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3007发布日期:2021-06-01 23:4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闸机。



背景技术:

闸机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当中,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一种闸机、收费检票一种闸机。其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处。

为了实现闸机的核心功能,闸机上通常设置有感应系统,以判定行人是否经过通道。在相关技术中,该感应系统采用光电开关,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接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的有无,但是由于光电开关的成本较高,从而使得该闸机的整体成本较高。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由于光电开关的成本较高而使得闸机的整体成本较高的问题,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机,利用光栅装置代替光电开关,从而减低了闸机的整体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闸机,包括机体、闸门和机芯处理器,所述闸机还包括第一处理器和光栅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光栅装置分别配合安装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于所述光栅装置和所述机芯处理器之间;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光栅装置的光束收发,并根据所述光栅装置反馈的光束遮挡情况生成遮挡信号上传至机芯处理器,所述机芯处理器根据所述遮挡信号控制所述闸门的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光栅装置提高在遮挡趋向上靠近人体的n条光束的采样时长,和/或控制所述光栅装置降低远离人体的m条光束的采样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光栅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安全光栅,所述安全光栅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控制器采用4p连接器,其中两个引脚用于连接电源,另外两个引脚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接收控制器采用5p连接器,其中两个引脚用于连接电源,两个引脚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还有一个用于传输状态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光栅包括发射控制器、接收控制器以及多个红外组件,所述红外组件包括与对应发射控制器连接的红外发射管和与对应接收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接收管;

各个发射控制器沿所述闸机的进出方向依次串联,且任意发射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各个接收控制器沿所述闸机的进出方向依次串联,且任意发射控制器与第一所述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首位的接收控制器和位于首位的发射控制器均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在任意安全光栅中,所述发射控制器和与其连接的红外发射管组成发射器,所述接收控制器和与其连接的红外接收管组成接收器;

所述机体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各个接收器配合安装于所述左箱体和所述右箱体中的其中一个,各个发送器配合安装于所述左箱体和所述右箱体中的另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光栅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光栅,且闸门沿所述闸机的进出方向的两侧均分布有所述安全光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光栅装置在第一处理装置的控制下可以输出多条光束,而第一处理装置经由该光束确认行人的经过情况并上传至机芯处理器,从而使得闸门开关,即通过该光栅装置和第一处理器的组合可以达到闸门所需的感应效果;该光栅装置相对于光电开关的成本较低,从而使得闸机整体的成本较低;该光栅装置的精度相对于光电开关较高,从而使得机芯处理器可以更为准确地控制闸门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闸机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安全光栅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左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右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左箱体;20、右箱体;30、机芯处理器;40、第一处理器;50、安全光栅;501、发射器;5011、红外发射管;5012、发射控制器;502、接收器;5021、红外接收管;5022、接收控制器;60、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闸机,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光电开关的成本较高而使得闸机的整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如图1所示,该闸机包括机体、闸门60和机芯处理器30,闸机还包括第一处理器40和光栅装置,第一处理器40和光栅装置分别配合安装于机体上,第一处理器40连接于光栅装置和机芯处理器30之间。

该光栅装置具有多条光束,该光束平行、同面并与闸机通道垂直设置。个光束的发送时间、工作频率、光束强度均是由第一处理器40所控制的,即该第一处理器40用于控制光栅装置的光束收发。

当行人进入闸机通道时,会触发设置于闸机通道内的光束,光栅装置会将光束的遮挡情况反馈于第一处理器40,第一处理器40则结合该遮挡情况生成遮挡信号上传至机芯处理器30,机芯处理器30根据遮挡信号控制闸门60的开关。

可以理解,第一处理器40可以在接收遮挡情况后直接生成携带有遮挡情况的遮挡信号,也可以根据遮挡情况判定是否需要打开/关闭闸门60并生成携带有判定结果的遮挡信号。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处理器还用于控制光栅装置提高在遮挡趋向上靠近人体的n条光束的采样时长,和/或控制光栅装置降低远离人体的m条光束的采样时长。具体地,第一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获取新增被遮挡信息和遮挡趋向信息,新增被遮挡的光束记为基准光束,基准光束与新增被遮挡信息关联;基于新增被遮挡信息和遮挡趋向信息计算各条光束的正向优先级,其中,以基准光束为起点沿遮挡趋向上,正向优先级与光束和基准光束之间的距离呈正反馈;选取n条正向优先级靠前的光束的信息并生成第一反馈信息且n≥2;将第一反馈信息发送至光栅装置,光栅装置根据第一反馈信息提高相应光束的采样时长。第一处理器还可以执行执行以下步骤:选取m条正向优先级靠后且未遮挡的光束的信息生成第二反馈信息,第二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信息互斥;将第二反馈信息发送至光栅装置,光栅装置根据第二反馈信息降低相应光束的采样时长。

综上,光栅装置在第一处理器40的控制下可以输出多条光束,而第一处理器40经由该光束确认行人的经过情况并上传至机芯处理器30,从而使得闸门60开关,即通过该光栅装置和第一处理器40的组合可以达到闸门60所需的感应效果。

该光栅装置相对于光电开关的成本较低,即光栅装置和第一处理器40的组合成本小于光电开关的成本,从而使得闸机整体的成本较低。该光栅装置的精度相对于光电开关较高,从而使得机芯处理器30可以更为准确地控制闸门60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光栅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安全光栅50,各个安全光栅50直接或间接与第一处理器40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和图2所示,安全光栅50包括发射控制器5012、接收控制器5022以及多个红外组件,红外组件包括与对应发射控制器5012连接的红外发射管5011和与对应接收控制器5022连接的红外接收管5021。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发射控制器5012采用4p连接器,其中两个引脚用于连接电源,另外两个引脚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接收控制器5022采用5p连接器,其中两个引脚用于连接电源,两个引脚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还有一个用于传输状态信号。

各个发射控制器5012沿闸机的进出方向依次串联,且任意发射控制器5012与第一处理器40连接;各个接收控制器5022沿闸机的进出方向依次串联,且任意发射控制器5012与第一处理器40连接。

在此以发射控制器5012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光束位于同一水平面,且该光栅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安全光栅50,因此发射控制器5012是沿闸机的进出方向依次分布的,则各个发射控制器5012沿闸机的进出方向依次串联,可以降低布线难度。具体地,各个发射控制器5012至少设置两个4p连接器,一个用于与上一级的发射控制器5012连接,另一个用于与下一个发射控制器5012连接,在任意发射控制器5012与第一处理器40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该第一处理器40直接或间接的与各个发射控制器5012连接,以实现第一处理器40对该光栅装置的光束输出控制,可以理解,该闸机具有电源,任意一个发射控制器5012与电源连接,便可以实现直接或间接的为各个发射控制器5012供电。

进一步地,位于首位的接收控制器5022和位于首位的发射控制器5012均与第一处理器40连接。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可以以串联结构的任意一端为首位,但是只要保证两个串联结构的首位均在闸机的同一侧即可,从而降低布线难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机体包括左箱体10和右箱体20,各个接收器502配合安装于左箱体10和右箱体20中的其中一个,各个发射器501配合安装于左箱体10和右箱体20中的另一个。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在任意安全光栅50中,发射控制器5012和与其连接的红外发射管5011组成发射器501,接收控制器5022和与其连接的红外接收管5021组成接收器502。

以下以接收器502配合安装于左箱体10、发射器501配合安装右箱体20上为例进行说明是,接收控制器5022均位于左箱体10上,出于安全光栅50的产品特性考虑,则接收控制器5022在串联之后,则连接线可以视为沿同一方向分布,相应地,发射控制器5012的连接线也可以视为沿同一方向分布,从而避免了两个串联结构的连接线交错,以降低了布线难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光栅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光栅50,且闸门60沿闸机的进出方向的两侧均分布有安全光栅50。优选采用两个,并沿闸机呈对称设置,以便于了解行人是否待进入通道或行人进入通道后是否离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光栅装置至少设置有两组,其可以沿水平方向分布,也可以沿竖直方向分布,还可以斜向分布。但出于闸机的感应范围考虑,该光栅装置采用沿竖直方向分布。优选地,该光栅装置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于0.2m~0.4m,另一个设置于0.8m~1.0m,从而更为贴合实际的感应情况,并减少光栅装置的使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闸机上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与第一处理器40和/或机芯处理器30连接,当光栅装置运行异常时,第一处理器40和/或机芯处理器30控制报警器报警。该报警器可以设置为指示灯或扬声器,该报警器设置于左箱体10或右箱体20上,当两个串联结构任意一个断开、非法通过闸机、第一处理器40异常等情况下,报警器进行报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