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文档序号:29412540发布日期:2022-03-26 12:1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1.本发明属于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指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智能化的应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数据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城市运行体征是通过数据进行量化表现出来的,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各部门有关城市运行体征的数据,可帮助城市管理者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最终对城市体征的量化形态进行管理,而城市交通资源则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3.公开号为cn107945086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物理硬件平台、数据存储平台、分析计算平台、消息队列平台、数据缓存平台、检索平台、系统支撑平台、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外协议接口平台、业务开发平台、运维与监控平台。本发明建立了一体化的数据存储处理环境,能够将分析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性环境中分离出来,将分散的、重复的、难于访问的操作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的、有价值的知识数据,为不同来演的数据提供一致的数据视图,将不同介质、不同组织方式的数据集成转换成为一个一致的分析型数据环境。
4.在实际生活中,火车站/高铁站是人流量极其庞大的地方,而在火车站/高铁站也经常出现打车难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解决火车站/高铁站打车难的情况。
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登录验证模块、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信息推送模块、定位模块以及资源分配模块;
8.所述登录验证模块,用于出租车司机进行个人信息的注册以及登录系统;
9.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获取城市的交通数据;
10.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信息收集模块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11.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信息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向出租车发送分配信息,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z1:当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数量充足时,则对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按照出租车距离火车站/高铁站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则表示出租车的优先级越高;
13.步骤z2:根据优先级,按照出租车的需求量通过信息推送模块向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出租车司机在线对确认信息进行确认后,则表示接受前往火车站/高铁站,若出租车司机拒绝提示信息,则继续向优先级靠后的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
14.步骤z3:当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数量不足时,则首先向半径hr范围内所有的闲时状态的出租车发送确认信息;然后再获取半径hr范围以外的经营状态为营业状态,且目的地在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的所有出租车信息,并将所有出租车按照预计到达时间的先后进行优先级排序;
15.步骤z4:向优先级排序靠前的出租车司机优先发送确认信息,出租车司机在线对确认信息进行确认后,则表示接受订单结束后前往火车站/高铁站,若出租车司机拒绝提示信息,则继续向优先级靠后的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
16.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交通数据包括人流量数据和车流量数据。
17.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人流量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8.对城市内的所有火车站/高铁站的站点进行标记;然后获取每个火车站/高铁站的火车/高铁的车次信息,同时获取停靠站点的时间,并按照车辆停靠站点的时间对车辆进行依次排序,并标记为i,再将停靠时间标记为tki,同时获取在该站点的下站人数,将人数标记为rsi;获取车辆离开站点的时间,将离开站点的时间标记为tli。
1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流量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0.将火车站/高铁站为中心,半径为hr的范围进行标记;通过定位模块获取半径为hr范围内的所有出租车的经营状态,经营状态分为闲时状态和营业状态,并对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位置进行标记,将出租车标记为j;获取闲时状态的出租车距离火车站/高铁站的距离,并将距离标记为jlj;将经营状态为营业状态,且目的地在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标记为k,并将出租车的预计到达时间标记为ytk。
21.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信息分析模块的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2.根据人流量数据,通过公式获得半径hr,其中r0为系统预设初始半径,r0>0;ai为系统因子,且0≤ai≤1;rs0为系统预设人流量基数,然后对出租车需求量进行分析。
23.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出租车需求量的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4.步骤f21:获取火车站/高铁站的出租车乘坐口的数量,并将火车站/高铁站的出租车乘坐口的数量记为s,每个出租车乘坐口的标准容客量记为rk;
25.步骤f22:通过公式获得出租车需求量cs,并对cs的值进行取整,获取cs的值的整数部分,即为出租车的实际需求量;
26.步骤f23:将cs的值的整数部分与半径hr范围内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进行比较,当cs的值的整数部分≤半径hr范围内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时,则判定火车站/高铁站范围内出租车数量充足;当cs的值的整数部分>半径hr范围内经营
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时,则判定火车站/高铁站范围内出租车数量不足;并将比较结果发送至资源分配模块。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信息分析模块对人流量数据和车流量数据的分析,从而模拟获得火车站/高铁站在车辆靠站时对出租车的需求量;再通过将需求量与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进行比较,进而判定火车站/高铁站范围内出租车数量是否充足,从而做到提前预警和解决火车站/高铁站打车难的问题,然后通过资源分配模块,根据信息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对出租车资源进行分配,当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数量充足时,则对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按照出租车距离火车站/高铁站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则表示出租车的优先级越高;根据优先级,按照出租车的需求量通过信息推送模块向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出租车司机在线对确认信息进行确认后,则表示接受前往火车站/高铁站,若出租车司机拒绝提示信息,则继续向优先级靠后的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当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数量不足时,则首先向半径hr范围内所有的闲时状态的出租车发送确认信息;然后再获取半径hr范围以外的经营状态为营业状态,且目的地在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的所有出租车信息,并将所有出租车按照预计到达时间的先后进行优先级排序;向优先级排序靠前的出租车司机优先发送确认信息,出租车司机在线对确认信息进行确认后,则表示接受订单结束后前往火车站/高铁站,若出租车司机拒绝提示信息,则继续向优先级靠后的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通过本发明能够使得当火车站/高铁站人流量增加时,快速缓解火车站/高铁站打车难的问题,节约了乘客的大量等待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登录验证模块、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信息推送模块、定位模块以及资源分配模块;
31.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获取城市的交通数据,交通数据包括人流量数据和车流量数据;
32.所述人流量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r1:对城市内的所有火车站/高铁站的站点进行标记;
34.步骤r2:获取每个火车站/高铁站的火车/高铁的车次信息,同时获取停靠站点的时间,并按照车辆停靠站点的时间对车辆进行依次排序,并标记为i,其中i=1,2,
……
,n,n为整数;并将停靠时间标记为tki,并获取在该站点的下站人数,将人数标记为rsi;
35.步骤r3:获取车辆离开站点的时间,并将离开站点的时间标记为tli;
36.步骤r4:将步骤r1-r3获取到的数据发送至信息分析模块;
37.所述车流量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rr1:将火车站/高铁站为中心,半径为hr的范围进行标记;
39.步骤rr2:通过定位模块获取半径为hr范围内的所有出租车的经营状态,经营状态分为闲时状态和营业状态,并对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位置进行标记,将出租车标记为j,其中j=1,2,
……
,m,m为整数;
40.步骤rr3:获取闲时状态的出租车距离火车站/高铁站的距离,并将距离标记为jlj;
41.步骤rr4:将经营状态为营业状态,且目的地在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标记为k,并将出租车的预计到达时间标记为ytk;其中k=1,2,
……
,p,p为整数;
42.步骤rr5:将步骤rr1-rr4获取到的数据发送至信息分析模块。
43.所述登录验证模块用于出租车司机进行个人信息的注册以及登录系统,个人信息的注册过程包括:用户进入登录验证模块,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输入,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以及用户的正面脸部照片,然后进行用户注册,并自动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与系统进行绑定;用户注册完成后,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发送至云平台进行保存;用户通过登录验证模块进行验证登录,从而进入系统,登录系统的过程具体包括: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输入登录验证模块,然后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进行输入,从而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成功后进入系统。
44.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信息收集模块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f1:根据人流量数据,通过公式获得半径hr,其中r0为系统预设初始半径,r0>0;ai为系统因子,且0≤ai≤1;rs0为系统预设人流量基数;
46.步骤f2:获取对出租车需求量的分析,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7.步骤f21:获取火车站/高铁站的出租车乘坐口的数量,并将火车站/高铁站的出租车乘坐口的数量记为s,每个出租车乘坐口的标准容客量记为rk;
48.步骤f22:通过公式获得出租车需求量cs,并对cs的值进行取整,获取cs的值的整数部分,即为出租车的实际需求量;其中β为系统因子,且0<β≤1;
49.步骤f23:将cs的值的整数部分与半径hr范围内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进行比较,当cs的值的整数部分≤半径hr范围内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时,则判定火车站/高铁站范围内出租车数量充足;当cs的值的整数部分>半径hr范围内经营状态为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时,则判定火车站/高铁站范围内出租车数量不足;并将比较结果发送至资源分配模块;
50.步骤f3:将步骤f1-f2的分析结果发送至资源分配模块。
51.通过信息分析模块对人流量数据和车流量数据的分析,从而模拟获得火车站/高铁站在车辆靠站时对出租车的需求量;再通过将需求量与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闲时状态的出租车数量进行比较,进而判定火车站/高铁站范围内出租车数量是否充足,从而
做到提前预警和解决火车站/高铁站打车难的问题。
52.所述系统因子ai与车辆到达时间的间隔时长反相关,即tki与tk
i+1
的间隔时间越长,ai的值越小。
53.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信息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向出租车发送分配信息,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54.步骤z1:当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数量充足时,则对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按照出租车距离火车站/高铁站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则表示出租车的优先级越高;
55.步骤z2:根据优先级,按照出租车的需求量通过信息推送模块向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出租车司机在线对确认信息进行确认后,则表示接受前往火车站/高铁站,若出租车司机拒绝提示信息,则继续向优先级靠后的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
56.步骤z3:当半径hr范围内的出租车数量不足时,则首先向半径hr范围内所有的闲时状态的出租车发送确认信息;然后再获取半径hr范围以外的经营状态为营业状态,且目的地在火车站/高铁站半径hr范围内的所有出租车信息,并将所有出租车按照预计到达时间的先后进行优先级排序;
57.步骤z4:向优先级排序靠前的出租车司机优先发送确认信息,出租车司机在线对确认信息进行确认后,则表示接受订单结束后前往火车站/高铁站,若出租车司机拒绝提示信息,则继续向优先级靠后的出租车司机发送确认信息。
58.上述公式均是去除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和预设阈值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或者大量数据模拟获得。
59.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