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08449发布日期:2022-07-01 22: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灾害预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设备以及对应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针对灾害预警的准确方法,是监测设备直接监测相关物理量,当相关物理量超过阈值或发生变化时,将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传输至中心服务器,最后将预警信息传输至预警接收端。
3.现有的灾害预警方案中,预警接收端在接收到预警信息直接进行预警警报。但是受限于网络传输的延迟、服务器能力、推送能力、网络拥塞等客观条件,预警信息可能会延迟收到,且延迟收到的时间可能为几秒钟、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更长。当传输延迟很长时,导致灾害已经对本地产生影响后收到预警信息,此时若进行预警播报,会误导公众认为正在有灾害发生,造成错误信息提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方法及设备,旨在解决在现有预警信息延迟后的分类处理问题。
5.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6.预警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预警信息的发送端延迟、根据所述接收时间和所述发送时间确定传输延迟以及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预警时间判断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发送端延迟、所述传输延迟以及所述理想预警时间的关系,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为有效预警或者失效预警。优选地,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包括: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理想预警时间;若存在,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获取所述理想预警时间;否则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所述理想预警时间。
7.优选地,所述预警信息中存在的理想预警时间为所述预警信息的发送端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的。
8.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所述有效预警播报模块被配置为:确定被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有效预警的预警信息的播报方式,并采用所述播报方式对所述预警信息进行播报;所述播报方式与播报所述预警信息的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相关。
9.优选地,所述有效预警播报模块包括:根据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设置不同的提示方式或多种提示方式的组合。
10.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失效预警判断模块;所述失效预警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对
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失效预警的预警信息进行分类。
11.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失效预警处理模块;所述失效预警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失效预警判断模块分类后的所述失效预警进行分类处置。
12.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记录模块;所述记录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记录规则记录所述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接收到的预警信息。
13.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阈值判断模块;所述阈值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的严重程度和/或灾害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达到预警阈值。
14.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5.获取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根据所述接收时间和所述发送时间确定传输延迟;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以及获取所述预警信息的发送端延迟;根据所述传输延迟、所述理想预警时间以及所述发送端延迟的关系,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为有效预警或者失效预警。优选地,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包括: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理想预警时间;若存在,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获取所述理想预警时间;否则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所述理想预警时间。
16.优选地,所述预警信息中存在的理想预警时间为所述预警信息的发送端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的。。
17.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被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有效预警的预警信息的播报方式,并采用所述播报方式对所述预警信息进行播报;所述播报方式与播报所述预警信息的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相关。
18.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设置不同的提示方式或多种提示方式的组合。
19.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失效预警的预警信息进行分类。
20.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失效预警判断模块分类后的所述失效预警进行分类处置。
21.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记录规则记录所述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接收到的预警信息。
22.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的严重程度和/或灾害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达到预警阈值。
23.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步骤。
24.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
25.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的方法。
2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灾害预警信息因系统延迟、传输延迟等而造成的
信息延迟带来的信息播报误导的问题。且具有应用范围广的优点,适用于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
27.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29.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32.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3.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34.预警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此处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的接收端包括预警区域内的预警终端或者预警信息的接收服务器。具体而言,预警信息的接收端包括专用预警接收终端、物联网喇叭、web平台、数据服务、移动app、短信、智能外呼、手机以及电视等各种软硬件电子接收端。此处的接收时间优选的该预警信息接收模块所在的服务器或预警终端所确定的接收时间。此处的发送时间可以是该预警信息的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此处的发送端即本段前述服务器或预警终端的通信对端。为了计算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的一致性,该系统需要时间同步,即采用的外部ntp时间或者系统内部的统一时间,优选采用ntp时间进行时间同步。
35.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被配置为计算或获取与预警信息相关的多个时间,包括:发送端延迟,即发送端用于转发或发送该预警信息的时间开销,其与发送端的处理能力、推送能力相关,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定值;在理想情况下,发送端延迟可以被设置为0;传输延迟,即根据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所确定的在传输过程的时间开销,其主要包括链路上的传输时间;理想预警时间,即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或影响到预警区域的时间,其计算方式将在后文详述。
36.预警时间判断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理想预警时间、传输延迟以及发送端延迟的关系,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为有效预警或者失效预警。当传输延迟加发送端延迟大于理想预警时间时,该灾害本身的破坏影响已经到达预警区域,预警信息已经无法提前预警,此时预警信息会被确定为失效预警。反之,传输延迟加发送端延迟小于理想预警时间时,则仍有有效预警时间,该预警信息能够实现预警效果,则为有效预警。
37.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滑坡、山洪或泥石流、崩塌等。
38.以上的功能模块,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例如:上述预警信息接收模块、预警信息计算模块和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中实现相应的功能。
39.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能够识别出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的有效性,并根据确定出的有效预警或者失效预警的进一步处理提供基础。
40.为方便表述,此后使用总通信延迟指代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包括: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理想预警时间;若存在,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获取所述理想预警时间;否则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等得到所述理想预警时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灾害的传播速度是指灾害中造成破坏或影响的物理量的传播速度,例如当灾害类型为地震时,灾害的传播速度主要指地震横波的传播速度。本实施方式中的理想预警时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包括在预警信息的接收端直接进行计算,具体地,理想预警时间可以依据灾害的类型、灾害发生地离预警目标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理想预警时间。
41.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理想预警时间也可以通过预警信息的发送端,例如服务端进行计算,计算方式可以预警信息的发送端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的类型、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的,并随着预警信息一起发送。此时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进行直接获取即可。接收端对于理想预警时间的计算仅在预警信息中不包含理想预警时间时才被触发。
42.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所述有效预警播报模块被配置为:为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有效预警的预警信息确定播报方式,并采用所述播报方式对所述预警信息进行播报;所述播报方式与播报所述预警信息的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相关。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接收有效预警并播报有效预警中的预警信息,其中预警时间为理想预警时间减去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之后的实际预警时间,即以实际预警时间进行播报,其中,针对地震或滑坡等实现“秒”级响应的自然灾害,使用实时倒计时的播报方式进行。以播报所述预警信息的设备为智能终端为例,当智能终端的硬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声音模块和振动模块且软件功能包括驱动上述硬件模块的功能时,对应的播报方式可以包括弹窗报警、声音报警和振动报警。
43.弹窗报警可以包括采用用户图形界面方式在所述预警信息中预警事件影响预警区域前、影响预警区域时和影响预警区域后呈现不同的界面。例如:以预警事件为地震为例,在地震波到达预警区域前,弹窗显示配合倒计时声音一起同步进行报警,弹窗动态显示地震横波即将到达本区域的倒计时。地震横波已到达的报警,即地震横波到达本区域时及之后的报警,弹窗文字显示地震横波已到达,地震横波到达的过程中,地震横波对本地持续有影响。
44.声音报警可以包括采用声音方式播放提示音、实时倒计时和预警信息语音播报中
的一者或至少两者的组合。内容包括地震预警倒计时时间和地震波到达后播报横波到达提示音,声音报警单元的播报内容也可以增加震中位置、预警震级和震感描述,具体包括:
45.实时倒计时:动态倒计时播报地震横波还有多长时间到达本区域(实际地震预警时间),声音报警单元播报的倒计时的秒数与弹窗单元在倒计时播报中的倒计时数字同步,声音报警单元在进行实时倒计时时可以为纯数字倒计时,可以为数字倒计时配合声音提示烈度(嘀或嘀嘀声),即通过信息提示音提示地震影响程度,也可以为语音插播和数字倒计时的混合播报,此时语音插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震中位置、预警震级和震感描述等信息。实时倒计时的具体过程例如:
46.例1:叮咚,20、18、16、14、12、10、9、8、
……
1呜呜呜
……

47.例2:叮咚,20嘀18
……
嘀12嘀10嘀9嘀8
……
嘀3嘀2嘀1呜呜呜
……

48.例3:叮咚,20嘀嘀18
……
嘀嘀12嘀嘀10嘀嘀9嘀嘀8
……
嘀嘀3嘀嘀2嘀嘀1呜呜呜
……

49.例4:在例1至例3中可以播报语音插播包:xx(例如四川长宁)附近地震,xx区(例如武侯区)将震感xx(轻微、较强、强烈),注意避险。
50.例5:地震横波已到达:一定秒数(例如10秒)的不间断的呜呜呜声。
51.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效预警播报模块包括:根据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设置不同的提示方式或多种提示方式的组合。用户根据不同的预警信息选择一种播报方式或者设置多种播报方式的组合。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提及的多种提示方式可以混合使用和同时使用,其提示方式的组合方式可以为用户预设或者根据一定的规律自动生成。
52.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失效预警判断模块;所述失效预警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失效预警的预警信息进行分类。失效预警也存在多种情况,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例如:若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减去理想地震预警时间的结果小于一定阈值(例如1分钟),则可以提示预警信息,目的在于及时告知用户,甚至可以对延迟的情况进行告知。若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减去理想地震预警时间的结果大于一定阈值(例如1分钟),则可以不用再进行提示,而将其存入预警记录,用户可回溯查看。
53.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失效预警处理模块;所述失效预警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失效预警判断模块分类后的失效预警进行分类处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失效预警的实际概念是指实际预警时间计算值小于0的预警信息,针对此类预警信息也进行分类,对其中部分类别的预警信息进行提示。当实际预警时间的计算值小于零且在一定范围内时(例如大于-1分钟),可以仅显示信息以告知用户已发生的地震的相关信息和对用户所在区域的影响情况,此时仅弹窗单元进行弹窗和/或消息通知,声音报警单元不参与预警过程,若有振动单元,振动单元也不工作。当实际预警时间的计算值小于一定时间(例如,-1分钟)时,不进行预警也不进行提示,弹窗和声音报警单元均不工作。
54.有效预警播报模块和失效预警处理模块中的弹窗报警、声音报警和振动报警所调用的硬件模块可以为共用的,也可以是独立的,具体根据产品型号及需求的不同进行适配。
55.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记录模块;所述记录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记录规则记录所述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接收到的预警信息。预警信息
的存储与预警信息的处理不存在时间先后关系,可以先处理再存储,也可以先存储再处理。此处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播报、滤除、分类等操作。
56.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阈值判断模块;所述阈值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的严重程度和/或灾害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达到预警阈值。系统通过阈值判断模块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的严重程度对预警信息进行分类。对于灾害的严重程度较大的预警信息,即严重程度超过预警阈值的预警信息,则阈值判断模块根据系统中的处理逻辑将该预警信息流转至系统中其他模块进行处理。对严重程度未超过预警阈值的预警信息,对其进行滤除或弱提示处理,并将其记录至记录模块中。以灾害为地震为例:当预警信息中灾害的严重程度包括预警震级阈值和/或预估烈度。此处的其他模块包括根据处理逻辑在阈值判断模块之后的模块,例如当阈值判断模块设置于预警信息接收模块和预警信息计算模块之间时,对严重程度未超过预警阈值的预警信息会经过预警信息接收模块处理,并不再触发预警信息计算模块。同理,当阈值判断模块设置于预警信息计算模块和预警时间判断模块之间时,对严重程度未超过预警阈值的预警信息在不会再触发预警时间判断模块。但该严重程度未超过预警阈值的预警信息依然会被记录模块处理,还会根据设置对其进行滤除或弱提示。在此对弱提示的方法不做限定,可以是直接记录存储、弹窗提示或通知栏提示等其他弱提示方式。
57.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地震场景为例,该系统较为完整地包括了以上列举的各种模块,包括:
58.预警信息接收模块,预警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灾害预警信息,预警信息接收模块记录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预警信息接收模块从服务器端获取灾害预警信息的发送时间或根据预警信息中的时间信息例如时间戳等获取从对端的发送时间;
59.预警信息计算模块,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预警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的灾害预警信息计算灾害影响情况(例如,地震对应预估烈度)/预警等级以及预警时间,具体地,实际预警时间的计算过程为: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获取发送端的发送端延迟;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预警信息发送时间计算预警信息传输延迟;以及预警时间算法模型,获得理想灾害预警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其还可以包括获取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端延迟,此时实际预警时间需要综合接收端延迟进行修正或调整。
60.阈值判断模块,阈值判断模块内存储有触发阈值,在地震预警场景中,触发阈值包括预警震级阈值和预估烈度阈值,阈值判断模块判断计算出的预警信息中的预警震级是否达到预警震级阈值,和/或判断计算出的预警信息中的预估烈度是否达到预估烈度阈值,若未达到阈值则将地震预警信息存储至记录模块中,若达到阈值则触发预警时间判断模块;
61.预警时间判断模块,预警时间判断模块判断理想地震预警时间和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之间的大小,若理想地震预警时间大于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则判断为有效预警;若理想地震预警时间小于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则判断为失效预警。
62.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接收有效预警并播报有效预警的地震预警信息,其中预警时间为理想预警时间减去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后的实际预警时间,即以实际预警时间进行倒计时播报,并将实际地震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地震预警信息的存储与有效预警播报之间不存在时间先后关系,可以先播报再存储,也可以先存储再播报。
63.失效预警判断模块,失效预警判断模块接收失效预警信息并对失效预警的预警时间进行判断,若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减去理想地震预警时间的结果大于一定阈值(例如,1分钟),则不显示失效预警,直接将地震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若发送端延迟与传输延迟的和减去理想地震预警时间的结果小于一定阈值(例如,1分钟),则提示预警信息,重点为了及时告知用户,甚至可以对延迟的情况进行告知;
64.失效预警处理模块,失效预警处理模块接收经过判断后需要提示的失效预警并将失效预警对应的地震预警信息进行提示,并将地震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以及
65.记录模块,记录模块储存地震预警信息。
6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若预警接收模块接收的预警信息中包含预估烈度信息,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此时仅计算理想预警时间和传输延迟,发送端延迟为获取的而非计算的,且此时阈值判断模块与预警信息计算模块的位置可进行调换,即阈值判断模块位于预警信息接收模块与预警信息计算模块之间。
67.以上的功能模块,同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例如:上述预警信息接收模块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中实现相应的功能。
68.以上多个实施方式主要以地震灾害进行了举例,以下分别针对地震以外的其他灾种,通过参数调整以实现延迟播报的实施方式。
69.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报警是通过针对灾害特性布设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测报警,其监测原理分别为:
70.滑坡灾害通过裂缝计、gnss、雨量计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裂缝计的原理是将仪器通过探测线布设在裂缝的两端,监测裂缝的形变,当发生滑坡时,裂缝形变拉长探测线或拉断探测线,当探测线被拉长一定长度突然被拉断后,则认为该位置发生滑坡;此外,探测线的变化速度及变化的加速度达到某一阈值时,反映了裂缝形变的速度,也可分析为该位置的滑坡风险。
71.泥石流通过断线仪、泥水位计、雨量计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断线仪包括钢缆,钢缆设置在河道沟槽两侧,当发生泥石流时,河道上设置的探测线被冲断,被冲断的瞬间表示为该位置实际发生泥石流的时间。
72.山洪通过水位计、雨量计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水位计监测山洪沟道水位,当水位高过某一阈值或水位的上涨速度超过某一阈值时,即表示山洪已经发生。
73.当以上灾害发生时,监测仪器监测到灾害特征数据,中心服务器或监测仪器将灾害报警信息传输至预警信息接收模块,预警信息接收模块获取断线仪或裂缝计等监测仪器记录的预警时刻。在此对预警信息接收模块的获取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通过中心服务器接收,也可以是直接接收且本地报警。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灾害发生位置以及预估的灾害的传播速度计算预警时间,预警时间即灾害还有多久到达预警区域。阈值判断模块根据预警信息判断地质灾害预警等级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阈值,预警时间判断模块计算理想灾害预警时间以及总通讯延迟的大小关系,通过理想灾害预警时间以及总通讯延迟的关系进行播报;若未超过阈值则将预警信息存储至记录模块中;前述过程与地震预警播报过程类似,仅是参数进行了改变,在此不赘述。
74.在此对灾害发生时的监测报警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滑坡发生在山体的顶部或腰部
时,目标区域通常是在山脚下,因此滑坡发生时,利用电波比滑坡滑动速度快的原理,能够提前通知山脚下的用户尽快撤离;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位置在上游位置时,目标区域在下游位置时,因此在泥石流或山洪发生时利用电波比泥石流或山洪的速度快的原理,能够提前通知目标区域进行预警。
75.泥石流和山洪等灾害发生时的监测位置与人员所在的目标区域有一定距离,具体预警时间的计算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构造等的预估平均流速确定;此外,若倒计时预警播报和地震预警播报过程相同,可能会造成倒计时较长的问题,因此在泥石流和山洪的预警过程中,若实际预警时间超过一定时间(例如100秒),则在接收时刻立即直接提示用户,并在一定时间(例如100秒)内进行倒计时提示。若实际预警时间未超过一定时间(例如100秒),则可参考地震预警播报过程。
76.滑坡的预警信息包括灾害类别、灾害点位置、预警/风险等级。滑坡发生后预警时间短,参考地震预警播报过程即可。
7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78.s01、获取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
79.s02、根据所述接收时间和所述发送时间确定传输延迟;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以及获取所述预警信息的发送端延迟;
80.s03、根据所述传输延迟、所述理想预警时间以及所述发送端延迟的关系,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为有效预警或者失效预警。
81.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理想预警时间,包括:判断所述预警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理想预警时间;若存在,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获取所述理想预警时间;否则所述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所述理想预警时间。
82.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警信息中存在的理想预警时间为所述预警信息的发送端根据预警信息中的灾害到达预警区域的距离、灾害的传播速度和系统响应延迟计算得到的。
83.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被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有效预警的预警信息的播报方式,并采用所述播报方式对所述预警信息进行播报;所述播报方式与播报所述预警信息的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相关。
84.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设备所配置的硬件模块设置不同的提示方式或多种提示方式的组合。
85.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预警时间判断模块确定为失效预警的预警信息进行分类。
86.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失效预警判断模块分类后的所述失效预警进行分类处置。
87.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记录规则记录所述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接收到的预警信息。
88.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预警信息中的灾害的严重程度
未达到预警阈值时,对所述预警信息进行滤除或弱提示,并不再触发除以下操作外的对所述预警信息的其他操作:根据预设记录规则记录所述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接收到的预警信息。
89.上述的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中功能模块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其有益效果也可以由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的对应部分推导得出。
90.以下分别针对不同的灾害的不同实施方式描述如下。
91.针对地震场景:
92.s1:(预警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地震预警信息,记录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并从服务器端获取地震预警信息的发送时间;
93.s2:(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地震预警信息计算预估烈度以及预警时间,其中预警时间通过理想预警时间、传输延迟以及发送端延迟计算得出,传输延迟是根据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系统发送时间计算得出;
94.s3:(阈值判断模块)将计算出的预警震级与预存的预警震级阈值进行比较,阈值判断模块还将计算出的预估烈度与预存的烈度阈值进行比较,若预警震级达到预警震级阈值和/或预估烈度达到烈度阈值,则进行s4步骤,若未达到则将地震预警信息和计算出的预估烈度、预警时间存储至记录模块中;
95.s4:(预警时间判断模块)判断理想地震时间与总通信延迟的大小关系,若理想地震预警时间大于总通信延迟,则判断为有效预警;若理想地震预警时间小于总通信延迟,则判断为失效预警;
96.s5-1:(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接收有效预警并播报有效预警的地震预警信息和预警时间,其中预警时间为理想预警时间减去总通信延迟后的实际预警时间,即以实际预警时间进行倒计时播报,地震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
97.s5-2:(失效预警判断模块)接收失效预警并对失效预警的预警时间进行判断,若总通信延迟减去理想地震预警时间的结果大于一定数值(例如1分钟),则不提示失效预警,直接将地震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若总通信延迟减去理想地震预警时间的结果大于零且小于一定数值(例如1分钟),则提示失效预警;
98.s5-2-1:(失效预警处理模块)接收结果判断后需要提示的失效预警并提示失效预警的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
9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若地震预警信息中本身包含预估烈度时,s2步骤中仅计算理想预警时间和总通信延迟,此时阈值判断步骤s3可与s2步骤调换位置,即先进行阈值判断,后进行预警时间的相关计算。当然,若地震预警信息中本身包含预估烈度和理想预警时间时,s2步骤中仅计算传输延迟,同时获取发送端延迟,此时阈值判断步骤s3亦可与s2步骤调换位置,即先进行阈值判断,后进行预警时间的相关计算。
100.仅有当该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方法应用于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系统时,才由括号中的功能模块作为执行主体。当方法与系统不对应设置时,以上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设备。
101.以下对其他灾害例如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实施方式举例如下。此三类自然灾害的监测原理类似,合并进行说明。
102.s1:预警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灾害预警信息,记录接收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并从服务器端获取灾害预警信息的发送时间;
103.s2:预警信息计算模块根据灾害预警信息计算预警等级和预警时间,其中预警时间根据理想灾害预警时间、传输延迟以及发送端延迟计算得出,传输延迟是根据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和系统发送时间计算得出;
104.s3:阈值判断模块将计算出的预警等级与预警等级阈值进行比较,若预警等级大于预警等级阈值,则进行s4步骤,若未达到灾害预警信息以及计算出的预警等级和预警时间存储至记录模块中;
105.s4:预警时间判断模块判断理想灾害预警时间与总通信延迟的大小关系,若理想灾害预警时间大于总通信延迟,则判断为有效预警;若理想灾害预警时间小于总通信延迟,则判断为失效预警;
106.s5-1:有效预警播报模块接收有效预警并播报有效预警的灾害预警信息和预警时间,其中预警时间为理想灾害预警时间减去总通信延迟后的实际预警时间,即以实际预警时间进行播报提示,灾害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
107.s5-2:失效预警判断模块接收失效预警并对失效预警的预警时间进行判断,若总通信延迟减去理想灾害预警时间的结果大于一定数值(例如1分钟),则不提示失效预警,直接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若总通信延迟减去理想灾害预警时间的结果大于零且小于一定数值(例如1分钟),则提示失效预警;
108.s5-2-1:失效预警处理模块接收判断后需要提示的失效预警并提示失效预警的灾害预警信息,灾害预警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中储存。
10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若灾害预警信息中本身包含本地影响等级时,s2步骤中仅计算理想预警时间、传输延迟,并获取发送端延迟,此时阈值判断步骤s3可与s2步骤调换位置,即先进行阈值判断,后进行预警时间的相关计算。当然,若地震预警信息中本身包含本地影响等级和理想预警时间时,s2步骤中仅计算传输延迟,并获取发送端延迟,此时阈值判断步骤s3亦可与s2步骤调换位置,即先进行阈值判断,后进行预警时间的相关计算。
110.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在一些情况中,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以片上系统型芯片形式用于移动设备;在一些情况中,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电路主板连接,用于服务器。
1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具有前述的电子设备,或该移动设备被配置有前述的程序。移动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手机)、便携式计算机(如笔记本电脑)、智能平板、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设备可以具有接收模块、处理器、扬声器、显示屏幕、振动马达等可以执行预警信息接收、预警信息处理和预警信息提醒的电子器件。
1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固定设备,该固定设备具有前述的电子设备,或该固定设备被配置有前述的程序。固定设备可以包括电视机、电子屏、智能家居、专用地震播报仪、室内地震播报系统、室外灾害播报系统、城市预警管理系统等,固定设备可以具有处理器、以及扬声器和\或显示屏幕等可以执行预警信息接收、预警信息处理和预警信息提醒的电子器件。
113.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的方法。
11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c、c++、java、shell和python等计算机语言中至少一者实现的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
11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11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方式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11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18.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