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73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用报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途紧急报警系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身及财产的安全日益重视。这就需要有一快捷可靠的报警系统。申请号为8810004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报警系统,这种报警系统采用分级联网、有线、无线混合的方法,并进行计算机管理,使得该系统覆盖面较广,可供大量用户同时使用,报警时,用户报警终端通过有线方式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区域报警终端(或中心),然后区域报警终端(中心)通过无线电载波将上述报警信息发送给中心监视仪和警讯接收仪,以便采取应急措施。为了避免报警用户间的相互干扰,须将各区域报警终端间的无线电载波频率进行“分组”以便“错开”,避免相互竞争和干扰。然而,由于报警的用户很多特别是在同一组内可能同时有多起报警,要想避免干扰相当困难,有时会造成系统报警功能失效。另外,在上述系统中,用户报警终端之间采用多线制的硬件编码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工程复杂,花费大。如按期配备的规模来说,任何一个用户报警终端都需要40条编码线,即使是200户系统也需要30条编码线,这无论在经济上或工程上都给用户带来困难;(2)由于线路数量多,系统的可靠性明显降低,而可靠性对报警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述专利公开的报警系统中缺少应答功能,当用户按下报警器后,用户并不了解其信号是否真正发出以及报警中心是否真正收到报警信号。如果系统正好发生故障,那么报警信号将不能正常送到报警中心(例如急救中心),那将给用户带来重大损失。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报警系统包括包含至少一个指挥中心A1…Am例如消防指挥中心、公安指挥中心以及急救指挥中心的报警中心A,上述报警中心之间通过数据传输线相互联接,它们之间可进行信息或数据传输;
至少一个区域中心B1、B2…Bn,其中每一区域中心都与上述报警中心采用无线电方式进行通讯联系,以便向上述报警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和接收来自报警中心的指令信号;
至少一个多用户报警终端C1、C2…Ce,这些用户报警终端被分成许多组,每一组用户报警终端由一上述区域中心负责,它们与区域中心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并与其进行数据或信息传输,用户报警终端的报警信号由区域中心发送给报警中心;
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还包括一管理中心A′,该管理中心A′与上述报警中心的指挥中心通过数据传输线相连,并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而管理中心A′通过无线电信道控制方式与上述区域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即管理中心A′根据各区域中心的报警情况向区域中心发送最新的反映各信道使用情况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便区域中心使用空闲信道向报警中心报警;另外,管理中心A′定期向区域中心发送第一巡检指令,区域中心受到上述第一巡检指令后会向管理中心A′发送第三应答指令,管理中心A′可根据各区域中心发送应答指令的情况知道发生故障的区域中心编号。
更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区域中心与其所负责的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之间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的每一线路负责不同功能的信息传输,用户报警终端通过总线向区域中心发送编码的报警信号,当区域中心收到上述报警信号后向该用户报警终端发送第一应答信号,以便使用户报警终端确信区域中心已收到其发出的报警信号。
而且,当报警中心A收到由区域中心发送来的一用户报警终端的报警信号时,报警中心将发送一第二应答信号并通过区域中心转送给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使其确信报警成功。
同样,区域中心向所辖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发送第二巡检信号,以便检查出发生故障的终端。
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紧接报警系统的用户覆盖面较广,通常可达100万户,且系统的可靠性极高,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无线电信道传输和总线技术,减少了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成本。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报警终端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中心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区域中心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图2中的用户报警终端的工作流程图;
图6是图4中的区域中心的第一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图4中的区域中心的第二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工作流程图;
图8是图3中的报警中心的工作流程图;
图9是图1所示的报警系统的管理中心A′的工作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用户报警终端的报警时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报警系统的示意方框图。报警中心A由指挥中心A1…Am组成。指挥中心A1…Am以及管理中心A′由数据传输线AN相互连接,其中指挥中心A1…An分别负责相应类型的报警,例如,指挥中心A1负责消防报警,指挥中心A2负责急救报警,指挥中心A3负责匪警,这些指挥中心分别通过一通信控制器CC与主机相连,同时,它们可通过天线T′,采用信道控制技术与区域中心进行无线电信息交换。主机CC储有区域中心和用户报警终端的地址信息。管理中心A′负责巡检(以下要描述),并协调上述指挥中心A1…An的工作,同时告诉区域中心报警中心的信道使用情况。它也与一管理计算机SC相连,当然,也可与主机CC相连。区域中心B1…Bn分别负责一组报警终端的报警,并通过总线BUS例如四总线FBUS相连与它们相连,每一区域中心都有一无线电发射/接收装置,以便与指挥中心A1…Am和管理中心A′进行通信联系。例如区域中心B1通过四总线FBUS1与它负责的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C11…C1n相连。通常,可在一街道或一高层建筑内设立一区域中心,用户报警终端通常设在居民住房内。
当用户报警终端Cij发出报警信号例如火警信号或急救信号或匪警信号时,上述信号通过三总线FBUS送到负责该终端的区域中心,该区域中心一方面将上述报警信号通过无线电信道控制方式传送给指挥中心A1…Am和管理中心A′,同时向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Cij(i为报警终端的区域号,j为区域内的序号)发送第一应答信号,于是用户报警终端Cij内的指示信号告诉用户报警终端区域中心已收到它的报警信号。当报警中心A1…An收到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Cij的区域中心Bi发送来的报警信号,将根据报警信号的类型送到相应的是指挥中心A1…Am进行处理并送入与其相连的主机中,通过主机与相连的救护中心联系,以便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发送“第二应答信号”给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
在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中,由于覆盖范围广,通常区域中心B1…Bn数量多,为了解决区域中心B1…Bn与管理中心A′和指挥中心A1…An之间的通讯竞争与干扰,本发明采用信道控制技术。在本系统中,区域中心B1…Bn与管理中心A′和报警中心A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系时,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电信道被使用。其中一个为管理信道F′,其余为报警信道F1、F2…Fm,信道F有两大任务一是对所有的区域中心B1…Bn进行巡回检测;二是通知区域中心B1…Bn各报警信道的使用情况,以便区域中心采用空闲信道报警,从而加快报警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报警延误。平时,所有的区域中心都在F′通道与管理中心联系,接收管理中心的巡检指令和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区域中心在接收到管理中心A′的巡检指令后向管理中心发送一第三应答信号表示其能正常工作。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在二组巡检指令间送出,区域中心接收到上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后,将该信息送入其频率控制寄存器内,一旦其所辖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发出报警后,该区域中心将用空闲的信息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指挥中心A1…Am。例如,当系统设定的信道数为8时,信息状态指示信息的内容格式如下信息 F′ F1F2F3F4F5F6F7状态OO1 1 OO O1表示忙忙可用可用忙忙忙可用由上述信道内容,区域中心可知,信道F′、F1、F4、F5、F6被占用,F2、F3和F7为空间信息。
指挥中心A1…Am与管理中心A′之间通过数据传输线相互连接,当管理中心A′测得上述某一信道被占用后,则将上述原信道状态指示信息更改,如FA3信号被占用后,则上式信息格式改为F′ F1F2F3F4F5F6F7OO1 00001当然上述信道数可根据系统规模设定。通常如用户报警终端越多,信道数也越多。
当所有信道被占用后,如再有报警信号发生,则要“排队等候”。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报警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用户报警信号通过报警输入/互锁装置11发送到时序控制电路12,该电路含有一脉冲发生器在上述报警信号触动下输出一“点名”脉冲。发码控制电路13接收上述“点名”脉冲后,输出一控制信号给DTMF*编码发生器14以便DTMF*编码发生器向四总线FBUS发送报警信号,同时发码控制电路13向发信继电器15发送另一控制信号,使得发信继电器15接通,以便DTMF*编码发生器14发出的报警信号能发送给区域中心。上述发信继电器只有在用户报警时才接通。当DTMF*编码发生器14发出报警信号(编码信号)后,发送/应答显示器16会显示“报警”字样。另外,报警印证电路17在报警输入/互锁器11被用户报警后会留下报警印证,使用户或其他人知道报警输入/互锁装置11被报警过。
图3是本发明的区域中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总线控制器22通过总线FBUS接收来自用户报警终端发来的报警信号(编码信号),该报警信号以后将详细描述,同时又向用户报警终端发送应答信号。DTMF*编/解码器23采用加拿大敏迪公司的MT8880DTMF*编/解码器,它接收由总线控制器22发送来的报警信号将其编码后输入微处理器24,该微处理器24接收来自DTMF*编/解码器23输出的编码信号分别发出控制信号给声光报警器26、报警属性显示器27和报警器用户地址显示器28,同时微处理器24通过控制器29的开关继电器对无线电通信装置30进行频道(信道)选择,以便无线电通信装置30接收/发送信息,即它向上述报警中心发送报警信息,同时还可接收来自报警中心A的第二应答信号,另外,它也可与管理中心和各指挥中心通话,该通话是由报警测试通话功能按钮25控制的,上述通话和信息交换是由天线T1发送和接收的。
该区域中心的微处理器24有两个中央处理单元即第一中央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它们的功能和程序流程图以后将描述。
供电部分引用来对区域中心的器件供电,它还有备用电源,以便系统断电时使用。
图4是本发明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的结构方框图。如图4所示,由区域中心发来的信息(编码的报警信息)经标准八芯口41传送到无线电通讯部分接口42,该接口主要是继电器控制电路,进行PTT、VO1CE、TONE(应答)等信号线的控制切换。
无线电通讯部分接口42输出的信号输入到DTMF*编/解码器43中进行解码,解码后输入到微处理器44中,该微处理器采用INTEL8031单片机,它将上述解码过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分别发出控制信号给显示电路45、声光报警电路46以及收/发控制电路47,于是显示电路45会出现“测试”或“火警”或“匪警”或“急救”字样,声、光报警电路46含有并行寄存器、缓冲驱动器及蜂鸣电路,上述蜂鸣电路由一多谐振荡器(NE555)构成。当微处理器44向上述并行寄存器输入数据时,蜂鸣电路中的声、光电路被驱动。收/发控制电路47是用来控制无线电通讯设备47。无线电通讯设备47平时处于接收守候状态,当收到报警或测试信号时,则转为发射状态,以应答区域中心。键盘6向微处理器44输入设置时间或强制开机、关机或试验信号。而复位/消警键49通过微处理器实现复位/消警功能。当报警信号收到后,该键上的一个发光二极管闪亮,同时声光报警电路的蜂鸣器发出声音,按下该键,上述蜂鸣器停止发出声音,再按该键上述发光二极管熄灭,同时显示电路45上显示的用户报警终端的号码、属性均被复位,该中心重新处于值守状态。
供电部分50用来对管理中心A′和指挥中心A1…Am的器件进行供电。
管理中心与指挥中心结构相似。而微处理器内的功能并不相同,其微处理器的程序以后将要详细描述。
图5是本发明的用户报警终端的工作流程图。
步骤71,判断是否收到负责它的区域中心的巡检指令,如果有,则向区域中心发出应答指令,以告诉区域中心,本机工作正常。如没收到巡检指令,则进行步骤72;
步骤73,判断是否要报警,如需要报警,则进行步骤74;
步骤74,在允许报警时间段内(以后要描述)采用“码序排队”法向区域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步骤75,判断是否收到来自区域中心的第一应答信号,如果没有,则表明区域中心可能没有收到报警信号,必须再进行步骤74;
步骤76,如收到第一应答信号,则发送/应答显示器16中的应合指示灯“闪亮”,表明区域中心已收到该终端的报警信号;
步骤77,判断是否收到第二应答信号,如收到,则应答指示灯“常亮”,表明该终端发出的报警信号已被指定的指挥中心收到。反之,则等待第二应答信号;以及步骤78,用户进入对讲状态,它可与区域中心和指挥中心或管理中心进行对讲。
图6是本发明的区域中心的微处理器24第一中央处理单元CPU1的流程图,其中步骤81,接收管理中心A′采用F′信道发来的信号,这些信号包括巡检指令和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步骤82,判断管理中心A′是否巡检本机,如巡检过,则向管理中心A′采用F′信道发送应答信号,以便使管理中心A′知道本区域中心工作正常,如没有则进行步骤83;
步骤83,检查是否有用户报警终端报警,如有,则检查是否有空闲信道,反之则回到步骤81;
步骤84,检查是否有空闲信道,如没有,则排队等候,直至有空闲信道;如有空闲信道,则进行步骤85、86,将无线电通信装置调整到该空闲信道,以便向指挥中心A发送报警信号作好准备;
步骤87,是否收到报警中心A发来的应答信号,如没有则进行步骤88,反之则进行步骤89;
步骤88,判断是否报警超过设定的报警允许时间,如超过,则表明该区域中心发生“过障”,反之,则继续等候空闲信道;
步骤89,向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发出第一应答信号;以及步骤90;显示“报警成功”的信号;
图7是本发明的区域中心的微处理器24的第二中央处理单元CPU2的程序流程图,其中步骤101,通过总线FBUS向所辖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发出巡检指令;
步骤102,对所有用户报警终端的应答指令逐一检查,如某一终端没有应答,则置出“某终端出现故障”的显示信息;
步骤103,启动总线的“报警允许”周期(下面将要描述);
步骤104,是否收到用户报警终端的报警信号,如没有则进行步骤101,反之,则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105,给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第一应答”信号;
步骤106,根据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在空闲信道上向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报警;
步骤107,判断是否收到报警中心的应答信号,如没有收到,则进行步骤108,反之则进行步骤109;
步骤108,判断是否超时,如果没有超过设置的报警时间段(周期),则等待应答指示,反之则显示“故障”;
步骤109,置出“报警或功”字样;
步骤100,给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发送来自报警中心的“第二应答”信号;
步骤101,是否有复原,如没有,则判断是否“超时”,反之则返回。
图8是本发明的指挥中心的微处理器44的程序流程图,其中,步骤201,是否有来自区域中心的报警信号,步骤202,判断报警是否合法,如不合法,则再回到步骤201;
步骤203,通知管理中心A′,信道F′已经占中;
步骤204,应答报警的区域中心,也可通知管理中心应答;
步骤205,将报警信号的编码数据送入与之相连的主机,以便从主机中获息报警的用户报警终端的详细地址;
步骤206,进行声光显示,显示出报警用户的地址等情况;
步骤207,判断是否处理完毕,如没处理好,则返回重新继续处理;
步骤208,通知区域中心将信道F′释放;
步骤209,光报警复原。
图9是本发明的管理中心的微处理器的程序流程图。
步骤301,检查各无线电通讯信道是否有新情况,如有则通知指挥中心和区域中心,更改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步骤302,向各区域中心发送巡检指令和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步骤303,检查各区域中心送来的第三应答信号,通知主机没有应答信号的区域中心可能出现故障;
步骤304,检查主机是否有特殊指令,如没有,则对每一区域中心依次巡检;
步骤305,根据主机指令发送巡检指令;
步骤306,是否收到上述可能有故障的区域中心的应答信号,如没有,则通知主机上述区域中心出现故障;
步骤307,将返回信息送回主机,以便采取修理措施。
必须指出的是,区域中心的微处理器24也可将两个中央处理单元的程序功能合在一个中央处理单元内完成。另外,区域中心、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的微处理中心的软件执行的功能也可由各种功能电路完成。
管理中心对区域中心的巡检是本发明的一个特点,这样可检查区域中心的工作是否正常。巡检指令可以任意时刻发送,也可定期进行发送。巡检主要由管理中心A′来完成。它采用组呼方式并使用统一的FA′信道进行巡检。每一个巡检指令发出后,将有许多例如十个区域中心按一定的顺序向管理中心A′发应答信号,一般在时间Tmax<2.5小时内。在巡检时间段内对区域中心进行巡检;同时,管理中心A′根据指挥中心发来的反映信道使用情况的信息向区域中心发出表示“下一个可用报警的信道”的信号,例如,当巡检指令为“1250”时,该指令表示下一个可报警的信道为“1”频道(对应的频率为F1),此外,所有编码为“250*”(*表示0-9)的任一数字的所有区域中心将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向管理中心A′发出应答,其先后顺序为2500、2501…2509,正常情况下,在10个应答时段中会有连续的应答信号,如果突然在某一时段发生中断,则对应该时段的区域中必有故障,须通知主机,使其尽快处理故障,通过这种方法,依次对所有区域中心(分组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出现故障的区域中心,从而保证了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
区域中心与其所辖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采用总线例如三总线或四总线连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四总线。这四条总线分别为Vcc线、ALARM线、TALK线和GND线。其中Vcc线主要进行“供电”、发送巡检指令、选呼指令和对用户进行应答,其中上述传输的数据形式为曼彻斯特码;ALARM线主要是传输报警信号、应答测试信号和其它控制信号。它的数据形式为DTMF*码。TALK线供用户与区域中心或管理中心和指挥中心对讲,它传输的是声音信号。而GND线则是“地”线,用来设定“零”电位。Vcc线是功能复用线,由于数据调制在电源上,因而其负载能力较强。而ALARM线传输数据采用DTMF*编码,由于这种编码信号落在音频范围内,因而在线路中传输时衰弱小,可远距离传送,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报警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区域中心内多个用户报警终端同时报警时通常造成系统混乱的矛盾。
图10是用户报警终端的报警时序图。图10(a)报警时间的分段。T2为报警时间段在T2时间段时,用户可以报警。时间Tp或Ta内,报警无效。时间Tp、Ta是区域中心对用户进行巡检的时间间隔和用户对上述巡检应答的时间间隔,在这些时间内,用户报警无效。在时间T2内允许用户按编码时序报警,通常每一用户报警终端有一十进制的三位数的地址编码,各用户报警终端的编码不相同。因此,报警信号包含地址编码和报警种类编码,通常报警信号有四个码位,例如3186,第一位数“3”代表报警类型,例如火警,T2时间段分成10小段T20、T21……T29,其中每一小段对应一码位,例如,当要发送“6”码时,只要在T2时间小段内“报警”即可,见图中的第一个阴影2部分。例如编码为“186”的用户报警终端报警时,用户按四个不同的组序在区域中心的报警时间段T2内的相应小段内向区域中心报警,如图10(a)的四个阴影部分,直至区域中心和指挥中心应答为止。四个组序分别按用户报警终端的编码的个位、十位、百位以及千位(报警类型)的数值来确立。例如,上述编码为“3186”的用户报警时应首先在第一报警时段内的T26时间小段内报警,其次再在第二报警时段内的T28时间小段内报警,最后再在第三报警时段内的T21时间段内报警,第四个报警在时段内的T23时间段内报警。每一报警时间段通常为500ms,每一时间小段则为50ms,在巡检时间Tp后紧接着是应答时间段Ta。巡检时间Tp和应答时间Ta段通常小于100ms。上述巡检通常也可对在区域中心注册过的用户报警终端进行巡检。
图10(b)是ALARM线的时序图,在时间间隔Ta内,用户使用该线对区域中心应答。
图10(c)是TALK线的时序图。在报警结束后,即T1时刻后,对讲机自动打开,用户报警终端可与区域中心或指挥中心通话。
图10(d)是GND线的零电位图。
为了增加报警系统的功能,如果在某一高层建筑内有一区域中心,则每户居民的用户报警终端的TALK线还可作为门铃呼叫或传呼呼叫的通讯线路。
对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可作许多改变,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上述多个报警中心例如消防报警中心、急救报警中心和匪警中心可分成多个独立功能的报警中心,它可通过多个信道与区域中心联系,便可分别接收各种类型的报警信号,然后进行处理,该中心有一主机具有分别处理上述报警信号的功能;
管理中心与各指挥中心也可在一装置内,由与其相连的主机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
管理中心A′不仅可采用自动巡检模式而且还可采用被动巡检模式,它是通过主机的指令来控制的,且区域中心的应答情况传送给主机;
区域中心的微处理机的软件功能块可由一系列模拟电路来完成;
用户报警终端不需要通话功能,采用三总线也可;以及用户报警终端内的发码控制电路13和时序控制电路可用一中央处理单元CPU来代替,此时图5所示的流程图相应改由上述中央处理单元内的程序流程图。
必须指出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主要具有三个特征(1)区域中心与用户报警终端之间采用总线方式连接;(2)管理中心对区域中心定期进行巡检,相互之间通过是否有应答来表明工作是否正常;(3)区域中心与管理中心和指挥中心之间采用信道控制方式,确切地说能保证采用空闲信道来发送报警信号,这三个特征的任何一种都对系统的可靠性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任何包含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或两个特征或三个特征的报警系统也自然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它包括一包含至少一个指挥中心A1…Am的报警中心A,其中每一指挥中心负责一种类型的报警信号的处理,所述指挥中心通过数据传输线相互连接,它们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至少一个区域中心B1…Bn,每一区域中心都与上述报警中心采用无线电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至少一个用户报警终端C1、C2…CL,这些用户报警终端被分成至少一组,每一组用户报警终端通过有线方式与上述区域中心相连,每一用户报警终端与区域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负责信道控制和巡检并与上述指挥中心采用数据传输线相连的管理中心A′,该管理中心A′与上述报警中心A采用无线电信道控制方式分别与上述区域中心进行信息交换,且管理中心A′并将表示信道使用情况的信道指示信息以及巡检指令发送给区域中心,并从区域中心接收第三应答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中心与其所辖区域内的用户报警终端采用总线方式连接,区域中心与用户报警终端之间通过上述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中心A与区域中心之间的交换信息包括第二应答信号、和报警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中心与用户报警终端之间的交换信息包括第二巡检指令、第一应答信号、第二应答信号以及报警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挥中心为火警指挥中心、匪警指挥中心和急救指挥中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中心A通过传输线与一包含区域中心和用户报警终端的地址信息的主机CC相连。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为四总线,每一四总线包括Vcc线、TALK线、ALARM线和GND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中心A与区域中心之间的交换信息为第三应答信号、巡检信号和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途紧急报警系统,它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指挥中心组成的报警中心,一个或多个区域中心和一个或多个多用户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管理中心,该管理中心在一指定的信道与上述区域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并向区域中心发送巡检指令和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区域中心将根据管理中心发送的上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使用空闲的信道与上述报警中心进行信息交换。该系统覆盖范围较广,通常可达100万户,且系统的可靠性高,用途广。
文档编号G08B25/10GK1079566SQ9210424
公开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30日
发明者石刚, 李卫东, 张大智 申请人:石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