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9530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提供可以设定距离的电子围栏,并且围栏的半径距离相比传统电子围栏的半径距离大大增加,为用户使用电子围栏时提供了多种选择,提高了体验感。
【专利说明】
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儿童手表端均有电子围栏功能,电子围栏是基于蓝牙连接功能实现的。当儿童佩戴的手表与家长手机端的距离超过一定距离,两端蓝牙无法接受到信号时则提示脱离围栏。由于蓝牙的通讯距离有限(10米以内),儿童活动的空间过小,且家长端也无法设置电子围栏的距离,因此,导致用户使用该电子围栏功能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为用户使用电子围栏时提供了多种选择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0007]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0008]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
[0009]优选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0010]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半径范围的信息。
[0011]优选地,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包括30米以内、30-50米或者50-90米;
[0012]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0013]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14]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15]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16]优选地,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包括:
[0017]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18]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19]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20]优选地,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0021 ]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不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在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和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进行振动语音提示;
[0022]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检测是否到达下一次使用所述电子围栏功能的条件。
[0023]第二方面,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24]开启模块,用于开启电子围栏功能;
[0025]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0026]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0027]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
[0028]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0029]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之前,向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半径范围的信息。
[0030]优选地,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包括30米以内、30-50米或者50-90米;
[0031]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0032]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33]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34]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35]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0036]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37]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38]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39]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0040]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之后,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不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在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和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进行振动语音提示;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检测是否到达下一次使用所述电子围栏功能的条件。
[004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提供可以设定距离的电子围栏,并且围栏的半径距离相比传统电子围栏的半径距离大大增加,为用户使用电子围栏时提供了多种选择,提高了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7]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8]如图1所示,所述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包括:
[0049]步骤101,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0050]其中,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包括30米以内、30-50米或者50-90米。
[0051 ]步骤102,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0052]优选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0053]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半径范围的信息。
[0054]步骤103,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
[0055]其中,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0056]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57]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58]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59]优选地,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包括:
[0060]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61]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62]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6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提供可以设定距离的电子围栏,并且围栏的半径距离相比传统电子围栏的半径距离大大增加,为用户使用电子围栏时提供了多种选择,提高了体验感。
[0064]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5]如图2所示,所述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包括:
[0066]步骤201,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0067]步骤202,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0068]步骤203,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
[0069]步骤204,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不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在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和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进行振动语音提示;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检测是否到达下一次使用所述电子围栏功能的条件。
[0070]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1]如图3所示,所述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包括:
[0072]步骤301,家长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定半径距离A;
[0073]步骤302,手表端接受到家长端传递的信息,开启WIFI扫描,并将接收到的家长手机端的信号强度反馈给手机;
[0074]步骤303,手机端根据用户设定的距离与WIFI信号进行判定(若电子围栏设定A半径为30米以内,则对应WIFI信号为3格及3格以上;若电子围栏设定A半径为30-50米,则对应的WIFI信号范围为2格及2格以上;若设定距离A为50-90米,则对应的WIFI信号范围为I格或I格以上);
[0075]步骤304,当手机端判定手表端接受到的WIFI热点信号强度低于围栏对应的信号范围,则在手表端和手机端均进行振动语音提示。
[0076]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77]如图4所示,所述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装置包括:
[0078]开启模块401,用于开启电子围栏功能;
[0079]设置模块402,用于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0080]接收模块403,用于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0081]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
[0082]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0083]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之前,向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半径范围的信息。
[0084]优选地,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包括30米以内、30-50米或者50-90米;
[0085]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0086]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87]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88]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89]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404,用于:
[0090]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0091]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0092]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I格或者I格以上。
[0093]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0094]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之后,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不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在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和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进行振动语音提示;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检测是否到达下一次使用所述电子围栏功能的条件。
[009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装置,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提供可以设定距离的电子围栏,并且围栏的半径距离相比传统电子围栏的半径距离大大增加,为用户使用电子围栏时提供了多种选择,提高了体验感。
[009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家长端移动终端开启电子围栏功能,并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半径范围的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包括30米以内、30-50米或者50-90米; 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I格或者I格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包括: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I格或者I格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不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在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和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进行振动语音提示; 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检测是否到达下一次使用所述电子围栏功能的条件。6.—种使用电子围栏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开启模块,用于开启电子围栏功能;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所述无线信号强度为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家长端移动终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在所述半径范围内,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之前,向所述用户端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半径范围的信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包括30米以内、30-50米或者50-90米; 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与半径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3格或者3格以上;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2格或者2格以上;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为I格或者I格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3格或者3格以上;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30-5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2格或者2格以上; 若所述电子围栏的半径范围为50-90米以内,则确定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为I格或者I格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之后,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不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在所述家长端移动终端和对应的用户端移动终端进行振动语音提示;若确定扫描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在与所述半径范围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范围内,则检测是否到达下一次使用所述电子围栏功能的条件。
【文档编号】G08B21/02GK105957306SQ20161056588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张丹超
【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