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的冲天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058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的冲天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紧急求救装置,详言之,是关于一种可连续发射冲天炮的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的冲天炮。
我国近年来治安一直未见起色,杀人、抢劫、绑票、窃盗等影响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刑案屡见不鲜,而无法即时破案哧阻歹徒犯罪的原因之一,即为被害人或目击者未能及时报案,使治安人员未能及时将歹徒制服而绳之以法,以致歹徒得以从容离去逍遥法外。本发明人思及若家家户户或人人能够拥有一付紧急求救装置,譬如一种求救信号筒,能够连续发射冲天炮的求救信号,则于歹徒犯案时或于歹徒犯案则离去等,被害人或目击者可立即持求救信号筒往天空发射,在天空散发求救信号,此信号下方周围便为歹徒所在的位置,警方或民众见了信号之后即可依据此信号所指示的位置前往逮捕歹徒。
又多年来我国人因登山涉水探险游玩而迷途者时有所闻,但却因未备有发射求救信号指示待救者位置的装置,而使得救援者未能即时预以救助,因之发生伤亡的事情。如上述的待救人员若能备有求救设备如求救信号筒,发射求救信号指示其待救的位置,则救援者必能较迅速地驰往救助,而减少伤亡情形。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的冲天炮,其能够即时向空中连续发射冲天炮求救信号。
本发明的求救信号筒,包括复数个发射管,于管壁沿著垂直方向设有一条滑槽,于滑槽的约中央部分设有一段较大开口的摩擦点火口,各发射管内可装置冲天炮;上、下固定片,分设于该等发射管的上下端,该等发射管排成环状平均分布穿过该上、下固定片上,于穿过处将该上、下固定片与该等发射管紧固在一起;该复数个发射管的摩擦点火口是面朝该上、下固定片的外缘部分;于该上、下固定片的中央各有一通孔;于该上、下固定片的周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相同间隔的与该发射管相同数目的凹钩,该上、下固定片上的凹钩是上下对称;上、下连动片,该上连动片位于该上固定片的上方,该下连动片位于该下方,该上、下连动片的形状略似右手拇指与并拢的四指伸出岔开,手掌面向胸口,拇指与食指成水平时的俯视图,上连动片上相当于拇指头的地方设有一通孔,下连动片上相当于拇指头的地方设有一通孔,该上拇指头的通孔与该下拇指头的通孔与该上、下固定片上的该中心通孔相对应成一直线;该上连动片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通孔,相当于手腕的地方有一通孔,下连动片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通孔,相当于手腕的地方有一通孔,该上食指头的通孔与该下食指头的通孔对应成一直线,该上手腕的通孔与该下手腕的通孔对应成一直线;上连动片上有一进弹口对应著一个发射管入口,以及配合著凹入部而可以让各冲天炮放置入各发射管中,该凹入部同时也是发射冲天炮时的出口;该下连动片上设有一个口,对应著该上连动片上的该进弹口,下连动片的凹入部是让冲天炮发射出时的尾焰通过;该上连动片上有一上螺孔组和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上突起的上弹簧固定端,该下连动片上有一下螺孔组和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下突起的下弹簧固定端,该上螺孔组与该下螺孔组位置对称,该上弹簧固定端与该下弹簧固定端位置对称;第一卡榫和弹簧机构,可以适用上螺孔组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一卡榫和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上连动片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一卡榫上,以使该第一卡榫可以钩住该上固定片的凹钩;第二卡榫和弹簧机构,可以选用下螺孔组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二卡榫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下连动片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二卡榫上,以使该第二卡榫可以钩住该下固定片的凹钩;点火装置,由形成弧状的拉柄和摩擦片所组成,摩擦片置于拉柄内,凹面面对著摩擦点火口,拉柄的一端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拉耳,由摩擦片的一端设有套管对准著拉柄一端的通孔对,该上食指头的通孔、对准套管的通孔对、套管和该下食指头的通孔是对应成一直线;拉柄的另一端的通孔对是与该上手腕的通孔与该下手腕的通孔对应成一直线;在该摩擦片面向摩擦点火口的面上设有金属网状突起部;第一支立杆,通过上食指头的通孔、对准套管的通孔对、套管和该下食指头的通孔,而该第一支立杆的二端于通过上食指头的通孔和下食指头的通孔后,末端予以锁固住;第二支立杆,通过拉柄的另一端的通孔对、该上手腕的通孔与该下手腕的通孔,该第二支立杆的二端于通过该上手腕的通孔和该下手腕的通孔后,末端予以锁固住;上结合片,位于该上连动片的上方,在上结合片的中心有一通孔与该上固定片的中心通孔相对应,该上结合片上设有与复数个发射管相同数目的发射口,是分别对应著该上固定片上的复数个发射管的发射口;在上结合片上于上连动片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螺孔组座,该上螺孔组座的厚度约等于该上连动片的厚度;在该上结合片上留有上凹环部,可让上弹簧固定端突伸出该上结合片而使上弹簧固定端可在上凹环部内回转移动;该上结合片的周边除了上凹环部部分外,其他部分设有可安装螺丝的螺孔部;下结合片,位于该下连动片的下方,在下结合片的中心有一通孔,与该下固定片的中心通孔相对应,该下结合片上有一个孔,该孔的直径要略小于发射管的发射口直径,可让冲天炮发射出时尾焰通过;在该下结合片上于下连动片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下螺孔组座,该下螺孔组座的厚度约等于下连动片的厚度;在该下结合片上留有凹环部,可让下弹簧固定端突伸出该下结合片而使下弹簧固定端可在下凹环部内回转移动;该下结合片的周边除了下凹环部部分外,其他部分设有可安装螺丝的螺孔部;上弹簧夹持部,该上弹簧夹持部靠近弹簧圈的短线端固定于该上结合片上,而另一长线端钩挂在突伸出该上结合片的上弹簧固定端上;下弹簧夹持部,该下弹簧夹持部靠近弹簧圈的短线端固定于该下结合片上,而另一长线端钩挂在突伸出该下结合片的下弹簧固定端上。
第一卡榫和弹簧机构,可以选用该上螺孔组座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一卡榫和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上螺孔组座上,另一端弹簧压于该第一卡榫上,以使该第一卡榫可以钩住该上固定片的凹钩;
第二卡榫和弹簧机构,可以选用该下螺孔组座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二卡榫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下螺孔组座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二卡榫上,以使该第二卡榫可以钩住该下固定片的凹钩;第三支立杆,通过上弹簧夹持部的弹簧圈、上结合片的中心通孔、上连动片的拇指通孔、上固定片的中心通孔、下固定片的中心通孔、下连动片的拇指通孔、下结合片的中心通孔与下弹簧夹持部的弹簧圈,该第三支立杆的两端分别预以锁固,而完成结合内部本体;外壳套筒,将该第三支立杆结合的内部本体置于该外壳套筒中并于该上结合片与下结合片的周缘处与该外壳套筒锁固,该外壳套筒上设有固持件以及让拉耳突伸出的空间开口。
盖,盖合锁固于靠近上结合片端的外壳套筒上,其上设有一个与发射出冲天炮的发射管口相对应的发射口。
本发明的求救信号筒所使用的散发信号的冲天炮,包括最上端装载的信号药,第二段装载的推进药,推进药下方装载的部分露出于圆周体外的点火药,和最下端的尾翼,当该冲天炮放置入发射管中时,该点火药在该发射管中的高度,为与金属网状突起部的高度相同,并且该金属网状突起部转动时可以摩擦到该点火药。
本发明的求救信号筒内设有数个发射管,每个发射管内置有一支冲天炮,使用时只要用双手持稳著求救信号筒,将发射口朝上,右手食指扣住固持件(或用单手时固持件套于右手四指上),拇指压住拉耳,将拉耳向前压使滑动到定位,即可发射出一枚冲天炮;然后把拇指放开,拉耳会自动退回原位,此时发射器内的发射管已依环形排列的顺序退后一位,更换至有冲天炮的次一个发射管至发射定位。若再欲发射时,同样用右手食指扣住固持件,拇指压在拉耳,将拉耳向前压使滑动到定位,即可再发射出一枚冲天炮。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在发射器内的数支冲天炮全数发射完为止。当发射器内的数支冲天炮全数发射完毕,即可取下盖子,补充入新的冲天炮至各发射管内。
由下列的详细说明,配合所附图式,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了,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码是表示相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求救信号筒发射器构造的立体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图1实施例所使用的冲天炮的构造示意图;图5A-5E为图1实施例拉动拉柄发射冲天炮的5个过程位置变化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示,有不同的固持件设计。
首先请参照图1救信号筒发射器1实施例构造的立体图及图2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将图1中求救信号筒发射器1的外壳套筒3及盖2上的六角螺丝8卸下,将外壳套筒3及盖2取下时的透视图。图中4为固定于外壳套筒3上的固持件,是垂直固接于该外壳套筒3上、5为拉柄29上的拉耳、6为可让拉耳5移动的空间开口、7为发射口。有关图2中的9发射管、12’凹钩、21和22支立杆、53’螺孔组座,54’卡榫和55’弹簧,以及其他的内部构造,容后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构造请参照图3分解图所示。由复数个发射管9(本实施例中共有5个)排成环状分布,并平均其间隔距离,于各发射管9的两端,一端穿过上固定片10另一端穿过下固定片10’,因此将5个发射管9稳固住;当然亦可在5个发射管9之间用加强片(图中未显示)将5个发射管更加强稳固结合住。各发射管9面朝上、下固定片10、10’外缘部分沿管壁垂直方向设有一条滑槽13(减少摩擦,导正方向用),而于滑槽13的约中央部分设有一段较大的开口处称之为摩擦点火口14。各发射管9的摩擦点火口14皆对应于相同的高度,以方便各发射管9内的冲天炮正确点火。于上、下固定片10、10’的中央有一通孔11、11’,而于上、下固定片10、10’的周边,每二个相邻发射管9之间适当位置处形成有凹钩12、12’,该上、下固定片10、10’周边上各有5个凹钩12、12’,且此上、下固定片上的凹钩12、12’是上下对称。
上连动片15位于上固定片10的上方,一连动片16位于下固定片10’的下方。上、下连动片15、16的形状略似右手拇指与并摆的四指伸出岔开,手掌面向胸口,拇指与食指成水平时的俯视图。上连动片15上相当于拇指头的地方设有一通孔17,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头的地方设有一通孔17’。通孔17、17’是与上、下固定片10、10’上的通孔11、11’,及在二连动片15与上固定片10之间的五角垫片39的中心通孔40和下连动片16与下固定片10’之间的五角垫片39’的中心通孔40’相对应成一直线,可让支立杆18穿过。上连动片15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个通孔19,相当于手腕的地方有一通孔20;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通孔19’,相当于手腕的地方有一通孔20’。通孔19、19’是让支立杆21穿过,通孔20、20’是让支立杆22穿过。上连动片15上有一进弹口23对应著一个发射管9入口,以及配合著凹入部24而可以让各冲天炮58放置入各发射管9中,不会有阻挡。凹入部24同时也是冲天炮58发射出时的出口。下连动片16上有一个口23’,是对应著上连动片15上的该进弹口23,为了使从该进弹口23放置入发射管9内的冲天炮能与放置在其他发射管9内的冲天炮能与放置在其他发射管9内的冲天炮有同样的高度,方便于点火。下连动片16上的凹入部24’是让冲天炮58发射出时的尾焰通过。上连动片15上有一组螺孔25,可选用适当的螺孔位置以锁固卡榫26和弹簧27,弹簧27一端插入上连动片15上螺孔组25孔内,另一端弹压于卡榫26上,如此可以使卡榫26有弹力钩住上固定片10的凹钩12;下连动片16上有一组螺孔25’,可配合螺孔组25的选用螺孔位置而选用适当的螺孔以锁固卡榫26’和弹簧27’,弹簧27’一端插于下连动片16上螺孔组25’孔内,另一端弹压于卡榫26’上,如此可以使卡榫26’有弹力钩住下固定片10’的凹钩12’。上连动片15上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上突起的弹簧固定端28,而下连动片16上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下突起的弹簧固定端28’。
面对著发射管9的摩擦点火口14的位置处,设有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是由拉柄29、摩擦片30所组成。拉柄29和摩擦片30皆成弧状,凹面面对著摩擦点火口14,摩擦片30置于拉柄29内,由摩擦片30的至少一端设有套管32,于套管32对准著拉柄29设有拉耳5的一端的通孔对33,可以让支立杆21同时通过通孔19、通孔对33、套管32和通孔19’,而于通过通孔19和通孔19’的二端将支立杆21的末端锁固住。同时,拉柄29设有拉耳5的一端的通孔对34,可让支立杆22同时通过通孔20、通孔对34和通孔20’,而于通过通孔20和通孔20’的二端将支立杆22的末端锁固住。如此将上连动片15、下连动片16和点火装置包括拉柄29、摩擦片30结合在一起。在摩擦片30的面向摩擦点火口14的面上设有金属网状突起部31,当使用者手拇指推压拉耳5向前滑动而使金属网状突起部31与冲天炮58的点火药61(请参阅图4)摩擦时,即可点燃冲天炮。当然,摩擦片30的宽度为当滑动摩擦时只可摩擦到欲发时的冲天炮的点火药,而不会摩擦到相邻的发射管9内的冲天炮点火药。
上结合片35位于上连动片15的上方,在上结合片35的中心有一通孔37;下结合片36位于下连动片16的下方,在下结合片36的中心有一通孔37’。支立杆18是通过上结合片35的中心通孔37、上连动片15的通孔17、五角垫片39的中心通孔40,上固定片10的中心通孔11、下固定片10’的中心通孔11’、五角垫片39’的中心通孔40’、下连动片16的通孔17’与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37’。在通过上结合片35的中心通孔37和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37’后,支立杆18的两端再分别通过上弹簧夹持部47及下弹簧夹持部48的弹簧圈,然后再分别套上垫片43、44并用螺帽45、46锁固。如此,即将求救信号筒1的内部组件皆结合在一起。
上结合片35上设有5个发射口51,是分别对应著上固定片10上的5个发射管9的发射口,发射口51的直径要较发射管9的发射口直径略大。下结合片36上有一个孔52,可让冲天炮58发射出时尾焰通过,孔52的直径要略小于发射管9的发射口直径,如此当将冲天炮放入对准此孔52的发射管9内时,冲天炮不会从孔52滑落出。在用手推拉耳5向前滑动时,在上结合片35上于连动片15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螺孔组座53。螺孔组座53的厚度约等于上连动片15的厚度,在螺孔组座53上设有数个螺孔可选择适当的螺孔安装卡榫54和弹簧55。弹簧55的一端插于螺孔组座53上的螺孔内,另一端弹压于卡榫54上,如此可以使卡榫54有弹力钩住上固定片10的凹钩12。同样地,在下结合片36上于连动片16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螺孔组座53’,螺孔组座53’的厚度约等于下连动片16的厚度,在螺孔组座53’上设有数组螺孔可选择适当的螺孔安装卡榫54’和弹簧55’。弹簧55’的一端插于螺孔组座53’上的螺孔内,另一端弹压于卡榫54上,如此可以使卡榫54’有弹力钩住下固定片10’的凹钩12’。
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的靠近弹簧圈的短线端分别插置入上结合片35和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旁的小孔49、50中,而另一长线端分别钩挂在上连动片15上的弹簧固定端28。下连动片16上的弹簧固定端28’上,如此当推动拉柄29的拉耳5向前滑动摩擦而射出一枚冲天炮后,若放松拉耳5,即可藉由该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的弹力而将上连动片15、下连动片16及包括拉柄29、摩擦片30的点火装置带回原位,此时亦由于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上的卡榫26、26’分别钩住上、下固定片10、10’的凹钩12、12’,而可将5个发射管9一齐带后退,而将次一位置的发射管9带到发射定位。当将次一位置的发射管9带到发射定位后,又由上结合片35和下结合片36上的卡榫54、54’分别钩住上、下固定片10、10’的凹钩12、12’。
因为上弹簧夹持部17和下弹簧夹持部48的长线端分别钩挂在上连动片15上的弹簧固定端28和下连动片16上的弹簧固定端28’上,而为了使当使用者手拇指推压拉耳5向前滑动时,上连动片15及其上的弹簧固定端28和下连动片16及其上的弹簧固定端28’能一并顺利转动,因此在上结合片35和下结合片36上分别留有上下位置对称的凹环部56、56’,让弹簧固定端28、28’分别突伸出上结合片35和下结合片36上以方便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的长线端分别钩挂住,并且当拉耳5向前滑动或退回时,弹簧固定端28、28’可以分别在凹环部56、56’内回转移动。
上结合片35和下结合片36的周边除了凹环部56、56’的部分外,其他部分分别设有向上和向下凸出的短墙57、57’,短墙57、57’上有螺孔,当将外壳套筒3套上和盖2盖好与本体组合后,即可用六脚螺丝8于此等螺孔处锁固,而完成本发明的求救信号筒1的结合。外壳套管3上设有固持件4以及让拉耳5突伸出的空间开口6,当用双手持稳著求救信号筒1发射冲天炮时,将发射口朝上,右手食指扣住固持件4,拇指压拉耳5向前使拉耳5在开口6的空间内滑动到达定位,即可发射出一枚冲天炮。外壳套筒3可由两个半筒组合成,其中一个半筒留有开口6可让拉耳5突伸出。盖2盖合于靠近上结合片35端的外壳套筒3上,其上设有一个与发射出冲天炮的发射管口相对应的发射口7;发射口7的直径应稍大于发射筒的发射管口与上连动片15上的进弹口23的直径。短墙57、57’亦可改设为仅须于锁螺丝处留有方形短墙,其上设有螺丝孔。外壳套筒3上的固持件4亦可设计得如图6中4’所示成手把状,如此可用单手握持求救信号筒1且将固持件4’套于右手四指上,用拇指压住拉耳5滑动到达定位发射冲天炮,此时求救信号筒1不会掉落地面。
图4为本实施例所使用冲天炮58的构造示意图。冲天炮58中最上端装的是信号药59,中段装的是推进药60,推进药60下方露出外面的是点火药61,点火药61在发射管9中的高度,恰好与金属网状突起部31的高度相同,如此金属网状突起部31转动时可以摩擦到点火药61,点燃冲天炮58。点火药61可以只设在冲天炮圆周上一个部位,如此即有方向性,在将冲天炮装置入发射管9中时须将点火药61面朝金属网状突起部31的方向。冲天炮58的最下端为尾翼52,有且于稳定冲天炮58的飞行方向。
本求救信号筒发射冲天炮的操作动作情况可参考前3图并配合著图5A至图5E而说明之。图5A至图5E仅显示上连动片15上卡榫26和上结合片35上卡榫54钩住上固定片10上凹沟12的情形;然下连动片16上卡榫26’和下结合片36上卡榫54’钩住下固定片10’上凹沟12’的情形亦同样。当求救信号筒1的5个发射管中皆装有冲天炮(或至少面对著金属网状突起部31的发射管中装有冲天炮38)时,欲发射冲天炮即用双手持稳求救信号筒1,将发射口朝上,右手食指扣住固持件4(请参阅图1),拇指压住拉耳5使拉耳5在开口6的空间内向前滑动,到达开口6的终上处,此时对应著金属网状突起部31的发射管中的冲天炮38就会发射出去。在发射之前拇指尚未压下拉耳5时,如图5A所示,在上连动片15上的卡榫26会钩住上固定片10上的凹沟12,而在上结合片35上的卡榫54亦钩住上固定片10上的另一凹沟12(此时同样地在下连动片16上的卡榫26’会钩住下固定片10’上的凹沟12’,而在下结合片36上的卡榫54’亦钩住下固定片10’上的另一凹沟12’)。当开始压下拉耳5后,如图5B所示,因卡榫26是与上连动片15及点火装置连接在一起,因此卡榫26会被带离原凹沟12而在上固定片10的圆弧面上滑行(参阅图5B),但此时卡榫54因连接在上结合片35上与外壳套筒3结合在一起,不能移动,而紧钩住上固定片10的凹沟12(此时卡榫54’亦同样紧钩住下固定片10’的凹沟12’),因此上、下固定片10、10’及5个发射管9无法移动,即因此当拉耳5在开口6的空间内向前滑动时,点火装置上的网状突起部31能够滑过冲天炮38上的点火药61,摩擦点燃点火药61,将冲天炮38发射出去。
如图5C所示,当拉耳5在开口6的空间内向前滑动到达开口6的终止处时,卡榫26被带到下一个凹沟12处而钩住该凹沟(卡榫26被带到下一个凹沟12’处而钩住该凹沟)。在此推压拉耳5发射冲天炮的过程中,因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的长线端分别钩挂在上连动片15上的弹簧固定端28和下连动片16上的弹簧固定端28’,因此当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转动时弹簧会被拉紧而蕴含了恢复力,因此将冲天炮38发射出去后若将推压拉耳5的拇指放松,则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所蕴含的弹性恢复力会将上、下连动片15、16和点火装置带回原位,如图5D所示,在此时因为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上的卡榫26、26’已钩住次一个凹沟12、12’,而因此,并将上、下固定片10、10’及5个发射管9拉回回转一个发射管间距离,即将次一个发射管9拉回到面对点火装置上网状突起部31的对面位置,以备下一次发射用。在将上、下固定片10、10’及5个发射管9往回拉回转的过程中,在上结合片35上与在下结合片36上的卡榫54、54’会如同在上、下固定片10、10’的圆弧面上滑行(参阅图5D),当次一个发射管9到达面对网状突起部31的对面发射定位时,卡榫54、54’即恰好钩住回转的次一个凹沟12、12’,如图5E所示,如此即完成发射冲天炮的一次循环动作。
虽然本发明已藉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应了解在不违背本发明所附申请专利范围内所界定的广义精神和观点情况下,各种的变更方式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发射管(9),于该等发射管(9)的管壁约中央部分设有一个摩擦点火口(14),各发射管内可装置冲天炮;上、下固定片(10)、(10’),分设于该等发射管(9)的上下端,该等发射管(9)排成环状平均分布穿过该上、下固定片(10)、(10’)上,于穿过处将该上、下固定片与等发射管(9)紧固在一起;该复数个发射管(9)的摩擦点火口(14)是面朝该上、下固定片(10)、(10’)的外缘部分;于该上、下固定片(10)、(10’)的中央各有一通孔(11)、(11’);于该上、下固定片(10)、(10’)的周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相同间隔的与该发射管(9)相同数目的凹钩(12)、(12’);上、下连动片(15)、(16),该上连动片(15)位于该上固定片(10)的上方,该下连动片(16)位于该下固定片(10’)下方,该上、下连动片(15)、(16)的形状略似右手拇指与并拢的四指伸出岔开,手掌面向胸口,拇指与食指成水平时的俯视图,上连动片(15)上相当于拇指头的地方设有一通孔(17),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拇指头的地方设有一通孔(17’),该上拇指头的通孔与该下拇指头的通孔(17)、(17’)与该上、下固定片(10)、(10’)上的该中心通孔(11)、(11’)相对应成一直线;该上连动片(15)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通孔(19),相当于手腕的地方有一通孔(20),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通孔(20),下连动片(16)上相当于食指头的地方有一通孔(19’),相当于手腕的地方有一通孔(20’),该食指头通孔与下食指头通孔(19)、(19’)对应成一直线,该上手腕的通孔与该下手腕的通孔(20)、(20’)对应成一直线;上连动片(15)上有一进弹口(23)对应著一个发射管(9)入口,以及配合著凹入部(24)而可以让各冲天炮(58)放置入各发射管(9)中,该凹入部(24)同时也是发射冲天炮时的出口;该下连动片(16)上的下凹入部(24’)是让冲天炮发射出时的尾焰通过;该上连动片(15)上有一上螺孔组(25)和约于手腔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上突起的上弹簧固定端(28),该下连动片(16)上有一下螺孔组(25’)和约于手腕末的地方有一块向下突起的下弹簧固定端(28’);第一卡榫(26)和弹簧(27)机构,可以选用上螺孔组(25)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一卡榫(26)和弹簧(27),该第一弹簧(27)的一端固定于该上连动片(15)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一卡榫(26)上,以使该第一卡榫(26)可以钩住该上固定片(10)的凹钩(12);第二卡榫26’和弹簧27’机构,可以选用下螺孔组(25’)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二卡榫(26’)和弹簧(27’),该第二弹簧(27’)的一端固定于该下连动片(16)上,另一端弹压于该第二卡榫(26’)上,以使该第二卡榫(26’)可以钩住该下固定片(10’)的凹钩(12’);点火装置,由形成弧状的拉柄(29)和摩擦片(30)所组成,摩擦片(30)置于拉柄(29)内,凹面面对著摩擦点火口(14),拉柄(29)的一端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拉耳(5),由摩擦片(30)的一端设有套管(32)对应著拉柄(29)一端的通孔对(33),该上食指头的通孔(19)、对应套管(32)的通孔对(33)、套管(32)和该下食指头通孔(19’)是对应成一直线;拉柄(29)的另一端的通孔对(34)与该上手腕通孔(20)和下手腕的通孔(20’)对应成一直线;在该摩擦片(30)面向摩擦点火口(14)的面上设有金属网状突起部(31);第一支立杆(21),该第一支立杆(21)通过上食指头通孔(19)、对准套管(32)的通孔对(33)、套管(32)和该下食指头的通孔(19’),而该第一支立杆(21)的二端于通过上食指头的通孔(19)和下食指头的通孔(19’)后,末端予以锁固住;第二支立杆(22),该第二支立杆(22)通过上手腕通孔(20),通孔对(34)向下手腕通孔(20’)该支立杆(22)的二端于通过上手腕通孔(20)和下手腕通孔(20’)后,末端予以锁固住;上结合片(35),位于该上连动片(15)的上方,在上结合片(35)的中心有一通孔(37)与该上固定片(10)的中心通孔(11)相对应,该上结合片(35)上设有与复数个发射管相同数目的发射口(51),是分别对应著该上固定片(10)上的复数个发射管(9)的发射口;在上结合片(35)上于上连动片(15)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上螺孔组座(53),该上螺孔组座(53)的厚度约等于该上连动片(15)的厚度;在该上结合片(35)上留有上凹环部(56),可让该上弹簧固定端(28)突伸出该上结合片(35)而使该上弹簧固定端(28)可在上凹环部(56)内回转移动,该上结合片(35)的周边除了上凹环部(56)部分外,其他部分设有可安装螺丝的螺孔部;下结合片(36),位于该下连动片(16)的下方,在下结合片(36)的中心有一通孔(37’),与该下固定片(10’)的中心通孔(11’)相对应,该下结合片(36)上有一个孔(52),可让冲天炮(53)发射出时尾焰通过;在该下结合片(36)上于下连动片(16)滑动不会到达的地方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下螺孔组座(53’),该下螺孔组座(53’)的厚度约等于下连动片(16)的厚度;在该下结合片(36)上留有下凹环部(56’),让下弹簧固定端(28’)突伸出该下结合片(36)而使该下弹簧固定端(28’)可在下凹环部(56’)内回转移动;该下结合片(36)的周边除了下凹环部(56’)部分外,其他部分设有可安装螺丝的螺孔部;上弹簧夹持部(47),该上弹簧夹持部(47)靠近弹簧圈的短线端固定于该上结合片(35)上,而另一长线端钩挂地突伸出该上结合片(35)的上弹簧固定端(28)上;下弹簧夹持部(48),该下弹簧夹持部(48)靠近弹簧圈的短线端固定于该下结合片(36)上,而另一长线端钩挂在突伸出该下结合片(36)的下弹簧固定端(28’)上。第三卡榫(54)和弹簧(55)机构,可以选用该上螺孔组座(53)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三卡榫(54)和弹簧(55),该第三弹簧(55)的一端固定于该上螺孔组座(53)上,另一端弹簧压于该第三卡榫(54)上,以使该第三卡榫(54)可以钩住该上固定片(10)的凹钩(12);第四卡榫(54’)和弹簧(55’)机构,可以选用该下螺孔组座(53’)上适当的螺孔以锁固该第四卡榫(54’)和弹簧(55’),该第四弹簧(55’)的一端固定于该下螺孔组座(53’)上,另一端弹簧压于该第四卡榫(54’)上,以使该第四卡榫(54’)可以钩住该下固定片(10’)的凹钩(12’);第三支立杆(18),通过上弹簧夹持部(47)的弹簧圈、上结合片(35)的中心通孔(37)、上连动片(15)的上拇指通孔(17)、上固定片(10)的中心通孔(11)、下固定片(10’)的中心通孔(11’)、下连动片(16)的下拇指通孔(17’)、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37’)与下弹簧夹持部(48)的弹簧圈,该第三支立杆(18)的两端分别预以锁固,而完成结合内部本体;外壳套筒(3),将该第三支立杆(18)结合的内部本体置于该外壳套筒(3)中并于该上结合片(35)与下结合片(36)的周缘处与该外壳套筒(3)锁固,该外壳套筒(3)上设有固持件(4)以及让拉耳(5)突伸出的空间开口(6);以及盖(2),盖合锁固于靠近上结合片(35)端的外壳套筒(3)上,其上设有一个与发射出冲天炮的发射管口相对应的发射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发射管(9)沿著管壁垂直方向面朝该上、下固定片(10)、(10’)的外缘部分设有一条滑槽(13),而于滑槽(13)的约中央部分设有一段较大开口的摩擦点火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成环状排列的复数个发射管(9)之间设有使该复数个发射管(9)加强结合的加强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固定片(10)、(10’)上的凹钩(12)、(12’)是上下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上连动片(15)与该上固定片(10)之间设有上垫片(39),该上垫片(39)具中心通孔(40),于该下连动片(16)与该下固定片(10’)之间设有下垫片(39’),该下垫片(39’)具中心通孔(40’),该上垫片(39)的中心通孔(40)与下垫片(39’)的中心通孔(40’)由该第三支立杆(18)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连动片(16)上有一个口(23’),对应著该上连动片(15)上的该进弹口(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螺孔组(25)是与该下螺孔组(25’)上下位置对称,该上弹簧固定端(28),是与该下弹簧固定端(28’)上下位置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弹簧(27)固定于该上连动片(15)上的一端是插于该上螺孔组(25)的孔内,该第二弹簧(27’)固定于该下连动片(16)上的一端是插于该下螺孔组(25’)的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设于拉柄(29)上的拉耳(5)是设于拉柄(29)内的摩擦片(30)未设有套管(32)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设于摩擦片(30)的一端的套管(32)是设在该摩擦片(30)的另一端,对准著拉柄(29)一端的通孔对(34),而由该第二支立杆(22)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摩擦片(30)的二端各设有一套管(32),可分别由该第一支立杆(21)和第二支立杆(22)通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摩擦片(30)的宽度为当滑动摩擦时只可摩擦到欲发射的冲天炮的点火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支立杆(18)的两端是分别套上垫片(43)、(44)并用螺帽(45)、(46)锁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结合片(35)的发射口(51)的直径要较发射管(9)的发射口直径略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2)上的发射口(7)的直径要较上结合片(35)的发射口(51)的直径略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结合片(36)上的孔(50)的直径要略小于发射管(9)的发射口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固定于该上螺孔组座(53)上的第三弹簧(55)的一端是插置入该上螺孔组座(53)上的螺孔内,固定于该下螺孔组座(53’)上第四弹簧(55’)的一端是插置入该下螺孔组座(53’)上的螺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固定于该上结合片(35)上的上弹簧夹持部(47)的短线端是插置于该上结合片(35)的中心通孔(37)旁的小孔(49)中,而固定于该下结合片(36)上的下弹簧夹持部(48)中,而固定于该下结合片(36)上的下弹簧夹持部(48)的短线端是插置于该下结合片(36)的中心通孔(37’)旁的小孔(50)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结合片(35)、(36)上的螺孔部是于该上、下结合片(35)、(36)的周缘除了上、下凹环部(56)、(56’)的部分外,其他部分分别设有向上和向下凸出的上、下短墙(57)、(57’),该上、下短墙(57)、(57’)上设有螺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结合片(35)、(36)上的螺孔部是于该上、下结合片(35)、(36)的周缘除了凹环部(56)、(56’)的部分外,其他部分分别设有向上和向下凸出的上、下短墙,该上、下间隔短墙上设有螺孔。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套筒(3)可由两个半筒组合成,其中一个半筒上留有开口(6)可让拉耳(5)突伸出。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套管(3)上的固持件(4)是垂直接合于该外壳套筒(3)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套筒(3)上的固持件(4)是设置成手把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2)是锁固于该外壳套筒(3)上。
2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的冲天炮,其特征在于,包括最上端装载的信号药(59),第二段装载的推进药(60),以及推进药(60)下方装载的部分露出于圆周体外的点火药(61),当该冲天炮放置入该发射管(9)中时,该点火药(61)在该发射管(9)中的高度,为与该金属网状突起部(31)的高度相同,并且该金属网状突起部(31)转动时可以摩擦到该点火药(61)。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冲天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冲天炮的最下端还进一步设有尾翼(62)。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冲天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点火药(61)露出于圆周体外仅有一处地方。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冲天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点火药(61)露出于圆周体外有相间隔的数处的地方。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求救信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整体的动作情形为当按压拉耳(5)使在开口(6)的空间内向前滑动时,则在上结合片(35)上的第三卡榫(54)因钩住上固定片(10)上的一凹沟(12),在下结合片(36)上的第四卡榫(54’)亦钩住下固定片(10’)上的一凹沟(12’),而第三卡榫(54)、第四卡榫(54’)与上结合片(35)、下结合片(36)及外壳套筒(3)结合在一起,不能移动,因此上、下固定片(10)、(10’)及该复数个发射管(9)无法移动,此时上连动片(15)上的第一卡榫(26)和下连动片(16)上的第二卡榫(26’)会被带离原凹沟而分别在上固定片(10)及下固定片(10’)的圆弧面上滑行,此时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的长线端分别钩住在上连动片(15)上的弹簧固定端(28)和下连动片(16)上的弹簧固定端(28’)上,因此当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转动时弹簧会被拉紧而蕴含了恢复力,此时点火装置上的网状突起部(31)亦能够摩擦滑过冲天炮(38)上的点火药(61),将冲天炮(38)发射出去,及至按压拉耳(5)到达开口(6)的终止处,同上连动片(15)上的第一卡榫(26)和在下连动片(16)上的第二卡榫(26’)会分别钩住上固定片(10)上的另一凹沟(12)和下固定片(10’)上的另一凹沟(12’);当按压拉耳(5)的手放松后,则上弹簧夹持部(47)和下弹簧夹持部(48)所蕴含的弹性恢复力会将上、下连动片(15)、(16)和点火装置带回原位,此时因为上连动片(15)和下连动片(16)上的卡榫(26)、(26’)已钩住次一个凹沟(12)、(12’),而因此一并将上、下固定片(10)、(10’)及该复数个发管(9)拉回转一个发射管间距离,即将次一个发射管拉回到面对点火装置上网状突起部(31)的对面位置,以备下一次发射用;在将上、下固定片(10)、(10’)及该复数个发射管(9)往回拉回转的过程中,在上结合片(35)上的第三卡榫(54)与在下结合片(36)上的第四卡榫(54’)会在上、下片(10)、(10’)的圆弧面上滑行,及至拉耳(5)回到原位,第三卡榫(54)、第四卡榫(54’)即恰好钩住回转回的次一个凹沟(12)、(12’),如此即完成发射冲天炮的一次循环动作。
全文摘要
一种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的冲天炮,该求救信号筒包括复数个发射管、上下固定片、上下连动片、数组卡榫和弹簧机构、点火装置、数只支立杆、上下结合片、上下弹簧夹持部、外壳套筒和盖等;该冲天炮包括最上端装载的信号药,第二段装载的推进药,推进药下方装载的部分露出于圆周体外的点火药,和最下端的尾翼;本发明的求救信号筒及散发信号的冲天炮能够即时向空中连续发射冲天炮求救信号,使求救人能即时获得援助。
文档编号G08B3/14GK1355513SQ00133310
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3日
发明者陈琮运 申请人:陈琮运, 郑斌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