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4967发布日期:2022-01-15 03:5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因为突发灾难性事件频繁出现,对社会、公众的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以及安防火灾报警系统的技术性融合就变得极为重要,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3.融合安防和消防理念,可以构建集安防、楼控以及消防一体化的智能系统,但现阶段的安防与消防都是分别设置,且设置的位置都是焊接固定不变的,无法对周边的居民区楼道不同位置进行巡逻监控,且现阶段设备老旧不具备一体化兼容和联动协作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安消设备不具备一体化兼容和联动协作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包括安消壳体,所述安消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安装有语音播报器,所述语音播报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安消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根电动伸缩杆,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壳体,所述移动壳体的内部通过移动机构与滑杆滑动连接。
9.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上的控制机构对联动装置上的电器设备进行控制,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开槽内部设置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信号发送模块,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wifi无线信号模块。
10.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上的电器设备进行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移动壳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的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的传动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移动壳体内部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两组滚轮,其中一组所述滚轮的一侧通过转杆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11.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便于对夜间的楼道消防进行监测,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安消壳体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底座,所述检测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内壁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端分别安装有红外温度感应器和红外摄像头。
12.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便于烟雾报警器进行报警,作为本实用
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检测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连接板,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烟雾报警器。
13.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上的开关面板对用电器进行控制,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安消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外侧粘贴有防水膜。
14.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上单片机对电器设备进行操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语音播报器、电动伸缩杆、烟雾报警器、双向电机、驱动电机、红外温度感应器和红外摄像头分别通过单片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15.为了使得该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上信号灯进行信号的提醒,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安消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柱,所述连接杆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信号灯。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通过设置的烟雾报警器对居民楼道内部火灾烟雾进行监测,检测有烟雾发生时,通过设置的数据处理模块对烟雾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信号送器发送到手机终端,便于工作人员的查阅,及时进行处理,当数值超过预设值时,通过单片机控制语音播报器和信号灯的相互配合对周边的居民进行提醒,及时进行疏散,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一体化兼容和联动协作。
19.2、在夜间时光线较弱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的双向电机的转动带动红外温度感应器和红外摄像头的相互配合转动,便于对夜景楼道内部消防情况进行监控,同时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和移动机构便于监控设备进行水平和垂直的移动监测,保证楼道内部不同方位都能监测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安消壳体;11、开槽;12、语音播报器;13、电动伸缩杆;14、移动壳体;15、检测底座;151、固定连接板;152、烟雾报警器;2、控制机构;21、电路板;22、数据处理模块;23、信号发送模块;24、单片机;25、wifi无线信号模块;3、移动机构;31、双向电机;32、主动齿轮;33、滚轮;34、第一从动齿轮;35、第二从动齿轮;4、滑杆;5、固定壳体;51、驱动电机;52、红外温度感应器;53、红外摄像头;6、信号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图3和图5,一种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包括安消壳体1,安消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槽11,开槽11的内部安装有语音播报器12,语音播报器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2,安消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根电动伸缩杆13,两根电动伸缩杆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壳体14,移动壳体14的内部通过移动机构3与滑杆4滑动连接。
29.具体使用时,通过安消壳体1上的语音播报器12便于在消防楼道内部的居民进行语音播报,便于提醒周边居民及时疏散,通过设置的电动伸缩杆13伸缩便于带动安消壳体1上监控设备进行水平高度的调整,从而能够快速的对火灾的情况进行检测。
30.控制机构2包括与开槽11内部设置的电路板21,电路板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据处理模块22,数据处理模块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信号发送模块23,信号发送模块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片机24,单片机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wifi无线信号模块25。
31.具体使用时,通过烟雾报警器152、红外温度感应器52和红外摄像头53对楼道内部烟雾进行火灾和烟雾进行监测,将监测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模块22,通过数据处理模块22进行处理,同时通过wifi无线信号模块25对设备进行连网,使得信号发送模块23将信号发送至手机终端,便于人员监测,火灾数值达到预设定的数值时,通过单片机24控制语音播报器12和信号灯6发出警报,提醒周边居民进行火势查看以及进行紧急疏散。
32.移动机构3包括与移动壳体14内部一侧固定连接的双向电机31,双向电机31的传动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32,移动壳体14内部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两组滚轮33,其中一组滚轮33的一侧通过转杆与第一从动齿轮34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4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35,第二从动齿轮35与主动齿轮32啮合连接。
33.具体使用时,在具体的楼道火灾监测过程中,通过设置双向电机31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32,通过主动齿轮32的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5进行转动,通过第二从动齿轮35的转动使得两个第一从动齿轮34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滚轮33在杆柱上进行转动移动。
34.安消壳体1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底座15,检测底座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壳体5,固定壳体5内壁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1,两个驱动电机51的传动端分别安装有红外温度感应器52和红外摄像头53。
35.具体使用时,通过固定壳体5内部安装的驱动电机的51转动,便于带动红外温度感应器52和红外摄像头53对消防通道内部夜间火灾的情况监测记录。
36.检测底座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连接板151,两个固定连接板151之间固定安装有烟雾报警器152。
37.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固定连接板151便于对烟雾报警器152进行固定,监测消防楼道内部的烟雾情况。
38.安消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外侧粘贴有防水膜。
39.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安消壳体1便于对开关面板进行固定。
40.语音播报器12、电动伸缩杆13、烟雾报警器152、双向电机31、驱动电机51、红外温度感应器52和红外摄像头53分别通过单片机24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41.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开关面板便于对安消一体化联动控制装置上的用电器进行控制。
42.实施例2
43.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优化,安消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柱,连接杆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信号灯6。
44.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信号灯6便于对周边的居民进行提醒。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