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191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在汽车司机行驶车辆打瞌睡时及时将其叫醒的唤醒器。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司机在长途行车等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使得汽车行驶中驾驶员过于疲劳,经常会出现边开车边打瞌睡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司机不及时处于清醒状态,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根据一些交通意外成因,往往也是因为司机太倦而导致。为了防止司机在开车时打瞌睡,中国专利在2001年6月13日公开了一种“司机瞌睡唤醒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434005Y。这种结构的唤醒器在使用时只是发出蜂鸣声来唤醒司机,由于司机在路上行驶中经常听到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所以对声音的唤醒不会太敏感,甚至对有些司机根本上就不起作用。而且这种结构的唤醒器挂在耳朵上的耳勾都是单一的尺码,不同头形的司机配戴时可能不大舒适,还会影响到打瞌睡时头低的角度,触使水银开关接通、断开会受头形影响,使得蜂鸣器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唤醒器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带有振动功能的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各种头形来配戴的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包括壳体、耳勾以及装于壳体内的振动唤醒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振动唤醒器由电源、水银开关、推制开关、蜂鸣器、振动马达等构成,水银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通过推制开关来连接蜂鸣器、振动马达;所述的耳勾采用扣位方式扣合壳体一端,并设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尺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带振动马达的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在使用中,司机在开车时打瞌睡头部向下倾到一定角度时,水银开关便会接通,通过推制开关调节振动马达或振动马达与蜂鸣器工作,使得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处于振动唤醒或振动与蜂鸣结合唤醒的二种工作状态,克服了现有产品只有单一的蜂鸣唤醒不足。而且本实用新型唤醒器挂于耳朵的耳勾采用与壳体可拆卸的扣位结合方式,并预先设置了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尺码耳勾,方便不同头形的司机来配戴后更舒适,更使得水银开关接通及断开不在受头形的影响,唤醒器工作更灵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壳体1、下壳体2、耳勾3以及装于上、下壳体内的振动唤醒器4所组成,耳勾3采用扣位方式扣合壳体一端,并设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尺码。在振动唤醒器4上设有水银开关41、推制开关42、蜂鸣器43、振动马达44、电池45,电池4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钮扣电池,并在下壳体2设有电池盖21,振动唤醒器4用一螺丝5锁于下壳体2,并盖合上壳体1组装而成。
参照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关系是水银开关SW1的一端连接电源3V,另一端通过推制开关SW2来与振动档触点U1接触,并通过二极管D1连接振动马达MD1。当推制开关SW2与振动、蜂鸣档触点U2接触时,水银开关SW1通过二极管D2、电阻R1、R2、晶体管Q1与振动马达MD1、蜂鸣器BZ连接。
如附图3所示,在使用时,司机可选择合适的耳勾3装配于壳体上,将本实用新型耳勾3挂于耳朵上,司机清醒时,头部端正,水银开关断开,当司机疲劳想瞌睡时,头部就会往下倾,这时水银开关接通,唤醒器工作,当推制开关42调至振动档触点U1,唤醒器便会产生振动及时将司机叫醒,当推制开关42调至振动与蜂鸣档触点U2,这时唤醒器便会产生振动、蜂鸣及时将司机叫醒,可避免因司机疲劳想瞌睡而引起交通事故。唤醒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只需将推制开关42调至OFF档,唤醒器即停止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包括壳体、耳勾以及装于壳体内的振动唤醒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振动唤醒器由电源、水银开关、推制开关、蜂鸣器、振动马达构成,水银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通过推制开关来连接蜂鸣器、振动马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司机防睡唤醒器,其特征在于耳勾采用扣位方式扣合壳体一端,并设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尺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在汽车司机行驶车辆打瞌睡时及时将其叫醒的唤醒器。由上壳体(1)、下壳体(2)、耳勾(3)以及装于上、下壳体内的振动唤醒器(4)所组成,耳勾(3)采用扣位方式扣合壳体一端,并设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尺码。在振动唤醒器(4)上设有水银开关(41)、推制开关(42)、蜂鸣器(43)、振动马达(44)、电池(45),振动唤醒器(4)用一螺丝(5)锁于下壳体(2),并盖合上壳体(1)组装而成。在使用时,当司机疲劳想瞌睡时,头部就会往下倾,这时水银开关接通,唤醒器便会产生振动或振动与蜂鸣及时将司机叫醒。
文档编号G08B21/00GK2777658SQ200420103150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达祥 申请人:李达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