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1231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活中的报警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领老人数量增多,老年痴呆病人的人数也与日倶增,老年痴呆病人由于大脑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独自一人行走时容易发生摔倒、碰伤,冬夜起来后回不到床上可能也会造成冻伤问题,并且老年痴呆病人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很可能触电、打开燃气等造成失火等风险问题,让家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家里财产损坏和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来解决老年痴呆病人夜起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
[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包括探测器、单片机、信号电源、网络传输装置、报警电源和声光报警装置;所述探测器是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通过与非门构成的双鉴探测器;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S51单片机,并与复位电路、振荡电路构成一个最小系统;所述网络传输装置包括寄存器和发射器;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光耦元件、电磁继电器、三极管、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
[0005]所述微波传感器为微波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为KP5068红外传感器。
[0006]所述信号电源为3.3V的直流电源,所述报警电源为5V的直流电源。
[0007]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老年痴呆病人夜里离开床时,探测器会捕捉到移动信号经由单机片处理后将信号源经网络传输装置传送到声光报警装置,从而引起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工作,提醒家人和护理人员前来照顾老年痴呆病人,避免痴呆病人夜起带来的各种危害。本发明设计简单合理,特别适合家庭、医院、养老院、精神病康复医院的老年痴呆病人和精神病人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尽描述:
[0011]参考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包括探测器、单片机、信号电源、网络传输装置、报警电源和声光报警装置;所述探测器是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通过与非门构成的双鉴探测器;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S51单片机,并与复位电路、振荡电路构成一个最小系统;所述网络传输装置包括寄存器和发射器;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光耦元件、电磁继电器、三极管、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
[0012]所述微波传感器为微波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为KP5068红外传感器。
[0013]所述信号电源为3.3V的直流电源,所述报警电源为5V的直流电源。
[0014]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0015]当老年痴呆病人夜里离开床时,探测器会捕捉到移动信号,然后由单片机中的电路循环系统进行处理,接着将处理后的信号源经网络传输装置传送到声光报警装置,从而引起光耦发光器发光,受光器端形成光电流,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开始工作。本发明设计简单合理,特别适合家庭、医院、养老院、精神病康复医院的老年痴呆病人和精神病人使用。
[0016]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器、单片机、信号电源、网络传输装置、报警电源和声光报警装置;所述探测器是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通过与非门构成的双鉴探测器;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S51单片机,并与复位电路、振荡电路构成一个最小系统;所述网络传输装置包括寄存器和发射器;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光耦元件、电磁继电器、三极管、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传感器为微波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为KP5068红外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电源为3.3V的直流电源,所述报警电源为5V的直流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年痴呆病人夜起报警器,包括探测器、单片机、信号电源、网络传输装置、报警电源和声光报警装置;当老年痴呆病人夜里离开床时,探测器会捕捉到移动信号经由单机片处理后将信号源经网络传输装置传送到声光报警装置,从而引起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工作,提醒家人和护理人员前来照顾老年痴呆病人,避免痴呆病人夜起带来的各种危害。本发明设计简单合理,特别适合家庭、医院、养老院、精神病康复医院的老年痴呆病人和精神病人使用。
【IPC分类】G08B21/04
【公开号】CN105678955
【申请号】CN201610098257
【发明人】赵英凯, 刘丹丹, 孙慧杰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