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片刻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357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片刻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盘片刻录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稳定内部流场(flow-field)的光盘片刻录机。
背景技术
光盘片具有储存容量大、保存容易、保存期限长、成本低廉与资料不易损害等优点,因此目前已逐渐取代一般传统的磁性储存媒体而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光学储存媒体之一。一般来说,使用者会使用只读光驱(CD-ROM)来读取这些光盘片中所记录的数据,但只读光驱并无法将数据记录在光盘片上。因此,同时具备数据读取与记录功能的刻录机(CD Recording Device)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图1A绘示为现有32倍速光盘片刻录机的分解示意图。请参照图1A,现有光盘片刻录机100主要是由一外壳110、一光学读写模块120、一传动模块130以及一前面板160所构成。其中,外壳110包括底壳112及上盖150,而光学读写模块120与传动模块130是分别配置于外壳110内。此外,前面板160是与上盖150以及底壳112连接,且前面板160通常具有一进/退片口162,以利加载或退出光盘片。另外,在现有光盘片刻录机100中,为了使上盖150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制造者通常会在上盖150的外表面154上冲出结构性强化凹槽154a以及154b。
一般而言,光盘片刻录机100的写入模式可分为多种,如固定线性速度模式(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Mode,CLV Mode)、固定角速度模式(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Mode,CAV Mode)、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one-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Mode,Z-CLV Mode)、部分固定角速度模式(Partial-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Mode,P-CAVMode)等,而在高倍速刻录机中,以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Mode)的应用最为广泛。
以32倍速、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刻录机为例,一般是以16倍速、24倍速(光盘片上约10分钟的位置)以及32倍速(光盘片上约30分钟的位置)分段进行刻录。当光盘片刻录机100以32倍速写入至光盘片上约44-48分钟的位置时(此时光盘片的转速约为每分钟7600转),由于光盘片的高速旋转会在光盘片刻录机100内部产生不稳定流场,而光盘片刻录机100内部不稳定流场与光盘片之间的耦合效应,会让光盘片发生振颤(Flutter)或是变形,使得此处的写入品质(writing quality)变差,进而造成光盘片在其44-48分钟位置上的数据存取失败。
图1B绘示为现有32倍速、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在刻录时,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的测量结果。由图1B可知,光盘片刻录机100的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皆有一明显的峰值。
然而,若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太大,则表示此时的写入品质变差,进而造成光盘片在长度44-48分钟处的资料存取失败。因此,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的值愈小,光盘片的写入品质愈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盘片刻录机,其可改善光盘片刻录机内部的流场,以有效提高光盘片刻录机的写入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盘片刻录机,此光盘片刻录机包括一外壳、一光学读写模块以及一传动模块。其中,外壳包括一底壳与一上盖,而光学读写模块及传动模块是分别配置于外壳内。承上述,光学读写模块包括一光学读写头,且光学读写头适于沿着一寻轨路径往复移动,而传动模块适于使一光盘片以一旋转轴为轴心转动。值得注意的是,上盖具有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且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凸出以及一第二凸出,其中第一凸出与第二凸出是位于寻轨路径的上方,且第一凸出较第二凸出靠近旋转轴。此外,第一凸出的高度较第二凸出的高度低。
本实施例中,光学读写模块更包括一固定基座、一组导杆以及一第一驱动马达。其中,固定基座是配置于外壳内,而一组导杆是配置于固定基座上。此外,光学读写头是配置于一组导杆上,以沿着寻轨路径往复移动,而第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光学读写头沿着寻轨路径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包括一第二驱动马达、一下夹持件以及一上夹持件。其中,第二驱动马达是配置于外壳内,而下夹持件与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此外,上夹持件则配置于下夹持件上方,且下夹持件适于与上夹持件共同夹住光盘片。承上述,下夹持件与上夹持件例如是借由磁力吸附的方式共同夹住光盘片。
本实施例中,上盖的外表面上例如更具有至少一结构性强化凹槽。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例如为一条状凸出,且条状凸出的延伸方向与寻轨路径垂直。此外,第一凸出分布于距离旋转轴30-40毫米的区域上,第一凸出的高度为0.8-1.2毫米。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出例如为一条状凸出,且条状凸出的延伸方向与寻轨路径垂直。此外,第二凸出分布于距离旋转轴45-55毫米的区域上,第二凸出的高度为1.6-2.4毫米。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例如更包括一与底壳及上盖连接的前面板,而此前面板通常具有一进/退片口,以利光盘片进出。
基于上述,本发明于光盘片刻录机的上盖的适当位置上设计第一凸出及第二凸出,以在光盘片高速旋转时,稳定光盘片刻录机内部的流场,进而提高光盘片刻录机的写入品质。


图1A绘示为现有32倍速光盘片刻录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B绘示为现有32倍速、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在刻录时,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的测量结果。
图2A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B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中光学读写模块及传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上视图。
图3B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侧视图。
图4A绘示为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中写入速率与光盘片位置的关系图。
图4B绘示为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中转数与光盘片位置的关系图。
图5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32倍速、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在刻录时,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的测量结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中,虽以32倍速光盘片刻录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光盘片刻录机必须为32倍速的光盘片刻录机。
图2A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的分解示意图,而图2B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的光学读写模块及传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A以及图2B,光盘片刻录机200包括一外壳210、一光学读写模块220及一传动模块230。其中,外壳210包括一底壳212及一上盖250,而光学读写模块220及传动模块230是分别配置于外壳210内。
承上所述,光盘片刻录机200例如更具有一前面板260,而前面板260是与上盖250及底壳212连接,且前面板260通常具有一进/退片口262,以利加载或退出光盘片。此外,在上盖250的外表面254上例如具有结构性强化凹槽254a及254b,用以增加上盖250的结构强度。
请再参照图2A及图2B,光学读写模块220例如具有一光学读写头222,用以读取光盘片的数据。此外,光学读写模块220例如更具有一固定基座224、一组导杆226及一第一驱动马达228。其中,固定基座224配置于外壳210内,一组导杆226是配置于固定基座224上,而光学读写头222是配置于一组导杆226上并借由第一驱动马达228透过导螺杆或齿轮组(图中未绘示)驱动,以沿着寻轨路径(Track-seeking,即Y轴方向)作往复移动。
请再参照图2A及图2B,传动模块230例如具有一第二驱动马达232、一下夹持件234及一上夹持件236。其中,第二驱动马达232是配置于外壳210内并与下夹持件234连接,而上夹持件236(如图2A所示)则配置于下夹持件234的上方,其中下夹持件234适于与上夹持件236共同夹住光盘片,而传动模块230适于使一光盘片以一旋转轴R为轴心转动。此外,下夹持件234与上夹持件236例如是借由磁力吸附的方式共同夹住光盘片。
图3A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上视图,而图3B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侧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A、图3A以及图3B,上盖250的内表面252上具有一第一凸出256a以及一第二凸出256b,而第一凸出256a与第二凸出256b是皆位于寻轨路径的上方,且第一凸出256a较第二凸出256b靠近旋转轴R,而第一凸出256a的高度较第二凸出256b的高度低。
此外,其中第一凸出256a分布于距离旋转轴R的30-40毫米的区域上,且第一凸出256a的高度为0.8-1.2毫米。另外,第一凸出256a例如为一条状凸出,且条状凸出的延伸方向与寻轨路径垂直。第二凸出256b分布于距离旋转轴R的45-55毫米的区域上,且第二凸出256b的高度为1.6-2.4毫米,而第二凸出亦例如为一条状凸出,且条状凸出的延伸方向亦与寻轨路径垂直。
图4A绘示为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中写入速率与光盘片位置的关系图。请参照图4A,一般而言,光盘片刻录机200的写入模式可分为多种,如固定线性速度模式(CLVMode)、固定角速度模式(CAV Mode)、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Mode)、部分固定角速度模式(P-CAV Mode)等,而在高倍速刻录机中,以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亦将以32倍速、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刻录机为例。
图4B绘示为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中转数与光盘片位置的关系图。请同时参考图4A及图4B,现有的光盘片刻录机100以32倍速写入至光盘片长度44-48分钟(此时光盘片的转速亦通过7600 RPM附近)的位置时,由于光盘片的高速旋转会在光盘片刻录机100内部产生一不稳定流场,而此不稳定流场将与光盘片之间产生耦合效应,而使得此处的写入品质(writing quality)变差,进而造成光盘片在其44-48分钟位置上的数据存取失败。
本发明的上盖250的内表面252具有第一凸出256a及第二凸出256b。借由上盖250的内表面252上的第一凸出256a及第二凸出256b,可以在光盘片高速旋转时,稳定光盘片刻录机200内部的流场,进而使光盘片能稳定地运转。
图5绘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32倍速、区域固定线性速度模式(Z-CLV Mode)的光盘片刻录机在刻录时,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以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的测量结果。由图5可知,光盘片刻录机200的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与图1B中现有的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相较之下有明显的下降,而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其测量结果几乎为0。
基于上述的第一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1及第二层RS码译码输出的错误率C2的测量结果,可得知借由上盖250的内表面252上的第一凸出256a及第二凸出256b,可以稳定光盘片刻录机200内部的流场,进而提高光盘片刻录机200的写入品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盘片刻录机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一)本发明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一凸出及第二凸出,借由第一凸出及第二凸出可改善光盘片刻录机内部的流场,进而提高光盘片刻录机的写入品质。
(二)本发明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特殊设计可使得光盘片刻录机的噪音值(Sound Pressure Level)降低0.6分贝(dBA)(相较于现有的光盘片刻录机)。
(三)本发明的光盘片刻录机中,上盖的特殊设计可使得光盘片刻录机的振动量减少41%(相较于现有的光盘片刻录机)。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包括一底壳与一上盖;一光学读写模块,配置于该外壳内,其中该光学读写模块包括一光学读写头,且该光学读写头适于沿着一寻轨路径往复移动;以及一传动模块,配置于该外壳内,其中该传动模块适于使一光盘片以一旋转轴为轴心转动;其中,该上盖具有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且该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凸出以及一第二凸出,其中该第一凸出与该第二凸出是位于该寻轨路径的上方,且该第一凸出较该第二凸出靠近该旋转轴,该第一凸出的高度较该第二凸出的高度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凸出为一条状凸出,且该条状凸出的延伸方向与该寻轨路径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凸出为一条状凸出,且该条状凸出的延伸方向与该寻轨路径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凸出分布于距离该旋转轴30-40毫米的区域上,该第一凸出的高度为0.8-1.2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凸出分布于距离该旋转轴45-55毫米的区域上,该第二凸出的高度为1.6-2.4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读写模块更包括一固定基座,配置于该外壳内;一组导杆,配置于该固定基座上,其中该光学读写头是配置于该组导杆上,以沿着该寻轨路径往复移动;以及一第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光学读写头沿着该寻轨路径往复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模块包括一第二驱动马达,配置于该外壳内;一下夹持件,与该第二驱动马达连接;以及一上夹持件,配置于该下夹持件上方,其中该下夹持件适于与该上夹持件共同夹住该光盘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夹持件与该上夹持件是借由磁力吸附的方式共同夹住该光盘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盖的该外表面上更具有至少一结构性强化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片刻录机,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前面板,与该底壳及该上盖连接,其中该前面板具有一进/退片口,以利该光盘片进出。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片刻录机,其包括一外壳、一光学读写模块及一传动模块,其中光学读写模块及传动模块皆配置于外壳内。此外,外壳包含一底壳与一上盖,且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凸出以及一第二凸出。借由上盖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凸出及第二凸出可以稳定光盘片刻录机内部的流场,进而使光盘片能稳定地运转。
文档编号G11B33/08GK1747051SQ20041007702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9日
发明者谢志忠, 陈徵君, 陈伯睿, 吕惠中 申请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