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8126发布日期:2021-04-09 12:5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呼叫器即医院专用无线呼叫系统,是在调频技术基础上,结合医院的规模、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开发的医院专用无线呼叫系统以提高医院内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通讯系统,对于一家医院,每天患者找医护人员的次数相当多,如何医护人员更方便且更快速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对于医院的管理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在医院环境下,医护人员需要时刻掌握患者的动态位置等信息,方便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把控,当前医院环境下,医护人员对外出活动的患者往往是进行口头呼叫,患者会因为距离噪音等原因难以听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呼唤,患者在外出走动时遇到紧急情况,比如不慎跌倒时,可能无法对医护人员发出呼救信号,耽误救援工作,并且现有呼叫装置多设计在楼道病床等固定位置,无法让医护人员或患者随身携带。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医院环境下,医护人员需要时刻掌握患者的动态位置等信息,方便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把控,当前医院环境下,医护人员对外出活动的患者往往是进行口头呼叫,患者会因为距离噪音等原因难以听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呼唤,患者在外出走动时遇到紧急情况,比如不慎跌倒时,可能无法对医护人员发出呼救信号,耽误救援工作,并且现有呼叫装置多设计在楼道病床等固定位置,无法让医护人员或患者随身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包括机体、扬声器和底座,所述机体顶端一侧设有提手,所述机体顶端另一侧设有天线口,所述机体顶端中部设有充电口,所述机体外表面上部一侧设有紧急按钮,所述机体外表面上部设有扬声器,所述机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外表面一侧设有电筒开关,所述底座底端设有保护罩,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电筒罩,所述电筒罩内腔顶部设有灯泡,所述机体内部靠近天线孔一侧设有天线。

优选的,所述机体内部一侧设有锂电池,锂电池通过导线与充电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内部底面设有通信元件,扬声元件通过导线与通信元件电性连接,振动元件通过导线与锂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外表面中部设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机体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背带通过卡扣与机体卡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外表面靠近卡扣一侧设有散热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体内部设有的通信元件与机体外表面上部设有的扬声器,避免了当前医院环境下,医护人员对外出活动的患者往往是进行口头呼叫,患者会因为距离噪音等原因难以听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呼唤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机体外表面上部一侧设有的紧急按钮与机体外表面上部设有的扬声器,避免了患者在外出走动时遇到紧急情况,比如不慎跌倒时,可能无法对医护人员发出呼救信号,耽误救援工作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机体顶端一侧设有的提手与机体外表面一侧设有的背带,避免了现有呼叫装置多设计在楼道病床等固定位置,无法让医护人员或患者随身携带的问题。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底座;3、充电口;4、提手;5、天线孔;6、扬声器;7、紧急按钮;8、保护罩;9、防滑纹路;10、天线;11、灯泡;12、电筒罩;13、导线;14、扬声元件;15、通信元件;16、锂电池;17、电筒开关;18、卡扣;19、背带;20、散热口;21、振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医护人员呼叫用装置,包括机体、扬声器和底座,所述机体顶端一侧设有提手,可以对装置进行提拿携带,所述机体顶端另一侧设有天线口,可以伸出或收回天线,所述机体顶端中部设有充电口,可以对装置进行充电,所述机体外表面上部一侧设有紧急按钮,可以发出紧急信号,所述机体外表面上部设有扬声器,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呼叫患者,所述机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外表面一侧设有电筒开关,所述底座底端设有保护罩,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电筒罩,所述电筒罩内腔顶部设有灯泡,所述机体内部靠近天线孔一侧设有天线。

本实验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机体内部一侧设有锂电池,锂电池通过导线与充电口电性连接。

本实验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机体内部底面设有通信元件,扬声元件通过导线与通信元件电性连接,振动元件通过导线与锂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验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机体外表面中部设有防滑纹路。

本实验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机体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背带通过卡扣与机体卡接。

本实验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底座外表面靠近卡扣一侧设有散热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装置内部的锂电池对装置进行供电,医护人员可通过对讲机,手机等具有信号收发功能的装置对本装置发出呼叫信号,装置通过机体内部设有的通信元件接收信号驱动扬声元件与振动元件,扬声原件通过机体外表面设有的扬声器发出声音提醒患者接收呼叫,振动元件通过振动机体提醒患者,机体内部一侧设有的天线可以通过机体顶端设有的天线孔进行伸出与收回,提升信号接收能力,底座底端设有的保护罩可以保护灯泡不被损坏,通过底座外表面一侧设有的电筒开关可以控制灯泡的开闭,患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按下紧急按钮,打开所有元件功能,扬声器进行呼叫,振动元件进行振动,灯泡亮起,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的找到需要帮助的患者,机体外表面设有的防滑纹路可以增加手与装置间的摩擦力,方便使用者的持握,底座外表面一侧设有的散热口可以对装置进行散热,机体外表面一侧设有的背带和机体底端一侧设有的提手可以让使用者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体1内部设有的通信元件15与机体1外表面上部设有的扬声器6,避免了当前医院环境下,医护人员对外出活动的患者往往是进行口头呼叫,患者会因为距离噪音等原因难以听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呼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体1外表面上部一侧设有的紧急按钮7与机体1外表面上部设有的扬声器6,避免了患者在外出走动时遇到紧急情况,比如不慎跌倒时,可能无法对医护人员发出呼救信号,耽误救援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体1顶端一侧设有的提手4与机体1外表面一侧设有的背带19,避免了现有呼叫装置多设计在楼道病床等固定位置,无法让医护人员或患者随身携带的问题。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