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5191发布日期:2021-03-16 22:4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烟雾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烟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容易放生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除了加强火灾消防意识外,设置烟雾传感器可以有效预警火灾,从而及早提醒人员逃离及做出相应的预防应急措施,减少火灾发生机率,有效减少生命安全及其财产损失。

光电型烟雾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城市安防、小区、工厂、公司、学校、家庭、仓库、等众多领域,其结构主要包括检测室及设于检测室内的发光器件和受光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发光器件发出光线照射到传感器内部各个结构以及光学陷阱产生反射和散射光线,受光器件接收到这些折射和散射过来的光线产生微弱电流信号,此时的电流信号记为传感器的零点;在发生火灾时,当烟雾进入检测室时,发射光照射到烟尘颗粒上面,产生各个方向的散射光线和折射,这些折射和散射光线被受光器件大量捕获,受光器件为光敏材料,随着光线能量增加,产生的电流也随之增加,从而实现了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控制器收到电信号后判断发出报警信号并进行各种处理。如果用在民用消防,则进行声光报警,通知消防控制室报警信号;如果用在车载预警,则会通知相应控制系统发出警报信号,或者做出其他报警动作。

实际使用时,烟雾传感器的可靠性较差,在没有烟雾时外界的环境光线和发光器件发出的探测光容易被受光器件接收到进而被误触发而报警,即烟雾传感器的底噪较大。并且目前部分迷宫导流效果差,在周围发生火灾时,烟雾不能迅速进入传感器内部导致经常不能及时触发报警,消防部门不能在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及时知晓并处置,降低了灭火减灾效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另外,目前市场有些产品迷宫体积尺寸过大,现有产品最矮的迷宫高度为16mm,不能满足低矮空间的防火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烟雾传感器的底噪较大、不能及时触发报警且无法满足小空间灭火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烟雾检测装置。

一种烟雾检测装置,包括:

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的内部形成烟雾腔;

降噪导流组件,围绕所述烟雾腔设置,包括若干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导流部件,所述降噪导流部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部朝向所述烟雾腔弯折形成导流结构,所述本体的后部朝向远离所述烟雾腔的方向弯折形成挡光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降噪导流组件之间的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挡光结构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发射部件,设于所述保护壳体内,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端指向所述烟雾腔的内部,用于向所述烟雾腔的内部发射探测光;

接收部件,设于所述保护壳体内,所述接收部件的接收端指向所述烟雾腔的内部,所述接收部件能够接收所述探测光并生成光电流;

电连接部件,设于所述保护壳体的表面,且与所述发射部件、所述接收部件分别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

上述烟雾检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降噪导流部件的本体后部的挡光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烟雾腔的方向弯折,可以有效阻挡环境光进入烟雾腔的内部,从而减少被接收部件接收的环境光线,避免接收部件误触发而报警,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减小了底噪,有效提高了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

降噪导流部件本体前部的导流结构与前方降噪导流部件上的挡光结构相配合,在二者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提升了降噪导流组件的进气口宽度占降噪导流组件的整体宽度的比例,增强了导流作用,能够高效引导烟雾进入。烟雾腔内的烟雾量提升后,对探测光的漫射作用有所提升,大量漫射形成的光线被接收部件接收,接收部件的阻抗发生明显变化产生较大的光电流,光电流容易超出阈值并触发报警,提升了反应灵敏度,消防部门能在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及时知晓并处置,提升了灭火减灾效率,降低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隐患。

内弯的导流结构与本体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可以对发射部件发出的探测光进行吸收和多次反射,从而减少了进入接收部件的光线,能够加强降噪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降噪导流部件依次间隔围绕所述烟雾腔设置,可减少占用空间,从而有效减少烟雾检测装置的体积,能够满足各种低矮空间的防火需求。

降噪导流部件为折弯结构,折弯形式可减少降噪导流部件的占用空间,同时可增加烟雾腔的空间容量,从而提高烟雾对光线的反射量,提高烟雾检测装置的感应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检测装置还包括阻挡筋,所述阻挡筋包括:

第一阻挡体,设于所述发射部件与所述接收部件之间,用于阻挡吸收所述发射部件发出的探测光;

第二阻挡体,与所述第一阻挡体相连且设于所述第一阻挡体朝向所述接收部件的一侧,用于阻挡吸收进入所述接收部件的探测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片,所述挡光结构包括挡光片,且所述导流片、所述挡光片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设于发射固定支架上,所述发射固定支架设于所述保护壳体,且所述发射固定支架上形成用于穿设定位所述发射部件的定位套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固定支架上设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设于所述发射部件的不同管脚之间,用于分隔定位所述管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体的内壁设有降噪筋,所述降噪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射部件的发射方向成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连接,所述烟雾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所述接收部件分别嵌设于第二壳体表面的发射固定支架和接收固定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导流组件的内外表面颜色均为黑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包括红外发射管,所述接收部件包括光敏接收管,所述光敏接收管能够接收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探测光并产生光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烟雾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烟雾检测装置中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烟雾检测装置中的降噪导流部件阻挡环境光进入烟雾腔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5为图2烟雾检测装置中的降噪导流部件引导烟雾进入烟雾腔的示意图;

图6为图2烟雾检测装置中的降噪导流组件的进气口宽度占比示意图;

图7为内弯的导流结构对发射部件发出的探测光吸收和反射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烟雾检测装置检测烟雾的原理图;

图中,100、保护壳体;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10、烟雾腔;120、降噪筋;

200、降噪导流组件;210、降噪导流部件;211、本体;212、导流结构;213、挡光结构;

300、发射部件;310、发射固定支架;311、定位套筒;312、固定筋;

400、接收部件;410、接收固定支架;

500、电连接部件;510、电连接板;

600、阻挡筋;610、第一阻挡体;620、第二阻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以图4中围绕烟雾腔110逆时针转动的方向为前方,以图4中围绕烟雾腔110顺时针转动的方向为后方。值得说明的是,关于方位的描述仅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烟雾检测装置,包括:

保护壳体100,所述保护壳体100的内部形成烟雾腔110;

降噪导流组件200,围绕所述烟雾腔110设置,包括若干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导流部件210,所述降噪导流部件210包括本体211,所述本体211的前部朝向所述烟雾腔110弯折形成导流结构212,所述本体211的后部朝向远离所述烟雾腔110的方向弯折形成挡光结构213,相邻的两个所述降噪导流组件200之间的所述导流结构212与所述挡光结构213(即降噪导流部件210前部的导流结构212与前一个降噪导流部件210后部的挡光结构213)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发射部件300,设于所述保护壳体100内,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端指向所述烟雾腔110的内部,用于向所述烟雾腔110的内部发射探测光;

接收部件400,设于所述保护壳体100内,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指向所述烟雾腔110的内部,所述接收部件400能够接收所述探测光并生成光电流;

电连接部件500,设于所述保护壳体100的表面,且与所述发射部件300、所述接收部件400分别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300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400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

具体的,电连接部件500为发射部件300供电,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烟雾腔110内没有烟雾,由于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不在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方向上,从发射部件300发出的光线接触到降噪导流部件210朝向烟雾腔110的一侧并被降噪导流部件210阻挡吸收、反射发散形成若干光束,光束被吸收反射后能量明显降低,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能量很低,从而可避免接收部件400被触发而报警,有效提高了烟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在发生火灾时,烟雾可以经降噪导流部件210前部的导流结构212与前方降噪导流部件210后部的挡光结构213之间的导流通道进入烟雾腔110内部,如图5所示,导流结构212具有引导烟雾进入的作用,围绕烟雾腔110设置的各个导流通道全面增大了进入的烟雾量。烟雾腔110内的烟雾量提升后,对探测光的漫射作用有所提升,如图8,由于接收部件400的接收端指向所述烟雾腔110的内部,漫射的探测光被接收部件400大量接收,接收部件400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光电流经电连接部件500向外导出至外设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光电流后与内部预设阈值比较,当光电流超出阈值时判断烟雾浓度较大并向消防部门发出报警信号,消防部门收到报警信号后可以及时处置。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降噪导流部件210的本体211后部的挡光结构213朝向远离所述烟雾腔110的方向弯折,可以有效阻挡环境光进入烟雾腔110的内部,从而减少被接收部件400接收的环境光线,避免接收部件400误触发而报警,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减小了底噪,有效提高了烟雾探测装置的可靠性。

降噪导流部件210本体211前部的导流结构212与前方降噪导流部件210上的挡光结构213相配合,在二者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增强了导流作用,能够高效引导烟雾进入,如图6所示,降噪导流组件200的整体宽度为e,在同一侧的各降噪导流部件210之间的导流通道的宽度为a、b、c、d,则降噪导流组件200的进气口宽度占降噪导流组件200的整体宽度的比例为(a+b+c+d)/e,宽度比例的增加可以显著增加进烟量。烟雾腔110内的烟雾量提升后,对探测光的漫射作用有所提升,大量漫射形成的光线被接收部件400接收,接收部件400的阻抗发生明显变化产生较大的光电流,光电流容易超出阈值并触发报警,提升了反应灵敏度,消防部门能在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及时知晓并处置,提升了灭火减灾效率,降低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隐患。

如图7,内弯的导流结构212与本体211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可以对发射部件300发出的探测光进行吸收和多次反射,从而减少了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能够加强降噪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降噪导流部件210依次间隔围绕所述烟雾腔110设置,可减少占用空间,从而有效减少烟雾检测装置的体积,能够满足各种低矮空间的防火需求。

降噪导流部件210为折弯结构,折弯形式可减少降噪导流部件210的占用空间,同时可增加烟雾腔110的空间容量,从而提高烟雾对光线的反射量,提高烟雾检测装置的感应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阻挡筋600,所述阻挡筋600包括:

第一阻挡体610,设于所述发射部件300与所述接收部件400之间,用于阻挡吸收所述发射部件300发出的探测光;

第二阻挡体620,与所述第一阻挡体610相连且设于所述第一阻挡体610朝向所述接收部件400的一侧,用于阻挡吸收进入所述接收部件400的探测光。

具体的,第一阻挡体610可以阻挡、吸收发射部件300发出的探测光,使发射部件300发出的探测光无法直接进入接收部件400;同时,第二阻挡体620可以阻挡、吸收经降噪导流部件210反射后进入接收部件400的光线。在上述第一阻挡体610和第二阻挡体620的共同作用下进入到接收部件400中能量很小,接收部件400产生的光电流数值很小,发送到控制器后不会导致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施例能够吸收发射部件300发出的检测光以及反射后进入接收部件400的检测光,第一阻挡体610和第二阻挡体620同时作用能够加强降噪的作用,可进一步降低接收部件400在没有烟雾时被触发而报警的概率,有效提高了烟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本实施例结构简单,第一阻挡体610和第一阻挡体620可以一体制作,制造方便且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挡体610、第二阻挡体620的长度可根据所述发射部件300与所述接收部件400的实际布置位置设置,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212包括导流片,所述挡光结构213包括挡光片,且所述导流片、所述挡光片与所述本体211一体成型。采用导流片、挡光片的设计结构简单,作用效果明显,且一体成型方便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300设于发射固定支架310上,所述发射固定支架310设于保护壳体100,且所述发射固定支架310上形成用于穿设定位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定位套筒311。

具体的,发射部件300穿入固定于定位套筒311后,定位套筒311能够从周向上固定发射部件300,避免发射部件300发生沿径向的偏移,保证发射部件300的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发射部件300发出探测光的角度的一致性,进而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固定支架310上设有固定筋312,所述固定筋312设于所述发射部件300如红外发射管的不同管脚之间,用于分隔定位所述管脚。管脚分别位于固定筋312的两侧,能够避免管脚相互接触发生短路,增加了产品稳定性。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体100的内壁设有降噪筋120,所述降噪筋1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射部件300的发射方向成0-90°,优选为45°。具体的,从发射部件300发出的光线接触到降噪筋120并被降噪筋120阻挡吸收,并反射形成反射光束,光束被吸收后能量明显降低,即使反射进入到接收部件400中能量也很小,接收部件400产生的光电流数值很小,发送到控制器后不会导致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本实施例能够加强降噪的作用,可进一步避免接收部件400在没有烟雾时被触发而报警,有效提高了烟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体100包括:

第一壳体101;

第二壳体102,与所述第一壳体101配合连接,所述烟雾腔110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102与所述第一壳体101之间。

具体的,保护壳体100由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共同装配组成,当内部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打开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并对内部结构进行检修,直接更换损坏的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节约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导流组件200的内外表面颜色均为黑色。

具体的,黑色的降噪导流组件200表面能够最大程度地阻挡并吸收与其表面接触的探测光,从而降低反射光束的能量,即使反射进入到接收部件400中能量也很小,接收部件400产生的光电流数值很小,发送到控制器后不会导致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本实施例能够加强降噪的作用,可进一步避免接收部件400在没有烟雾时被触发而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300包括红外发射管。具体的,可利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将红色发光二极管与红外发射管相连后,红外发射管即可以稳定地发出红外探测光,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当然,除了红外发射管,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发出探测光线的元件,发出的探测光线可以是单种波长也可以是双波长,甚至多波长,不同波长接收信号的比值或者特殊逻辑组合也可以用来判定区分烟雾、水蒸气、烹饪烟、灰尘等不同气体或者某种物质,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部件400包括光敏接收管,光敏接收管可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探测光并产生光电流。

需要指出的是,发射部件300、接收部件400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部件300、所述接收部件400分别嵌设于第二壳体102表面的发射固定支架310和接收固定支架410上,嵌设后可以增强所述发射部件300、所述接收部件400的位置稳定性,避免使用时发生晃动,并且方便部件的快速拆卸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部件500可以包括电连接板510(pcb板),外接电源与电连接板510连接后,可将电流输入电连接板510为所述发射部件300供电。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电连接板510上安装电池,利用电池为发射部件300供电,此处不作限制。

以上描述中,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