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7138发布日期:2021-06-15 20:1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禁设备。



背景技术:

禁设备用于控制公共门锁和通道闸机开闭的控制设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提高,电子门禁设备已大幅应用已普遍适用于小区,单元门口,写字楼,通道闸,公寓等场合。但是大部分的门禁设备存在着无卡不能通行,密码按键难用的特点,在网路故障,没有网路的情况下,使用不方便。同时离线开门存在管理困难,使用不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禁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该设备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arm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二维码扫描模块、读卡模块、网路接口模块、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按键输入模块、热红外感光模块,所述arm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二维码扫描模块、读卡模块、网路接口模块、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按键输入模块、热红外感光模块连接,所述壳体的面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按键输入模块、读卡模块、热红外感光模块、二维码扫描模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按键输入模块倾斜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垂向设置在壳体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arm处理器模块包括第九芯片u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三电阻r33、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三电阻r83、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一晶振y1、第一开关s1、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所述第九芯片u9的第37端经第八十二电阻r82接地,第12端经第十八电容c18接地,第13端经第十九电容c19接于第十八电容c18和接地之间,第12端和第13端之间还依次并联第三十电容c30、第一晶振y1,第94端经第八十三电阻r83接地,第14端经第一开关s1接地,所述第一开关s1上并联第二十电容c20,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经第三十三电阻r33接电源模块,第50、75、100、28、11端共接电源模块,第49、74、99、27、10端共接地,第21端经第五电感l5接电源模块,第20端经第六电感l6接地,所述第21端和第20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电容c30。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六接口p6、第四二极管d4至第八二极管d8、第一电容c1至第十六电容c16、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保险丝f1、第二保险丝f2、第五芯片u5至第八芯片u8、第一led灯led1、第二led灯led2,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1端一路经第六二极管d6接第六接口p6的第2端,另一路接第八芯片u8的第1端,第5、3端共接地并且还接第六接口p6的第1端,第2端经第二电感l2、第二十电阻r20、第一led灯led1、第四电容c4接第五芯片u5的第2端,第4端接于第二电感l2、第二十电阻r20之间,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1端和第5端之间依次并联第十电容c10、第九电容c9、第五二极管d5,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2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四二极管d4、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3端经第一保险丝f1接于第二电感l2、第二十电阻r20之间,第1端接地,第1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第1端和第2端之间并联第三电容c3,所述第八芯片u8的第1端接第六二极管d6,第5、3端共接地并且还接第六接口p6的第1端,第2端经第三电感l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led灯led2、第八电容c8接第六芯片u6的第2端,第4端接于第三电感l3、第二十四电阻r24之间,所述第八芯片u8的第1端和第5端之间依次并联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三电容c13、第八二极管d8,所述第八芯片u8的第2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七二极管d7、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3端经第二保险丝f2接于第三电感l3、第二十四电阻r24之间,第1端接地,第1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1端和第2端之间并联第七电容c7。

上述方案中,所述时钟模块7包括第十一芯片u11、第二十七电容c27至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二晶振y2、第三十八电阻r38至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一电池bt1,所述第十一芯片u11的第1端一路经第二十八电容c28接地,另一路接电源模块,第2端经第二十七电容c27接地,第3端经第二十九电容c29接地,第2端和第3端之间并联第二晶振y2,第5、6、7端分别经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电阻r40、第三十九电阻r39一路分别接arm处理器模块,另一路共接后共接电源模块,第8端一路经第一电池bt1接地,另一路经第三十八电阻r38、第十一二极管d11接电源模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存储模块8包括第十芯片u10、第十六芯片u16、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一电阻r81,第十六芯片u16的第1、2、3端共接地,第4端接第十芯片u10的第7端,第5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另一路经第八十一电阻r81接电源模块,第6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另一路经第八十电阻r80接电源模块,第7端接地,第8端接电源模块,第4端和第8端之间并联第三十五电容c35,所述第十芯片u10的第1、2、3端共接地,第4端接地,第5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另一路经第三十七电阻r37接电源模块,第6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另一路经第三十六电阻r36接电源模块,第8端接电源模块,第4端和第8端之间并联第二十六电容c26。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6包括光电耦合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二二极管d2、第三三极管q3、继电器,所述光电耦合芯片u2的一侧分为两路,一路经第四电阻r4接电源模块,另一路经第一电阻r1接arm处理器模块,另一侧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电阻r5分别接电源模块、继电器,另一路接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三三极管q3一端与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上并联第六电阻r6,所述继电器上并联第二二极管d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二维码信息、ic/id卡、密码三种开门方式,使用方便,将ic/id卡存于本地,手机二维码含有业主和设备信息,再无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离线开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的连接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中arm处理器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中时钟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中存储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中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设备,如图1-7所示,该设备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arm处理器模块1、电源模块2、二维码扫描模块3、读卡模块4、网路接口模块5、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6、时钟模块7、存储模块8、按键输入模块9、热红外感光模块10,所述arm处理器模块1分别与电源模块2、二维码扫描模块3、读卡模块4、网路接口模块5、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6、时钟模块7、存储模块8、按键输入模块9、热红外感光模块10连接,所述壳体的面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按键输入模块9、读卡模块4、热红外感光模块10、二维码扫描模块3。

所述按键输入模块9倾斜设置在壳体上,便于按键,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3垂向设置在壳体上,更加便于扫码。

所述arm处理器模块1包括第九芯片u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三电阻r33、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三电阻r83、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一晶振y1、第一开关s1、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所述第九芯片u9的第37端经第八十二电阻r82接地,第12端经第十八电容c18接地,第13端经第十九电容c19接于第十八电容c18和接地之间,第12端和第13端之间还依次并联第三十电容c30、第一晶振y1,第94端经第八十三电阻r83接地,第14端经第一开关s1接地,所述第一开关s1上并联第二十电容c20,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经第三十三电阻r33接电源模块2,第50、75、100、28、11共接电源模块2,第49、74、99、27、10端共接地,第21端经第五电感l5接电源模块2,第20端经第六电感l6接地,所述第21端和第20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电容c30。

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第六接口p6、第四二极管d4至第八二极管d8、第一电容c1至第十六电容c16、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保险丝f1、第二保险丝f2、第五芯片u5至第八芯片u8、第一led灯led1、第二led灯led2,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1端一路经第六二极管d6接第六接口p6的第2端,另一路接第八芯片u8的第1端,第5、3端共接地并且还接第六接口p6的第1端,第2端经第二电感l2、第二十电阻r20、第一led灯led1、第四电容c4接第五芯片u5的第2端,第4端接于第二电感l2、第二十电阻r20之间,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1端和第5端之间依次并联第十电容c10、第九电容c9、第五二极管d5,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2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四二极管d4、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3端经第一保险丝f1接于第二电感l2、第二十电阻r20之间,第1端接地,第1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第1端和第2端之间并联第三电容c3,所述第八芯片u8的第1端接第六二极管d6,第5、3端共接地并且还接第六接口p6的第1端,第2端经第三电感l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led灯led2、第八电容c8接第六芯片u6的第2端,第4端接于第三电感l3、第二十四电阻r24之间,所述第八芯片u8的第1端和第5端之间依次并联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三电容c13、第八二极管d8,所述第八芯片u8的第2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七二极管d7、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3端经第二保险丝f2接于第三电感l3、第二十四电阻r24之间,第1端接地,第1端和第3端之间依次并联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1端和第2端之间并联第七电容c7。

所述电源模块2的输入电压为7---36vdc经过芯片初次转换输出dc5v,为继电器按键板读卡模块提供5v电源,同时芯片将5v直流电压转换为dc3.3v和1.8v为arm处理器模块1提供对应的电压。

所述时钟模块7包括第十一芯片u11、第二十七电容c27至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二晶振y2、第三十八电阻r38至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一电池bt1,所述第十一芯片u11的第1端一路经第二十八电容c28接地,另一路接电源模块2,第2端经第二十七电容c27接地,第3端经第二十九电容c29接地,第2端和第3端之间并联第二晶振y2,第5、6、7端分别经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电阻r40、第三十九电阻r39一路分别接arm处理器模块1,另一路共接后共接电源模块2,第8端一路经第一电池bt1接地,另一路经第三十八电阻r38、第十一二极管d11接电源模块2。

所述存储模块8包括第十芯片u10、第十六芯片u16、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一电阻r81,第十六芯片u16的第1、2、3端共接地,第4端接第十芯片u10的第7端,第5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1,另一路经第八十一电阻r81接电源模块2,第6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1,另一路经第八十电阻r80接电源模块2,第7端接地,第8端接电源模块2,第4端和第8端之间并联第三十五电容c35,所述第十芯片u10的第1、2、3端共接地,第4端接地,第5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1,另一路经第三十七电阻r37接电源模块2,第6端一路接arm处理器模块1,另一路经第三十六电阻r36接电源模块2,第8端接电源模块2,第4端和第8端之间并联第二十六电容c26。

所述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6包括光电耦合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二二极管d2、第三三极管q3、继电器,所述光电耦合芯片u2的一侧分为两路,一路经第四电阻r4接电源模块2,另一路经第一电阻r1接arm处理器模块1,另一侧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电阻r5分别接电源模块2、继电器,另一路接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三三极管q3一端与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上并联第六电阻r6,所述继电器上并联第二二极管d2。

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3采用扫描读头读取二维码信息。

通过热红外感光模块10能够在夜间进行补光,方便按键输入、读卡、以及扫描二维码。

通过按键输入模块9输入的门禁密码、或者读卡模块4读取的门禁卡信息、或者二维码扫描模块3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任意一种被arm处理器模块1验证成功后,通过电子锁开关控制模块6控制门禁的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