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房无线呼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75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房无线呼叫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呼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房无线呼叫系统。



背景技术:

病房呼叫系统是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的一种电子设备,它可以及时向医护人员传达病人的需求,加强两者的联系。随着医疗制度的完善,评价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不仅与硬件设备有关,也与医院的服务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如何做到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构建友好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加强“软”实力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文关怀是每个企业和公司都在倡导的。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服务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医院这样人群密集的地方,服务好病人是医生的基本职责。现在的医院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有线呼叫系统,传统的有线呼叫系统安装、携带方便,呼叫很不方便。由于现有医疗设备的限制,医护人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所有病房查一次房,以加强对病人病情的实时监控或者满足病人的某些需要。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同时也难以达到医生对病人病情实时了解的目的。病人在需要帮忙的时候医护人员可能并不能及时知道,病人病情有转变的时候也有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救护。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多方便,提高服务质量,新型的呼叫系统亟需被投入到市场中使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改正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病房无线呼叫系统,该病房无线呼叫系统安装、携带、使用方便,增加或减少系统节点方便,可以有效的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房无线呼叫系统,其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单片机、无线接收模块、按键删除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所述主机单片机分别与无线接收模块按键删除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电连接;所述从机包括从机单片机、无线发射模块、按键呼叫电路、指示电路,所述从机单片机分别与无线发射模块、按键呼叫电路、指示电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机单片机包括单片机U1、复位电路和晶震电路;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用无线接收芯片U2;所述按键删除电路包括删除按键S2、删除按键S3、电阻R2、电阻R3;所述显示电路包括数码管SW1、电阻R5至R12;所述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U4、PNP型三极管Q1、电阻R4;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9与复位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晶震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至8分别与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2、引脚4、引脚6、引脚12、引脚7、引脚10、引脚9、引脚11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2、引脚13分别与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3、引脚8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1、引脚40分别接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0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3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端,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连接至地端,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蜂鸣器U4的输入端,所述蜂鸣器U4的输出端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4同时连接至电阻R3的一端、删除按键S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5同时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删除按键S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端,所述删除按键S2的另一端、删除按键S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2同时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5,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3同时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10,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4同时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9,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5同时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1,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6同时连接至电阻R8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2,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7同时连接至电阻R7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4,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8同时连接至电阻R6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6,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9同时连接至电阻R5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7,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数码管SW1的引脚3、引脚8同时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13、引脚14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1连接至电源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从机单片机包括单片机U5、复位电路和晶震电路;所述无线发射模块采用无线发射芯片U6;所述按键呼叫电路包括呼叫按键S4,所述指示电路包括数码管SW2、电阻R14至R21;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9与复位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晶震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1至8分别与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2、引脚4、引脚6、引脚12、引脚7、引脚10、引脚9、引脚11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12、引脚13分别与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3、引脚8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1、引脚40分别接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20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24连接至呼叫按键S4的一端,所述呼叫按键S4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2同时连接至电阻R21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8,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3同时连接至电阻R20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7,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4同时连接至电阻R19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6,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5同时连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5,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6同时连接至电阻R17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4,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7同时连接至电阻R16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3,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8同时连接至电阻R15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2,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9同时连接至电阻R14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1,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数码管SW2的引脚9至引脚16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13、引脚14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1连接至电源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一个主机和多个从机组成,主机安装在护士站、从机安装在各病床上或由病人携带。主从机之间利用无线收发模块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安装、携带、使用方便,增加或减少系统节点方便,可以有效的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从机电路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主机;

11—主机单片机;

12—无线接收模块;

13—按键删除电路;

14—显示电路;

15—报警电路;

2—从机;

21—从机单片机;

22—无线发射模块;

23—按键呼叫电路;

24—指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病房无线呼叫系统,其包括主机1和从机2,所述主机1包括主机单片机11、无线接收模块12、按键删除电路13、显示电路14、报警电路15,所述主机单片机11分别与无线接收模块12、按键删除电路13、显示电路14、报警电路15电连接;所述从机2包括从机单片机21、无线发射模块22、按键呼叫电路23、指示电路24,所述从机单片机21分别与无线发射模块22、按键呼叫电路23、指示电路24电连接。所述从机2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多个从机。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机单片机11包括单片机U1、复位电路和晶震电路;所述无线接收模块12采用无线接收芯片U2;所述按键删除电路13包括删除按键S2、删除按键S3、电阻R2、电阻R3;所述显示电路14包括数码管SW1、电阻R5至R12;所述报警电路15包括蜂鸣器U4、PNP型三极管Q1、电阻R4;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9与复位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晶震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至8分别与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2、引脚4、引脚6、引脚12、引脚7、引脚10、引脚9、引脚11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2、引脚13分别与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3、引脚8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1、引脚40分别接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0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3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端,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连接至地端,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蜂鸣器U4的输入端,所述蜂鸣器U4的输出端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4同时连接至电阻R3的一端、删除按键S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25同时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删除按键S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端,所述删除按键S2的另一端、删除按键S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2同时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5,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3同时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10,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4同时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9,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5同时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1,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6同时连接至电阻R8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2,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7同时连接至电阻R7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4,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8同时连接至电阻R6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6,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39同时连接至电阻R5的一端、数码管SW1的引脚7,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数码管SW1的引脚3、引脚8同时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13、引脚14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无线接收芯片U2的引脚1连接至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1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所述无线接收芯片U2采用型号为nRF905无线收发芯片。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从机单片机21包括单片机U5、复位电路和晶震电路;所述无线发射模块22 采用无线发射芯片U6;所述按键呼叫电路23包括呼叫按键S4,所述指示电路24包括数码管SW2、电阻R14至R21;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9与复位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晶震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1至8分别与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2、引脚4、引脚6、引脚12、引脚7、引脚10、引脚9、引脚11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12、引脚13分别与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3、引脚8连接,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1、引脚40分别接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20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24连接至呼叫按键S4的一端,所述呼叫按键S4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端,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2同时连接至电阻R21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8,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3同时连接至电阻R20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7,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4同时连接至电阻R19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6,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5同时连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5,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6同时连接至电阻R17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4,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7同时连接至电阻R16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3,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8同时连接至电阻R15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2,所述单片机U5的引脚39同时连接至电阻R14的一端、数码管SW2的引脚1,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VCC端,所述数码管SW2的引脚9至引脚16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13、引脚14同时连接至地端,所述无线发射芯片U6的引脚1连接至电源端。所述单片机U5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所述无线接收芯片U6采用型号为nRF905无线收发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病人有需求时,通过按下从机2的呼叫按键S4,使单片机U5开始读取已经设定好了的“地址信号”传送给发无线发射芯片U6,无线发射芯片U6发送的唯一“地址信号”,“地址信号”相当于病床号或病人编号发送出去。当主机1的无线接收芯片U2收到匹配的信号时自动去掉导前码,将信号传输给主机1的单片机U1,单片机U1一方面将信号传输给报警电路14,使蜂鸣器U4发出警报声;另一方面,单片机U1控制并打开显示电路14,通过数码管SW1显示病床号或病人编号。当需要应用到多个病人时,只需要增加从机的数量和设定不同的“地址信号”,就可以实现病人与护士站之间“多对一”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由一个主机和多个从机组成,主机安装在护士站、从机安装在各病床上或由病人携带。主从机之间利用无线收发模块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安装、携带、使用方便,增加或减少系统节点方便,可以有效的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