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门电子端提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344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门电子端提醒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出门电子端监测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进出家门,由于出门过程通常是紧张匆忙,难免发生出门时忘记携带如钥匙、钱包、手机等随身物品的情况,一时的疏忽,却带来很大的麻烦。现有的出门提醒带钥匙的技术,不管是否携带钥匙,每次出门都要提醒,形成了一种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门电子端提醒系统,通过对出门过程中电子端的监测,识别出门电子端,在用户未携带电子端出门时,发出提醒。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出门电子端提醒系统,包括监控装置、人体检测装置、电子端,其特征是在门内侧设置人体检测装置,检测开门人体信号;监控装置监测电子端;当人体检测装置检测到开门人信号,判断用户从内出门;在出门过程中,如果监控装置监测用户未携带出门电子端,唤醒未被携带的电子端发出提醒信息,引导用户找寻;当监控装置监测到提醒电子端状态发生变化,说明该电子端被携带,控制提醒电子端停止提醒。

本发明通过对门内开门人体检测信号判断用户出门,通过对出门过程中的电子端监测识别出门电子端,在监测到用户出门未携带的电子端时,通过该电子端中提醒单元发出提醒信息,引导用户找寻电子端,当某一提醒电子端被携带时,屋内提醒电子端自动停止提醒,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以下实施例,分别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布置图。

图5是一种出门电子端监测提醒方法流程图。

图6是另一种出门电子端监测提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框图中,包括监控装置、人体检测装置、电子端,其中,监控装置包括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子端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提醒单元,监控装置和电子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连接,并通过电子端控制提醒单元发出提醒信息。

电子端包括智能钥匙、有源门禁卡,或与机械钥匙搭配的电子终端,或与其它物品关联的电子端。电子端和监控装置之间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包括Wi-Fi、蓝牙、红外线、超宽带、RFID、ZigBee等,当监控装置与电子端之间的间距处于通信范围,自动进行无线连接通信,包括电子端向监控装置发送加密信息,监控装置对加密信息进行匹配验证或识别电子端ID信息等过程。

电子端还可以是智能手机,在手机上下载应用程序,控制处于监测范围的手机通过蓝牙与监控装置进行信息传递。

人体检测装置设置在门内侧,检测开门人体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监控装置;所述人体检测装置是触摸感应器,设置在门内侧的门锁把手上,当触摸感应器感应到用户触摸信号,判断用户欲出门。

所述人体检测装置还可以是设置在门口的红外感应器、超声波发射接收器、激光发射接收器、摄像头中任一种,通过缩小检测范围,使其只能检测到站在门口的开门人的信号。

进一步,在系统中设置门测装置,检测门的开关状态,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把检测信息发送监控装置;监控装置根据开门时人体检测信号的有无,判断用户进出门,如图2所示。

门测装置包括智能门锁、门磁,或其它装置,比如RFID射频装置,在门或门框上设置RFID标签,在门框或门上设置RFID阅读器,当门关闭,两者贴近,RFID阅读器接收到RFID标签反馈信号,当门打开,两者远离,RFID阅读器接收不到RFID标签信号,通过RFID阅读器是否接收到RFID标签信号,判断门的开关状态。门测装置还可以是一个触点开关,当门关闭,触点接通(或断开),当门打开,触点断开(或接通),根据触点的接通断开,判断门的开关状态。当门打开时,门内人体检测装置检测到人体信号,判断用户出门。

在图3所示的一种实施例布置图中,把本发明与门锁整合在一起,左图为门内面的正示图,右图为门的侧示图,在门锁1的把手2上设置触摸感应器3,监控装置4与门锁1设置在一起,接收触摸感应器3检测的用户触摸信号;监控装置4与电子端5进行无线通信,以监测电子端4状态。

在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布置图中,门测装置1的一部分布置在门2上,另一部分布置在门框3上,以监测门2和门框3的开关状态,监控装置4与门测装置1设置在一起,接收门测装置1检测的开门信息;监控装置4与电子端5进行无线通信,以监测电子端5状态,人体检测装置6设置在门框3上。

监控装置4可以设置在门2上,也可以设置在门框3上,还可以根据采用的技术方案,比如室内定位技术,在屋内其它位置设置多个监控装置监测电子端,同时扩大对电子端的监测范围。

监控装置分别进行电子端状态监测和用户开门检测,在开门检测中以检测到用户信号或检测到开门信号为节点,在对电子端状态监测中,同时结合开门检测节点,识别在出门过程中电子端状态发生特定变化或处于特定区域的电子端是被携带的出门电子端。

出门过程包括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前(比如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前5、10秒钟,以电子端状态开始发生变化为起点),到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的出门前一时段过程,或从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到开门后(比如开门后3、5秒钟)的出门后一时段过程,或从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前到开门后的出门全时段过程。出门过程以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为中心,其前后时段长短因电子端的状态变化情况而不同,如果电子端的状态变化缓慢,出门前后的过程就长,如果电子端的状态变化快,监控装置可以很快识别到出门电子端,其出门前后的过程就短。

在用户携带的东西上绑定电子端,建立电子端ID 信息与物品名称的对应关系,根据电子端信息,可以关联对应物品。

在图5所示的一种出门电子端监测提醒方法流程图中,在门内侧设置人体检测装置,根据开门人信号判断用户出门,通过出门过程中电子端监测信息,识别出门电子端,在监测用户未携带出门电子端时,唤醒未被携带的电子端发出提醒,当提醒电子端被携带时,控制屋内提醒电子端自动停止提醒,具体过程如下:

(1)监控装置监测电子端状态;

(2)通过门内侧人体检测装置,检测开门人信号;

(3)是否检测到开门人信号,如果是,判断用户欲出门,进入下一步,如果否,转入步骤(1);

(4)判断出门过程中用户是否携带出门电子端,如果是,判断用户携带电子端出门,转入步骤(1),如果否,进入下一步;

(5)唤醒屋内未被携带的电子端发出提醒信息;

(6)是否监测到状态发生变化的提醒电子端,如果是,判断该电子端被携带,进入下一步,如果否,转入步骤(5);

(7)监控装置控制屋内提醒电子端停止提醒,转入步骤(1)。

在图6所示的另一种出门电子端监测提醒方法流程图中,设置门测装置,以检测门的开关信息,根据开门检测和门内人体信号检测,判断用户出门,具体过程如下:

(1)监控装置监测电子端状态;

(2)通过门测装置监测门的开关;

(3)通过门内侧人体检测装置,检测开门人信号;

(4)判断门是否打开,如果是,进入下一步,如果否,转入步骤(1);

(5)是否检测到开门人信号,如果是,判断从内出门,进入下一步,如果否,判断从外进门,转入步骤(1);

(6)判断出门过程中用户是否携带出门电子端,如果是,判断用户携带电子端出门,转入步骤(1),如果否,进入下一步;

(7)唤醒屋内未被携带的电子端发出提醒信息;

(8)是否监测到状态发生变化的提醒电子端,如果是,判断该电子端被携带,进入下一步,如果否,转入步骤(7);

(9)监控装置控制屋内提醒电子端停止提醒,转入步骤(1)。

所述电子端状态包括电子端的室内位置,或电子端距监控装置的距离,或监控装置监测的电子端信号强度,或电子端运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单项采用,或多项综合采用。

所述室内位置是采用无线通讯方法,对电子端在室内空间中的位置进行定位,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方法不同,其定位精度各有差异,优选RFID定位技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实现电子端识别和定位,它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传输范围大、成本较低。

所述距离可以根据信号强度与距离关系推断,比如采用蓝牙技术,可以根据监控装置接收的蓝牙信号强度RSSI值与距离的关系,判断电子端距离监控装置的距离。蓝牙信号强度在0~3米范围对距离变化十分灵敏。

用户出门通常是携带电子端到门口,或拿取门口的电子端,可以通过设置开门区域识别出门电子端,开门区域是在门口设置的一个用户开门时站立的位置范围,如距门口小于0.5~3米的范围区域。对于屋内电子端,无论把电子端放置在某处或携带在身上,在检测到用户信号或检测到开门信号时,同时监测到的处于门口开门区域的电子端是出门电子端。

开门区域是一个在门口设定的位置范围,包括电子端室内位置处于门口设定区域的位置范围,或距门口的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的距离范围,也可以是信号强度范围,包括在门口监测的电子端信号强度大于设定阈值或统计值的信号强度范围。

所述统计值是通过统计一个时期的用户开门时的信号强度建立,包括在门口监测的开门时电子端信号强度最小值,或信号强度中心值的修正值,比如平均值减去一个设定值,处于开门区域电子端是在门口监测的电子端信号强度大于统计值。统计值相对于设定值,可以更好适应不同用户的携带习惯和不同应用场景,比如,蓝牙信号强度易受环境影响,包括用户家庭环境、用户携带习惯,根据统计方法建立的处于开门区域的判断条件,反映了场景综合特点,适用性更强。

出门电子端的另一种判别方法是通过电子端的状态变化,电子端状态变化是电子端被携带的信息特征,如果电子端的状态变化发生在出门过程,可以判断该电子端是被用户携带的出门电子端。所述电子端状态发生变化包括电子端室内位置发生变化,或电子端距监控装置距离发生变化,或监控装置监测的电子端信号强度发生变化,或电子端运动变化中的任一种。所述运动变化包括电子端由运动到静止或由静止到运动,运动变化可以根据电子端状态变化判别,或是在电子端中设置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或陀螺仪,监测电子端运动信息。

所述电子端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出门过程中的电子端惯性状态发生变化。电子端的惯性状态是在开门前(也就是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前)保持或具有的一种状态,可以是一种静置不变的状态,比如放置在屋内的电子端,也可以是一种持续变化的状态,比如被携带的处于运动的电子端。惯性状态是区分开门前后状态的一种划分,是相对于开门时(也就是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时)的历史状态。

对于屋内被携带的电子端,其开门前的惯性状态是处于运动的变化状态,当用户站立在门口开门时,该电子端的变化状态转为开门时的变化暂停状态。监控装置根据出门过程中的这种由开门前的变化到开门时变化暂停的电子端状态变化,识别出门电子端。

对于屋内放置的电子端,其开门前的惯性状态是处于静置不变状态,在出门过程中被用户拿取,该电子端的状态有静置不变转为被携带的变化状态。监控装置根据出门过程中这种由开门前的静置到出门过程变化的电子端状态变化,识别出门电子端。进一步,开门时,电子端状态变化暂停。

电子端状态变化暂停是处于开门时的电子端特征,暂停在开门时。状态变化与变化暂停是出门过程中电子端的两种相对状态,状态变化是监测数据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变化暂停是监测数据差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变化暂停可以是一种变化幅度较小的状态,也可以是静置状态。

所述静置状态电子端包括电子端室内位置不变化,或电子端距监控装置距离不变化,或监控装置监测的电子端信号强度不变化,或电子端不运动中的任一种。

对于屋内放置的电子端,监控装置可以监测记录开门前,该电子端的一个最新静置状态数据,与开门时的电子端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出门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变化,识别出门电子端。

对用户携带的处于运动状态的屋内电子端,监控装置可以监测记录该电子端最新一次状态变化时间,如果该时间与开门时间差小于设定阈值,或者状态变化持续到开门时暂停,可以判断该电子端是出门电子端。

屋内电子端是处于监控装置监测范围的电子端,无论屋内电子端的状态如何,在被用户携带出门过程中,其状态一定发生变化,在用户开门时,处于开门区域。通过电子端的状态变化和开门时所处的位置区域,可以更准确识别出门电子端。

当检测到用户信号或开门信号时,判断用户出门,在出门过程中,如果监控装置监测用户未携带出门电子端,唤醒未被携带的电子端,通过提醒单元发出提醒信息,当监控装置监测到某一发出提醒信息的电子端状态发生变化,说明该电子端已被用户携带,控制屋内提醒的电子端自动停止提醒。

所述未被携带的电子端包括电子端室内位置不变化,或电子端距监控装置距离不变化,或监控装置监测的电子端信号强度不变化,或电子端不运动中的任一种。

电子端中的提醒单元包括扬声器或轰鸣器或LED灯等任一种,发出声音或闪烁等提醒信息。

当系统设定用户出门携带一个电子端时,所述监控装置监测用户未携带出门电子端是监控装置在用户出门过程中未监测到出门电子端,在系统设定用户出门携带多个电子端时,所述监控装置监测用户未携带出门电子端是监控装置在用户 过程中监测到的出门电子端个数少于设定数。

进一步,当门关闭,监控装置控制屋内提醒电子端停止提醒,等待用户去拿取电子端。

本发明是基于家门通常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在用户进出时才开门,然后关闭。

对于相反情况,即门通常处于打开状态,在用户离开时关闭,可以反向安装门测装置,把门测装置一部分安在门上,另一部分安在与开门状态的门接触的地方,如墙上,通过两者离开,判断用户要关门,两者贴近,判断用户开门,进一步,可以在门框上增设一个监测部件,当后者与门贴近,判断门关闭,与门离开,判断门打开。监控装置设置在门框上,监测电子端状态,根据关门前后电子端状态,识别关门过程被携带的电子端,在关门过程中,如果监控装置监测用户未携带出门电子端,控制屋内未被携带的电子端发出提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