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网路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485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网路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网路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样,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用户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窃取、信息攻击、病毒传播等都无时无刻地存在和发生。

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领域中一直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的同时,一些不法份子不再通过数据传输和数据拷贝的方式进行资料的盗取,为提高资料的偷取速度,不法份子会采用直接盗取大型数据服务器中的硬盘,直接对资料进行窃取,而此时工作人员却不知情,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网路防护系统,对柜门和壳体的启闭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对硬盘的安全性,一旦柜门被打开就会进行告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网路防护系统,包括用于放置硬盘的数据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壳体与壳体枢接的柜门,所述壳体远离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所述柜门上远离枢接的一侧设置有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的红外接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的红外控制装置、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告警的告警装置;

所述壳体与柜门上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供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安装;

当柜门打开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告警装置以实现告警;当柜门闭合时,所述告警装置不告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设置,对柜门和壳体进行检测,当柜门打开时,红外接收装置接收不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红外控制装置就会启动告警装置进行告警,从而提醒周围的工作人员,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包括用于输出振荡信号的振荡电路、耦接于振荡电路以接收振荡信号并输出红外发射信号至红外接收装置的红外发射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振荡电路的设置,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启动的作用,当振荡电路通电时,就会产生振荡,从而进行起振,并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电路将信号发射出去,使红外发射电路的输出频率一致,提高了红外发射电路的稳定性,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开关信号的红外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至红外控制装置的红外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开关电路接收到红外发射装置输出的红外发射信号后,就会导通,从而使红外控制装置触发,并控制红外控制装置的启动,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的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开关信号的红外控制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告警装置的触发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控制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一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就会导通,而且导通的速度快,触发电路直接对照明装置进行控制,且反应速度快。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光耦信号的光耦电路,所述触发电路耦接于光耦电路以接收光耦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告警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光耦电路对输入、输出电信号起隔离作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敏电阻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作为优选,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指示的指示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告警装置从听觉的方式上进行警示,而指示装置的设置,从视觉的方式进行指示,从而提高了周围人员的提示效果,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远程提示的远程提示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远程提示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坐在办公室内的工作人员也得到提示,配合现场的告警,双重提示提高了告警的效果,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远程提示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输出无线发射信号的无线发射电路、耦接于无线发射电路以接收无线发射信号并输出无线接收信号的无线接收电路、耦接于无线接收电路以接收无线接收信号并响应于无线接收信号以实现振动的振动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无线发射电路的设置,配合无线接收电路的使用,实现了远程信号的传输,再配合振动电路的使用,从触觉上对坐在办公室的人进行提示,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上还设置有透光盖,所述透光盖上环形设置有卡接片,所述柜门、壳体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相互连通且供卡接片插入旋转的旋转槽。

采用上述方案,透光盖的设置,将减少了外界灰尘对安装槽中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影响,且对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进行保护,卡接片配合旋转槽的设置,将实现了对透光盖的固定,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柜门、壳体上均设置有与卡接片互相限位的跳豆弹簧,所述柜门、壳体上均设置有供跳豆弹簧安装且与旋转槽互相连通的安放槽,且所述安放槽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跳豆弹簧的盖板。

采用上述方案,跳豆弹簧的设置,对卡接片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对透光盖的固定,且安装槽和盖板的设置,将跳豆弹簧进行安装,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柜门和壳体的启闭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对硬盘的安全性,一旦柜门被打开就会进行告警;

2、通过无线检测装置的设置,实现了远程提示,提示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数据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数据服务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6为红外控制装置、告警装置、指示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7为远程提示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硬盘;2、数据服务器;3、壳体;4、柜门;5、红外发射装置;6、红外接收装置;7、红外控制装置;8、告警装置;9、安装槽;10、振荡电路;11、红外发射电路;12、红外开关电路;13、红外控制电路;14、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5、触发电路;16、光耦电路;17、指示装置;18、远程提示装置;19、无线发射电路;20、无线接收电路;21、振动电路;22、透光盖;23、卡接片;24、旋转槽;25、跳豆弹簧;26、安放槽;2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计算机网路防护系统,包括用于放置硬盘1的数据服务器2,服务器包括壳体3与壳体3枢接的柜门4。

如图3、4所示,壳体3与柜门4上均设置有安装槽9,且柜门4上的安装槽9中放置有红外接收装置6,壳体3上的安装槽9中设置有红外发射装置5。

如图3、4所示,透光盖22的四周环形设置有卡接片23,且壳体3与柜门4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9互相连通且供卡接片23插入旋转以实现固定的旋转槽24。

如图3、4所示,旋转槽24远离卡接片23的一侧设置有跳豆弹簧25,且壳体3与柜门4上均设置有安放槽26,安放槽26供跳豆弹簧25安装,并通过盖板27进行盖合,通过螺栓进行最后的固定。当卡接片23需要旋转固定或旋转脱离时,均通过跳豆弹簧25进行卡接。

如图5所示,红外发射装置5包括振荡电路10、红外发射电路11。振荡电路10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芯片U1可以为NE555、UA555、SL555时基集成电路,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NE555,红外发射电路11为红外发射管LED1。

如图5所示,芯片U1的1脚分别与地GND、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芯片U1的2脚、芯片U1的6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7脚、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4脚、芯片U1的8脚、电阻R3的一端、电源VCC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光管LED1的阳极连接,红外发光管LED1的阴极与芯片U1的3脚连接。

如图5所示,当芯片U1得电时,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振荡信号的频率由电阻和电容控制,并通过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信号。

如图5所示,红外接收装置6包括红外开关电路12、红外控制电路13。红外开关电路12为红外接收管LED2。红外控制电路13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感L、芯片U2,芯片U2的型号为UPC1373H。

如图5所示,芯片U2的3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芯片U2的8脚、电阻R5的一端、电源VCC、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红外接收管LED2的阴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地GND连接,红外接收管LED2的阳极与芯片U2的7脚连接,芯片U2的6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地GND、电容C4的一端、芯片U2的5脚、电容C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2的1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与芯片U2的4脚、电容C7的负极连接。

如图5所示,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时,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隔断,导致红外接收管LED2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时,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

如图6所示,红外控制装置7包括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4、触发电路15、光耦电路16。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4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触发电路15为继电器KM1,光耦电路16为光耦合器U1且型号为4N25。告警装置8包括电阻R8、三极管Q2、电铃HA,指示装置17包括电阻R9、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LED3。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

如图6所示,芯片U2的1脚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1的2脚连接,光耦合器U1的1脚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的4脚与地GND连接,光耦合器U1的5脚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铃HA的一端连接,电铃HA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2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3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

如图6所示,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三极管Q1导通,光耦合器U1得电,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闭合,三极管Q2导通,电铃HA开始告警,继电器常开触点KM1-2闭合,三极管Q3导通,发光二极管LED3得电开始发光。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时,三极管Q1不导通,光耦合器U1不得电,继电器KM1不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断开,三极管Q2不导通,电铃HA不工作,继电器常开触点KM1-2断开,三极管Q3不导通,发光二极管LED3不发光。

如图7所示,远程提示装置18包括无线发射电路19、无线接收电路20、振动电路21。无线发射电路19包括发射器和蓄电池VDD,无线接收电路20为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为315M超再生模块,振动电路21包括振动器、电阻R10。

如图7所示,继电器常开触点KM1-3的一端与发射器的一端连接,发射器的另一端与蓄电池VDD的负极连接,蓄电池VDD的正极与继电器常开触点KM1-3的另一端连接,发射器耦接于接收器,且接收器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接收器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振动器的一端连接,振动器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

如图7所示,继电器KM1得电时,继电器常开触点KM1-3闭合,发射器得电并发出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振动器开始振动提示;继电器KM1失电时,继电器常开触点KM1-3断开,发射器不得电,不发出信号,接收器不能接收到信号,振动器不工作。

工作过程:

1、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10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柜门4被打开时,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不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继电器KM1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导通,电铃HA开始工作,继电器常开触点KM1-2闭合,发光二极管LED1开始指示,继电器常开触点KM1-3闭合,发射器开始输出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后,振动器开始工作。

2、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10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柜门4关闭时,没有将信号进行遮挡,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继电器KM1不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光耦合器U1不得电,继电器KM1不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断开,电铃HA不工作,继电器常开触点KM1-2断开,发光二极管LED1不工作,继电器常开触点KM1-3断开,发射器不工作,接收器不能接收到信号,振动器也不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