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电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45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自生电遥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遥控器,尤其涉及一具有自生电功能的电器遥控器。



背景技术:

遥控器在家电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成为不可或缺的操控设备。但市面上的电器遥控器都要使用电池作为电源,我们知道,电池是易耗品,需要经常更换,这会给使用者带来一些开销及不便;据统计,全球每年在家用电器领域的电子产品上消耗的电池高达上百亿枚,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况且,大量的废弃电池将会给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无需电池就能控制家用电器的遥控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用电池的无线开关已经开始面市,由于技术的限制,现有的不使用电池的开线开关的按键即要实现按压运动用来发电又要完成按键信息采集,这种无线开关的按键数目有较大的局限性,通常只能布置几个数量有限的按键,而且通常只能实现简单的电器开关的接通和断开的控制,无法满足电视机、音响等电器的遥控器多达几十个按键的需求。况且,对于遥控器而言,舒适的手感及灵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现有的无源无线开关的技术如果用来制造电器多键遥控器会面临行程大、手感差、噪声大的缺点,无法在实际产品中应用。另外一方面,现有的自生电装置发电效率较低,不适合为遥控器多种按键指令的信号发射操作提供足够的电能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包括动能发电机,不需要额外的电池或者外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为无源自生电式,并能够布置众多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采用顶盖与底盖合成整体,顶盖不活动,底盖是可以动的,不动的顶盖上可以布置任意多的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为自生电式,将发生相对位移发电的部分和按键部分分开设置,从而解决了既要动作产生相对位移发电的同时又要放置按键部分搅在一起难以布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包括多方向摆动的活动下盖,并且由其驱动动能发电机产生电能,从而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通过固定上盖来放置按键,而活动下盖用来驱动发电,从而发电和按键独立地设置,从而方便多个按键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使用者使用所述自生电遥控器时,按键操作和按压所述活动下盖的操作搭配,以实现遥控信号的方式,从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遥控器的操作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活动下盖可以布置成按压其底表面的任意位置,都能启动动能发电机,从而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活动下盖在被按压和释放时,都能够驱动所述动能发电机产生一次电能,即产生两次电能,供所述自生电遥控器根据需要而发送一次或多次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所述动能发电机具有导磁容器,线圈位于所述导磁容器内,从而减少了漏磁,提高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所述动能发电机的所述导磁容器采用导磁腔结构,将感应线圈置于导磁腔的内部的中柱上,导磁腔的一侧面有磁组,这样,整个线圈被磁感线完全覆盖,从而减小漏磁,因而在磁组运动的过程中,线圈获得增大的磁通变化量,因而在线圈中产生高功率的感生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所述动能发电机体积比相同功率的普通动能发电机小的同时可以提供高功率的电能,且磁电转换率显著提高,从而工业实用性大大增强,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连续变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无源无线装置,例如自生电遥控器,能够通过发射两次信号实现重要功能,如无级调音量、亮度等连续变量。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自生电遥控器,其包括:

盒体,其包括固定上盖和活动下盖,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活动下盖形成容纳腔;

多个按键,所述固定上盖具有多个按键槽,各个所述按键从所述固定上盖的对应的所述按键槽凸出以供使用者按压;

动能发电机;以及

控制器,所述动能发电机和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至少一所述按键被按压并且所述活动下盖驱动所述动能发电机将机械动能转为为电能时,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动能发电机提供的电能供应下发射出与被按压的所述按键相匹配的无线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下盖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固定上盖的内侧或外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上盖与所述活动下盖通过至少一卡勾和至少一滑槽可滑动地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上盖与所述活动下盖通过分别位于四个侧面的四个所述卡勾和四个对应的所述滑槽配合,并且所述活动下盖被配置为能够沿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能发电机是压电效应发电机,在受到所述活动下盖的压力而被驱动时产生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能发电机包括磁组,线圈以及中柱,其中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中柱周围,所述磁组包括磁铁和位于所述磁铁相反两侧的极性相反的顶导磁板和底导磁板,其中在所述活动下盖和所述固定上盖产生相对位移时,所述中柱能够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和所述底导磁板,从而穿过所述线圈的磁感线方向发生改变,使所述线圈中产生感生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导磁板和所述底导磁板之间具有磁间隙,所述中柱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磁间隙,以用于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和所述底导磁板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组固定,所述中柱被驱动移动以使所述中柱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和所述底导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柱固定,所述磁组被驱动移动以使所述中柱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和所述底导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生电装置还包括一导磁容器,其中所述中柱和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导磁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容器具有一开口,所述磁组封合于所述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柱安装于所述导磁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柱与所述导磁容器一体成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容器固定于所述控制器或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能发电机还包括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具有磁组固定槽,以固定所述磁组,所述摆动支架和所述导磁容器可枢转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能发电机还包括驱动元件,其连接于所述摆动支架,所述活动下盖包括触动元件,其能够作用于所述驱动元件,使所述摆动支架枢转,从而所述磁组与所述中柱产生相对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元件是一弹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摆动支架一体成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能发电机还包括至少一复位元件,其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在所述活动下盖没有被按压后,在所述复位元件的复位作用下,所述摆动支架和所述磁组能够自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元件选自弹片、压缩弹簧和扭簧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元件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元件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上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容器还设置有两引脚,所述线圈的两端被分别定位于所述引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支架包括支架基体、磁组固定臂组和摆动臂组,所述磁铁固定臂组从所述支架基体的两端各自向内延伸并和所述支架基体形成所述磁组固定槽,所述摆动臂组从所述磁组固定臂组向外延伸至所述导磁容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组固定槽面向所述导磁容器内的所述中柱具有一开孔,供所述中柱一端延伸进入所述磁组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磁组固定臂组还设有至少一抵接端定位梢,用于稳固所述顶导磁板和所述底导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导磁板还具有一顶导磁板抵接端,所述底导磁板还具有一底导磁板抵接端,所述抵接端定位梢用于对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臂组和所述导磁容器通过至少一转轴槽和一转动轴可枢转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导磁板还具有一顶导磁板抵接端,所述底导磁板还具有一底导磁板抵接端,其中所述中柱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导磁板还具有一顶导磁板抵接端,所述底导磁板还具有一底导磁板抵接端,所述导磁容器具有一顶沿和一底沿,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延伸进入所述导磁容器内,其中所述中柱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时,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和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相应地分别与所述导磁容器的底沿和所述顶沿接触,使穿过所述线圈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线圈中产生所述感生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按键按压以对应接通所述控制器相应的按键电路所需要的按压力小于所述活动下盖被按压以启动所述动能生电装置的按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组按键电极,编码模块,无线信号发射源,以及整形电路,其中各所述按键电极与各所述按键对应,并且在所述按键被按压后,所述按键电极被短路,其中所述动能发电机产生的所述感生电流经所述整形电路的电源整形作用后,供给所述编码模块并经由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发射出与被按压的所述按键相匹配的所述无线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选自幅移键控电路、频移键控电路、相移键控电路、RFID射频模块、移动通信模块、蓝牙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Z-Wave通讯模块、ZigBee通讯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自生电遥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动能发电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一动能发电机的发电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的操作示意图。

图13中揭示了按键被按下以及被松开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电能。

图1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中的一逻辑流程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生电遥控器中无线发射电路系统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术语“一”应被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因此,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A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自生电遥控器的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地,所述自生电遥控器包括一盒体10、一按键装置20、一控制器30、和一动能发电机40。所述盒体10包括一固定上盖11和一活动下盖12。所述固定上盖11和所述活动下盖12可以布置在所述盒体10的相反两面,如分别作为所述盒体10的顶盖和底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下盖12可以作为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下盖,和作为上盖的所述固定上盖11共同形成一容纳腔13,所述按键装置20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键21,其能够与所述控制器30配合从而完成指令信息采集,所述动能发电机40能够在所述活动下盖12的驱动作用下产生至少一感生电流,以供给所述控制器30从而所述控制器30在电能供应下能够发射出至少一遥控信号。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和所述动能发电机4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

更具体地,所述控制器30是集成多个电路模块的电路板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键电极31,一编码模块32,一无线信号发射源33,和一整形电路34。其中所述动能发电机40产生的所述感生电流经所述整形电路34后供所述编码模块32将对应于某一所述按键电极31的铵键指令经由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发送给需要遥控的电器。

所述按键装置20包括的多个按键21可以是互相独立的多个按键21,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装置20还包括一键盘板22,其与多个所述按键21一体成形,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按键装置20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按键键盘。各所述按键21包括一按压部和设置于所述按压部的一导电部,如内埋于所述按压部内或涂覆于所述按压部表面。所述按压部可以柔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材料制成,从而保证操作者按压的舒适度。所述导电部用来导通对应的所述控制器30的电板31,从而可以是合适的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橡胶材料。所述固定上盖11在顶面具有多个与各按键21的所述按压部相匹配的按键槽111。

所述按键装置20贴合于所述固定上盖11,各所述按键21的所述按压部从相应的所述按键槽11中凸出,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按压动作。各所述按键21的所述导电部的接触点设置于所述按压部的背面,并与所述控制器30上的相应的按键电极31匹配相对,便于导电。也就是说,当操作人员按压各所述按键21的所述按压部时,所述导电部和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按键对应按键电极31匹配接触而导通,当操作人员松开所述硅胶部211时,被按压的所述按键21恢复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初始未按压时,所述导电部未和对应所述按键电极31相接触。当所述按键21被按下的时候,所述按键21的所述导电部和所述控制器30上相应的按键电极31接触导电,所述编码模块32发出和所述按键21相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接收所述编码模块32发出的相应的控制指令,发出遥控信号,以控制一远程电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按键装置20的结构只作为举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只要构造成能够被按压而与所述控制器30配合完成指令信息的采集功能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可以是各种能够实现无线信号发射的无线发射电路或装置,例如幅移键控电路(ASK)、频移键控电路(FSK)、相移键控电路(PSK)等高频无线发射电路,可以是RFID射频模块,可以是移动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Z-Wave通讯模块、ZigBee通讯模块等无线通讯模块,或者可以是红外发射模块如红外发射二极管。即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只要能够实现无线遥控信号的发射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以红外线发射方式作为举例。即本实用新型首创性地提出了一种红外遥控的无源无线遥控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遥控器的结构能够适应红外遥控器的多键布置,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遥控器应用至电视机的控制时,这些按键21对应接通的是完成诸如电源开关、频道增减选择、音量加减选择、数字输入、显示菜单等控制指令的电路。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遥控器应用至空调的控制时,这些按键21对应接通的是完成诸如电源开关、模式选择、风量大小选择、温度选择等控制指令的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遥控器应用至智能电器系统如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遥控器的这些按键21可以对应接通的是完成不同电器如电视机、空调、音响、智能窗帘、照明灯等家电的电源接通以及控制的电路。

所述盒体10还设置有窗口14,如所述固定上盖11的某一侧边如图1中的右侧边还具有对应实施为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的所述窗口14,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位置与所述窗口14对应,以用于发射红外遥控信号至远程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上盖11用于所述按键21的布置,即各个所述按键21的所述按压部凸出于所述固定上盖11的顶表面,供操作者方便按压所述按键21。而所述活动下盖12用于启动所述动能发电机40,即所述活动下盖12在受到按压操作时,能够驱动所述动能发电机40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以给所述控制器30提供电能。从而,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按键指令信息的采集以及电能的产生独立进行,从而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遥控器的多个按键的布置。即现有技术中,在按压按键的同时,需要驱动发电装置发电,从而不容易实现多健的布置,这样只能是实施为布置简单的开关按键的无源无线开关,起到开启和关闭电器的功能,而不能像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其不仅可以实现开关功能,还可以实现上述多种多样的遥控功能。

如图3至图12所示为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一实施例,揭露了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其中一种结构,其在被驱动时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提供电能给所述控制器30。例如可以是压电效应发电机,电磁感应发电机等。在这个实施中,作为举例,所述动能发电机40包括一磁组42、一线圈43和一中柱44。所述磁组42包括一磁铁421以及位于所述磁铁421相反两侧形成相反磁极的两个导磁板422和423,即顶导磁板422和底导磁板423,并且两个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424,所述中柱44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磁间隙424。所述线圈43设置在所述中柱44的周围,并且所述线圈43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其中所述中柱44,其可以实施成导磁板例如铁芯,并且能够交替地接触两个所述导磁板422和423,从而使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方向发生改变,以使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从而所述动能发电机40能够为所述控制器30提供电能,并且经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整形电路34的电源整形作用下供应给所述编码模块32和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进行信号发射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组42固定,而所述中柱44可以被驱动而去交替地接触两个所述导磁板422和423。或者所述中柱44固定,所述磁组42被驱动移动而使两个所述导磁板422和423分别与所述中柱44接触,从而使设置在所述中柱44的周围的所述线圈43中产生所述感生电流。所述线圈43可以直接套设于所述中柱44,也可以是所述线圈43套设于一个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再套设于所述中柱44。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能发电机还包括一导磁容器41。所述线圈43设置于所述导磁容器41形成的一导磁腔410内,所述磁组42在所述导磁容器41的一侧面进行往复位移,从而将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更具体地,所述导磁容器41可以实施为一导磁外壳,所述中柱44位于所述导磁外壳内,所述中柱12与所述导磁外壳包含导磁材料并且相组装或一体成型,以提高导磁效率,所述线圈43设置于所述导磁外壳的内部,即所述导磁腔410内,并环绕于所述中柱44。所述导磁外壳除了有一面具有一开口411以外,其他侧面如其他四个侧面或五个侧面都可以为导磁材料屏蔽。也就是说,所述导磁容器41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导磁容器,所述线圈43被容纳在所述导磁容器中,所述开口411实施为一磁组封口。这样,当所述磁组20被用来封合所述开口411时,所述线圈30被磁感线完全覆盖,从而减少整个磁路系统的漏磁。换句话说,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容器41形成相对封闭的封闭式导磁容器,从而减小漏磁。

所述磁组42包括所述磁铁421、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所述磁铁421设置于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之间。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的各自具有一端置于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并且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各自具有相对于所述磁铁421凸出的部分,并且在凸出的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424,所述中柱44的外侧端延伸进入所述磁间隙424。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之间的宽度为磁间隙宽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各自有导磁材料制成,或者表面包覆有导磁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动能发电机40产生电能的操作中,在所述中柱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时,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还可以交替地分别与所述导磁外壳411的顶沿和底沿抵触,使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也可以各自没有置于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的端部,即没有延伸进入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动能发电机可以是各种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例举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圈43被置于所述导磁腔411的内部,侧面有所述磁组42封闭,所述线圈43得以被磁感线覆盖,这样漏磁最小,因此产生的能量相比于普通的动能发电机高得多,所以本实施例的所述动能发电机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

更具体地,所述导磁容器41可以包括一顶壳412、两侧翼413、和一底壳414,其可以相组装或一体成形。两所述侧翼413分别延伸于所述顶壳412的两侧,所述底壳414延伸连接于两所述侧翼413,所述导磁容器41的所述底壳414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底沿4141,另一端向上并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中柱44,也就是说,所述中柱44延伸于所述底壳414的一端,并与所述底壳414平行相对,且与所述导磁容器41的两所述侧翼413之间留有空隙,以供所述线圈43套设于所述中柱44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中柱44可以组装于所述导磁容器41,也可以其他方式一体成形于所述导磁容器41内,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容器41可以固定而所述磁组42被驱动从而使所述导磁容器41内的所述中柱44与所述磁组42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导磁容器41可以与所述控制器30相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盒体10固定连接,如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11。

所述顶导磁板42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所述底导磁板423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能够置于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之间的宽度为磁隙宽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和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交替地分别与所述导磁容器41的顶沿4121和所述底沿4141接触,所述中柱44交替地与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和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接触,使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磁容器41和所述磁组42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所述动能发电机40产生所述感生电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料到的是,可以是所述导磁容器41固定,所述磁组42被驱动产生相对位移,或者所述磁组42固定,所述导磁容器41被驱动而驱使所述中柱44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所述中柱44交替地接触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和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从而使所述线圈43产生所述感生电流。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动能发电机40更易于通过施加外力实现所述磁组42相对所述导磁容器41的位移,所述动能发电机40还包括一摆动支架45,所述磁组42设置于所述摆动支架45内。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磁组42可以上下摆动,行程由磁隙宽度决定(例如可以实施为0.5mm,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也就是说,所述摆动支架45固定所述磁组42,使所述磁组42在磁隙范围内分别与所述顶沿4121、所述中柱44、所述底沿4141交替抵接。此外,所述摆动支架45还用于托住并稳固所述磁组42。所述摆动支架45可枢转地与所述导磁容器41配合,从而所述摆动支架45可以被驱动而驱使所述磁组42相对于所述导磁容器41内的所述中柱44产生位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摆动支架45被固定,而所述导磁容器41被驱动而产生位移。

更具体地,所述动能发电机40还包括一驱动元件46,其连接于所述摆动支架45,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驱动元件46时,所述摆动支架45能够被驱动。所述摆动支架45包括一支架基体451、一磁组固定臂组452和一摆动臂组453。所述驱动元件46连接于所述摆动支架45的所述支架基体451,优选地,所述驱动元件46能够与所述摆动支架45一体注塑成一体。具体地,所述驱动元件46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实施为弹片,弹性结构能够快速地使所述摆动支架产生位移。也就是说,所述弹片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于所述支架基体451。所述弹片41也用来增加势能,加速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所述磁组42的运动速度。

所述磁组固定臂组452从U形的所述支架基体451的两端各自向内延伸并和所述支架基体451形成一磁组固定槽454。所述磁组42的所述顶导磁板422、所述底导磁板423和所述磁铁421相组装后设置于所述磁组固定槽454内,并且所述磁组固定槽454面向所述导磁容器41内的所述中柱44具有开孔455,供所述中柱44延伸进入所述磁组42的所述磁间隙44内。值得一提的是,各所述磁组固定臂组452进一步地凸设有一抵接端定位梢4521,用于分别稳固所述顶导磁板422的所述顶导磁抵接端4221以及所述底导磁板423的所述底导磁抵接端4231,使所述磁组42能够更稳固地设置于所述磁组固定槽454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摆动支架45可以有其他能够形成固定槽来固定所述磁组42的结构。

所述摆动臂组453从各所述支架基体451进一步地向外延伸并各自在末端内侧具有一转动轴4531,相应地,所述导磁容器41的两个所述侧翼413各设有一转轴槽4131。各所述转动轴4531定位于相应的各所述转轴槽4131中,从而使所述摆动支架45围绕所述转动轴4531摆动,从而所述摆动支架45带动所述磁组42与所述导磁容器41的所述顶沿4121、所述底沿4141及所述中柱44交替抵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动轴4531和所述转轴槽4131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磁容器41的所述侧翼413和所述摆动支架45的所述摆动臂组45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述摆动支架45和所述导磁容器41可枢转地配合连接的结构也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43设置于所述导磁容器41的所述导磁腔410内并套装在所述中柱512上,所述摆动支架45将所述磁组42设置于所述磁组固定槽454内,所述驱动元件46连接于所述摆动支架45,从而所述驱动元件的摆动能够使所述磁组42进行摆动的位移变化,从而所述线圈43内产生感生电流,进而所述动能发电机40为所述自生电遥控器提供电力的动力源。

所述动能发电机40还包括一复位元件47,在所述驱动元件46驱动所述摆动支架45并带动所述磁组42位移时,所述复位元件47积蓄势能,并且在施加于所述驱动元件46的外力消失或减小到预定大小时,所述复位元件47能够使所述驱动元件46回至初始位置,从而所述磁组42回到初始位置,所述中柱44再一次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从而能够再一次地产生另一次感生电流。即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一个循环操作,可以产生两次感生电流。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生装置40位于所述活动下盖12和所述控制器30之间,所述复位元件47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46,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器30,或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盒体10,如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11的内表面。所述复位元件47可以实施为各种能够在受力时积蓄势能,受力撤销或减小时自动复位的元件,如弹片、压缩弹簧、扭簧等。

所述导磁容器41顶侧还可进一步地包括两引脚415,所述线圈43的两端可以分别定位于所述引脚415,并且进一步地再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整形电路34,这样所述动能发电机40产生的电能得以供应给所述控制器30。

在本实用新型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下盖12为多向运动,可以上下、左右、前后微微摆动,行程约1.5mm或更小数值。具体地,所述活动下盖12包括一活动下盖主体121,以及一触动元件122,其凸起地设置于所述活动下盖主体121的内表面,用于抵压所述驱动元件46从而驱动所述磁组42,所述活动下盖12还包括多个卡勾123,如四个侧面的四个卡勾123,其可滑动地与所述固定上盖11相接合,为固定和限位作用。如所述固定上盖11内侧形成有对应数量的滑槽112,所述卡勾12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11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勾123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固定上盖11,而所述滑槽112设置于所述活动下盖12。所述滑槽11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固定上盖11的外表面,即不同于图11和12中所示的活动下盖12位于所述固定上盖11的内侧,所述活动下盖12也可以位于所述固定上盖11的外侧,从而所述活动下盖12在所述固定上盖11的外侧活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1所示,所述复位元件47的顶点顶住所述驱动元件46,使所述磁组42处于图10A中的初始化位置,所述复位元件47同时使所述活动下盖12的四个所述卡勾123勾住所述固定上盖10的四个滑槽112,使所述活动下盖12位于初始状态。也就是说,所述滑槽112对所述卡勾123相应地进行限位,从而所述活动下盖12不会与所述固定上盖10脱落,又能够灵活发生相对位移。

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发电操作的启动部件即所述驱动元件46(可实施为一弹片)由布置于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底面的所述活动下盖(可实施为一下盖)来推动。在现有技术中的无源无线开关,按键既要按压运动,还要去抵触导电橡胶,动作复杂,不能布置较多的按键。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自生电遥控器将两个部分分开,也就是说运动部分即所述活动下盖12与按键信息采集部分即所述按键装置20两部分的功能分开,互不干扰,独立工作,同时操作连贯。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活动下盖12也可设为下盖的一部分,如只有对应按键区域大小。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为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发电原理示意图。其中图中的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为磁感线的方向。如图10A所示为假定的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磁铁421的N极连接的所述顶导磁板422的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与所述中柱44相抵接,同时与所述磁铁421的S极连接的所述底导磁板423的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与所述底沿4141相抵接。此时磁感线为稳定状态,在所述线圈43中没有产生感生电流。如图10B所示,如果所述驱动元件45受所述活动下盖12驱动而使将所述磁组42上移,使与所述顶导磁板抵接端4221与所述顶沿4121相抵接。同时与所述磁铁421的S极连接的所述底导磁板抵接端4231与所述中柱44相抵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N极和S极的方位布置也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移动的过程当中,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这个快速的变化使所述线圈43产生感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所述磁组42位移的速度、所述线圈43的圈数、导磁材料的导磁率、漏磁率、磁饱和强度等参数直接相关。

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如下:

E=-n*ΔΦ/Δt

式中:E为感应电动势,n为线圈的匝数,ΔΦ/Δt为磁通量的变化率。

进而,所述动能发电机40为所述自生电遥控器提供电力的动力源。另外,在施加于所述活动下盖12的外力消失或减小至预定大小时,在所述复位元件47的复位作用下,所述磁组42从图10B的位置回至图10A的位置,从而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了再次改变,这个快速的变化使所述线圈43产生再一次感生电流。

如图12所示揭露了一操作人员操作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过程:

按压所述按键21,使所述导电部(实施为导电橡胶)导通所述控制器30的相应的所述按键电极31,所述按键21需要的按压力f的在数值上约为F1=0.2N。

所述活动下盖12的所述触动元件122被所述复位元件47支撑,按压时需要F2=2-3N的力,其中F1<F2。

操作人员开始使用遥控器,由于手握力的作用,图12中操作人员的大拇指按压所述按键21,其余四指向掌心内推压所述活动下盖12;当然实际操作时,也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习惯采取其他方式,如食指按压所述按键21,其他手指用来推压所述活动下盖12。

当f大于0.2N时,所述按键21的行程达到终点,将所述控制器30上的所述按键电极31预先导通,但此时,所述控制器30还没有电,预先导通所述按键电极31是为即将通电后的发射做好相应的指令准备;每个所述按键21都有不同的指令,这个指令由所述编码模块32中的编码器产生。

当施加于所述活动下盖12的触动元件122的力大于3N时,所述活动下盖12最远端可以内陷入约1.5mm(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以1.5mm为例,但并不受此限制),所述触动元件122顶住所述驱动元件46行程达到0.75mm。

所述驱动元件46带动所述磁组42移动,所述磁组42的位移,导致所述中柱44交替地接触所述磁组42的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从而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

所述线圈43产生的电流经过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整形电路34后可为编码电路提供电压约为2V,持续时间约为10ms的直流电能。

此时,电路部分获得电能,开始工作,所述编码模块32的编码器会将预先按下的所述按键21处相对应的所述按键电极31的指令发射遥控信号。

在10ms的时间内,无线信号发射完毕,此时,所述活动下盖12向内运动的行程到位,操作人员的手仍保持握力,因而所述磁组42的状态保持暂时静止,先前产生的感生电能也消耗完毕,电路处于再次失电状态。

此时,握住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手如果松开,在所述复位元件47的推力下,所述活动下盖12开始朝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外侧复位,所述触动元件122随所述活动下盖12后退。

所述复位元件47推动所述驱动元件45和所述触动元件122朝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外侧复位,导致所述磁组42又回到原先的初始位置(图10A),因此,会在所述线圈43中再次产生一次感生电流。

再次产生的感生电流又会使电路上电工作10ms,并发射出相应信号(例如松开信号)指令。

按下发射一次信号、松开发射一次信号,按一次按键总共可以发射两次信号。受遥控的电器可以被设计为只接收第一次信号就执行对应控制操作,或只接收第二次信号以执行对应控制操作,或两次信号都接收以执行对应控制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F1和F2被定义为特征值,F1为使导电橡胶导通控制器按键电极所需最小的力值,F2则为所述触动元件122按压所述驱动元件46使所述磁组42与所述导磁容器41内的所述中柱44抵接所需的最小力值,且F2>F1。因此,在松开步骤中,因特征值F2>F1,松开过程中f减小至F2之下但大于F1时,所述活动下盖12后退但按键并未松开,对应按键电极仍可处于预接通状态。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参数的数值都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自行设计。

另外,针对所述按键装置20的所述按键21的按键操作和针对所述活动下盖12的按压操作为独立的两种操作,其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是,针对所述按键装置20的所述按键21的按键操作在前,而随后进行针对所述活动下盖12的按压操作;也可以是,针对所述活动下盖12的按压操作在前,然后进行针对所述按键装置20的所述按键21的按键操作,然后再松开所述活动下盖12,在松开所述活动下盖12时会产生第二次感生电流,从而发射无线控制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下盖12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均可以被按压,只要手按所述活动下盖12外表面的任一位置,都能够使所述触动元件122抵触所述驱动元件46以发生位移,所述驱动元件46的位移会带动所述磁组42发生位移,进而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极性发生改变,从而在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3所示,发射两次信号能够实现重要功能,如无级调音量、亮度等连续变量。

更具体地,对于一般的控制需求来讲,发射一次就够了,按一次发一次,完全没有必要在弹起复位的时候再发一次。但是,在日常电器的遥控操作中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对电视机音量的调整、亮度的调整等项目,如果用传统的用电池的遥控器来说,只要按住按键不松手,遥控器就不停的发射指令,音量就会逐渐变化,这是一个持续的变化量;自生电的遥控器只能在按下的一瞬间才有电能,按一次发一次信号,如果按一次键音量变化一点点,如果调整的范围比较多,不停的按键,手会比较累。因此通过两次发射的时间差来模拟传统遥控器的连续按键发射,以实现无级调整音量及亮度。

也就是说,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3中利用两次发射的时间差可以实现无级调整音量及亮度等需要连续调整的变量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般的按键操作中,按下按键与松开按键的时间不会超过1s钟,像电视遥控器在选台操作中,通常都是按下就松开,过程通常在0.2-0.5s,假如按下按键时间超过1秒钟仍不松手,那么接收端的MCU就认为用户是在进行连续操作,就会执行连续变量调整的程序,如:调整音量变大时,如果按住音量按键时间超过1s,此时,接收端收到了按下时的指令,等待一秒后仍然没有收到松开的指令,这样,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就会连续将音量增大,直到收到按键松开这个指令位置,这样就实现了无源无线技术下的连续变量的调整控制。其中,逻辑图如图14B所示。

如图15所示为无线发射电路系统组成图。当所述按键21被按下的时候,所述按键21于相应的按键电极31接触,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所述线圈43产生的电流经过电源整形电路后可为编码电路提供直流电能,从而所述控制器30的电路部分获得电能,所述编码模块32发出与所述按键21相应的无线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发射相应遥控信号如红外无线信号,以控制一远程电器。

因此,以红外信号发射为例,本实用新型的自生电遥控器的红外无线信号发射过程如下: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至少一按键21受到一按压,所述按键21的一导电部导通一控制器相应的按键电极31;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一活动下盖12的一凸点(所述触动元件122)受到按压;支撑所述凸点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元件47)带动一弹片(所述驱动元件46),所述弹片带动所述动能发电机的所述磁组42移动,所述磁组42的位移导致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所述线圈43产生的电流经过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整形电路34后为所述编码模块32提供直流电能;所述编码模块32的所述编码器会将根据对应被接通的所述按键电极发出相应的指令;一红外发射二极管(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收到指令并发射红外光波的遥控信号;所述磁组42的状态保持暂时静止,先前产生的感生电能消耗完毕,电路处于再次失电状态;所述活动下盖12被松开时,所述复位弹簧推动所述弹片和所述凸点复位;所述磁组42被所述弹片带动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线圈43中再次产生感生电流;所述线圈43产生的电流供应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所述编码模块经由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再次发射红外光波的遥控信号。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变量信号控制方法,其具有一遥控器部分即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自生电遥控器和一遥控电器的一接收处理器部分,所述连续变量信号控制过程如下:所述遥控器的至少一按键21受到按压;所述遥控器的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编码模块32对应所述按键21的按键指令的电路处于接通状态;所述遥控器的所述活动下盖12受到按压并触发所述动能发电机40产生电能;所述遥控器的所述控制器30在电力供应下根据对应的按键指令进行编码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接收处理器部分接收解码;所述接收处理器部分在设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两次指令,如果收到两次指令的话,所述接收处理器部分做连续按键处理,从而实现连续变量信号的控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接收处理器部分可以根据在上述设定时间内没有收到两次指令而判断做单次按键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中的信号发射源为了说明方便,是使用红外发射方式为例说明的,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信号发射源并不局限于红外发射方式,还可以是蓝牙、WIFI等其他合理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生电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回应于一按键操作和另外独立的一发电按压操作,所述自生电遥控器自生电并发射出对应所述按键操作的一无线控制信号。

更具体地,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方法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按键操作中:当所述按键装置20的至少一按键21被按压时,所述控制器30对应所述按键21的控制指令电路被接通;

在所述发电按压操作中:当所述活动下盖12被按压时,所述动能发电机40被驱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及

所述控制器30在所述动能发电机提供的电能供应下发射对应所述按键21的无线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键操作指的是各种通过按键来完成按键指令信息采集的操作。所述发电按压操作可以是独立于所述按键操作之外的另外的任何能够实现驱动所述动能发电机40使所述动能发电机40执行自生电功能的操作,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例举的实施例。

相应地,在所述按键操作中中,被按压的所述按键21将所述控制器30的对应按键电极31接通入电路,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编码模块32预设有对应所述按键电极31的编码指令。

在所述发电按压操作中,所述活动下盖12的驱动作用下,导致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所述中柱44交替地接触所述磁组42的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设置在所述中柱44周围的所述线圈42产生一次感生电流。相应地,所述活动下盖12被按压时,会导致所述磁组42被驱动移动,也可以导致所述中柱44移动。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活动下盖12的所述触动元件122抵压所述驱动元件46,所述驱动元件46驱动所述摆动支架45移动,所述磁组42相应地移动,这样所述中柱44交替地接触所述磁组42的所述底导磁板423和所述顶导磁板422。

另外,所述活动下盖12的所述触动元件122抵压所述驱动元件46时,所述复位元件47产生弹性形变,并且在后续松开被按压的所述活动下盖12的过程中,即按压力减小时,所述复位元件47从弹性形变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所述中柱44再次交替地接触所述磁组42的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从而产生第二次感生电流。

在无线信号发射步骤中,所述动能发电机40产生的所述感生电流经过所述控制器30的所述整形电路34的电源整形作用后供给所述编码模块32,并且连接于所述编码模块32的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发出所述无线控制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动能发电机40在复位步骤中,如果被按压的所述按键21仍然保持被按压着时,而所述活动下盖12被松开时,所述自生电遥控器能够发出两次所述无线控制信号。从而可以实现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连续变量控制操作,或者供被遥控的电器可以被编程为选择接收其中任一一个所述无线控制信号而执行对应的操作。当然,保持长按某一个按键21,并且发出两次所述无线控制信号时,被遥控的电器可以被编程为对应执行某些特定的操作,如长按对应电源开关的按键,进入参数设定的操作等等。当所述动能发电机40在复位步骤中,被按压的所述按键21被完全松开时,所述自生电遥控器可以不用再发出所述无线控制信号,被遥控的电器可以被编程为选择接收第一次发电操作时发出的所述无线控制信号而执行对应的操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生电遥控器的自生电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活动下盖12被按压时,所述活动下盖12使所述磁组42和位于所述导磁容器41内的所述中柱44与所述磁组42产生相对位移,使所述中柱44交替的接触所述磁组42的所述顶导磁板422和所述底导磁板423,从而使设置在所述中柱44周围的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43和所述中柱44位于所述导磁容器41内,所述线圈30被磁感线完全覆盖,从而减少整个磁路系统的漏磁,提高了整个所述自生电遥控器的所述动能发电机40的发电效率。

当所述活动下盖12不再被按压时,所述复位元件47的复位作用,使所述中柱44交替的接触所述磁组42的所述底导磁板423和所述顶导磁板422,从而使设置在所述中柱44周围的所述线圈43中产生另一次感生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自生电遥控器配置有一个所述动能发电机40,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配置有多个所述动能发电机40,并且分别被相应的所述触动元件122驱动而产生电能,并且产生的电能可以被综合利用,以供应给所述控制器30以用于发射无线控制信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