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0472发布日期:2020-07-07 14:1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物流管理中对包裹的检测尤为重要,需要检测包裹的宽度和长度,从而对超长或者超宽的包裹进行单独处理,现有的对包裹测量是人工进行测量,当大量包裹聚集时,人工测量包裹效率低,并且测量出超宽的包裹后无法通过人工对包裹进行明显标记,从而使测量后的超宽的包裹容易忘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解决了测量出的超宽的包裹无法进行明显标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包括:运输台;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运输台上,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并且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杆;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触碰开关,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得到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并且滑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装置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并且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运输台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握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限位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运输台上,并且多个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滑动板和所述限位板之间,两个所述限位杆对称分布在所述滑动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分布于所述转动块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推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壳的左侧且延伸至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并且推动杆与所述连接壳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滑动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喇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通过两个测量杆向后移动会带动推动杆向后移动,推动杆向后移动会带动滑动板向后移动,滑动板向后移动会使滑动板的底部与一个触碰开关不在接触,从而使传输台停止对包裹的输送,滑动板的顶部与另一个触碰开关接触时会使喇叭发出警报,从而提示工作人员有包裹超宽,限位杆向上移动会使限位杆的一端脱离对限位槽的卡接,从而握住握把,根据需要限制的宽度左右调节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此报警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超宽的包裹进行拦截,并且由喇叭发出警报,从而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包裹限制的宽度,从而增加了报警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放大图。

图中:1-运输台、2-滑动装置、21-滑动槽、22-滑动块、23-固定板、3-卡接装置、31-滑动板、32-限位杆、33-第一弹簧、34-限位板、35-限位槽、36-连接杆、37-握把、4-限位装置、41-固定壳、42-转动杆、43-转动块、44-第二弹簧、45-测量杆、46-第二滑动槽、47-推动杆、5-触发装置、51-连接壳、52-连接板、53-触碰开关、54-固定块、55-滑动杆、56-第三弹簧、57-滑动板、6-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包括:运输台1;滑动装置2,所述滑动装置2固定于所述运输台1上,所述滑动装置2包括滑动槽21,所述滑动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2,所述滑动块22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卡接装置3,所述卡接装置3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3上;限位装置4,所述限位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3上,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固定壳41,所述固定壳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2,所述转动杆4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3,所述转动块4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4,并且转动块43上固定连接有测量杆45,所述测量杆45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6,所述第二滑动槽4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杆47;触发装置5,所述触发装置5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3上,所述触发装置5包括连接壳51,所述连接壳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所述连接板5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触碰开关53,所述连接壳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4,所述固定块54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5,所述滑动杆55得到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56,并且滑动杆5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57。

推动杆47可以在第二滑动槽46的内部滑动,推动杆47上还设置有转动件,从而保证测量杆45可以带动推动杆47向后移动。

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滑动板31,所述滑动板3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32,所述固定板2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3,并且固定板2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4,所述运输台1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5,所述滑动板3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6,所述连接杆36上固定连接有握把37。

卡接装置3是对滑动板31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两个固定板23之间的距离一致,在对包裹测量宽度时不会出现误差。

多个所述限位槽35均匀分布在所述运输台1上,并且多个限位槽35与所述限位杆32的一端相适配。

多个限位槽35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固定板23之间的固定,由限位杆32与限位槽35卡接,对移动后的固定板23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弹簧33位于所述滑动板31和所述限位板34之间,两个所述限位杆32对称分布在所述滑动板31的两侧。

第一弹簧33是对拉动后的滑动板31进行复位,从而使滑动板31带动限位杆32进入限位槽35的内部。

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4分布于所述转动块43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弹簧4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壳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弹簧44是对转动块43进行限位,从而使转动块43不会左右移动。

推动杆47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壳51的左侧且延伸至所述连接壳51的内部,并且推动杆47与所述连接壳51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56位于所述滑动板57和所述连接板52之间,所述固定板23上固定连接有喇叭6。

喇叭6是在包裹超宽时发出警报,从而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工作时:

s1当需要对物流的包裹的宽度进行测量,将包裹放在运输台1上,由运输台1对包裹进行传输,当包裹经过运输台1两侧的测量杆45时,若包裹的宽度超过两个测量杆45之间的距离时,包裹会带动两个测量杆45向后移动,两个测量杆45向后移动会带动推动杆47向后移动,推动杆47向后移动会带动滑动板57向后移动,滑动板57向后移动会使滑动板57的底部与一个触碰开关53不在接触,从而使传输台1停止对包裹的输送。

s2当滑动板57继续向后移动时,会使滑动板57的顶部与另一个触碰开关53接触,滑动板57的顶部与另一个触碰开关53接触时会使喇叭6发出警报,从而提示工作人员有包裹超宽,并且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限制的宽度,向上拉动滑动板31,滑动板31向上移动会带动限位杆32向上移动,限位杆32向上移动会使限位杆32的一端脱离对限位槽35的卡接,从而握住握把37,根据需要限制的宽度左右调节两个固定板23之间的距离。

有益效果:

两个测量杆45向后移动会带动推动杆47向后移动,推动杆47向后移动会带动滑动板57向后移动,滑动板57向后移动会使滑动板57的底部与一个触碰开关53不在接触,从而使传输台1停止对包裹的输送,滑动板57的顶部与另一个触碰开关53接触时会使喇叭6发出警报,从而提示工作人员有包裹超宽,限位杆32向上移动会使限位杆32的一端脱离对限位槽35的卡接,从而握住握把37,根据需要限制的宽度左右调节两个固定板23之间的距离,此报警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超宽的包裹进行拦截,并且由喇叭6发出警报,从而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包裹限制的宽度,从而增加了报警装置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