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公共路段停车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7966发布日期:2022-04-02 07:4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公共路段停车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管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公共路段停车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随着人均消费能力的提高,汽车似乎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由于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现在停车资源严重失衡,各地方由“停车难”导致的“停车乱”现象随处可见,为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利用城市公共路段的空闲路面进行停车成为了大部分车主的选择。但是,目前对城市公共路段的空闲路面进行管理较为匮乏,导致车主可能长时间停占路面,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进一步恶化了停车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公共路段停车管理装置,用于实现对公共路段的停车路段进行管理,避免在公共路段不良停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公共路段停车管理装置,包括矩形的停车路面,所述停车路面靠近四边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升降槽口,所述升降槽口内部固定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顶板、挡板和至少一升降装置,所述顶板固定于所述挡板上端,且所述顶板的形状与所述升降槽口的开口形状一致,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端,所述升降装置下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槽口的底端内壁,当所述升降装置降至最低时,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停车路面平齐,当所述升降装置升至最高时,所述顶板的离地高度为40cm;
5.所述停车路面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四个红外感应装置和固定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停车位置,每个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开设有红外感应口,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停车路面相对设置的两个顶角处,设置在同一顶角的两个红外感应装置的所述红外感应口的朝向互相垂直,各所述红外感应口的朝向与相应所述升降槽口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杆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拍摄停放车辆的摄像组件,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报警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升降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所述摄像组件和所述报警装置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挡板下端的两侧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摄像组件包括转动电机、轴套、旋转底座和摄像头,所述转动电机远离输出轴一端嵌于所述固定杆的上端,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轴套嵌设于所述旋转底座的下端,所述摄像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的外侧壁。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指示灯组,所述指示灯组包括至少一指示灯泡,所述指示灯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9.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防水圈。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圈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11.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12.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由高强度抗压材料制作而成。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在停车路面上端的两个顶角处分别设置两对红外感应装置,通过红外感应器感应停车位置,当停车位置不当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报警装置报警,避免不良停车;在停车路面靠近四边的边缘处设置升降槽口,并在升降槽口内设置升降组件,使得停车路面在空闲时间段且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车辆的停车位置正确时控制升降组件升起,对车辆进行外部防护。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摄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停车路面;2、升降槽口;3、升降组件;31、顶板;32、挡板;33、升降装置;34、防水圈;4、红外感应装置;5、固定杆;51、红外感应口;6、摄像组件;61、转动电机;62、轴套;63、旋转底座;64、摄像头;7、报警装置;8、控制装置;9、指示灯组。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城市公共路段停车管理装置,包括矩形的停车路面1,停车路面1靠近四边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升降槽口2,升降槽口2内部固定设置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顶板31、挡板32和至少一升降装置33,顶板31固定于挡板32上端,且顶板31的形状与升降槽口2的开口形状一致,挡板32固定于升降装置33上端,升降装置33下端固定于升降槽口2的底端内壁,当升降装置33降至最低时,顶板31的上端面与停车路面1平齐,当升降装置33升至最高时,顶板31的离地高度为40cm;
21.停车路面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四个红外感应装置4和固定杆5,红外感应装置4用于感应停车位置,每个红外感应装置4均开设有红外感应口51,红外感应装置4均设置在停车路面1相对设置的两个顶角处,设置在同一顶角的两个红外感应装置4的红外感应口51的朝向互相垂直,各红外感应口51的朝向与相应升降槽口2的延伸方向平行;固定杆5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拍摄停放车辆的摄像组件6,固定杆5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报警装置7和控制装置8,升降装置33、红外感应装置4、摄像组件6和报警装置7均电连接控制装置8。
22.本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4的最大感应距离和停车路面1的长度一致。避免红外感应装置4感应距离过长造成发送至控制装置8的红外感应数据异常。本技术方案在停车路面1上端的两个顶角处分别设置两对红外感应装置4,通过红外感应器感应停车位置,当停车位置不当时通过控制装置8控制报警装置7报警,避免不良停车;在停车路面1靠近四边的
边缘处设置升降槽口2,并在升降槽口2内设置升降组件3,使得停车路面1在空闲时间段且红外感应装置4感应到停车位置正确时控制升降组件3升起,对车辆进行外部防护。
23.优选的,升降装置33为液压缸,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与挡板32下端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将活塞杆固定连接挡板32下端的两侧,使得液压缸可以通过活塞杆推动挡板32进行上下移动。
24.优选的,如图3所示,摄像组件6包括转动电机61、轴套62、旋转底座63和摄像头64,转动电机61远离输出轴一端嵌于固定杆5的上端,轴套62套设于转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上,轴套62嵌设于旋转底座63的下端,摄像头64固定设置在旋转底座63的外侧壁。通过设置转动电机61、轴套62、旋转底座63和摄像头64,使得转动电机61根据控制装置8发送的控制信号运行,从而通过输出轴带动轴套62转动,进而通过轴套62带动旋转底座63和摄像头64水平旋转,使得摄像头64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拍摄到车辆的全方位影像。
25.优选的,固定杆5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指示灯组9,指示灯组9包括至少一指示灯泡,指示灯组9电连接控制装置8。当停车路面1不能停车时,指示灯组9显示为绿色,指示车辆通过;当停车路面1能停车时,指示灯组9显示为红色,指示车辆可以停车。
26.优选的,顶板31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防水圈34。通过在顶板31的外侧壁固定设置防水圈34,使得顶板31的上端面与停车路面1平齐时,顶板31与停车路面1能够密封防水,避免停车路面1上的积水流入升降槽口2内,影响升降组件3使用寿命。
27.优选的,防水圈34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28.优选的,报警装置7为声光报警器。通过使用声光报警器,使得对使用者的不良停车的报警提醒更加明显。
29.优选的,挡板32由高强度抗压材料制作而成。通过使用高强度抗压材料制成挡板32,提升了挡板32的抗压性能,避免挡板32被车辆误撞而直接损坏,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耐用性。
30.工作原理:
31.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8内部预设有控制程序和计时器,计时器用于计时,当前时刻到达预设的路面繁忙时间段时,若车辆驶入红外感应装置4的感应范围内,则控制摄像组件6拍摄当前车辆的全方位影像,根据全方位影像判断车辆是否停放在停车路面1上,若车辆此时停放在停车路面1上,则控制报警装置7报警,提醒车辆此时无法停车;当前时刻不处于路面繁忙时间段,即当前时刻处于空闲时间段时,若车辆驶入红外感应装置4的感应范围内,则根据四个红外感应装置4在一分钟后的红外感应数据判断是否停车正确:若四个红外感应数据均表明停车正确,则控制升降组件3升起,对车辆进行外部防护;若四个红外感应数据表明停车不当时,则控制报警装置7报警,提醒车辆停车不当,同时控制升降组件3降至最低。当车辆需要驶出停车路面1时,只需要将车辆缓慢启动,使得车辆在一个红外感应装置4的感应范围内,此时控制装置8在接收到停车不当的红外感应数据后会控制升降组件3降至最低,然后车辆可以驶出停车路面1。
3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