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7208发布日期:2020-02-18 14:1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内,因为患者诊疗的需求,胃管、空肠营养管、血浆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多种管道被广泛应用。这些管道往往被视为患者的生命通道,一旦脱落,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例如:一方面会干扰患者诊疗计划的正常进行,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及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另一方面会给患者、照护者及医护人员造成自责感,许多医疗机构会将这类事件归入护理不良事件,降低病区质控得分。

目前,对于导管的固定,除了极少部分采取缝线技术外,其余类似于胃管、空肠营养管等不适合缝合的导管,仅仅依托医疗胶带进行固定然而,胶带固定通常存在固定不牢固的现象,在临床中,经常出现导管松动或脱落;此外,患者容易在睡眠或者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因为导管的不舒适,自己拔除导管,从而造成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一旦脱出,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辅助固定导管的器械或装置,通常是从如何将导管固定得更牢靠方便进行着手,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通常不能重复使用,尤其在当导管松动或脱落时,也不能及时的提醒患者,此外,由于导管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需要定时巡视患者导管的固定是否妥当,护理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在导管松动或脱落时报警,以及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而且可以重复循环使用,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包括安装模块、处理器及与处理器相连的报警模块和两个电极片,其中,

安装模块用于可拆卸的固定于导管,两个电极片分别用于粘贴于患者的皮肤;

处理器用于通过两个电极片发送电信号和接收电信号,当发送电信号与接收电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设定的阈值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警报声。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极片作为导电端,并与患者的皮肤构成供电信号传输的回路,同时利用处理器监测电信号的接收情况,从而判定电极片是否脱落,进而及时、准确的判定导管是否松动或脱落,并在发现导管松动或脱落时发出警报声,以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不仅可以实现导管安装情况的有效监测,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巡视患者导管固定是否妥当的频次,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照护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极大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处理器和报警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安装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壳体的内侧面,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弧形结构的槽口,槽口用于贴合导管。更有利于将壳体紧密固定于导管,使得壳体与导管可以同步运动,以便有效监测导管的轻微移动或松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根导线,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个通孔延伸出壳体,并分别与所述两个电极片相连。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长条形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线上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导电插头,所述导电插头用于连接电极片。更便于连接电极片。

优选的,所述电极片可以采用插针式电极片,所述插针式电极片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电插头的接头。插针式电极片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极片,本方案采用插针式电极片,一方面,有利于与导线相连,另一方面,当导管的松动导致接头与导电插头断开时,也可以实现电信号传输回路的断开,从而有利于处理器判断出导管发生了松动或脱落。

优选的,所述安装模块包括第一束紧带和第二束紧带,第一束紧带与第二束紧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紧带和第二束紧带具有弹性。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可以采用单片机、arm芯片等。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蜂鸣器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发声。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还包括信号指示灯,所述信号指示灯与处理器相连,信号指示灯用于在蜂鸣器未发声时常亮,并用于在蜂鸣器发声时闪烁。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报警模块相连,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的供电线路上,开关按钮用于控制电源模块是/否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报警器,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在导管松动或脱落时报警,从而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患者或照护人员及时查看并处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本报警器中,电极片可以更换,从而使得本报警器可以重复循环使用,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3、本报警器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巡视患者导管固定是否妥当的频次,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照护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极大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中,报警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未连接电极片。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壳体101,信号指示灯102,开关按钮103,导线104,导电插头105,槽口106,

第一束紧带201,第二束紧带202,魔术贴203,

电极片301,接头302,

蜂鸣器401,电阻402,三极管403,

导电丝501,

皮肤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包括安装模块、处理器及与处理器相连的报警模块和两个电极片301,其中,

安装模块用于可拆卸的固定于导管,以便在实际使用本报警器时,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将报警器安装在导管上,并与导管连接为一体,以便在导管松动或向外脱落时,可以带动报警器一起移动;

两个电极片301分别用于粘贴于患者的皮肤;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需要将两个电极片301贴在分别患者的皮肤上,两个电极片301之间的距离(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的小一些,以免影响导电的效果,在临床中,通常可以介于1cm与2cm之间。

处理器用于通过两个电极片301发送电信号和接收电信号,因为人体良好的导体,当电信号从一个电极片301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以通过与人体皮肤相连的另一个电极片301返回处理器中;

当发送电信号与接收电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设定的阈值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警报声;在临床中,当两个电极片301均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并与处理器相连通,此时,可以构成封闭的回路,处理器可以通过电极片301顺利的发送电信号和接收电信号,表明,此时导管状态良好,不存在松动或脱落的情况;当任何一个电极片301脱离患者的皮肤,或任何一个电极片301与处理器断开时,此时,不能构成封闭的回路,处理器不能接收到电信号(即接收电信号的时间大于所设定的阈值),表明,此时导管出现了松动(即脱离的原来的位置)或已经脱落(因为只有当导管的位置发生变动时,才能导致电极片301脱离患者或与处理器断开),此时,处理器可以自动控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声,以便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及照护人员立即查看并处理,从而可以及时再次固定导管,避免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在优选的方案中,处理器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定时通过一个电极片301发送电信号,例如可以每隔1分钟发送一个脉冲电信号,并通过另一个电极片301接收电信号,所设定的阈值也可以为1分钟,处理器不断检测发送电信号与接收电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以此不断的监测导管的状态,当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1分钟阈值时,表明导管已经松动或脱落;故采用本报警器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导管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报警器还包括壳体101,处理器和报警模块可以分别设置于壳体101内,安装模块固定于壳体101,通过安装模块固定于导管,即可将本报警器整体固定于导管。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报警器还包括两根导线104,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壳体10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两根导线10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个通孔延伸出壳体101,并分别与所述两个电极片30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导线104的长度可以优先设置为3cm-6cm。

如图2或图3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壳体101可以采用长条形结构,以便使得本报警器可以沿导管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即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与导管的额长度方向一致,从而有利于本报警器固定得更牢靠。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案中,安装模块包括第一束紧带201和第二束紧带202,第一束紧带201与第二束紧带20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101的两侧,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魔术贴203,如图2或图3所示,通过第一束紧带201和第二束紧带202可以将本报警器牢靠的安装在导管上。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第一束紧带201与第二束紧带202可以具有弹性,更便于进行固定。

在优选的方案中,处理器可以采用单片机、arm芯片等,其中,可以优先采用成本较低的c51单片机。

在优选的方案中,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401,所述蜂鸣器401与所述处理器相连,如图4所示,蜂鸣器401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发声;在本实施例中,蜂鸣器401可以采用微型蜂鸣器401或贴片蜂鸣器401,以便进一步减小本蜂鸣器401的体积和重量。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报警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报警模块相连,如图4所示,电源模块用于供电;在优选的中,电源模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纽扣电池。

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警器中,壳体101的内侧面,沿壳体1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弧形结构的槽口106,如图2及图3所示,以便使得本报警器可以更好的与导管相贴合,本实施例中,处理器采用的是c51单片机,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401、电阻402、以及一个三极管403,三极管403可以采用pnp型三极管403,报警模块报警的原理如图5所示,电阻402的一端与处理器的一个端口(例如p1.0端口)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403的基极相连,电源与三极管403的发射极相连,蜂鸣器401的一端与三极管403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接地,在需要发出警报声时,处理器可以通过p1端口发送一个低电平信号,使得三极管403正向饱和导通,从而使得蜂鸣器401正常工作,并发声。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片301可以分别通过导线104与处理器的两个端口相连,处理器的一个端口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连续发送高电平信号,并通过与之相连的电极片301传输到人体皮肤,从而经由另一个电极片301返回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根据在设定的时间内是/否收到返回的电信号,从而判断导管是否松动或脱落。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另一端通过导线104与所述发送电信号的电极片301相连通,以便提高所发送的电信号的电压值,更有利于另一个电极片301接收,可以连接,电极片301所发送电信号的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导线104与所述接收电信号的电极片301相连通,另一端所述处理器相连通,以便提高所接收的电信号的电压值,更有利于处理器进行识别;可以理解,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放大电路,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及图4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开关按钮103,所述开关按钮103设置于电源模块的供电线路上,开关按钮103用于控制电源模块是/否供电,从而可以控制本报警器的开启和关闭,如图所示,开关按钮103安装于所述壳体101,便于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可以理解,开关按钮10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开关,这里不再赘述。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报警模块还包括信号指示灯102,所述信号指示灯102与处理器相连,如图4所示,信号指示灯102用于在蜂鸣器401未发声时常亮,并用于在蜂鸣器401发声时闪烁;作为举例,信号指示灯102可以采用led灯,并与处理器的一个端口相连,如p1.1端口,在使用者按下开关按钮103,使得本报警模块开始工作时,信号指示灯102可以在处理器的控制下点亮,此时,蜂鸣器401未发声,表明本报警模块在正常工作,当导管松动或脱落导致蜂鸣器401发声时,处理器可以同步控制信号指示灯102,以便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及照护人员立即查看并处理,通过处理器控制信号指示灯102闪烁是非常成熟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本报警器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巡视患者导管固定是否妥当的频次,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照护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极大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导管可以是设置于患者鼻腔、口腔、腹部的营养管、胃管等,也可以是引流管、导流管等,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中,所述导线104上远离所述壳体101的一端设置有导电插头105,如图6或图8所示,所述导电插头105用于连接电极片301;从而使得电极片30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可以重复使用,从而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插头105可以采用圆柱形结构或阶梯形柱状结构,作为举例,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圆柱形结构,如图6或图8所示,导电插头105采用金属导电材料制成。

因为现有技术中,很多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极片301都自带有接头302,利用本报警器上的导电插头105,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处理器与电极片301的连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在电极片301脱落时可以引起报警器报警,而且,当电极片301与导线104的连接断开时,报警器也可以报警,此时,只需重新将导管安置到位,并重新连接上电极片301与导线104即可,非常的方便。

故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电极片301可以采用插针式电极片301,所述插针式电极片301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电插头105的接头302,如图7及图8所示,该接头302其实就是一个导电套筒,在现有技术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当导电插头105插入该接头302之后,不仅可以实现二者的电导通,而且,导电插头105与接头302之间具有一定的压紧力,可以防止导电插头105从接头302中自动脱落,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电极片301上可以自带粘性,以便粘贴在使用者的皮肤上,例如,对于设置于患者鼻腔处的营养管而言,本报警器可以安装在营养管上靠近患者鼻子的位置处,两个电极片301可以贴在患者鼻子一侧的脸上,并使得壳体101与电极片301之间的导线104绷直;在临床中,电极片301也可以通过涂覆具有导电功能的胶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具有同样的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在优选的方案中,电极片301的可以优先采用圆形的电极片301,且电极片30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5cm为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脱落感应报警器中,包括用于导电的导电丝501,如图9所示,当医护人员在患者皮肤601上粘贴电极片301时,先将导电丝5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极片301上导电的部位相接触,然后,在粘贴在患者皮肤601上,此时,导电丝501位于电极片301与皮肤601之间,且导电丝5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极片301相连通,从而构成封闭的回路,以便电信号的传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电丝501,可以大大增强两个电极片301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强度,更有利于处理器监测两个电极片301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是否端开,当导管出现了松动(即脱离的原来的位置)或已经脱落,导致电极片301脱落时,导电丝501与电极片301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断开,从而使得电信号的传输回路断开,处理器不能接收到电信号(即接收电信号的时间大于所设定的阈值),从而判断导管松动或脱落,此时,处理器可以自动控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声,以便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及照护人员立即查看并处理,从而可以及时再次固定导管,避免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