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0045发布日期:2022-05-18 08:3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楼宇消防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消防报警系统,一般是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联动输出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装置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等物理量,通过火灾探测器变为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一般都是独立的传感器及报警系统。
3.目前,各大厦、宾馆、学校和娱乐场所等建筑物中均设有智能消防系统。智能消防系统具备火灾初期自动报警功能,并在消防中心的报警器上附设有直接通往消防部门的电话、自动灭火控制柜、火警广播系统等。一旦发生火灾,智能消防系统能立即本区域火灾报警器上发出报警信号,管理人员接到警情立即启动火警广播,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启动消防电梯,并在火灾区域自动喷洒水。但是建筑物内各个房间的装修材料不同、物品摆放方位不同、摆放物品材质不同和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只使用喷淋喷淋灭火喷头装置喷水灭火也很难收到预期的灭灾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建筑物内各个房间的摆设布局和装修材料各有不同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只使用喷淋喷淋灭火喷头装置喷水灭火也很难收到预期的灭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由于建筑物内各个房间的摆设布局和装修材料各有不同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只使用喷淋喷淋灭火喷头装置喷水灭火也很难收到预期的灭灾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
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
7.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消防中心模块、火灾探测报警模块、消防广播模块和消防灭火模块,所述火灾探测报警模块、消防广播模块和消防灭火模块均与消防中心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火灾探测报警模块用于实时对建筑内各个区域进行监测并在发生火情时进行报警并向消防中心模块发送火情信息,所述火情信息包括火情发生位置信息和火情类型信息;所述消防广播模块用于在火灾发生时向建筑内的人员广播火情信息,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和通知有关救灾事项;所述消防灭火模块用于对建筑发生火灾区域进行自动灭火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灭火逃生设备;
所述消防中心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火灾探测报警模块、消防广播模块和消防灭火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接收到火灾探测报警模块发送的火情信息后控制消防广播模块对火情信息进行广播,控制消防灭火模块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灭火。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消防中心模块对火灾探测报警模块、消防广播模块和消防灭火模块进行调控和管理,通过火灾探测报警模块实现对楼宇全天监控,及时发现楼宇发生的火情现象并通过消防灭火模块对火灾进行清除,同时通过消防广播模块向建筑内的人员通知广播火情信息,便于人员及时对火灾进行处理和及时有序撤离建筑,保护居住人员的人身安全,达到对火情及时发现快速解决且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火灾探测报警模块包括总控制器和若干个区域探测报警单元,若干个所述区域探测报警单元均包括区域火灾控制器、火灾探测装置、可燃气体传感器、手动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器,所述火灾探测装置包括感烟火灾探测器、定温感温火灾探测器和感光火灾探测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建筑划分成多个区域,通过区域探测报警单元对建筑内各个区域进行全天实时监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总控制器,并且总控制器在发现火灾隐患和火情信息时通过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并将火情信息发送至消防中心模块。
11.优选的,所述火灾探测报警模块还包括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所述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包括消防电话总机、消防电话分机、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和消防电话插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的设置,便于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向消防部门进行报警和求助,并且通过消防电话分机、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和消防电话插孔的设置,便于在火灾情况较为严重时,被困在建筑内的受灾人员通过消防电话分机和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与消防人员联系,播报自身的位置,便于消防人员对受灾人员进行救助。
13.优选的,所述消防广播模块包括用于根据火情信息测算规划生成疏散路线的路线规划模块、广播输入总控装置、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广播喇叭、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用于指示安全通道的指示灯牌和应急照明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消防广播模块的设置,便于消防中心模块在发现火情现象和火灾隐患时,对火情信息进行广播通知居住人员和位于建筑物内的人员有序撤离避难,并且通过路线规划模块根据火情发生位置规划居住人员的撤离逃生路线,有助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达到帮助受灾人员快速撤离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消防灭火模块包括自动喷淋灭火单元、手动消防灭火单元、消防防送风单元和防蔓延单元,所述自动喷淋灭火单元包括与大楼供水系统连接的消防总供水管、位于各个区域且均与消防总供水管连接的消防分供水管、用于控制各个消防分供水管开关的电磁阀和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内各个区域与消防分供水管连接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为下垂型喷淋头、直立型喷淋头、普通型喷淋头、边墙型喷淋头和隐蔽型喷头中的一种或多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中心模块通过自动喷淋灭火单元快速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消防灭火,并且通过手动消防灭火单元的设置便于居住人员在发现火灾时通过手动消防单元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具辅助自动喷淋灭火单元对火灾发送区域进行灭火,并且通过消防防送风单元和防蔓延单元的设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火
灾产生的烟雾进行排除并且对火灾发生区域进行封锁,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7.优选的,所述手动消防灭火单元包括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消防柜内的语音提示器、声光提示器、消防栓、消防软管、防毒面具和若干个消防灭火器,所述消防栓与消防总供水管连接,若干个所述消防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火灾发生时通过语音提示器和声光提示器向附近的人员播报提示消防柜的位置,便于受灾人员及时在消防柜获取消防设备和防毒面具,便于受灾人员及时撤离火灾区域,或通过消防设备辅助自动喷淋灭火单元快速扑灭火灾,达到对火情及时发现快速解决的效果。
19.优选的,所述消防总供水管内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消防中心模块连接,所述消防中心模块与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流量计的设置实时监测消防总供水管的水流量数据,在发现消防总供水管被启用后代表火灾发生,此时通过消防中心模块调节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的增压功率,有助于消防设施快速对火灾进行扑灭,相较于传统的仅在消防水管处连接增压泵,通过调节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的增压功率更能确保建筑物内消防供水充足,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效率,并且建筑物维护管理人员只需要按照惯例对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进行维护即可,节省人力物力。
21.优选的,所述消防防送风单元包括排烟设备和送风设备,所述排烟设备包括排烟风机和多个排烟口,多个所述排烟口均与排烟风机连接,多个所述排烟口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内各个区域;所述送风设备包括送风风机和多个送风口,多个所述送风口均与送风风机连接,多个所述送风口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内各个区域,且所述送风口和排烟口交错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烟设备和送风设备的设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火灾产生的烟雾进行排除,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优选的,所述防蔓延单元包括用于分隔隔绝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自动防火卷帘门和水门制造装置,所述水门制造装置包括呈环形设置的水门供水管和若干个沿供水管周向设置的水门喷头。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自动防火卷帘门和水门制造装置的设置能够便于在发生火灾时对火灾区域进行封锁和灭火,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5.优选的,所述消防中心模块连接有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显示器,。消防中心模块通过显示器显示宣传消防常识并在较为干燥和火灾易发生时节提示居住人员注意防火。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显示器的设置,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向人们宣传消防防火知识,培养人们的防火消防意识,并且通过显示器在较为干燥和火灾易发生时节提示居住人员注意防火,能够有效引起人们的消防防火意识,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消防中心模块对火灾探测报警模块、消防广播模块和消防灭火模块进行调控和管理,通过火灾探测报警模块实现对楼宇全天监控,及时发现楼宇发生的火情现象并通过消防灭火模块对火灾进行清除,同时通过消防广播模块向建筑内的人员通知广播火情
信息,便于人员及时对火灾进行处理和及时有序撤离建筑,保护居住人员的人身安全,达到对火情及时发现快速解决且防范于未然的效果;2.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中心模块通过自动喷淋灭火单元快速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消防灭火,并且通过手动消防灭火单元的设置便于居住人员在发现火灾时通过手动消防单元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具辅助自动喷淋灭火单元对火灾发送区域进行灭火,并且通过消防防送风单元和防蔓延单元的设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火灾产生的烟雾进行排除并且对火灾发生区域进行封锁,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通过流量计的设置实时监测消防总供水管的水流量数据,在发现消防总供水管被启用后代表火灾发生,此时通过消防中心模块调节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的增压功率,有助于消防设施快速对火灾进行扑灭,相较于传统的仅在消防水管处连接增压泵,通过调节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的增压功率更能确保建筑物内消防供水充足,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效率,并且建筑物维护管理人员只需要按照惯例对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进行维护即可,节省人力物力;4.通过显示器的设置,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向人们宣传消防防火知识,培养人们的防火消防意识,并且通过显示器在较为干燥和火灾易发生时节提示居住人员注意防火,能够有效引起人们的消防防火意识,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区域探测报警单元的组成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的组成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喷淋灭火单元的组成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手动消防灭火单元的组成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消防防送风单元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蔓延单元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消防中心模块;2、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1、总控制器;22、区域探测报警单元;221、区域火灾控制器;222、火灾探测装置;223、可燃气体传感器;224、手动报警按钮;225、声光报警器;23、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231、消防电话总机;232、消防电话分机;233、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234、消防电话插孔;3、消防广播模块;31、路线规划模块;32、广播输入总控装置;33、广播喇叭;34、指示灯牌;35、应急照明灯;4、消防灭火模块;41、自动喷淋灭火单元;411、消防总供水管;412、消防分供水管;413、电磁阀;414、喷淋头;42、手动消防灭火单元;421、语音提示器;422、声光提示器;423、消防栓;424、消防软管;425、防毒面具;426、消防灭火器;43、消防防送风单元;431、排烟设备;432、排烟风机;433、排烟口;434、送风设备;435、送风风机;436、送风口;44、防蔓延单元;441、自动防火卷帘门;442、水门制造装置;443、水门供水管;444、水门喷头;45、流量计;46、增压设备;5、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参照图1,一种基于
大数据的楼宇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消防中心模块1、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消防广播模块3和消防灭火模块4。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消防广播模块3和消防灭火模块4均与消防中心模块1通信连接。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用于实时对建筑内各个区域进行监测并在发生火情时进行报警并向消防中心模块1发送火情信息,所述火情信息包括火情发生位置信息和火情类型信息。消防广播模块3用于在火灾发生时向建筑内的人员广播火情信息,组织建筑内受灾人员安全疏散和通知有关救灾事项。消防中心模块1用于实时监测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消防广播模块3和消防灭火模块4的运行状态,并在接收到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发送的火情信息后控制消防广播模块3对火情信息进行广播,控制消防灭火模块4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灭火。通过消防中心模块1对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消防广播模块3和消防灭火模块4进行调控和管理,通过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实现对楼宇全天监控,及时发现楼宇发生的火情现象并通过消防灭火模块4对火灾进行清除,同时通过消防广播模块3向建筑内的人员通知广播火情信息,便于人员及时对火灾进行处理和及时有序撤离建筑,保护居住人员的人身安全,达到对火情及时发现快速解决且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32.参照图1和图2,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包括总控制器21和若干个区域探测报警单元22。若干个区域探测报警单元22均包括区域火灾控制器221、火灾探测装置222、可燃气体传感器223、手动报警按钮224和声光报警器225。火灾探测装置222包括感烟火灾探测器、定温感温火灾探测器和感光火灾探测器。将建筑划分成多个区域,通过区域探测报警单元22对建筑内各个区域进行全天实时监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总控制器21,并且总控制器21在发现火灾隐患和火情信息时通过声光报警器225进行报警,并将火情信息发送至消防中心模块1。
33.参照图3,火灾探测报警模块2还包括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23,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23包括消防电话总机231、消防电话分机232、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233和消防电话插孔234。通过总线制消防电话单元23的设置,便于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向消防部门进行报警和求助。并且通过消防电话分机232、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233和消防电话插孔234的设置,便于在火灾情况较为严重时,被困在建筑内的受灾人员通过消防电话分机232和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233与消防人员联系,播报自身的位置,便于消防人员对受灾人员进行救助。
34.参照图1,消防广播模块3包括用于根据火情信息测算规划生成疏散路线的路线规划模块31、广播输入总控装置32、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广播喇叭33、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用于指示安全通道的指示灯牌34和应急照明灯35。通过消防广播模块3的设置,便于消防中心模块1在发现火情现象和火灾隐患时,对火情信息进行广播通知居住人员和位于建筑物内的人员有序撤离避难。并且通过路线规划模块31根据火情发生位置,规划建筑内受灾人员的撤离逃生路线,有助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达到帮助受灾人员快速撤离的效果。
35.参照图1和图4,消防灭火模块4包括自动喷淋灭火单元41、手动消防灭火单元42、消防防送风单元43和防蔓延单元44。自动喷淋灭火单元41包括与大楼供水系统连接的消防总供水管411、位于各个区域且均与消防总供水管411连接的消防分供水管412、用于控制各个消防分供水管412开关的电磁阀413和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内各个区域与消防分供水管412连接的喷淋头414。喷淋头414为下垂型喷淋头414、直立型喷淋头414、普通型喷淋头414、边墙型喷淋头414和隐蔽型喷头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中心模块1通过自动喷
淋灭火单元41快速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消防灭火,并且通过手动消防灭火单元42的设置便于居住人员在发现火灾时通过手动消防单元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具辅助自动喷淋灭火单元41对火灾发送区域进行灭火。同时通过消防防送风单元43和防蔓延单元44的设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火灾产生的烟雾进行排除并且对火灾发生区域进行封锁,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6.参照图5,手动消防灭火单元42包括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消防柜内的语音提示器421、声光提示器422、消防栓423、消防软管424、防毒面具425和若干个消防灭火器426。消防栓423与消防总供水管411连接,若干个消防灭火器426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在火灾发生时通过语音提示器421和声光提示器422向附近的人员播报提示消防柜的位置,便于受灾人员及时在消防柜获取消防设备和防毒面具425,便于受灾人员及时撤离火灾区域,或通过消防设备辅助自动喷淋灭火单元41快速扑灭火灾,达到对火情及时发现快速解决的效果。
37.参照图1,消防总供水管411内设有流量计45,流量计45与消防中心模块1连接,消防中心模块1与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46连接。通过流量计45的设置实时监测消防总供水管411的水流量数据,在发现消防总供水管411被启用后代表火灾发生,此时通过消防中心模块1调节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46的增压功率,有助于消防设施快速对火灾进行扑灭。相较于传统的仅在消防水管处连接增压泵,通过调节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46的增压功率更能确保建筑物内消防供水充足,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效率,并且建筑物维护管理人员只需要按照惯例对建筑物给水系统中预设的增压设备46进行维护即可,节省人力物力。
38.参照图6,消防防送风单元43包括排烟设备431和送风设备434,排烟设备431包括排烟风机432和多个排烟口433,多个排烟口433均与排烟风机432连接,多个所述排烟口433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内各个区域。送风设备434包括送风风机435和多个送风口436,多个送风口436均与送风风机435连接,多个送风口436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内各个区域,且送风口436和排烟口433交错设置。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中心模块1控制位于火灾发生点的排烟口433对火灾产生的烟雾进行排除,并且控制排烟口433周围的送风口436向排烟口433送风,避免烟雾扩散。通过排烟设备431和送风设备434的设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火灾产生的烟雾进行排除,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9.参照图7,防蔓延单元44包括用于分隔隔绝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自动防火卷帘门441和水门制造装置442。水门制造装置442包括呈环形设置的水门供水管443和若干个沿供水管周向设置的水门喷头444。通过自动防火卷帘门441和水门制造装置442的设置能够便于在发生火灾时对火灾区域进行封锁和灭火,有效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0.参照图1,消防中心模块1连接有位于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显示器5,消防中心模块1通过显示器5显示宣传消防常识并在较为干燥和火灾易发生时节提示居住人员注意防火。通过显示器5的设置,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向人们宣传消防防火知识,培养人们的防火消防意识。并且通过显示器5在较为干燥和火灾易发生时节提示居住人员注意防火,能够有效引起人们的消防防火意识,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