,包括门框,所述门框内腔的右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门体,门框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卡板正表面的中部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有门禁盒,所述门禁盒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指纹识别器,并且门禁盒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呼机,涉及智能公寓门禁技术领域。该智能公寓门禁装置,通过门框内腔的右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门体,可以达到增强了门禁装置的防盗性,使们门禁装置的分到性能大幅度增加,可以在感受到不是正确的人物时自动将们锁住固定住,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加门禁装置的安全性,使门禁装置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更强,这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智能公寓门禁装置的防盗性能不够好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前使用的物业管理装置难以对车辆进行控制,在车辆经过小区的时候还需要业主下车刷卡同步,不具备通过感应快速辅助刷卡的功能。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物业管理装置难以对车辆进行控制,在车辆经过小区的时候还需要业主下车刷卡同步,不具备通过感应快速辅助刷卡的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数量设置为四组,中间两组固定连接,两侧底座中均配合螺栓固定设置有前驱板;所述前驱板还包括有旋转板,辅助连杆;所述前驱板的前端均为斜面结构;所述前驱板的顶部位于斜面后侧的位置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的两侧均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辅助连杆;两组所述底座的前端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入门框架;所述入门框架还包括有旋转块,读卡器;所述入门框架的内侧均一体式设置有斜块结构,且斜块结构的底部均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外侧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读卡器;两组所述底座的后端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出门框架;所述入门框架和出门框架的位置中心对称,两组前驱板的位置中心对称;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自动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有滑座,滑动丝块,复位杆,位于前驱板两侧的两组底座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导轨,且导轨顶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动丝块,导轨的前端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动丝块的前端中间均一体式设置有复位杆,且复位杆均穿过滑座与滑座滑动连接,复位杆外均套设弹簧并固定设置有挡片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前驱板还包括有称重传感器;所述辅助连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滑动丝块的两侧旋转连接;所述前驱板的后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入门框架还包括有顶连杆,升降框;所述入门框架的两侧均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顶连杆;所述入门框架的外侧均滑动设置有升降框,且升降框的两侧均与顶连杆的底部铰连接;所述升降框的底部与底座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液压缸。

进一步的,所述出门框架为平滑结构;所述出门框架的顶部与入门框架的顶部结构相同;所述入门框架的外侧一组顶部通过转轴配合蜗卷弹簧旋转设置有旋转栏杆,另一组入门框架的顶部前侧一体式设置有挡板结构,旋转栏杆通过蜗卷弹簧贴合于入门框架的顶部挡板后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旋转板,为汽车提供了触发功能,在汽车前轮贴近旋转板的时候能够将旋转板压平,利用旋转板触发称重传感器,通过在称重传感器的反馈信号中设置控制线路将液压缸自动触发,利用液压缸即可将升降框升起,将读卡器旋转升起以便刷卡,业主不需要下车刷卡,使用方便。

旋转栏杆的设置,为门禁装置提供了限高警示装置,可以用来阻挡拦截普通超高的车辆,但是在特种车辆需要进入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旋转栏杆向一侧顶开,在特种车辆经过门禁后旋转栏杆会立体蜗卷弹簧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101、滑座;102、滑动丝块;103、复位杆;2、前驱板;201、旋转板;202、辅助连杆;203、称重传感器;3、入门框架;301、旋转块;302、读卡器;303、顶连杆;304、升降框;4、液压缸;5、出门框架;6、旋转栏杆;7、自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智能门禁的智慧物业管理装置,包括底座1;其中,底座1还包括有滑座101,滑动丝块102,复位杆103,位于前驱板2两侧的两组底座1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导轨,且导轨顶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动丝块102,导轨的前端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滑座101;滑动丝块102的前端中间均一体式设置有复位杆103,且复位杆103均穿过滑座101与滑座101滑动连接,复位杆103外均套设弹簧并固定设置有挡片结构;底座1数量设置为四组,中间两组固定连接,两侧底座1中均配合螺栓固定设置有前驱板2;前驱板2还包括有旋转板201,辅助连杆202;前驱板2的前端均为斜面结构;前驱板2的顶部位于斜面后侧的位置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旋转板201,且旋转板201的两侧均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辅助连杆202;其中,前驱板2还包括有称重传感器203;辅助连杆202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滑动丝块102的两侧旋转连接;前驱板2的后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称重传感器203;两组底座1的前端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入门框架3;入门框架3还包括有旋转块301,读卡器302;入门框架3的内侧均一体式设置有斜块结构,且斜块结构的底部均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旋转块301;旋转块301的外侧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读卡器302;两组底座1的后端顶部固定设置有两组出门框架5;入门框架3和出门框架5的位置中心对称,两组前驱板2的位置中心对称;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自动门7。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称重传感器203(型号为yzc-516c),可通过私人定制或者市场购买获得。

其中,入门框架3还包括有顶连杆303,升降框304;入门框架3的两侧均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有顶连杆303;入门框架3的外侧均滑动设置有升降框304,且升降框304的两侧均与顶连杆303的底部铰连接;升降框30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液压缸4。

其中,出门框架5为平滑结构;出门框架5的顶部与入门框架3的顶部结构相同;入门框架3的外侧一组顶部通过转轴配合蜗卷弹簧旋转设置有旋转栏杆6,另一组入门框架3的顶部前侧一体式设置有挡板结构,旋转栏杆6通过蜗卷弹簧贴合于入门框架3的顶部挡板后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汽车驶入入门框架3之间,利用汽车前轮将旋转板201压平,旋转板201接触到称重传感器203之后感受到汽车的重量,触发两组液压缸4,液压缸4启动将两组升降框304向上移动,升降框304配合顶连杆303将旋转块301升起,此时正副座驾驶均可将门禁卡放置在读卡器302上刷卡,在刷卡后自动打开自动门7,使车辆通行,在车辆离开旋转板201后旋转板201通过辅助连杆202配合弹簧复位自动旋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