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5106发布日期:2020-07-10 17:3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事故警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



背景技术:

“交通事故(trafficaccident)”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不仅是由不特定的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高速公路上前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车知道的不及时而来不及降速刹车最后发生追尾,甚至多车连续追尾的现象经常发生。现在采取的措施是让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人在车后100多米处放三角警示牌,显然速度较慢,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高速公路出现交通事故时,现在多采取的措施是让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人在车后100多米处放三角警示牌,显然速度较慢,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该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包括:

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车辆的位置定位,并将定位信息获取,采用高精度定位模块,对于车辆的移动方向准确确定;

雷达测距模块,所述雷达测距模块用于测量事故车辆与后方车辆之间的距离,雷达测距模块的测量范围选用在200-300m之间,给予驾驶者避让处理的时间和空间;

车速检测模块,所述车速检测模块用于对自身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车速检测模块外接装载在车辆上或者对车载速度传感器数据调取,实现对自身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

中央处理器,所述定位模块、雷达测距模块和车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位模块、雷达测距模块和车速检测模块测量的定位信息、车距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出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获取该信息、作出相应判断并输出控制输出端,中央处理器具有自助刹车的功能,当自身车辆与前方事故车辆之间距离小于预设定的危险距离时,电控启动刹车作用,预设定的危险距离设定为50-60m;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为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的工作提供电能;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报警作用,所述报警器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当雷达测距模块测定事故车辆与自身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操作,安全距离设定为100-120m;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信息,所述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电性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接收或者发射信号;

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能够在车与车之间发送信息,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交通报警。

优选的,所述雷达测距模块安装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为可编程plc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为可充电电池模块,且充电模块与可充电电池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模块通过充电模块与车载充电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指示灯和报警扬声器。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为led显示器或者lcd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蓝牙通讯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且蓝牙通讯模块的通讯范围半径不小于20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一旦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停车,立即发射信号通知后车,后车瞬时接受到信号,且能看到本车到事故发生地的距离,如此便可从容开始降速,这样可避免追尾,且能够进行报警作用,及时同时高速公路警务人员,从而快速的解决问题;

2)通过报警器的设置,快速的提醒车内人员,通过供电模块与汽车分离的设置,独立于汽车,交通事故时,不容易破坏发射接受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逻辑框图;

图2为本发明供电模块的系统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包括:

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车辆的位置定位,并将定位信息获取,采用高精度定位模块,对于车辆的移动方向准确确定;

雷达测距模块,所述雷达测距模块用于测量事故车辆与后方车辆之间的距离,雷达测距模块的测量范围选用在200-300m之间,给予驾驶者避让处理的时间和空间;

车速检测模块,所述车速检测模块用于对自身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车速检测模块外接装载在车辆上或者对车载速度传感器数据调取,实现对自身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

中央处理器,所述定位模块、雷达测距模块和车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位模块、雷达测距模块和车速检测模块测量的定位信息、车距信息和速度信息输出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获取该信息、作出相应判断并输出控制输出端,中央处理器具有自助刹车的功能,当自身车辆与前方事故车辆之间距离小于预设定的危险距离时,电控启动刹车作用,预设定的危险距离设定为50-60m;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为交通事故信号发射接受器的工作提供电能;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报警作用,所述报警器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当雷达测距模块测定事故车辆与自身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操作,安全距离设定为100-120m;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信息,所述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电性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接收或者发射信号;

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能够在车与车之间发送信息,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交通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雷达测距模块安装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雷达测距模块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从而能够对前面车辆和后面车辆的距离进行检测,实现双重保障,既对前车距离检测,又能够对后面车的距离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器为可编程plc处理器,可编程plc处理器词语西门子s7-200信号的plc。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为可充电电池模块,且充电模块与可充电电池模块电性连接,充电式,独立于汽车,可插在点烟器上。让其独立于汽车,是因为考虑到交通事故有可能破坏发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块通过充电模块与车载充电器电性连接,采用点烟器或者usb充电的方式进行外接为电池模块充电,电池模块为可充电电池,使用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指示灯和报警扬声器,采用声音和灯光报警的方式,能够使得驾驶员更好的接收警示信息,当车内较为嘈杂时,灯光报警能够较好的提醒驾驶人员;当车内光线较为明亮时,声音报警能够较好的提醒驾驶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为led显示器或者lcd显示器。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蓝牙通讯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且蓝牙通讯模块的通讯范围半径不小于200m。

工作原理:

定位模块对车位置定位,当前车出现故障时,后面车的雷达测距模块对自身车辆与前面事故车辆的距离检测,车速检测模块用于对自身车辆的车速进行检测作用,结合测得的与事故车辆距离,用于对减速控制指示,从而方便驾驶者调控车速,避免出现与事故车之间距离过近出现减速不及时的情况;

将检测的距离信息和车速信息输出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对检测的信息分析、判断当事故车距离较近时需要快速刹车,距离较远时需要缓慢刹车,提高安全性。

位置信息和车辆出现事故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输出到警务人员端,从而及时报警、快速救援,降低损失;

后面车辆接收到前车(事故车或者减速的车辆)发出的警示信息时,通过报警器报警和通过显示器显示该信息,从而后车的驾驶员对自身车辆进行控制。

一旦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停车,立即发射信号通知后车,后车瞬时接受到信号,且能看到本车到事故发生地的距离,如此便可从容开始降速,这样可避免追尾。

(1)充电式,独立于汽车,可插在点烟器上或者usb充电。让其独立于汽车,是因为考虑到交通事故有可能破坏发射接受器。

(2)发射信号有两个路径:一是向后车发射,告知后车降速,其发射的方式可参考交通测速;二是向交警发射,通知交警来事故现场处理问题,其发射方式为使用设备中的蓝牙功能通过手机发射,同时告之事故车辆的地理位置;

(3)接受的方式可参考电子狗,只要200米以内能接受到信号即可,因为这样的距离足可以降速并安全停车,另外非事故被迫暂停的车辆也可发射信号给后车,所以后面的都有足够的距离降速停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