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

文档序号:25817900发布日期:2021-07-09 14:1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当民舍分布在半挖半填的斜坡地基上或者通过开挖边坡后获取的建设用地上时,就会存在边坡失稳的风险。
3.尤其是开挖后边坡防护大多情况下并不到位,往往是干砌石、脚墙为主,甚至无任何防护措施,对于不同结构的边坡安全储备是不同的,边坡稳定性对水的敏感性也不同,每年雨季均有房后边坡失稳的情况产生。
4.目前针对不稳定边坡的预警和治理,多侧重于对大型、巨型规模的滑坡及不稳定边坡,采用各种工程加固手段,并配监测预警,成本高昂。对于这种分布广、数量多的小规模边坡防护适用性差。但这类小型边坡数量较多,潜在危害大,对这种山区城镇小规模边坡失稳进行预警,可以有效降低和避免此类边坡失稳灾害。
5.公开号为cn 108571932a,公开日为2018年09月2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边坡综合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监测传感器、真实孔径雷达和次声波传感器;所述红外监测传感器、真实孔径雷达和次声波传感器分别连接到智能控制模块;还包括边坡报警模块,所述边坡报警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智能控制模块。
6.该专利文献公开的边坡综合监测系统,对边坡进行集中和实时监测,克服现有边坡监测单一且不能反馈实时信息的缺点,实现对高边坡失稳预警的目的。但是,生产成本高,且检修和维护困难,不适宜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预警效果好,稳定性强,易于检修和维护,适宜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8.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墙上的位移传感器组件和设置于挡土墙上的螺纹钢,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位于金属套筒内的弹簧和顶触开关,所述顶触开关固定在金属套筒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钢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内,螺纹钢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套筒上开有观察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螺纹钢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触开关与蜂鸣报警器电连接。
10.所述金属套筒的底部铰接有耳板,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耳板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11.所述观察孔为五个,五个观察孔等间距布置在金属套筒上,任意两个相邻观察孔的距离为2厘米。
12.所述顶触开关固定在金属套筒内底壁的中心处,顶触开关位于弹簧内。
13.所述螺纹钢与顶触开关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5.使用时,边坡发生全面失稳之前,其沿着滑动面蠕滑过程中会释放一部分短距离位移,这些位移透过挡土墙和螺纹钢传递至位移传感器组件。当蠕滑位移超过位移传感器组件的位移阈值,即蠕滑位移超过螺纹钢与顶触开关之间的距离时,螺纹钢便压缩弹簧挤压顶触开关,顶触开关触发蜂鸣报警器报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7.一、本实用新型,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位于金属套筒内的弹簧和顶触开关,顶触开关固定在金属套筒的内底壁上,螺纹钢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内,螺纹钢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金属套筒上开有观察孔,弹簧的一端与螺纹钢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的内底壁连接,顶触开关与蜂鸣报警器电连接,当边坡发生全面失稳之前,沿着滑动面蠕滑过程中释放的短距离位移透过挡土墙和螺纹钢传递至位移传感器组件上,蠕滑位移超过位移传感器组件的位移阈值,螺纹钢便挤压顶触开关触发蜂鸣报警器报警,较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可靠,预警效果好,稳定性强,易于检修和维护,适宜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18.二、本实用新型,金属套筒的底部铰接有耳板,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耳板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在边坡失稳时,耳板能够在铅直方向摆动,用于释放挡土墙的垂直位移。
19.三、本实用新型,观察孔为五个,五个观察孔等间距布置在金属套筒上,任意两个相邻观察孔的距离为2厘米,通过设置五个观察孔,便于设定螺纹钢与顶触开关之间的距离,安装更加方便。
20.四、本实用新型,顶触开关固定在金属套筒内底壁的中心处,顶触开关位于弹簧内,使得顶触开关与螺纹钢的端面中心相对应,提高预警可靠性。
21.五、本实用新型,螺纹钢与顶触开关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采用特定的位移阈值,利于提高预警灵敏性。
附图说明
22.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记:1、蜂鸣报警器,2、螺纹钢,3、金属套筒,4、弹簧,5、顶触开关,6、观察孔,7、耳板,8、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参见图1和图2,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1,还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墙上的位移传感器组件和设置于挡土墙上的螺纹钢2,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3、位于金属套筒3内的弹簧4和顶触开关5,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钢2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3内,螺纹钢2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套筒3
上开有观察孔6,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螺纹钢2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触开关5与蜂鸣报警器1电连接。
28.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3、位于金属套筒3内的弹簧4和顶触开关5,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上,螺纹钢2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3内,螺纹钢2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金属套筒3上开有观察孔6,弹簧4的一端与螺纹钢2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连接,顶触开关5与蜂鸣报警器1电连接,当边坡发生全面失稳之前,沿着滑动面蠕滑过程中释放的短距离位移透过挡土墙和螺纹钢2传递至位移传感器组件上,蠕滑位移超过位移传感器组件的位移阈值,螺纹钢2便挤压顶触开关5触发蜂鸣报警器1报警,较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可靠,预警效果好,稳定性强,易于检修和维护,适宜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29.实施例2
30.参见图1和图2,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1,还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墙上的位移传感器组件和设置于挡土墙上的螺纹钢2,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3、位于金属套筒3内的弹簧4和顶触开关5,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钢2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3内,螺纹钢2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套筒3上开有观察孔6,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螺纹钢2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触开关5与蜂鸣报警器1电连接。
31.所述金属套筒3的底部铰接有耳板7,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8,耳板7与固定底座8固定连接。
32.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金属套筒3的底部铰接有耳板7,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8,耳板7与固定底座8固定连接,在边坡失稳时,耳板7能够在铅直方向摆动,用于释放挡土墙的垂直位移。
33.实施例3
34.参见图1和图2,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1,还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墙上的位移传感器组件和设置于挡土墙上的螺纹钢2,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3、位于金属套筒3内的弹簧4和顶触开关5,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钢2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3内,螺纹钢2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套筒3上开有观察孔6,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螺纹钢2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触开关5与蜂鸣报警器1电连接。
35.所述金属套筒3的底部铰接有耳板7,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8,耳板7与固定底座8固定连接。
36.所述观察孔6为五个,五个观察孔6等间距布置在金属套筒3上,任意两个相邻观察孔6的距离为2厘米。
37.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观察孔6为五个,五个观察孔6等间距布置在金属套筒3上,任意两个相邻观察孔6的距离为2厘米,通过设置五个观察孔6,便于设定螺纹钢2与顶触开关5之间的距离,安装更加方便。
38.实施例4
39.参见图1和图2,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1,还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墙上的位移传感器组件和设置于挡土墙上的螺纹钢2,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
3、位于金属套筒3内的弹簧4和顶触开关5,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钢2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3内,螺纹钢2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套筒3上开有观察孔6,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螺纹钢2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触开关5与蜂鸣报警器1电连接。
40.所述金属套筒3的底部铰接有耳板7,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8,耳板7与固定底座8固定连接。
41.所述观察孔6为五个,五个观察孔6等间距布置在金属套筒3上,任意两个相邻观察孔6的距离为2厘米。
42.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内底壁的中心处,顶触开关5位于弹簧4内。
43.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内底壁的中心处,顶触开关5位于弹簧4内,使得顶触开关5与螺纹钢2的端面中心相对应,提高预警可靠性。
44.实施例5
45.参见图1和图2,一种边坡失稳报警装置,包括蜂鸣报警器1,还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墙上的位移传感器组件和设置于挡土墙上的螺纹钢2,所述位移传感器组件包括金属套筒3、位于金属套筒3内的弹簧4和顶触开关5,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上,所述螺纹钢2的一端嵌入金属套筒3内,螺纹钢2的另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套筒3上开有观察孔6,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螺纹钢2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金属套筒3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触开关5与蜂鸣报警器1电连接。
46.所述金属套筒3的底部铰接有耳板7,建筑物墙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8,耳板7与固定底座8固定连接。
47.所述观察孔6为五个,五个观察孔6等间距布置在金属套筒3上,任意两个相邻观察孔6的距离为2厘米。
48.所述顶触开关5固定在金属套筒3内底壁的中心处,顶触开关5位于弹簧4内。
49.所述螺纹钢2与顶触开关5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
50.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螺纹钢2与顶触开关5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采用特定的位移阈值,利于提高预警灵敏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