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文档序号:25510200发布日期:2021-06-18 16:2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管路滑脱是当前医院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之一,主要指的是任何意外致使或者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管道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管路滑脱事件的产生,不仅能够损伤患者,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情况过于严重时还能夺去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的管路滑脱时没有报警功能,管路从患者身体引出的位置仅使用缝线、皮肤缝合固定两三针或直接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缝线松脱、用力牵拉管路等,都易导致管路发生移位或脱出,造成治疗的中断,极大影响患者的康复。

门磁是由无线发射模块和磁块两部分组成,在无线发射模块有两个箭头处有一个“干簧管”的元器件,当磁体与干簧管的距离保持贴合时,干簧管处于断开状态;当磁体与干簧管分离时,干簧管就会闭合,造成短路,并向主机发射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监测临床管路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其包括门磁传感结构,控制结构,报警结构和电源结构,所述门磁传感结构包括门磁结构和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结构下侧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使用时固定在皮肤上;所述磁条结构下侧固定设置第二支撑板,导管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不固定在皮肤上;控制结构与门磁传感结构和报警结构通信连接,控制结构控制报警结构;控制结构通过接收门磁传感结构的分离信号后控制报警结构报警,电源结构通过电线与控制结构和报警结构连接;初始状态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贴合,当导管脱出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随之移动,使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分开,通过控制结构触发报警结构,提示发生脱管现象,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进一步,所述门磁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边缘,所述磁条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边缘且设置在靠近门磁结构的一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和磁条结构贴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门磁传感结构为小型的无线门磁传感器;控制结构包括能接收到门磁传感器无线信号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门磁传感器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能够与控制结构实现通信连接。

进一步,所述门磁结构与所述磁条结构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厚度相等,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在导管与皮肤的连接处贴合连接。

进一步,设置用于将所述无线门磁传感器的门磁结构固定在皮肤上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支撑板连接;设置用于将磁条结构固定在导管上的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二支撑板连接;此种设置实现了将无线门磁结构固定在皮肤上以及将磁条结构固定在导管上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无线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处于贴合的状态,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无线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发生分离,无线门磁结构将分离信号传送至控制结构,控制结构控制报警结构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导管脱落。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易粘易撕且不损伤皮肤的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底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磁条结构的一侧设置与粘贴结构一体连接的延伸结构,此种设置便于将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皮肤上或者将第一支撑板从皮肤上卸下。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开口卡环,使用时,将开口卡环卡接在导管上即可。

进一步,所述开口卡环为横截面过180°的柱形套管,开口卡环的一侧设置开口。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既容易与导管卡接,又不容易脱落。

进一步,所述柱形套管设置2个,其中一个柱形套管紧贴着磁条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边缘,且长度与磁条结构的宽度相等,另一个柱形套管沿着远离门磁结构的方向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边缘,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将导管与磁条结构进行连接,防止导管与磁条结构发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所述开口卡环采用医用软塑料或硅胶材料或pvc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通过其自身弹性能够打开开口并卡接在导管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可调节第一支撑板高度的调节结构,此种设置便于将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的初始连接状态调节到同一高度贴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可自由弯曲的调节杆和固定板,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下侧设置粘贴结构和延伸结构,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设置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一侧设置连接孔以及与连接孔配合使用的调节旋钮,通过将第一支撑板放入u型槽中,后将调节旋钮放入连接孔中进行调节实现对第一支撑板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环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使调节杆与固定板的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调节旋钮上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孔内设置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对第一支撑板进行固定,防止晃动。

进一步,所述报警结构为蜂鸣器。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磁条结构随着导管移动且远离门磁结构,从而导致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发生分离,此时无线门磁传感器将分离信号传输给控制结构,控制结构控制报警结构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的报警声前来处理患者脱落的导管。

进一步,所述报警结构与护士站的呼叫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报警结构可将信号传递至护士站的呼叫系统,通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置管已经滑脱,从而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了因患者身上的导管滑脱后无人察觉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进一步,设置一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结构、报警结构和电源结构的壳体。此种设置将控制结构、报警结构和电源结构均设置在壳体内,使其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所述壳体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此种设置的壳体有利于在其内部安装控制结构、报警结构和电源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控制键。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的上侧设置用于放大蜂鸣器声音的扬声器。此种设置将蜂鸣器的声音放大,对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报警时的闪烁灯,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管路脱落时更好地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提示电量不足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电源结构电连接,此种设置可以提醒医护人员本装置的电量情况。

使用时,先在置管部位的管路上接入第二支撑板,后在置管部位的皮肤处接入第一支撑板,再通过调节结构将第一支撑板调节至与第二支撑板同一高度,使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处于贴合状态,从而对管路连接情况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可以在导管脱落时及时提醒护理人员处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各类留置导管病人的安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提高病患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且适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门磁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组合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磁条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组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的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的实施例4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的实施例4的调节杆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u型槽及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固定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壳体内部结构连接状态的正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的流程框图;

图中,1、门磁传感结构;11、门磁结构;12、磁条结构;2、壳体;21、控制结构;22、报警结构;23、电源结构;24、控制键;25、扬声器;26、闪烁灯;27、指示灯;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一连接结构;51、延伸结构;52、调节结构;521、调节杆;522、固定板;523、u型槽;524、连接孔;525、调节旋钮;526、环形结构;527、外螺纹;6、第二连接结构;61、柱形套管;7、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其包括门磁传感结构1,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包括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结构11下侧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使用时固定在皮肤上;所述磁条结构12下侧固定设置第二支撑板4,导管7固定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二支撑板4不固定在皮肤上;控制结构21与门磁传感结构1和报警结构22通信连接,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控制结构21通过接收门磁传感结构1的分离信号后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电源结构23通过电线与控制结构21和报警结构22连接;初始状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贴合,当导管7脱出发生移动并带动第二支撑板4随之移动,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分开,通过控制结构21触发报警结构22,提示发生脱管现象,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所述门磁结构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的边缘,所述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设置在靠近门磁结构11的一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贴合连接。

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为小型的无线门磁传感器;控制结构21包括能接收到门磁传感器无线信号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门磁传感器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能够与控制结构21实现通信连接。

所述门磁结构11与所述磁条结构12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的厚度相等,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在导管与皮肤的连接处贴合连接。

设置用于将所述无线门磁传感器的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的第一连接结构5,第一连接结构5与第一支撑板3连接;设置用于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第二连接结构6,第二连接结构6与第二支撑板4连接;此种设置实现了将无线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以及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处于贴合的状态,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无线门磁结构11将分离信号传送至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导管脱落。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包括易粘易撕且不损伤皮肤的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底部。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设置为开口卡环,使用时,将开口卡环卡接在导管7上即可。

所述开口卡环为横截面过180°的柱形套管61,开口卡环的一侧设置开口。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既容易与导管卡接,又不容易脱落。

所述开口卡环采用医用软塑料或硅胶材料或pvc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通过其自身弹性能够打开开口并卡接在导管上。

所述报警结构22为蜂鸣器。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磁条结构12随着导管7移动且远离门磁结构11,从而导致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此时无线门磁传感器将分离信号传输给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的报警声前来处理患者脱落的导管。

设置一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的壳体2。此种设置将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均设置在壳体2内,使其为一个整体。

所述壳体2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此种设置的壳体有利于在其内部安装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

在所述壳体2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控制键24。

在所述壳体2的上侧设置用于放大蜂鸣器声音的扬声器25。此种设置将蜂鸣器的声音放大,对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实施例2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其包括门磁传感结构1,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包括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结构11下侧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使用时固定在皮肤上;所述磁条结构12下侧固定设置第二支撑板4,导管7固定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二支撑板4不固定在皮肤上;控制结构21与门磁传感结构1和报警结构22通信连接,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控制结构21通过接收门磁传感结构1的分离信号后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电源结构23通过电线与控制结构21和报警结构22连接;初始状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贴合,当导管7脱出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4随之移动,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分开,通过控制结构21触发报警结构22,提示发生脱管现象,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所述门磁结构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的边缘,所述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设置在靠近门磁结构11的一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贴合连接。

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为小型的无线门磁传感器;控制结构21包括能接收到门磁传感器无线信号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门磁传感器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能够与控制结构21实现通信连接。

所述门磁结构11与所述磁条结构12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的厚度相等,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在导管与皮肤的连接处贴合连接。

设置用于将所述无线门磁传感器的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的第一连接结构5,第一连接结构5与第一支撑板3连接;设置用于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第二连接结构6,第二连接结构6与第二支撑板4连接;此种设置实现了将无线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以及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处于贴合的状态,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无线门磁结构11将分离信号传送至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导管脱落。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包括易粘易撕且不损伤皮肤的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底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3远离磁条结构12的一侧设置与粘贴结构一体连接的延伸结构51,此种设置便于将第一支撑板3固定在皮肤上或者将第一支撑板3从皮肤上卸下。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设置为开口卡环,使用时,将开口卡环卡接在导管7上即可。

所述开口卡环为横截面过180°的柱形套管61,开口卡环的一侧设置开口。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既容易与导管7卡接,又不容易脱落。

所述柱形套管61设置2个,其中一个柱形套管61紧贴着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长度与磁条结构12的宽度相等,另一个柱形套管61沿着远离门磁结构11的方向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将导管7与磁条结构12进行连接,防止导管7与磁条结构12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开口卡环采用医用软塑料或硅胶材料或pvc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通过其自身弹性能够打开开口并卡接在导管上。

所述报警结构22为蜂鸣器。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磁条结构12随着导管7移动且远离门磁结构11,从而导致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此时无线门磁传感器将分离信号传输给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的报警声前来处理患者脱落的导管。

设置一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的壳体2。此种设置将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均设置在壳体2内,使其为一个整体。

所述壳体2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2。此种设置的壳体2有利于在其内部安装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

在所述壳体2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控制键24。

在所述壳体2的上侧设置用于放大蜂鸣器声音的扬声器25。此种设置将蜂鸣器的声音放大,对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实施例3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其包括门磁传感结构1,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包括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结构11下侧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使用时固定在皮肤上;所述磁条结构12下侧固定设置第二支撑板4,导管7固定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二支撑板4不固定在皮肤上;控制结构21与门磁传感结构1和报警结构22通信连接,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控制结构21通过接收门磁传感结构1的分离信号后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电源结构23通过电线与控制结构21和报警结构22连接;初始状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贴合,当导管7脱出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4随之移动,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分开,通过控制结构21触发报警结构22,提示发生脱管现象,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所述门磁结构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的边缘,所述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设置在靠近门磁结构11的一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贴合连接。

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为小型的无线门磁传感器;控制结构21包括能接收到门磁传感器无线信号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门磁传感器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能够与控制结构21实现通信连接。

所述门磁结构11与所述磁条结构12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的厚度相等,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在导管与皮肤的连接处贴合连接。

设置用于将所述无线门磁传感器的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的第一连接结构5,第一连接结构5与第一支撑板3连接;设置用于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第二连接结构6,第二连接结构6与第二支撑板4连接;此种设置实现了将无线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以及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处于贴合的状态,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无线门磁结构11将分离信号传送至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导管脱落。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包括易粘易撕且不损伤皮肤的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底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3远离磁条结构12的一侧设置与粘贴结构一体连接的延伸结构51,此种设置便于将第一支撑板3固定在皮肤上或者将第一支撑板3从皮肤上卸下。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设置为开口卡环,使用时,将开口卡环卡接在导管上即可。

所述开口卡环为横截面过180°的柱形套管61,开口卡环的一侧设置开口。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既容易与导管7卡接,又不容易脱落。

所述柱形套管61设置2个,其中一个柱形套管61紧贴着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长度与磁条结构12的宽度相等,另一个柱形套管61沿着远离门磁结构11的方向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将导管7与磁条结构12进行连接,防止导管7与磁条结构12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开口卡环采用医用软塑料或硅胶材料或pvc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通过其自身弹性能够打开开口并卡接在导管上。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还包括可调节第一支撑板3高度的调节结构52,此种设置便于将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的初始连接状态调节到同一高度贴合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52包括可自由弯曲的调节杆521和固定板522,所述调节杆521的第一端与固定板522连接,所述固定板522的下侧设置粘贴结构和延伸结构51,所述调节杆521的第二端设置u型槽523,所述u型槽523的一侧设置连接孔524以及与连接孔524配合使用的调节旋钮525,通过将第一支撑板3放入u型槽523中,后将调节旋钮525放入连接孔524中进行调节实现对第一支撑板3的固定。

所述调节杆521与固定板522的连接处设置环形结构526,此种设置可以使调节杆521与固定板522的连接更加牢固。

所述调节旋钮525上设置外螺纹527,所述连接孔524内设置与外螺纹527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固定,防止晃动。

所述报警结构22为蜂鸣器。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磁条结构12随着导管7移动且远离门磁结构11,从而导致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此时无线门磁传感器将分离信号传输给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的报警声前来处理患者脱落的导管。

设置一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的壳体2。此种设置将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均设置在壳体2内,使其为一个整体。

所述壳体2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2。此种设置的壳体2有利于在其内部安装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

在所述壳体2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控制键24。

在所述壳体2的上侧设置用于放大蜂鸣器声音的扬声器25。此种设置将蜂鸣器的声音放大,对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使用时,先在置管部位的管路上接入第二支撑板,后在置管部位的皮肤处接入第一支撑板,再通过调节结构将第一支撑板调节至与第二支撑板同一高度,使门磁结构与磁条结构处于贴合状态,从而对管路连接进行监测。

实施例4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

一种医用脱管报警装置,其包括门磁传感结构1,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包括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磁结构11下侧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使用时固定在皮肤上;所述磁条结构12下侧固定设置第二支撑板4,导管7固定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二支撑板4不固定在皮肤上;控制结构21与门磁传感结构1和报警结构22通信连接,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控制结构21通过接收门磁传感结构1的分离信号后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电源结构23通过电线与控制结构21和报警结构22连接;初始状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贴合,当导管7脱出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4随之移动,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分开,通过控制结构21触发报警结构22,提示发生脱管现象,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所述门磁结构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的边缘,所述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设置在靠近门磁结构11的一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和磁条结构12贴合连接。

所述门磁传感结构1为小型的无线门磁传感器;控制结构21包括能接收到门磁传感器无线信号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门磁传感器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能够与控制结构21实现通信连接。

所述门磁结构11与所述磁条结构12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的厚度相等,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在导管与皮肤的连接处贴合连接。

设置用于将所述无线门磁传感器的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的第一连接结构5,第一连接结构5与第一支撑板3连接;设置用于将磁条结构12固定在导管7上的第二连接结构6,第二连接结构6与第二支撑板4连接;此种设置实现了将无线门磁结构11固定在皮肤上以及将磁条结构固定在导管7上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处于贴合的状态,当导管从皮肤处脱落时,无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无线门磁结构11将分离信号传送至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导管脱落。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包括易粘易撕且不损伤皮肤的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底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3远离磁条结构12的一侧设置与粘贴结构一体连接的延伸结构51,此种设置便于将第一支撑板3固定在皮肤上或者将第一支撑板3从皮肤上卸下。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设置为开口卡环,使用时,将开口卡环卡接在导管上即可。

所述开口卡环为横截面过180°的柱形套管61,开口卡环的一侧设置开口。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既容易与导管卡接,又不容易脱落。

所述柱形套管61设置2个,其中一个柱形套管61紧贴着磁条结构1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且长度与磁条结构12的宽度相等,另一个柱形套管61沿着远离门磁结构11的方向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边缘,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将导管与磁条结构进行连接,防止导管与磁条结构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开口卡环采用医用软塑料或硅胶材料或pvc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开口卡环通过其自身弹性能够打开开口并卡接在导管上。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还包括可调节第一支撑板3高度的调节结构52,此种设置便于将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的初始连接状态调节到同一高度贴合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52包括可自由弯曲的调节杆521和固定板522,所述调节杆521的第一端与固定板522连接,所述固定板522的下侧设置粘贴结构和延伸结构51,所述调节杆521的第二端设置u型槽523,所述u型槽523的一侧设置连接孔524以及与连接孔524配合使用的调节旋钮525,通过将第一支撑板3放入u型槽523中,后将调节旋钮525放入连接孔524中进行调节实现对第一支撑板3的固定。

所述调节杆521与固定板522的连接处设置环形结构526,此种设置可以使调节杆521与固定板522的连接更加牢固。

所述调节旋钮525上设置外螺纹527,所述连接孔524内设置与外螺纹527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此种设置可以更好地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固定,防止晃动。

所述报警结构22为蜂鸣器。当导管7从皮肤处脱落时,磁条结构12随着导管7移动且远离门磁结构11,从而导致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发生分离,此时无线门磁传感器将分离信号传输给控制结构21,控制结构21控制报警结构22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的报警声前来处理患者脱落的导管。

所述报警结构22与护士站的呼叫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报警结构22可将信号传递至护士站的呼叫系统,通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置管已经滑脱,从而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了因患者身上的导管滑脱后无人察觉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设置一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的壳体2。此种设置将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均设置在壳体2内,使其为一个整体。

所述壳体2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2。此种设置的壳体2有利于在其内部安装控制结构21、报警结构22和电源结构23。

在所述壳体2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控制键24。

在所述壳体2的上侧设置用于放大蜂鸣器声音的扬声器25。此种设置将蜂鸣器的声音放大,对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所述壳体2上设置报警时的闪烁灯26,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管路脱落时更好地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

所述壳体2上设置提示电量不足的指示灯27,所述指示灯27与电源结构23电连接,此种设置可以提醒医护人员本装置的电量情况。

使用时,先在置管部位的管路上接入第二支撑板4,后在置管部位的皮肤处接入第一支撑板3,再通过调节结构52将第一支撑板3调节至与第二支撑板4同一高度,使门磁结构11与磁条结构12处于贴合状态,从而对管路连接进行监测。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