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8998发布日期:2020-11-13 16:0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工厂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通过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丰富完善实时互联、柔性制造、高效协同、价值共享的智慧制造和供应链服务的共享生态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协同生态层面、打造支持各板块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共同打造钢铁生态圈的信息能力;在智慧运营层面,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从响应式制造到预测制造,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的转变;在智能工厂层面,操作从自动化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转变,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工厂。

近年来,随着智慧制造的推进,基于智能工厂平台的可视化识别系统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此方面的系统开发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无人区域监控范围内做到烟雾、火灾及时告警、早发现、早处理;进入无人值守危险区域安全防护标准化,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系数,使安全防护规范化,同时突破传统需要人员肉眼识别、鉴别的监控模式,与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相结合,打造智慧平台。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包括有入侵检测、目标识别以及无标示物流识别,其中:

入侵检测:面向安全生产监管及管理者,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监控范围内的无人值守区域出现的烟雾、火灾,精准推送到相关责任人;

目标识别:面向生产作业监管及责任人,通过对进入或即将进入煤气区域内作业的人员进行规范化识别,其中包括煤气报警仪、安全帽及工作服,精准推送到相关责任人;

无标示物流识别:面向生产作业者,通过对固体物体流进行智能识别,精准推送到相关作业人员。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入侵检测包括:

烟雾智能检测:基于现场危险源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烟雾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范围监控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火焰智能检测:基于现场危险源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明火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范围监控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移动侦测:基于现场危险区域进行人员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非正常进入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固定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限制区域行为智能检测:基于现场设备工作区域进行人员动作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非正常人员行为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固定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目标识别包括:

物品智能识别:基于现场进入涉及煤气区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人员未佩戴煤气报警仪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内涉及进入煤气区域作业人员的智能识别;

安全帽智能识别:基于现场进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人员未佩安全帽进入作业区域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内作业人员的智能识别;

工作服智能识别:基于现场进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人员穿工作服进入作业区域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内作业人员的智能识别。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无标示物流识别包括:

皮带有料无料智能识别:基于现场皮带输送设备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设备是否空负荷运行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皮带输送设备的智能识别。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的可视化识别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是智能技术的创新,让智慧制造更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

2、本发明提供了若干类智能识别模块,提高现场人员安全,精准快速通知到出现异常情况区域的相关人员;让现场设备减少空负荷运转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智能模块示意图;

图4: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识别清单图;

图5: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识别详细列表图;

图6:现场智能识别检测不到物料示意图;

图7:现场智能识别检测到物料示意图;

图8:全厂智能识别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5,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包括:

入侵检测、目标识别、无标示物流识别:实现无人区域监控范围内做到烟雾、火灾及时告警、早发现、早处理;进入无人值守危险区域安全防护标准化,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系数,使安全防护规范化,突破传统需要人员肉眼识别、鉴别的监控模式,与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相结合,打造智慧平台,具体分为:

入侵检测:面向对象(安全生产监管及管理者),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监控范围内的无人值守区域出现的烟雾、火灾,精准推送到相关责任人,让相关事故处理更直接、让损失或者影响更减小。

目标识别:面向对象(生产作业监管及责任人),通过对进入即将进入煤气区域内作业的人员进行规范化识别,其中包括煤气报警仪、安全帽及工作服等,精准推送到相关责任人。

无标示物流识别:面向对象(生产作业者),通过对固体物体流进行智能识别,精准推送到相关作业人员,节约设备工作时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入侵检测包括:

烟雾智能检测:基于现场危险源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烟雾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范围监控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火焰智能检测:基于现场危险源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明火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范围监控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移动侦测:基于现场危险区域进行人员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非正常进入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固定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限制区域行为智能检测:基于现场设备工作区域进行人员动作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非正常人员行为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如设备在运行横跨设备等),可用于固定范围内的智能识别。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目标识别包括:

物品智能识别:基于现场进入涉及煤气区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人员未佩戴煤气报警仪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内涉及进入煤气区域作业人员的智能识别。

安全帽智能识别:基于现场进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人员未佩安全帽进入作业区域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内作业人员的智能识别。

工作服智能识别:基于现场进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现场有人员穿工作服进入作业区域时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内作业人员的智能识别。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无标示物流识别包括:

皮带有料无料智能识别:基于现场皮带等输送设备进行智能识别,其中对监控范围内设备是否空负荷运行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可用于全厂监控范围皮带等输送设备的智能识别。

本发明的可视化识别系统通过统一技术平台(iplat)的集成设计,以智能模块分析为基础,着力打造环境智能检测、人员行为智能识别、物品智能识别、人员穿戴智能识别、无标识物流状态检测。

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包括有:

智能工厂平台:iplat是技术创新平台,平台实现工艺、设备、操作、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集成,为跨层级业务融合,提供了统一存储、访问、数据处理、分析、智能联动的平台。智能工厂平台iplat包括如下核心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数字化桌面组件:数字化桌面组件可以整合监控、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画面,实现c/s和b/s页面统一整合,做到入口统一,权限统一,显示风格统一。

数据管理组件:实现异构接入,多源数据汇聚,按类别统一存储在实时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中。

组态管理组件:通过拖拉拽、低代码方式构建可视化页面,通过2d、3d设计器集成丰富的工业图元图库和控件,再加上自定义用户脚本和自定义图元开发极大扩充了组态页面的功能范围。

事件管理组件:事件管理组件对全平台所有操作事件(下发控制)、系统事件(部署配置、新建画面)、接口访问等进行统一管理,用于审计审查,并可根据规则通知用户。

智能模块组件:通过模块化的识别方式,精确检测识别,通过事件管理组件及时精准通知相关人员。

可视化识别包括如下模块:火焰智能检测、烟雾智能检测、人员移动侦测、人员限制区域行为智能检测、煤气报警仪智能检测、安全帽智能检测、工作服智能检测、皮带有无物料检测。

基于智能工厂平台iplat的可视化识别系统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以某一钢厂为例):

首先,系统的集控,以铁前原料为例,通过对原料区域受料系统、供料系统、配料系统、公辅系统、炉前槽上系统操作工位的作业需求决定优先进入集控中心。

其次,监控的汇聚,汇聚全厂1333个摄像头,集中到智能工厂平台iplat中统一规划管理,以铁区为例,汇聚铁区509个关键监控点。

再次,不同监控点的智能模块分析分类,以能动区域为例,现场无人值守的煤气柜区域进入时需煤气报警仪智能识别。

再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采用智能工厂平台iplat组态,组件b/s架构,通过智能模块分析的结果体现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以原料为例,选取关键监控点位的物料有无检测,智能模块分析结果实时反应在工业控制系统中,附带便捷调用监控视频,验证智能模块运算结果的准确性(附图6、附图7)。

最后,系统验证及测试,人机交互界面智能识别实时性、准确性的验证测试、上线,在生产过程中优化智能模块功能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及其各个模块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及其各个模块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程序。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及其各个模块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程序的模块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模块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程序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