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

文档序号:31094620发布日期:2022-08-10 00: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基于城市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s2、基于栅格方法计算城市间的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s3、计算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过程如下:s11、根据百度迁徙数据来计算出行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tr
ab
=p
ab
×
s
a
×
1000(1)式中,tr
ab
为a市迁入b市的出行联系强度;p
ab
为a市迁入b市的迁徙分布数据;s
a
为a市迁移规模指数;s12、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分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1)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大小可以用平均灯光强度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nli为平均灯光指数;dn
i
为区域内第i级的灯光亮度;n
i
为区域内第i级的灯光亮度的像元总数;n为区域内所有的亮值像元总数;n
max
为最大灯光亮度。(2)经济联系强度利用城市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r
ab
为a城市与b城市的联系强度;k为引力常数,取k=1;p
a
、p
b
分别为两城市的城市规模,用平均灯光强度代替;l
ab
为两城市间的距离;n为距离衰减系数,取n=1;s13、将上述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的原始数据进行线形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式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s14、基于出行联系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cr
ab
=αtr
ab
+βer
ab
(5)式中,cr
ab
为城市群的综合联系强度;α、β为权重,α=β=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过程如下:s21:计算栅格时间成本,通行时间成本以出行栅格所需的时间来衡量;式中,t为通行时间成本,单位min;l为栅格单元边长,取1000m;v为通行速度,单位km/h;s22:可达性计算,将城市中心点作为耗费距离源点,耗费值作为耗费图层,计算每个栅格通过交通网络到达最近城市中心点所花费的时间;
式中,a
i
为可达性时间,单位min;t
i
为第i个栅格的耗费值,单位min;t
i+1
为第i+1个栅格的耗费值,单位min;n为栅格总数;s23、对交通可达性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用ct
ab
表示。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过程如下:s31、从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两方面入手,计算两者的耦合度;式中,c为耦合度,值在0-1之间,值越大表明二者发展越耦合,反之则发展越不耦合;cr
ab
和ct
ab
分别代表标准化后的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a、b为权重,a=b=0.5;k为调节系数,k=3;s32、引入相对发展度模型计算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为相对发展度,如果0≤e<0.8,则认为综合联系强度滞后,如果e≥0.8,则认为综合交通可达性滞后型。s33、根据耦合度的大小分为低度耦合、中度耦合和高度耦合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再依据相对发展度进一步划分为综合联系强度滞后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滞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包括:S1、基于城市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S2、基于栅格方法计算城市间的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S3、计算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等级。本发明采用上述评价方法,能够更加全面表征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与综合交通可达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卢霄娟 柳倩 郑诗禹 程思晨 王赛 马驰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2/8/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