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1338发布日期:2020-06-30 19:5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此时,可以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就是一个重要选项。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相对较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血透置管用护理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血透置管进行夹持固定,且降低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控的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血透置管用护理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血透置管用护理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血透置管进行夹持固定,且降低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控的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血透置管用护理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外壳、与第一防护外壳相铰接的第二防护外壳、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内与其同曲率的安装衬板、设置在安装衬板上分别与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相连通的防护套管、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之间的距离传感器以及与距离传感器电性连接的鸣峰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对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进行限位,通过防护套管对血透置管进行防护,且便于通过距离传感器实时的监控相邻的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的距离,当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距离不在微处理器设置的数值范围内,鸣峰器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安装衬板内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距离传感器和鸣峰器分别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安装衬板内的供电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光电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其中的一种,微处理器设置为stc12c5412ad。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安装衬板的外周与第二防护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安装衬板的上端面相对与第二防护外壳的开口端设置,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安装衬板与第二防护外壳相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防护套管分别与第二防护外壳固定连接,且防护套管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开口,便于将血透置管快速的与防护套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一端的第一连接翼边以及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上与第一连接翼边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翼边,第一连接翼边和第二连接翼边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翼边和第二连接翼边之间通过卡合结构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翼边和第二连接翼边将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相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血透置管进行防护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另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上的观察窗口,观察窗口内壁设置有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设置为内嵌式,进而便于通过观察窗口便于使用者实时的观察血透置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外壳、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相铰接的第二防护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内与其同曲率的安装衬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衬板上分别与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相连通的防护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之间的距离传感器以及与距离传感器电性连接的鸣峰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对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进行限位,通过防护套管对血透置管进行防护,且便于通过距离传感器实时的监控相邻的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的距离,当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距离不在微处理器设置的数值范围内,鸣峰器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中的图2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中的图2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防护外壳、10-观察窗口、11-第一连接翼边、2-第二防护外壳、21-第二连接翼边、3-安装衬板、41-第一限位凹槽、42-第二限位凹槽、5-距离传感器、6-鸣峰器、7-防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外壳1、与第一防护外壳1相铰接的第二防护外壳2、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2内与其同曲率的安装衬板3、设置在安装衬板3上分别与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2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相连通的防护套管7、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之间的距离传感器5以及与距离传感器5电性连接的鸣峰器6,距离传感器5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安装衬板3内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距离传感器5和鸣峰器6分别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安装衬板3内的供电单元,距离传感器5设置为光电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其中的一种,微处理器设置为stc12c5412ad,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对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进行限位,通过防护套管7对血透置管进行防护,且便于通过距离传感器5实时的监控相邻的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的距离,当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距离不在微处理器设置的数值范围内,鸣峰器6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的质量;

请参照图1、图2和图4,安装衬板3的外周与第二防护外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安装衬板3的上端面相对与第二防护外壳2的开口端设置,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安装衬板3与第二防护外壳2相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和图3,防护套管7分别与第二防护外壳2固定连接,且防护套管7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开口,便于将血透置管快速的与防护套管7相连接;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一端的第一连接翼边11以及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2上与第一连接翼边1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翼边21,第一连接翼边11和第二连接翼边21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1和第二防护外壳2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翼边11和第二连接翼边21之间通过卡合结构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翼边11和第二连接翼边21将第一防护外壳1和第二防护外壳2相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血透置管进行防护的质量;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另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上的观察窗口10,观察窗口10内壁设置有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设置为内嵌式,进而便于通过观察窗口10便于使用者实时的观察血透置管。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外壳1、与第一防护外壳1相铰接的第二防护外壳2、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2内与其同曲率的安装衬板3、设置在安装衬板3上分别与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2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相连通的防护套管7、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之间的距离传感器5以及与距离传感器5电性连接的鸣峰器6,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限位凹槽41和第二限位凹槽42对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进行限位,通过防护套管7对血透置管进行防护,且便于通过距离传感器5实时的监控相邻的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的距离,当血透置管的连接接头之间距离不在微处理器设置的数值范围内,鸣峰器6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的质量。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血透置管用护理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血透置管进行夹持固定,且降低了对血透置管进行实时监控的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血透置管用护理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