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检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5072发布日期:2021-09-04 09:5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手持检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检票机。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手持检票机由于便于移动和易操作被经常使用,但是该装置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塞进口袋中,不便于携带,经常会因为不小心碰到,会导致其被碰倒,在碰撞力作用下,内部元件容易因受力发生位移,导致被损坏,从而使得手持检票机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的手持检票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持检票机,包括:
5.检票机主体,所述检票机主体的壳体的多个边角处均设有凹槽;
6.防护装置,设于所述检票机主体边角处的凹槽内,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两侧壁的多个限位杆、以及两端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上的缓冲件。
7.为了使显示屏可以上下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缓冲件包括一端套设于远离所述凹槽的限位杆一端外侧的活动块、固定设于所述凹槽内侧壁的橡胶缓冲垫,所述橡胶缓冲垫远离所述凹槽内侧壁的一侧连接有弧形块,所述活动块靠近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适配的安装孔,各所述限位杆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杆端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侧壁,各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安装孔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弧形块两侧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块另一侧壁活动连接且与凹槽大小相适配,各所述活动块远离所述限位杆的一侧面设为第一倾斜面,各所述弧形块的两侧面均设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面。
8.为了使检票机方便手持,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检票机主体的壳体两侧壁中间位置对称设有手持槽。
9.为了使使检票机方便手持,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持槽侧壁设有防滑垫。
10.为了使检票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及时地散发出去,保证检票机的稳定高效运转,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检票机主体的壳体侧壁对应设有多个散热口,各所述散热口内设有散热装置。
11.为了使散热装置方便安装,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口的散热扇、以及安装在所述散热口内侧壁的导热片,各所述散热口的内侧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尺寸与所述安装孔内径适配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底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底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接块上,所述卡接块靠近所述散热扇一端侧壁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对应的散热口,所述卡接块设为锲形结构,所述散热扇底部设有与所述卡接块适配的卡接槽。
12.为了使散热装置方便安装,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检票机主体的壳体内侧壁对称设有多个中转空腔,各所述中转空腔内设有转轴。
13.为了使散热装置方便安装,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各所述卡接块的底部设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搭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卡接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检票机主体的壳体外侧,穿设于所述检票机主体的壳体外侧的拉绳一端固定设有拉环。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手持检票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19.图3为图1中b向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c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检票机,包括:
24.检票机主体1,所述检票机主体1的壳体的多个边角处均设有凹槽1

1;
25.防护装置2,设于所述检票机主体1边角处的凹槽1

1内,所述防护装置2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1

1两侧壁的多个限位杆2

1、以及两端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限位杆2

1上的缓冲件2

2。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27.本实用新型,设有可以缓冲震动力的缓冲件,当检票机不小心被碰倒时,缓冲件可以吸收震动力,从而减少检票机被碰倒时产生的震动力,导致显示屏和内部元件的损坏。此处,检票机的检票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为了使显示屏可以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
实施方案是,所述缓冲件2

2包括一端套设于远离所述凹槽1

1的限位杆2

1一端外侧的活动块2

21、固定设于所述凹槽1

1内侧壁的橡胶缓冲垫2

22,所述橡胶缓冲垫2

22远离所述凹槽1

1内侧壁的一侧连接有弧形块2

23,所述活动块2

21靠近所述限位杆2

1的一侧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杆2

1相适配的安装孔2

24,各所述限位杆2

1远离凹槽1

1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弹簧2

25,所述第一弹簧2

25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杆2

1端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2

24内侧壁,各所述限位杆2

1靠近所述第一弹簧2

25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2

26,所述安装孔2

24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块2

26相适配的限位槽2

27,所述弧形块2

23两侧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块2

21另一侧壁活动连接且与凹槽1

1大小相适配,各所述活动块2

21远离所述限位杆2

1的一侧面设为第一倾斜面,各所述弧形块2

23的两侧面均设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面。
29.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30.检票机不小心被碰倒时,弧形块与桌面或地面直接接触,弧形块挤压橡胶缓冲垫,橡胶缓冲垫吸收震动力,从而减少检票机掉落在地面上时,震动力造成显示屏和内部元件的损坏;同时弧形块与地面直接接触,弧形块挤压橡胶缓冲垫,橡胶缓冲垫受力发生形变,使弧形块形状随着橡胶缓冲垫的形变发生改变,从而使弧形块挤压活动块,活动块产生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并由第一弹簧吸收震动力,从而减少检票机不小心被碰倒时,所产生的震动力导致显示屏和内部元件的损坏。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检票机方便手持,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检票机主体1的壳体两侧壁中间位置对称设有手持槽3。
32.如图1所示,为了使使检票机方便手持,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手持槽3侧壁设有防滑垫4。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为了使检票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及时地散发出去,保证检票机的稳定高效运转,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检票机主体1的壳体侧壁对应设有多个散热口5,各所述散热口5内设有散热装置6。
34.如图3、4所示,为了使散热装置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散热装置6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口5的散热扇6

1、以及安装在所述散热口5内侧壁的导热片6

2,各所述散热口5的内侧底部设有安装孔5

1,所述安装孔5

1内设有尺寸与所述安装孔5

1内径适配的卡接块6

3,所述卡接块6

3与所述安装孔5

1的内侧底部设有第二弹簧6

4,所述第二弹簧6

4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5

1底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接块6

3上,所述卡接块6

3靠近所述散热扇6

1一端侧壁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对应的散热口5,所述卡接块6

3设为锲形结构,所述散热扇6

1底部设有与所述卡接块6

3适配的卡接槽6

5。
35.如图4所示,为了使散热装置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检票机主体1的壳体内侧壁对称设有多个中转空腔7,各所述中转空腔7内设有转轴8。
36.如图4所示,为了使散热装置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各所述卡接块6

3的底部设均连接有拉绳6

6,所述拉绳6

6穿设于所述安装孔5

1并搭设于所述转轴8上,所述拉绳6

6远离所述卡接块6

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5

1并延伸至所述检票机主体1的壳体外侧,穿设于所述检票机主体1的壳体外侧的拉绳6

6一端固定设有拉环9。
37.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38.本实施例中的导热片密封在散热口处,可以利用导热片吸收检票机内部的热量,
然后通过散热扇快速地利用流动的空气将热量带走。同时,锲形结构的卡接块方便在安装散热扇时将其推入。
39.当需要安装散热扇时,将散热扇位置竖直设置并对准推入散热口内,散热扇依靠自身重力先将卡接块压入安装孔内,当卡接槽和卡接块位置重合时,卡接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入卡接槽内实现对散热风扇的固定。此处,散热扇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4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