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0460发布日期:2021-12-31 23:4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尘预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2.扬尘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的开放性污染源,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降雨后利用雨水资源立即清扫洗刷道路积存的泥水,是避免道路泥土风干后反复形成扬尘最有效手段。
3.大气扬尘预警装置一般都是安装在地面上,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大气扬尘预警装置安装在墙面上来达到最好的预警,现有大气扬尘预警装置的支架长度和安装方向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范围有局限性,不利于对扬尘进行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以解决大气扬尘预警装置一般都是安装在地面上,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大气扬尘预警装置安装在墙面上来达到最好的预警,现有大气扬尘预警装置的支架长度和安装方向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范围有局限性,不利于对扬尘进行预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其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挡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支撑筒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的右端贯穿至滑杆的内部并与滑杆螺纹连接,所述滑杆的左侧开设有多个与螺栓一相适配的螺孔一,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安装有风速传感器、百叶箱、天线和风向传感器,所述滑杆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两个挡板之间滑动连接有圆杆一,所述支撑筒套设在圆杆一的表面并与圆杆一固定连接,所述圆杆一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挡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弧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弧槽的内腔,所述安装底板顶部的前侧转动连接转板。
6.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形状设置为弧形。
7.优选的,所述圆杆一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筒,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内腔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圆筒和保护筒的内壁相焊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二,所述挡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圆杆二相适配的槽口。
9.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t形圆件。
10.优选的,所述转板正表面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的后端贯穿至t形圆件的内部并与t形圆件螺纹连接,所述圆杆二的表面环形开设有多个与螺栓二相适配的螺孔二。
1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筒和滑杆的配合使用,使
得整体高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挡板和圆杆一的配合使用,使得支撑筒可以转动,通过转板的设置,使得转动后的支撑筒可以被支撑和限位继而使得安装底板的安装方向可改变,即可达到可调节高度和改变安装方向的目的,解决大气扬尘预警装置一般都是安装在地面上,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大气扬尘预警装置安装在墙面上来达到最好的预警,现有大气扬尘预警装置的支架长度和安装方向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范围有局限性,不利于对扬尘进行预警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弧形的设置,使得滑块在滑动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转动并与弧槽的内壁相卡合,则弧槽的内壁便可以对滑块进行限位,提高了滑块的实用性。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设置,为支撑筒起到了拉扯的作用,使得支撑筒能够稳定的位于两个挡板之间,避免支撑筒自行晃动,圆筒的设置,使得圆杆一在转动时不会带动弹簧的顶端转动,避免弹簧发生损坏,提高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圆杆二和槽口的配合使用,对支撑筒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支撑筒不会自行发生转动,提高了支撑筒的稳定性。
15.5、本实用新型通过t形圆件的设置,为转板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得转板能竖直的位于挡板的前侧,避免转板自行发生转动,提高了转板的稳定性。
16.6、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二和螺孔二的配合使用,使得转板能与圆杆二固定连接,继而使得支撑筒在转动过后可以被限位,避免支撑筒再次进行转动,提高了支撑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部分左视剖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安装底板、挡板和转板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支撑筒、圆杆一和滑块的立体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安装底板,2、挡板,3、支撑筒,4、滑杆,5、螺栓一,6、螺孔一, 7、顶板,8、风速传感器,9、百叶箱,10、天线,11、风向传感器,12、显示屏,13、圆杆一,14、滑块,15、弧槽,16、圆筒,17、保护筒,18、弹簧,19、圆杆二,20、槽口,21、t形圆件,22、转板,23、螺栓二,24、螺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的实施例。
2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6.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7.图1

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其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两个挡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筒3,支撑筒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4,支撑筒3的左侧贯穿设置有螺栓一5,螺栓一5的右端贯穿至滑杆4的内部并与滑杆4螺纹连接,滑杆4 的左侧开设有多个与螺栓一5相适配的螺孔一6,滑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7,顶板7的顶部安装有风速传感器8、百叶箱9、天线10和风向传感器 11,滑杆4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2,两个挡板2之间滑动连接有圆杆一13,支撑筒3套设在圆杆一13的表面并与圆杆一13固定连接,圆杆一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的形状设置为弧形,通过滑块14弧形的设置,使得滑块14在滑动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转动并与弧槽15的内壁相卡合,则弧槽15的内壁便可以对滑块14进行限位,提高了滑块14的实用性,挡板 2的一侧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弧槽15,滑块14滑动连接于弧槽15的内腔,圆杆一1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筒16,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筒17,保护筒17的内腔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圆筒16 和保护筒17的内壁相焊接,通过弹簧18的设置,为支撑筒3起到了拉扯的作用,使得支撑筒3能够稳定的位于两个挡板2之间,避免支撑筒3自行晃动,圆筒16的设置,使得圆杆一13在转动时不会带动弹簧18的顶端转动,避免弹簧18发生损坏,提高了弹簧18的使用寿命,支撑筒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二19,挡板2的顶部开设有与圆杆二19相适配的槽口20,通过圆杆二19和槽口20的配合使用,对支撑筒3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支撑筒3不会自行发生转动,提高了支撑筒3的稳定性,挡板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t形圆件21,通过t形圆件21的设置,为转板22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得转板22能竖直的位于挡板2的前侧,避免转板22自行发生转动,提高了转板22的稳定性,安装底板1顶部的前侧转动连接转板22,转板22正表面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二23,螺栓二23的后端贯穿至t形圆件21的内部并与t形圆件21螺纹连接,圆杆二19的表面环形开设有多个与螺栓二 23相适配的螺孔二24,通过螺栓二23和螺孔二24的配合使用,使得转板22 能与圆杆二19固定连接,继而使得支撑筒3在转动过后可以被限位,避免支撑筒3再次进行转动,提高了支撑筒3的稳定性。
2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旋转螺栓一5,使得螺栓一5 脱离与螺孔一6内腔的卡合,然后滑动滑杆4,可调节滑杆4的高度,然后再拧紧螺栓一5,使得螺栓一5再次与螺孔一6螺纹连接,若需要将安装底板1 安装在墙上时,使用者需要先拧下螺栓二23并转动转板22,使得转板22平放在安装底板1的顶部,然后向上拉伸支撑筒3,支撑筒3在向上运动时会带动圆杆一13和滑块14向上运动并拉伸弹簧18,直至滑块14可与弧槽15的内壁相卡合,而此时圆杆二19也会脱离槽口20的内腔,接着转动安装底板1,使得滑块14与弧槽15的内壁相卡合,然后转动转板22,使得转板22与圆杆二19的表面相贴合,最后拧紧螺栓二23,使得螺栓二23进入到螺孔二24的内腔并与螺孔二24的内壁螺纹连接,即可达到可调节高度和改变安装方向的目的。
29.综上所述:该大气扬尘智能预警装置,通过支撑筒3和滑杆4的配合使用,使得整体高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挡板2和圆杆一13的配合使用,使得支撑筒3可以转动,通过转板22的设置,使得转动后的支撑筒3可以被支撑和限位继而使得安装底板1的安装方向可改变,
即可达到可调节高度和改变安装方向的目的,解决大气扬尘预警装置一般都是安装在地面上,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大气扬尘预警装置安装在墙面上来达到最好的预警,现有大气扬尘预警装置的支架长度和安装方向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范围有局限性,不利于对扬尘进行预警的问题。
30.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