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红外发射模块及遥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114发布日期:2019-03-05 17:3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红外发射模块及遥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遥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和采用该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红外发射模块及遥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可遥控的设备中,比如电视机、空调等,红外遥控是常用的遥控方式,遥控装置与被控设备通过安装在遥控装置端的红外发射模块以及安装在可控设备中的红外接收模块进行通信,以实现遥控的功能。

现有的红外发射模块采用的红外光源一般为红外LED,目前市面上的红外LED的发散半角最小只能做到15°,如图1所示,在远距离进行遥控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红外线能够覆盖的范围将很大,常常出现遥控装置的红外发射模块(红外LED)并未瞄准被控设备的红外接收模块时,红外接收模块也能接收到红外信号,对于一些需要准直控制的场景来说(即需要红外接收模块与红外发射模块几乎准直时才能接收到红外信号),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红外光的覆盖范围如果过大,将很容易引发误操作,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红外线的发射半角过大,在需要准直控制的场景中容易引发误操作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采用该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红外发射模块及遥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发射角调节件;

所述连接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发射角调节件沿所述连接件的轴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红外光源的连接部,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穿过所述连接件的内腔、并经所述发射角调节件调节后对外发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连接件的内壁设置有光吸收部,所述光吸收部用于吸收散射红外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光吸收部为设置在所述内壁的螺纹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还包括滤光件,所述滤光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共轴连接;

所述滤光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滤光部,经所述发射角调节件调节后的红外光进一步经过所述滤光部滤光后对外发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滤光部为与所述连接件共轴的孔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滤光件与所述连接件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轴向的连接插槽,所述滤光件上对应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嵌入所述连接插槽中;或者

所述滤光件与所述连接件采用套接或者旋接的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滤光件连接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滤光部配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发射角调节件配合设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模块包括红外光源与上述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所述红外光源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设置;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包括电路基板和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连接件内腔中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设有限位部,所述发光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中,以使所述发光件与所述连接件共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控制模块与上述的红外发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红外光源发出的散射红外光在连接件的内腔中初步整形后再经由发射角调节件来缩小红外光的发散角,可以获得发散角较小的红外光,使得采用该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红外发射模块或者遥控装置能够发射基本准直的红外光,在准直控制场景中可以对被控设备进行定向遥控,避免因红外光发射角过大导致误操作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红外LED的红外光发射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件

11 连接部

12 内腔

12a 第一功能腔

12b 第二功能腔

12c 第三功能腔

12A 凸环

13 光吸收部

14 连接插槽

20 发射角调节件

30 滤光件

31 滤光部

32 插接部

33 卡接槽

40 遮挡件

41 卡接部

100 红外光源

110 电路基板

120 发光件

200 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其包括连接件和发射角调节件;

所述连接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发射角调节件沿所述连接件的轴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红外光源的连接部,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穿过所述连接件的内腔、并经所述发射角调节件调节后对外发射。

基于上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红外发射模块,其包括红外光源与上述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所述红外光源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设置;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包括电路基板和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腔中。

基于上述红外发射模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遥控装置,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控制模块与上述的红外发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红外光源发出的散射红外光在连接件的内腔中初步整形后再经由发射角调节件来缩小红外光的发散角,可以获得发散角较小的红外光,使得采用该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红外发射模块或者遥控装置能够发射基本准直的红外光,在准直控制场景中可以对被控设备进行定向遥控,避免因红外光发射角过大导致误操作的产生。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适用于需要准直通信的遥控设备。参阅图2至图4所示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整体结构图、爆炸图和剖视图。

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件10和发射角调节件20;所述连接件10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沿所述连接件10的轴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0的一端;所述连接件10沿所述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的红外光源的连接部11,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穿过所述连接件10的内腔12、并经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调节后对外发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10从连接红外光源的一端到连接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的一端,其内腔12被配置成多个功能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所在的区域对应第一功能腔12a,用于容置外部的红外光源,即外部的红外光源与所述连接件10连接后将容置于所述第一功能腔12a中。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功能腔12a可以进一步地包括电路容置部(图中未标识)、发光件容置部(图中未标识)及限位部(图中未标识),电路容置部用于容纳外部的红外光源的电路基板,发光件容置部用于容置凸出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发光件,所述限位部用于固定所述发光件的前端。可选的,所述电路容置部的内壁还可设置固定条,用于与电路基板上的槽口配合,以固定电路基板;所述限位部可以是由内壁向腔内延伸出的凸环12A,该凸环12A的直径可小于发光件的直径,使发光件的前端嵌合于凸环12A中,在固定发光件的同时,还可将直径较大的红外光束相对地变换为直径较小的红外光束,有利于后续对红外光的聚焦。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腔12中,紧邻所述第一功能腔12a还配置有第二功能腔12b,所述第二功能腔12b用于吸收红外光束中散射的部分,具体的,所述连接件10在所述第二功能腔12b对应的内壁上设置有光吸收部13,所述光吸收部13用于吸收散射红外光。所述光吸收部13可以是涂覆于内壁的可吸收散射红外光的材料,也可以是在内部设置的可吸收散射红外光的物理结构,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吸收部13为设置在所述内壁的螺纹结构,通过螺纹结构吸收将杂乱的红外光线,防止与红外发射口相邻的区域出现大的接收角度,影响准直遥控效果。当然也可设置其他能够吸收散射红外光的物理结构,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腔12中,紧邻所述第二功能腔12b还配置有第三功能腔12c,所述第三功能腔12c可用于安装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可全部容纳于所述第三功能腔12c内,并通过限位台阶等方式固定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当然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也可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功能腔12c内。可选的,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可以是平凸透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将红外光源的发光件与发射角调节件20的距离配置在11~13mm之间时,可将红外光束的发散半角控制在2°左右,可有效保证红外光束的准直发射。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还包括滤光件30,结合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光件3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0共轴连接,所述滤光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滤光部31,经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调节后的红外光进一步经过所述滤光部31滤光后对外发射。在实际设备中,红外光源可以是点光源,也可以是像红外LED(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晶片一样的面光源,对于面光源,红外光束在经过发射角调节件20聚光之后,红外光束只有大约80%的部分被聚集在的聚焦后既定的发散角范围以内,其余的20%未损失的部分会形成杂乱的光线溢出,这些光线会影响近距离的接收角度范围,而滤光部31可将这些光线过滤掉。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光部31为与所述连接件10共轴的孔型结构,该孔型结构的孔径小于所述内腔12的最大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件30与所述连接件10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件10上设置有轴向的连接插槽14,所述滤光件30上对应设置有插接部32,所述插接部32嵌入所述连接插槽14中,所述滤光件30与所述连接件10配合固定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当然连接插槽14和插接部32也可以互换位置,或者连接件10和滤光件30上均设置有连接插槽14和插接部3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件30与所述连接件10采用套接或者旋接的方式连接。

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所述滤光件30也可以是整体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0的内腔12中,比如紧邻所述第三功能腔12c,所述内腔12还包括第四功能腔(图中未示出),所述滤光件30容置于所述第四功能腔中,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与所述滤光件30在所述内腔12中依次设置。

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位于所述滤光件30的内腔12中,所述滤光件30再与所述连接件1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滤光件30连接的遮挡件40,可用于保护发射角调节件20,所述遮挡件40与所述滤光部31配合设置,如图7所示,所述遮挡件40与所述滤光件30也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具体通过遮挡件40上的卡接部41和滤光件30上的卡接槽33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件40与滤光件30还可采用套接、旋接的方式连接,在此不再展开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可以包括遮挡件40而没有滤光件30,此时所述遮挡件40可与所述发射角调节件20配合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40为与所述滤光部31相对的部分为透明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红外光源发出的散射红外光在连接件10的内腔12中初步整形后再经由发射角调节件20来缩小红外光的发散角,可以获得发散角较小的红外光,使得采用该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的红外发射模块或者遥控装置能够发射基本准直的红外光,在准直控制场景中可以对被控设备进行定向遥控,避免因红外光发射角过大导致误操作的产生,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红外发射模块,如图8所示,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包括红外光源100与上述的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200,所述红外光源100与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200的连接件10配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200的具体结构可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技术内容,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源100包括电路基板110和与所述电路基板110电性连接的发光件120,所述发光件120位于所述连接件10的内腔1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述内腔12中可包括电路容置部、发光件120容置部及限位部;电路容置部用于容纳外部的红外光源100的电路基板110;发光件120容置部用于容置凸出于所述电路基板110的发光件120;所述限位部所述连接件10的内腔12中靠近所述连接部11的位置,用于固定所述发光件120,所述发光件120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中,以使所述发光件120与所述连接件10共轴。可选的,所述电路容置部的内壁还可设置固定条,用于与电路基板110上的槽口配合,以固定电路基板110;所述限位部可以是由内壁向腔内延伸出的凸环12A,该凸环12A的直径可小于发光件120的直径,使发光件120的前端嵌合于凸环12A中,在固定发光件120的同时,还可将直径较大的红外光束相对地变换为直径较小的红外光束,有利于后续对红外光的聚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12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模块,其通过设置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200,使红外光源100发出的散射红外光在连接件10的内腔12中初步整形后再经由发射角调节件20来缩小红外光的发散角,可以获得发散角较小的红外光,使得采用该红外发射角调节结构200的遥控装置能够发射基本准直的红外光,在准直控制场景中可以对被控设备进行定向遥控,避免因红外光发射角过大导致误操作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还提供一种遥控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控制模块与上述的红外发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装置,其采用的红外发射模块中,红外光源100发出的散射红外光在连接件10的内腔12中初步整形后再经由发射角调节件20来缩小红外光的发散角,可以获得发散角较小的红外光,使得遥控装置能够发射基本准直的红外光,在准直控制场景中可以对被控设备进行定向遥控,避免因红外光发射角过大导致误操作的产生。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