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机动车数量超负荷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24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景区机动车数量超负荷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信息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区机动车数量超负荷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旅游业已经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旅游人数众多。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休假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大多数人只能在法定节假日出游。同时,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幅激增,自驾已经成为外出旅游的首选方式。然而,由于多数景区是按照平均数来设计接待能力的,因此,在节假日,往往会出现车辆和游客数量远远超出接待能力的情况,不仅降低了旅游体验,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种情景下,景区范围内停车位远远不足,通往景区的道路拥堵不堪,并且堵在路上的车辆,并不知道多久才能到达景区,以及景区内的停车位情况如何,只能继续排队,尤其是在交叉路口,往往造成严重拥堵,影响其它方向车辆通行。

现有技术中,一方面是通过交警疏导交通,给交警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是通过电子屏告知前方拥堵,但缺乏有效的分流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机动车数量超负荷调控系统,通过估算景区内的车辆数,输出信号延缓新的车辆进入景区的速度,同时通过广播形式提醒各位车主,以及常绿的掉头标识鼓励车主放弃前往景区,从而缓解景区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景区机动车数量超负荷调控系统,包括:

设置于景区边界的机动车数量统计系统,统计当前时刻景区范围内的机动车数量M1;

控制中心系统,接收机动车数量M1,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向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上的与景区边界距离20km以内的红绿灯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延长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保持离开景区方向的绿灯时长不变。

所述机动车数量统计系统为设置在位于景区边界处的进入景区的道路上的交通流量监控设备,M1=I1-O1+R1,其中,I1为进入景区车辆的数量,O1为离开景区车辆的数量,R1为交通流量统计设备开启之前景区内已有的车辆数量。

本发明还包括辅助统计系统为交通流量监控设备,驶入监控设置在进入景区的道路上且位于景区外距离景区边界10km处,驶出监控设置在景区范围边界,驶入监控统计t1时间段内欲进入景区范围的机动车数量N1,驶出监控统计t1时间段内欲离开景区范围的机动车数量N2,控制中心系统接收该数据,并由此预算出t2时刻后景区范围的机动车数量M1’≈M1+N1-(t2/t1)N2,V为平均车速,t2=10/V,t2>t1;当M1’大于M1时,在已经延长的红灯时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延长值。

当M1超出设定阈值,而M1’低于设定阈值时,向10km外20km以内的红绿灯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在已经延长的红灯时长基础上,降低延长值。

所述辅助统计系统可设置多道,预测出不同时刻后的M1’,分别对相应的红绿灯进行调控。

将通往景区的道路分为干路A和支路B,干路A是通往景区的主干道,支路B是与干路A直接连接的道路,在干路A上,延长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保持离开景区方向的绿灯时长不变;在支路B上,延长进入干路A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即,所述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包括干路A上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以及支路B直接进入干路A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

本发明中,距离景区越远的红绿灯控制器,控制其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延时越久。同时,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越多,则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延时越久。

本发明可进一步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路口设置掉头信号灯,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红绿灯控制器控制通往景区方向的掉头信号灯为常绿。

本发明可进一步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路口设置电子屏,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在电子屏上显示提示语,提示前往景区的车辆及时掉头返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统计景区内机动车数量,调控红绿灯灯时,自动延缓通往景区的机动车速度,防止机动车短时大量涌入景区,造成安全隐患。

2、通过统计景区外某一段的机动车数量,预测一定时间后景区的机动车数量,根据该提前预判结果,对红绿灯进行相应方式的调控,更加精准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通往景区的道路网络简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景区机动车数量超负荷调控系统,包括:

设置于景区边界的机动车数量统计系统,统计当前时刻景区范围内的机动车数量M1。机动车数量统计系统可以为设置在位于景区边界处的进入景区的道路上的交通流量监控设备,M1=I1-O1+R1,其中,I1为进入景区车辆的数量,O1为离开景区车辆的数量,R1为交通流量统计设备开启之前景区内已有的车辆数量。

控制中心系统,接收机动车数量M1,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向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上的与景区边界距离20km以内的红绿灯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延长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但需要保持离开景区方向的绿灯时长不变。

本发明的指导思想在于:通过控制红绿灯,进一步延缓机动车进入景区,即便这样会加剧该方向的拥堵,但为了景区内部的安全,这个拥堵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会促使一些游客放弃前往景区。实际上,在拥堵时,延长后一波车流汇入前一波车流的时间,实际上反而可以保证交通秩序的稳定有序,同时,还不影响交叉方向车辆的正常通行。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景区内的监控或者读卡设备,直接统计景区内机动车数量。

例如,利用射频卡档杆系统、蓝牙档杆系统、蓝牙停车位等,均可对进出景区的车辆进行统计。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细节上,将通往景区的道路分为干路A和支路B,干路A是通往景区的主干道,支路B是与干路A直接连接的道路。参照图2,图中Z区域表示景区,Y代表道路上的关键节点,本实施例中,设定Y1-Y2-Y3线路、Y11-Y5-Y6线路、Y12-Y10-Y9线路为干路A,与干路A连接的直接连接的道路均为支路B,例如,Y4-Y2线路、Y7-Y5线路、Y7-Y10线路、Y8-Y6线路、Y8-Y9线路等。

在本发明的指导思想下,在干路A上,延长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保持离开景区方向的绿灯时长不变;在支路B上,延长进入干路A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

例如,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在节点Y2处,延长沿Y1-Y2左转进入Y2-Y3的红灯时长,同时,还延长沿支路Y4-Y2直行进入Y2-Y3的红灯时长。而在节点Y5处,延长沿Y6-Y5直行进入Y5-Y11的红灯时长,同时,还延长沿支路Y7-Y5右转进入Y5-Y11的红灯时长。在节点Y6处,延长直行进入Y6-Y5的红灯时长,同时,还延长沿支路Y8-Y6右转进入Y6-Y5的红灯时长。在节点Y10处,延长沿Y9-Y10直行进入Y10-Y12的红灯时长,同时,还延长沿支路Y7-Y10左转进入Y10-Y12的红灯时长。在节点Y9处,延长直行进入Y9-Y10的红灯时长,同时,还延长沿支路Y8-Y9右转进入Y9-Y10的红灯时长。

而在节点Y7和Y8处,可不予调整。或者根据机动车数量,做出微调。

本实施例中,划定干路和支路,从而将节点固化,固化后的节点的红绿灯控制器被纳入管理,便于统一调配。同时,将对道路上尤其是支路上的正常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例如,常规的方式中,一旦堵车,则会有大量司机违章逆行,而本发明中,即便在某两个节点之间有车辆逆行,但在节点处,由于有红绿灯以及监控探头限制,考虑到违章成本,极少有车辆敢于闯红灯或者在十字路口逆行,必然会回归原车道,因此每一个节点,相当于拦住了一大批违章逆行的司机。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对向车道的畅通,便于特种车辆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进入景区。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发明还包括辅助统计系统,辅助统计系统为交通流量监控设备,驶入监控可设置在进入景区的道路上且位于景区外距离景区边界10km处,驶出监控设置在景区范围边界,驶入监控统计t1时间段内欲进入景区范围的机动车数量N1,驶出监控统计t1时间段内欲离开景区范围的机动车数量N2,控制中心系统接收该数据,并由此预算出t2时刻后景区范围的机动车数量M1’≈M1+N1-(t2/t1)N2,V为平均车速,t2=10/V,t2>t1;

当M1’大于M1时,即,车辆将继续增多的情况下,在已经延长的红灯时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延长值。

当M1’小于M1,但仍大于设定阈值时,即,车辆在逐渐减少但一段时间后仍高于负荷的情况下,在已经延长的红灯时长基础上,相对降低红灯延时长度。

当M1’小于M1,且小于设定阈值时,即,车辆在逐渐减少且但一段时间后将低于负荷的情况下,取消红灯延时,甚至为通往景区方向的绿灯延时。

其中离开数量的统计采用了平均法,会有一定误差,进入数量是基于平均车速进行预测的,误差较小。但总的数量基本会处在一个相对准确的区间内。

本实施例特点在于对未来时间点的机动车数量的预测,并对延时的具体取值进行细化。如果机动车数量呈继续上升趋势,则红灯延时更久。否则将相对减少延时直至取消延时甚至对绿灯进行延时。

降低t1的取值,并每个t1时间段均进行统计,将会形成一段时间后机动车数量预测值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进一步细化延时管理。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辅助统计系统可设置多道,预测出不同时刻后的M1’,分别对相应的红绿灯进行调控。

例如,在图2中,Y5节点处和Y6节点处各设一道监控,根据Y5与Y11之间的距离,Y6与Y5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应的车辆数,合理安排Y5处与Y6处的红灯时长,可尽可能减少拥堵,且起到延缓进入景区的作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路口设置掉头信号灯,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在不影响其它方向正常通行的前提下,红绿灯控制器控制通往景区方向的掉头信号灯为常绿。

此设置意在鼓励一些后悔排队的车辆掉头返回,放弃前往景区,从而进行分流。

同样地,还可将相应的左转、右转灯绿灯时长延长。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路口设置电子屏,当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时,在电子屏上显示提示语,提示前往景区的车辆及时掉头返回。

本发明在原则上,距离景区越远的红绿灯控制器,控制其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延时越久。同时,M1超出景区范围最大承受机动车数量阈值K越多,则通往景区方向的红灯时长延时越久。

但是,当设置辅助统计系统时,若N2的值在不断增加,N1的值在不断减小,则可从近及远,逐渐降低红灯延时长度。

综上,本发明与常规红绿灯调控的思路不同,常规思路下,当一个方向的车辆出现积压时,是将该方向的绿灯时间延长,而本发明则是将该方向的红灯时间延长。这是由于,在景区旅游管理中,景区范围是一个封闭环境,放任外界车辆持续进入显然将无法承受,且具有重大安全隐患。所以原则为:减缓进入,鼓励驶出,鼓励放弃进入。多个节点控制,且由于对向的绿灯不受影响,因此对向车道将始终畅通,当遇到重大事故时,救援车辆可逆行进入景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