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店智能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7447发布日期:2021-07-09 12:0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酒店智能前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服务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酒店智能前台。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各行各业都在突破传统行业的限制,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模式发展,酒店经营如今也有了结合自助终端的新型经营模式,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批有自助办理入住、结算、充值、支付等终端服务的酒店自助设备,如专利号为 201720761360.2的一种酒店智能前台,通过触碰屏和内部系统来实现无现金自助支付押金、入住、续房、退房、结算、查询等服务,但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前台始终保持通电状态,触碰屏在客人较少的情况下依旧长时间通电,造成一定的电量浪费,智能前台的结构固定,在进行身份验证时无法根据客人的身高进行升降,从而使智能前台捕捉的人脸与客人的身份信息有偏差,出现无法验证的情况,降低了智能前台的服务效率,且智能前台整体较为纤长,稳定性较差,在遇上酒店入住高峰期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智能前台很容易受到意外撞击而侧翻,对智能前台造成一定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酒店智能前台,通过设置升降机构、感应机构、人脸识别机构、基座和配重环,利用可升降的升降机构、可感应触碰屏面前人体温度的感应机构和自动进行人脸识别的人脸识别机构,使智能前台能够感应客人的靠近并自动亮起触碰屏,同时可根据客人的身高自动调节主箱体和摄像头的高度,且利用配重环增加智能前台的底座重量,利用减震阻尼、减震球、减震柱和缓冲环实现智能前台移动过程中的减震效果,使智能前台在酒店入住高峰期时不会因为意外撞击而侧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酒店智能前台,包括底箱,所述底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箱体的内侧与所述基座的顶端之间固定安装有配重环,所述底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脚刹轮,所述脚刹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马达,所述底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弹性外壳,所述弹性外壳内部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基板,所述基板的底端与所述基座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弹性外壳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板,所述气缸的外侧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固定套接,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身份证识别装置和收发卡机,所述主箱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箱门,所述主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主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触碰屏和感应机构,所述主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机构,所述人脸识别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转动安装有摄像头;
5.所述基座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底端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外框内部的
顶端固定套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与所述外框内部的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减震阻尼、减震柱和缓冲环,所述减震阻尼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减震球。
6.优选地,所述感应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感应机构均匀分布于所述触碰屏、身份证识别装置和收发卡机的外侧。
7.优选地,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感应组件和红外线传感器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感应组件和红外线传感器均匀分布于所述感应机构的内侧。
8.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推杆,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侧固定套接有人脸跟踪器,所述人脸跟踪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座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9.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气缸、摄像头、马达和驱动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安装座和触控屏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摄像头一端的外侧开设有齿体,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开设有与齿体相啮合的齿环,所述齿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铁块,所述铁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固定套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铁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感应机构和人脸识别机构的结构设计,利用可升降的升降机构、可感应触碰屏面前人体温度的感应机构和自动进行人脸识别的人脸识别机构,使智能前台能够感应客人的靠近并自动亮起触碰屏,同时可根据客人的身高自动调节主箱体和摄像头的高度,便于客人进行自助入住操作和人脸识别,提高了智能前台的服务效率,降低了酒店的服务成本;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座和配重环的结构设计,利用配重环增加智能前台的底座重量,利用减震阻尼、减震球、减震柱和缓冲环实现智能前台移动过程中的减震效果,使智能前台在酒店入住高峰期时不会因为意外撞击而侧翻,提高了智能前台的稳定性,延长了智能前台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要内部结构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为:
18.1、底箱;2、移动机构;3、升降机构;4、主箱体;5、感应机构;6、人脸识别机构;11、箱体;12、基座;13、配重环;31、弹性外壳;32、气缸;33、固定板;61、支撑座;62、安装座;63、摄像头;121、外框;122、固定组件;123、顶板;124、减震阻尼; 125、减震球;126、减震柱;127、缓冲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附图1

3所示的一种酒店智能前台,包括底箱1,底箱1包括箱体11,箱体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基座12,箱体11的内侧与基座12 的顶端之间固定安装有配重环13,底箱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脚刹轮,脚刹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马达,底箱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包括弹性外壳31,弹性外壳31内部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基板,基板的底端与基座12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气缸32,弹性外壳31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板33,气缸32的外侧与固定板33的内侧固定套接,升降机构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主箱体4,主箱体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身份证识别装置和收发卡机,主箱体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箱门,主箱体 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主箱体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触碰屏和感应机构5,主箱体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机构6,人脸识别机构6包括支撑座61,支撑座6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62,安装座 62的内侧转动安装有摄像头63;
21.基座12包括外框121,外框121底端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组件122,外框121内部的顶端固定套接有顶板123,顶板123的底端与外框121内部的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减震阻尼124、减震柱126和缓冲环127,减震阻尼124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减震球125。
22.如图1,感应机构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感应机构5均匀分布于触碰屏、身份证识别装置和收发卡机的外侧;
23.具体的,所述感应机构5的分布设置,使智能前台在客人靠近触碰屏时感应到客人的具体位置,使摄像头63小幅度旋转以捕捉客人的面部位置。
24.其中,感应机构5包括感应组件,感应组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感应组件和红外线传感器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感应组件和红外线传感器均匀分布于感应机构5的内侧;
25.具体的,所述感应组件和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使智能前台在感应到客人后多个感应组件内的红外线传感器同时启动,短暂工作后感应到人体体温的传感器所对应的感应组件位置,为摄像头63的转动方向提供了位置信息,提高了智能前台的感应精度。
26.其中,支撑座6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推杆,安装座6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缓冲层,缓冲层内侧固定套接有人脸跟踪器,人脸跟踪器的输出端与安装座6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7.具体的,所述驱动推杆和人脸跟踪器的设置,使智能前台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摄像头63的高度和角度,正确捕捉到客人的面部进行识别,提高了人脸识别机构6的识别效率。
28.其中,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气缸32、摄像头63、马达和驱动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安装座62和触控屏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9.具体的,所述控制器的设置,使智能前台能够感应客人的靠近并自动亮起触碰屏,同时可根据客人的身高自动调节主箱体4和摄像头 63的高度,便于客人进行自助入住操作和人脸识别。
30.其中,摄像头63一端的外侧开设有齿体,安装座62的内侧开设有与齿体相啮合的齿环,齿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铁块,铁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槽,滑槽的内侧固定套接有电磁铁,电磁铁与铁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31.具体的,所述齿体、齿环、铁块、电磁铁和弹簧的设置,使人脸识别机构6可通过电
磁铁的通断电和通电时长来控制铁块在滑槽内的位置,控制齿环的转动从而控制摄像头63的转动,有利于实现人脸识别机构6对客人面部的精准捕捉。
3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3.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3、感应机构5和人脸识别机构6的结构设计,当客人靠近酒店智能前台时,定时启动的底端感应机构5感应到人体体温,触碰屏亮起,客人在触碰屏上进行自助入住操作,同时多个感应组件内的红外线传感器同时启动,短暂工作后感应到人体体温的传感器所对应的感应组件位置,为摄像头63的转动方向提供了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自动给电磁铁通电并依次启动气缸32、驱动推杆和摄像头63,调节主箱体4的高度方便客人进行操作,调节摄像头63的高度使人脸追踪器以特定角度捕捉到人脸,摄像头63根据位置信息进行转动进行人脸识别,利用可升降的升降机构3、可感应触碰屏面前人体温度的感应机构5和自动进行人脸识别的人脸识别机构6,使智能前台能够感应客人的靠近并自动亮起触碰屏,同时可根据客人的身高自动调节主箱体4和摄像头63 的高度,便于客人进行自助入住操作和人脸识别,提高了智能前台的服务效率,降低了酒店的服务成本;
34.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座12和配重环13的结构设计,利用配重环13 增加智能前台的底座重量,利用减震阻尼124、减震球125、减震柱126 和缓冲环127实现智能前台移动过程中的减震效果,使智能前台在酒店入住高峰期时不会因为意外撞击而侧翻,提高了智能前台的稳定性,延长了智能前台的使用寿命。
35.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6.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7.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