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9886发布日期:2020-05-15 17:57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激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缆形成的供电网络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化建设当中,电缆的正常运行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电缆一般设置于沟渠内,且通过在沟渠的上方覆盖渠盖以对电缆进行保护。然而,即便如此,电缆的偷盗事件仍时有发生。为降低电缆的偷盗频率,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各种电缆安全的检测装置应运而生。

传统的检测装置为采用铠装光纤沿电缆的周边进行直接布设。光纤通过土壤传递的机械振动来判断偷盗行为,并传递振动信号至报警系统。然而,铠装光纤感受振动信号的能力较弱,导致铠装光纤的振动信号无法及时的发出并传递至报警系统,造成偷盗行为发生的频率仍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及时发出并传递振动信号的激励装置。

一种激励装置,包括:

设于沟渠内的传动轮;

设于所述渠盖的吸附件,与所述传动轮相对且间隔设置,并相对所述传动轮偏心设置;

设于所述传动轮的配合件,与所述传动轮的轮心错位设置,所述配合件与所述吸附件可产生磁作用力;

设于所述沟渠内的第一传动轴;

设于所述沟渠内的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分布于所述传动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均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接于所述传动轮的外周面;以及

传感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为磁铁,所述配合件为金属构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轮相对的两个轴向端面突出于所述外周面,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轴向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与两个所述轴向端面限位接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沟渠内的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第一传动轴提供一抵接于所述外周面的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所述第二传动轴提供一抵接于所述外周面的第二弹性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沟渠内的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有防滑纹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沟渠内的第一防脱件及第二防脱件,所述第一防脱件及所述第二防脱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传动轮的一端,并用于分别支撑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脱件中空形成第一防脱腔,所述第一防脱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脱腔连通的第一防脱口,所述第一传动轴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防脱口,且所述第一传动轴伸入所述第一防脱腔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防脱口的口径;所述第二防脱件中空形成第二防脱腔,所述第二防脱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防脱腔连通的第二防脱口,所述第二传动轴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防脱口,且所述第二传动轴伸入所述第二防脱腔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防脱口的口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沟渠内的加强轮、第一加强轴及第二加强轴,所述加强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传动轮的直径,所述加强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防脱件背向所述传动轮的一侧,且所述加强轮上具有与所述加强轮轮心错位设置的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轴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一加强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轴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及所述第二加强部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轴包括两个第一子加强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加强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及另一个所述第一子加强轴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子加强轴远离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加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轴包括两个第二子加强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加强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及另一个所述第二子加强轴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二子加强轴远离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加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

上述激励装置,电缆敷设于沟渠内,渠盖覆设于沟渠上方的渠口并对电缆进行保护。由于吸附件相对传动轮偏心设置,因此,在配合件与吸附件磁作用力的作用下,配合件与吸附件吸附,并相对传动轮偏心。当偷盗者向上掀开渠盖欲进行偷盗时,渠盖带动吸附件向上移动,吸附件及配合件分开。配合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轮转动。与此同时,由于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平行且间隔设置于传动部的两侧,且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均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接于传动轮的外周面,因此,传动轮旋转,在传动轮摩擦力的带动下,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反向运动,使得连接于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传感件发生倾斜,并发出振动信号进行报警。通过设置上述激励装置,当渠盖被掀开时,传感件便可及时的感应到振动并发出振动信号,因而具有较好的及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渠盖覆盖于沟渠上方的渠口时激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渠盖上移并与沟渠分离时激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励装置10,激励装置10部分安装于沟渠20内,部分安装于渠盖30上。渠盖30可拆卸地盖设于沟渠20上方的渠口。(本发明提供的上、下、左、右、水平、竖直、前、后等方位均以激励装置10在图1所示的水平、竖直为参照标准),当渠盖30被掀起时,激励装置10发出振动信号。可以理解地,沟渠20内或者沟渠20外还设置有报警系统(图中未示),报警系统与激励装置10连接,报警系统可接收振动信号并根据振动信号进行报警。

激励装置10包括传动轮110、吸附件120、配合件190、第一传动轴130、第二传动轴140及传感件150。

吸附件120设于渠盖30朝向沟渠20的表面,传动轮110、配合件190、第一传动轴130、第二传动轴140及传感件150均设置于沟渠20内。此外,吸附件120与传动轮110相对且间隔设置,并相对传动轮110偏心设置。配合件190安装传动轮110上,并与传动轮110的轮心错位设置,配合件190与吸附件120可产生磁作用力。因此,当渠盖30覆盖于沟渠20上方的渠口时,在磁作用力的作用下,配合件190吸附于吸附件120上,并相对传动轮110偏心。当偷盗者向上掀开渠盖30欲进行偷盗时,渠盖30带动吸附件120向上移动,吸附件120及配合件190分开。配合件19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轮110转动。第二传动轴140与第一传动轴130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分布于传动部111相对的两侧,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均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接于传动轮110的外周面112。因此,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与外周面112存在挤压,且可产生摩擦力。当传动轮110被配合件190带动进行旋转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反向运动。传感件150连接于第一传动轴130与第二传动轴140之间。故在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反向运动的过程中,传感件150发生倾斜,并同时发出振动信号至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发出警报。由此可见,通过设置上述激励装置10,在渠盖30掀开时,传感件150便可及时的发出振动信号并触发报警系统报警。进而,可有效的降低偷盗频率。

可选地,渠盖30盖设于沟渠20的上方时可沿水平方向或者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的其他方向延伸。以下实施例均以渠盖30沿水平方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吸附件120相对传动轮110偏心设置具体可以理解为:定义当渠盖30覆盖于沟渠20上方的渠口时,传动轮110的最顶点(最靠近渠盖30的点)与最低点(最远离渠盖30的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参考线,过吸附件120且平行于第一参考线的直线为第二参考线,吸附件120相对传动轮110偏心设置时,第二参考线与第一参考线为间隔设置时所处的位置。以下实施例均以吸附件120相对传动轮110偏左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吸附件120相对传动轮110偏左设置即表示第二参考线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左侧。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件190吸附于吸附件120上,并相对传动轮110偏心具体可以理解为:当配合件190吸附于吸附件120时,配合件190位于第二参考线上。如此,才可保障当渠盖30上移导致配合件190与吸附件120分离时,配合件190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带动传动轮110旋转。可选地,配合件190可以设置于传动轮110的轴向端面或者外周面112,可以设置于第一参考线的左侧及右侧。以下实施例均以配合件190位于传动轮110的外周面112,并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左侧,且传动轮110的轴向端面朝前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可以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相交或者垂直的方向延伸。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地,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分布于配合件190相对的两侧表示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中的一者设置于配合件190的左侧,另一者设置于配合件190的右侧。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传动轴130设置于配合件190的右侧,第二传动轴140设置于配合件190的左侧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传感件150可以相对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倾斜设置,也可以相对第二传动轴140及第二传动轴140垂直设置。以下实施例均以传感件15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相对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垂直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传感件150为传感光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120为磁铁,配合件190为金属构件。磁铁及金属构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便于有效降低激励装置10的制造成本。具体地,配合件190与传动轮110可以分开成型,也可以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轮110的外周面112上形成有防滑纹路(图中未示)。

防滑纹路可增大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与外周面112之间的摩擦力,可防止传动轮110打滑,以保证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在传动轮110的驱动下反向滑动,使得激励装置10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轮110相对的两个轴向端面突出于外周面112,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分别穿设于两个轴向端面之间,且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均与两个轴向端面限位接触。

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可抵接于外周面112上,以保证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与外周面112之间存在摩擦力。此外,外力及外周面112可分别从第一传动轴130的左右两侧以及第二传动轴140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从传动轴上脱落而导致激励装置10无法正常工作。而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分别穿设于两个轴向端面之间,且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均与两个轴向端面限位接触,两侧轴向端面还可分别从第一传动轴130的前后两侧,以及第二传动轴140的前后两侧对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在沿竖直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在前后侧之间晃动而与外周面112接触失效。因此,激励装置10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装置10还包括设于沟渠20内的第一弹性件161及第二弹性件162,第一弹性件161为第一传动轴130提供一抵接于外周面112的第一弹性力,第二弹性件162为第二传动轴140提供一抵接于外周面112的第二弹性力。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161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沟渠20的渠壁及第一传动轴130抵接,第二弹性件16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沟渠20的渠壁及第二传动轴140抵接。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161及第二弹性件162,在无需人工操作及电力驱动的情况下便可使得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抵接于外周面112上,可减少人力及电力的损耗,降低激励装置10的运营成本。而且,弹性件相较于其他零部件来说,取材方便,安装简单且操作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装置10还包括设于沟渠20内的第一套筒163及第二套筒164,第一套筒163套设于第一传动轴130,并与第一弹性件161靠近第一传动轴13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套筒164套设于第二传动轴140,并与第二弹性件162靠近第二传动轴140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套筒163及第二套筒164,一方面,第一套筒163直接套设于第一传动轴130上,第二套筒164直接套设于第二传动轴140上,可方便第一弹性件161与第一传动轴130进行连接,第二弹性件162与第二传动轴140进行连接。另一方面,还可增大第一弹性件161与第一传动轴130,第二弹性件162与第二传动轴140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使第一弹性件161及第二弹性件162发生偏移,第一弹性件161仍可作用于第一传动轴130上,第二弹性件162仍可作用于第二传动轴140上,以维持激励装置10较佳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装置10还包括设于沟渠20内的第一防脱件171及第二防脱件172,第一防脱件171及第二防脱件172分别设于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远离传动轮110的一端,并用于分别支撑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

具体地,第一防脱件171位于第一传动轴130及传动轮110的下方,第二防脱件172位于第二传动轴140及传动轮110的下方。第一防脱件171到传动轮110的间距小于第一传动轴130的长度,第二防脱件172到传动轮110的间距小于第二传动轴140的长度,此外,第一防脱件171具有朝向第一传动轴130的第一支撑面1716,第一传动轴130在第一支撑面1716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一支撑面1716上。第二防脱件172具有朝向第二传动轴140的第二支撑面1725,第二传动轴140在第二支撑面1725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二支撑面1725上。第一防脱件171及第二防脱件172可防止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脱落而导致第一传动轴130与传动轮110接触失效,第二传动轴140与传动轮110接触失效。因此,激励装置10的可靠性提高。

具体在激励装置10未工作前,第一传动轴130背向渠盖30的一端与第一防脱件171抵接,第一传动轴130支撑于第一防脱件171上,防止第一传动轴130掉落。第二传动轴140通过抵接件固定于传动轮110的外周面112,且第二传动轴140背向渠盖30的一端与第二防脱件172间隔设置。激励装置10启动后,在传动轮110的作用下,第一传动轴130向上滑动,并逐渐脱离第一防脱件171,而第二传动轴140向下滑动,并逐渐于第二防脱件172接触并支撑于第二防脱件172上,此时,配合件190与第二传动轴140抵接,并停止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防脱件171与第一传动轴130同步向上或向下滑动,第二防脱件172与第二传动轴140同步向上或向下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脱件171中空形成第一防脱腔1714,第一防脱件171上开设有与第一防脱腔1714连通的第一防脱口1712,第一传动轴130可伸缩地穿设于第一防脱口1712,且第一传动轴130伸入第一防脱腔1714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一防脱口1712的口径;第二防脱件172中空形成第二防脱腔1723,第二防脱件172上开设有与第二防脱腔1723连通的第二防脱口1721,第二传动轴140可伸缩地穿设于第二防脱口1721,且第二传动轴140伸入第二防脱腔1723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防脱口1721的口径。

具体地,第一防脱件171及第二防脱件172均沿第一传动轴130的延伸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面1716为第一防脱腔1714朝向第一传动轴130的腔壁,第二支撑面1725为第二防脱腔1723朝向第二传动轴140的腔壁。第一防脱口1712设置于第一防脱件171朝向第一传动轴130的一侧,第二防脱口1721设置于第二防脱件172朝向第二传动轴140的一侧。第一传动轴130伸入第一防脱腔1714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一防脱口1712的口径,可有效防止第一传动轴130在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一防脱件171内脱出,以确保第一传动轴130与第一防脱件171安装的可靠性。同理,第二传动轴140伸入第二防脱腔1723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防脱口1721的口径,亦可有效防止第二传动轴140在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二防脱件172内脱出,以确保第二传动轴140与第二防脱件172安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装置10还包括设于沟渠20内的加强轮181、第一加强轴182及第二加强轴183,加强轮181的直径小于传动轮110的直径,加强轮181设置于第一防脱件171背向传动轮110的一侧,且加强轮181上具有与加强轮181轮心错位设置的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轴18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一加强部转动连接,第二加强轴18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轴140及第二加强部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加强轮181安装于沟渠20的侧壁,并设置于第一防脱件171及第二防脱件172的下方。在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滑动的过程中,以第一传动轴130向上滑动,第二传动轴140向下滑动为例,第一传动轴130向上滑动可驱动第一加强轴182转动,第二传动轴140向下滑动可驱动第二加强轴183转动,进而可带动加强轮181转动。而由于加强轮181的直径小于传动轮110的直径,则传动轮110的圆周长度将大于加强轮181的圆周长度。假设传动轮110在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为n,根据加强轮181运动的路径长度与传动轮110运动的路径长度相等的原则,在相同的时间内,加强轮181转动的圈数必定大于n。由此可见,加强轮181的转动速度大于传动轮110的转动速度。则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第一加强轴182及第二加强轴183的运行速度加快,使得第一加强轴182及第二加强轴183的振动加快,进而可带动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振动。因此,连接于第一传动轴130以及第二传动轴140之间的传感件150感受到的振动也更剧烈,进而发出放大的振动信号,以便于及时快速的触发报警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轴182包括两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其中一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传动轴130及另一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之间,另一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远离其中一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的一端与第一加强部连接;第二加强轴183包括两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其中一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传动轴140及另一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之间,另一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远离其中一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的一端与第二加强部连接。

因此,第一加强轴182及第二加强轴183上的转动点增多,使得第一加强轴182及第二加强轴183在转动的过程中更灵活多变。在加强轮181转动地过程中,第一加强轴182可通过适时的调整两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的角度,使得两个第一子加强轴1821相对加强轮181撑开,进而可大幅减小第一加强轴182与加强轮181表面之间的接触,使得加强轮181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同理,第二加强轴183可通过适时的调整两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的角度,使得两个第二子加强轴1832之间相对加强轮181撑开,进而大幅减小第二加强轴183与加强轮181表面之间的接触,使得加强轮181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更小的摩擦力。因此,加强轮181具有较快的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轴182及第二加强轴183也可以均为单根的轴,或者均由多根依次可转动连接的子加强轴形成。

上述激励装置10,电缆敷设于沟渠20内,渠盖30覆设于沟渠20上方的渠口并对电缆进行保护。由于吸附件120相对传动轮110偏心设置,因此,在配合件190与吸附件120磁作用力的作用下,配合件190与吸附件120吸附,并相对传动轮110偏心。当偷盗者向上掀开渠盖30欲进行偷盗时,渠盖30带动吸附件120向上移动,吸附件120及配合件190分开。配合件19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轮110转动。与此同时,由于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平行且间隔设置于配合件190的两侧,且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均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接于传动轮110的外周面112,因此,传动轮110旋转,在传动轮110摩擦力的带动下,第一传动轴130及第二传动轴140反向运动,使得连接于第一传动轴130与第二传动轴140的传感件150发生倾斜,并发出振动信号进行报警。通过在沟渠20内设置上述激励装置10,当渠盖30被掀开,传感件150便可及时的感应到振动并发出振动信号,因而具有较好的及时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