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保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502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智能安保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安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台和智能安保终端、综合智能安保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很多城市在某些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都建设有安保平台系统,以便当出现紧急或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联系到周围对应的安保终端进行报警以寻求帮助。安保终端在接收到报警任务后,能够及时向紧急或意外事故位置提供安全服务。

但是,现实情况中经常出现由于周围安保终端较多,造成当紧急或意外事故发生时,报警任务可能被发到离事故位置较远的安保终端,或者A区的报警任务被发送到B区的安保终端,而B区不负责A区的管理事项。这样会造成紧急或意外事故发生后,由于流程上的不合理,导致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响应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响应报警任务并派送最接近的人员去处理,容易造成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服务体验不佳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台和智能安保终端、综合智能安保平台及方法,旨在解决快速响应报警任务,以提供人性化的安全服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台,所述智能控制台包括:

报警模块,用于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可选地,将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设为第一安保终端,所述智能控制台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在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第一安保终端发送的出警提示信息时,将所述报警任务发送至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第二接近的第二安保终端。

可选地,所述智能控制台还包括:

任务分级模块,用于根据报警任务的类型,对报警任务进行等级区分;

岗位排班模块,用于根据报警任务等级的区分,确定该报警任务的岗位排班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安保终端,所述智能安保终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任务,以通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

反馈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的确认指令时,向智能控制台反馈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同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综合智能安保平台,所述综合智能安保平台包括智能安保终端和内部集成检测装置的智能控制台,其中,所述智能控制台包括:

报警模块,用于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所述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用于提供岗位模块所需的与事故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用于获取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任务、用于向智能控制台发送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智能安保终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任务,以通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

反馈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的确认指令时,向智能控制台反馈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所述智能控制台用于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智能安保终端、用于获取反馈模块反馈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控制台,所述综合智能安保方法包括:

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

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

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可选地,将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设为第一安保终端,所述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第一安保终端发送的出警提示信息时,将所述报警任务发送至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第二接近的第二安保终端。

可选地,所述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报警任务的类型,对报警任务进行等级区分;

根据报警任务等级的区分,确定该报警任务的岗位排班人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安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包括:

获取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任务,以通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

当检测到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的确认指令时,向智能控制台反馈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报警模块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然后确定模块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接着第一发送模块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最后第一获取模块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智能控制台能给距离事故点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缩短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时间,实现快速响应报警信号并派送最接近的人员进行处理,提高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效率,同时提升居民用户的服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控制台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控制台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控制台第三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安保终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综合智能安保平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平台实物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综合智能安保平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平台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考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台和智能安保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图1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场景示意图,该预设区域内存在多个智能安保终端,A为其中的一个智能安保终端,B为内置检测装置的智能控制台,假设B所在位置发生了报警事件,则B能够检测到该报警事件,很明显,A’即为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A’将接收到B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假设此时预设区域里有负责a区的智能安保终端A和负责b区的智能安保终端A’,那么此时即使智能安保终端A距离智能控制台B更接近,报警任务的事故位置处于b区,因此负责a区的智能安保终端A不能接收到智能控制台B发出的报警任务,只能将报警任务发送到负责b区的距离智能控制台B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A’。

参考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台,在智能控制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台包括:

报警模块10,用于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

智能控制台可以包括各种检测周围环境信息的装置,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存在的各种报警事件。所述装置可以是温度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等。其中,所述预设区域指的是智能控制台所能检测到区域范围。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存在的报警事件,从而生成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号中包括事故所在的位置。假设温度感应器(即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发生了骤然上升,则证明可能发生火灾等事故;或者烟雾感应器在一段时长内检测到持续性的烟雾,则证明可能发生烟雾事故等。以上情况都可以归纳为报警事件,此时,智能控制台可以根据报警事件的具体情况实时生成对应的报警信号,而报警信号中的事故位置则为能够为排班人员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当然,以上仅为举例说明,报警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智能控制台实际的检测装置而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同时,对于一些不可量化的因素,传感器可能无法进行判断。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采集预设区域内的状况信息,例如摄像头采集到预设区域内的发生了路面坍塌、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或者在未设置交通监视系统的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上出现了车辆追尾的交通事故,或者预设区域内的居民小区内出现断电情况下私人住宅非法入侵等事故,通过检测分析进而确定其是否是报警事件,从而生成报警任务。

确定模块20,用于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智能安保终端并不是只有一个,在一个预设区域内(如公园,小区等)可以同时包含有多个智能安保终端,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到预设区域里的各个角落。确定模块20主要用于分析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只有确定里事故位置最接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才能确定由那个智能安保终端去提供安全服务,以便快速形成出警秩序。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可以根据携带智能安保终端的人员的位置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区域是固定不动,其提供服务的区域已经预设,例如,负责a区的智能安保终端是接收不到b区发送的报警任务,而智能接收到a去发送的报警任务。事故位置与智能安保终端的距离会成为提供安全服务的一个影响因素。一旦智能控制台检测到了报警事件,其事故位置与智能安保终端的预设区域的距离越近,则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速度越快。所以,智能控制台需要确定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并从中筛选出与智能控制台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30,用于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

确定下距离智能控制台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后,此时智能控制台将报警任务直接发送到该智能安保终端。报警任务一般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报警时间,报警类型等等信息,报警信息的准确度对提高安保站的排班人员判断报警事件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智能控制台向智能安保终端发送出报警任务之后,一旦智能安保终端的排班人员接受该报警任务,则证明该智能安保终端当前情况下能够就报警任务中的信息提供事故位置对应的安全服务等,此时智能控制台会接收获取到智能安保终端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报警模块10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然后确定模块20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接着第一发送模块30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最后第一获取模块40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智能控制台能给距离事故点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缩短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时间,实现快速响应报警信号并派送最接近的人员进行处理,提高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效率,同时提升居民用户的服务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智能控制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控制台第二实施例,参考图3,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将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设为第一安保终端,所述智能控制台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50,用于当在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第一安保终端发送的出警提示信息时,将所述报警任务发送至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第二接近的第二安保终端。

距离事故位置最近的第一安保终端有时候可能因为排班人员不足或者无法就报警任务的报警类型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时,例如出警人手不足或者第一安保终端无法接收到报警信号,或该第一安保终端无法提供报警信号中火灾类型的安全服务等情况时,则第一安保终端无法确认报警信号以接收本次报警任务。故智能控制台需要智能地实时检测在发送出报警信号后,在预设时长内(例如3分钟,5分钟等)是否接收到第一安保终端反馈回来的出警提示信息。假设第二发送模块50在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第一安保终端发送的出警提示信息,为避免错过最佳安全服务时间,第二发送模块50将所述报警任务发送至在预设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与事故位置距离第二接近的第二安保终端,以便第二安保终端在第一安保终端无法及时提供安全服务的情况下,能够对事故位置地点提供快速及时的安全服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智能控制台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控制台第三实施例,参考图4,所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台还包括:

任务分级模块60,用于根据报警任务的类型,对报警任务进行等级区分;

所述报警任务中包含有各种信息内容,其中包括报警任务的类型。由于智能安保终端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可能是不同的排班人员,所述排班人员可以是接收到报警任务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当日值班的出勤人员,故报警任务需要在不同时间点上对应到相应的排班人员。但是,不同的报警任务的类型紧急程度互不相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报警任务的类型对提供的安全服务类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例如,报警任务的类型为火灾,那么任务分级模块60则将该报警任务分为一级报警任务,因为这是非常紧急的安全报警任务,需要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或者报警任务的类型为停水停电,那么任务分级模块60则将该报警任务分为二级报警任务,因为该报警事件对居民用户并无生命威胁;又或者报警任务的类型为网络断开,那么任务分级模块60则将该报警任务分为三级任务,因为网络断开并不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其解决问题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紧迫性。

岗位排班模块70,用于根据报警任务等级的区分,确定该报警任务的岗位排班人员。

任务等级区分完成之后,需要确定到相应的岗位排班人员。例如,火灾一级报警任务需要消防人员提供消防安全服务,水电二级报警任务需要水电工提供维修安全服务,网络三级报警任务需要网管提供接网安全服务。具体到岗位上的安全服务,并具体到具体的排班人员,如确定为该时间点上排班人员,排班人员可以是当前接收到报警任务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当日值班的出勤人员。根据人员的经验素质以及安全服务的类型,更快速调整服务流程、范围和程度,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快速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安保终端,在智能安保终端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智能安保终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80,用于获取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任务,以通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

智能安保终端在预设区域内服作为提供安全服务的站点,除了排班人员自己发现的报警任务,一般都需要获取到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信号才能具体发挥其功能职责。因此第二获取模块80需要先获取到智能控制台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

反馈模块90,用于当检测到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的确认指令时,向智能控制台反馈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用户或排班人员需要对报警任务进行确认才能够正式接受该报警任务,以响应智能控制台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否则,智能控制台将一直发送所述报警任务,从而进入死循环。因此,反馈模块90在检测到排班人员的任务确认提示指令时,证明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有能力快速及时地向事故位置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那么智能安保终端则可以向智能控制台反馈本次确认该报警任务的提示信息,响应本次报警任务的同时,正式进入到提供安全服务的任务流程上。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综合智能安保平台,在综合智能安保平台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所述综合智能安保平台包括智能控制台和智能安保终端,其中,所述智能控制台包括:

报警模块10,用于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

智能控制台可以包括各种检测周围环境信息的装置,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存在的各种报警事件。所述装置可以是温度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等。其中,所述预设区域指的是智能控制台所能检测到区域范围。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存在的报警事件,从而生成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号中包括事故所在的位置。假设温度感应器(即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发生了骤然上升,则证明可能发生火灾等事故;或者烟雾感应器在一段时长内检测到持续性的烟雾,则证明可能发生烟雾事故等。以上情况都可以归纳为报警事件,此时,智能控制台可以根据报警事件的具体情况实时生成对应的报警信号,而报警信号中的事故位置则为能够为排班人员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当然,以上仅为举例说明,报警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智能控制台实际的检测装置而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同时,对于一些不可量化的因素,传感器可能无法进行判断。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采集预设区域内的状况信息,例如摄像头采集到预设区域内的发生了路面坍塌、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或者在未设置交通监视系统的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上出现了车辆追尾的交通事故,或者预设区域内的居民小区内出现断电情况下私人住宅非法入侵等事故,通过检测分析进而确定其是否是报警事件,从而生成报警任务。

确定模块20,用于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智能安保终端并不是只有一个,在一个预设区域内(如公园,小区等)可以同时包含有多个智能安保终端,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到预设区域里的各个角落。确定模块20主要用于分析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只有确定里事故位置最接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才能确定由那个智能安保终端去提供安全服务,以便快速形成出警秩序。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可以根据携带智能安保终端的人员的位置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区域是固定不动,其提供服务的区域已经预设,例如,负责a区的智能安保终端是接收不到b区发送的报警任务,而智能接收到a去发送的报警任务。事故位置与智能安保终端的距离会成为提供安全服务的一个影响因素。一旦智能控制台检测到了报警事件,其事故位置与智能安保终端的预设区域的距离越近,则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速度越快。所以,智能控制台需要确定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并从中筛选出与智能控制台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30,用于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

确定下距离智能控制台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后,此时智能控制台将报警任务直接发送到该智能安保终端。报警任务一般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报警时间,报警类型等等信息,报警信息的准确度对提高安保站的排班人员判断报警事件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智能控制台向智能安保终端发送出报警任务之后,一旦智能安保终端的排班人员接受该报警任务,则证明该智能安保终端当前情况下能够就报警任务中的信息提供事故位置对应的安全服务等,此时智能控制台会接收获取到智能安保终端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所述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用于提供岗位模块所需的与事故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用于获取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任务、用于向智能控制台发送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报警模块10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然后确定模块20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接着第一发送模块30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最后第一获取模块40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智能控制台能给距离事故点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缩短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时间,实现快速响应报警信号并派送最接近的人员进行处理,提高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效率,同时提升居民用户的服务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综合智能安保平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智能安保平台第二实施例,参考图6和图7,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智能安保终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80,用于获取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任务,以通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

智能安保终端在预设区域内服作为提供安全服务的站点,除了排班人员自己发现的报警任务,一般都需要获取到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信号才能具体发挥其功能职责。因此第二获取模块80需要先获取到智能控制台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

反馈模块90,用于当检测到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的确认指令时,向智能控制台反馈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用户或排班人员需要对报警任务进行确认才能够正式接受该报警任务,以响应智能控制台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否则,智能控制台将一直发送所述报警任务,从而进入死循环。因此,反馈模块90在检测到排班人员的任务确认提示指令时,证明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有能力快速及时地向事故位置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那么智能安保终端则可以向智能控制台反馈本次确认该报警任务的提示信息,响应本次报警任务的同时,正式进入到提供安全服务的任务流程上。

所述智能控制台用于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智能安保终端、用于获取反馈模块反馈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该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控制台上,在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述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

智能控制台可以包括各种检测周围环境信息的装置,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存在的各种报警事件。所述装置可以是温度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等。其中,所述预设区域指的是智能控制台所能检测到区域范围。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存在的报警事件,从而生成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号中包括事故所在的位置。假设温度感应器(即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发生了骤然上升,则证明可能发生火灾等事故;或者烟雾感应器在一段时长内检测到持续性的烟雾,则证明可能发生烟雾事故等。以上情况都可以归纳为报警事件,此时,智能控制台可以根据报警事件的具体情况实时生成对应的报警信号,而报警信号中的事故位置则为能够为排班人员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当然,以上仅为举例说明,报警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智能控制台实际的检测装置而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同时,对于一些不可量化的因素,传感器可能无法进行判断。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采集预设区域内的状况信息,例如摄像头采集到预设区域内的发生了路面坍塌、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或者在未设置交通监视系统的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上出现了车辆追尾的交通事故,或者预设区域内的居民小区内出现断电情况下私人住宅非法入侵等事故,通过检测分析进而确定其是否是报警事件,从而生成报警任务。

步骤S20,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智能安保终端并不是只有一个,在一个预设区域内(如公园,小区等)可以同时包含有多个智能安保终端,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到预设区域里的各个角落。只有确定里事故位置最接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才能确定由那个智能安保终端去提供安全服务,以便快速形成出警秩序。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可以根据携带智能安保终端的人员的位置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区域是固定不动,其提供服务的区域已经预设,例如,负责a区的智能安保终端是接收不到b区发送的报警任务,而智能接收到a去发送的报警任务。事故位置与智能安保终端的距离会成为提供安全服务的一个影响因素。一旦智能控制台检测到了报警事件,其事故位置与智能安保终端的预设区域的距离越近,则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速度越快。所以,智能控制台需要确定所有智能安保终端的地理位置,并从中筛选出与智能控制台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

步骤S30,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

确定下距离智能控制台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后,此时智能控制台将报警任务直接发送到该智能安保终端。报警任务一般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报警时间,报警类型等等信息,报警信息的准确度对提高安保站的排班人员判断报警事件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步骤S40,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智能控制台向智能安保终端发送出报警任务之后,一旦智能安保终端的排班人员接受该报警任务,则证明该智能安保终端当前情况下能够就报警任务中的信息提供事故位置对应的安全服务等,此时智能控制台会接收获取到智能安保终端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生成报警任务,其中报警任务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然后在预设区域内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确定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接着将报警任务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最后获取所述智能安保终端根据报警任务发送的任务确认提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智能控制台能给距离事故点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缩短智能安保终端提供安全服务的反应时间,实现快速响应报警信号并派送最接近的人员进行处理,提高智能安保终端的服务效率,同时提升居民用户的服务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二实施例,参考图9,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将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最近的智能安保终端设为第一安保终端,所述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智能安保终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当在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第一安保终端发送的出警提示信息时,将所述报警任务发送至预设区域内与事故位置距离第二接近的第二安保终端。

距离事故位置最近的第一安保终端有时候可能因为排班人员不足或者无法就报警任务的报警类型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时,例如出警人手不足或者第一安保终端无法接收到报警信号,或该第一安保终端无法提供报警信号中火灾类型的安全服务等情况时,则第一安保终端无法确认报警信号以接收本次报警任务。故智能控制台需要智能地实时检测在发送出报警信号后,在预设时长内(例如3分钟,5分钟等)是否接收到第一安保终端反馈回来的出警提示信息。假设在预设时长内未获取到第一安保终端发送的出警提示信息,为避免错过最佳安全服务时间,将所述报警任务发送至在预设区域内的所有智能安保终端中,与事故位置距离第二接近的第二安保终端,以便第二安保终端在第一安保终端无法及时提供安全服务的情况下,能够对事故位置地点提供快速及时的安全服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控制台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三实施例,参考图10,所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当基于设置在预设区域内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区域内存在报警事件时,实时生成报警信号,其中报警信号中包括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检测装置所在的事故位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60,根据报警任务的类型,对报警任务进行等级区分;

所述报警任务中包含有各种信息内容,其中包括报警任务的类型。由于智能安保终端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可能是不同的排班人员,所述排班人员可以是接收到报警任务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当日值班的出勤人员,故报警任务需要在不同时间点上对应到相应的排班人员。但是,不同的报警任务的类型紧急程度互不相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报警任务的类型对提供的安全服务类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例如,报警任务的类型为火灾,那么将该报警任务分为一级报警任务,因为这是非常紧急的安全报警任务,需要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或者报警任务的类型为停水停电,那么将该报警任务分为二级报警任务,因为该报警事件对居民用户并无生命威胁;又或者报警任务的类型为网络断开,那么将该报警任务分为三级任务,因为网络断开并不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其解决问题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紧迫性。

步骤S70,根据报警任务等级的区分,确定该报警任务的岗位排班人员。

任务等级区分完成之后,需要确定到相应的岗位排班人员。例如,火灾一级报警任务需要消防人员提供消防安全服务,水电二级报警任务需要水电工提供维修安全服务,网络三级报警任务需要网管提供接网安全服务。具体到岗位上的安全服务,并具体到具体的排班人员,如确定为该时间点上排班人员,排班人员可以是当前接收到报警任务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当日值班的出勤人员。根据人员的经验素质以及安全服务的类型,更快速调整服务流程、范围和程度,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快速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该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安保终端上,在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1,所述基于智能安保终端的综合智能安保方法包括:

步骤S80,获取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任务,以通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

智能安保终端在预设区域内服作为提供安全服务的站点,除了排班人员自己发现的报警任务,一般都需要获取到智能控制台发送的报警信号才能具体发挥其功能职责。因此需要先获取到智能控制台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

步骤S90,当检测到排班人员确认接受该报警任务的确认指令时,向智能控制台反馈任务确认提示信息。

用户或排班人员需要对报警任务进行确认才能够正式接受该报警任务,以响应智能控制台发送过来的报警任务。否则,智能控制台将一直发送所述报警任务,从而进入死循环。因此,在检测到排班人员的任务确认提示指令时,证明该智能安保终端对应的排班人员有能力快速及时地向事故位置提供对应的安全服务,那么智能安保终端则可以向智能控制台反馈本次确认该报警任务的提示信息,响应本次报警任务的同时,正式进入到提供安全服务的任务流程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