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178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VD播放器的机芯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蓝光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蓝光DVD播放器所用的机芯框架结构,密封性不好,灰尘容易跑进机芯框架里面。密封方式大多采用单层单道防尘,即采用两个硬物面紧密接触(如塑胶与塑胶或塑胶与金属接触)的一层(一道)密封结构。然而,接触体塑胶或金属会发生变形,相互之间的贴合面将出现间隙,灰尘进入框架结构内部使机芯光头受到污染,以致机芯读取碟片的能力下降,甚至不读碟片,严重影响机芯工作寿命。蓝光DVD播放器机芯较普通的DVD播放器机芯对灰尘的污染更为敏感,故更需要好的机芯框架的结构来保证无尘环境。因此,蓝光DVD播放器需要一种可以防尘的机芯框架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蓝光DVD播放器的机芯框架结构防尘效果不好严重影响机芯工作寿命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防尘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包括上盖、主壳体以及底座,所述上盖的四周向下折弯形成折弯边,所述主壳体的一侧面开有开口部,所述主壳体上与该开口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与该开口部相邻的两第二侧面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一嵌槽,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嵌槽相对应的所述上盖的折弯边与该第一嵌槽扣合;所述底座的四周壁与相对应的所述主壳体底部四周壁的接触区域包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接触区域内所述连接结构相互压紧,通过所述扣合和所述压紧使所述上盖、主壳体以及底座形成防尘的框架结构。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四周壁上的第二嵌槽,以及设置在与所述底座四周壁相对应的所述主壳体底部四周壁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嵌合于所述第二嵌槽内用于压紧所述主壳体及底座。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所述主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尾部分布在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每个所述第一尾部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一对卡块。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所述底座四周壁包括第一周壁、第二周壁、第三周壁、第四周壁,所述第一周壁与第二周壁相对设置,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周壁、第四周壁的两端,所述第三周壁、第四周壁相对设置。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沿所述底座第一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在第二周壁上对应位置设 置相同的卡位,所述卡位用于与设置在主壳体周壁上且与所述卡位相对应的主壳体固定座相卡合。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所述底座的第三周壁上相应设置有用于套合
第一尾部的第二尾部。上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尾部与所述第一尾部的卡块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对应的卡孔,用于嵌合所述卡块。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在上盖、主壳体、底座上设置凸块与嵌槽,使三者结合时,凸块完全嵌合于嵌槽内,实现多道(多层)防尘,且采用围骨方式,使灰尘被有效的阻挡在机芯框架结构的外部形成全封闭的防尘结构。有利于隔绝外部灰尘进入机芯框架的内部,提闻机芯的工作寿命。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一种本实用新型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DVD播放器机芯防尘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图1中上盖I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上盖I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主壳体2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1中主壳体2的仰视示意图;图9为图1中底座3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中B-B面的剖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30)处的放大图;图12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13为图12中(10)处的放大图;图14为图12中(20)处的放大图;图15为图4中E-E向的剖视图;图16为图15中B处的放大图;图17为图15中C处的放大图;图18为图4中F-F面的剖视图;图19为图18中(6)处的放大图;图20为图2中C-C面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性的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或本发明的应用和使用。此外,并非旨在受限于前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或以下详细说明中提出的任何明确的或包含的理论。参考图1至图9,该框架结构包括上盖1、主壳体2、底座3。其中,上盖I包括盖板11和沿盖板11四周向下折弯成形的折弯边12。该四个折弯边12为垂直折弯形成一个四周壁腔,该四个折弯边也可做成连成一个连接形成封闭的壁腔(即各条折弯边之间无连接处)。折弯边12的横截面形状可为方形或半圆形。该折弯边12与盖板11是一体成型结构。主壳体2为框架结构,包括主壳体2 —侧面开设的开口部23、与开口部23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1、与开口部23相邻的两第二侧面22以及主壳体固定座24、第一尾部25、主壳体底部四周壁26。两个第二侧面22垂直连接于第一侧面21的两端,开口部23所在的侧面垂直连接于两第二侧面22之间且与第一侧面21相对。至少两个主壳体固定座24固定连接于每个第二侧面22的外侧。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的侧壁上(即与上盖I的接触面上)设有与该主壳体2 —体成型的第一嵌槽211,即与折弯边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嵌槽211。该第一嵌槽211的长度、深度与折弯边12相对应,横截面形状均与折弯边12的横截面形状对应,使折弯边12可嵌合于第一嵌槽211中,且相配合面紧密贴合。第一尾部25成对设置在第一侧面21的两端且与第一侧面21垂直连接并向外延伸,该第一尾部25为方形盒体状,在每个第一尾部25两侧的外壁上均设有一对卡块251。该卡块251为楔形块状,也可以为圆柱、方形块等形状。该卡块251与主壳体2—体成型。该第一侧面21、两个第二侧面22、开口部23以及一对第一尾部25的底部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主壳体底部四周壁26,沿着主壳体底部四周壁26与底座3的接触区域上设置有连接结构,用于使主壳体2和底座3连接时两者能相互紧密结合,形成密封的结构。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设置为凸部与嵌槽相互嵌合或扣合的连接结构,即沿着主壳体底部四周壁26与底座3的接触区域上设置第二凸部212,其横截面形状可为方形,半圆形。当然,该连接结构也可以为卡块与卡孔以扣合的方式连接或其他连接结构。底座3包括底座四周壁、第二尾部37,其中底座四周壁由第一周壁34、第二周壁35、第三周壁36、第四周壁33相互连接而成。第二周壁35与第一周壁34相对设置,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三周壁36、第四周壁33的两端。第四周壁33与第三周壁36相对设置。第二尾部37与第三周壁36 的两端垂直连接且向外延伸。该第二尾部37为U型框体,用于套合第一尾部25。第二尾部37与第一尾部25套合时,在卡块251的相应位置上分别设置对应的卡孔371,用于卡合该卡块251。该卡孔371的尺寸、形状与卡块251的形状、尺寸相对应,与底座3 —体成型,为通孔。第一周壁34上设有至少两个卡位312,在第二周壁35的对应位置也设有相同的卡位312。卡位312的位置与主壳体固定座24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在主壳体2与底座3连接时卡合该主壳体固定座24。底座四周壁与主壳体底部四周壁26的接触区域(与第二凸部21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嵌槽311,用于嵌合第二凸部212。第二嵌槽311的深度尺寸略大于第二凸部212的高度尺寸,横截面形状与第二凸部212的横截面形状对应,使第二凸部212与第二嵌槽311结合时,其结合面能够紧密贴合。参考图10至图20,该上盖1、主壳体2、底座3依次固定连接时,折弯边12完全插入第一嵌槽211,第二凸部212完全插入第二嵌槽311,主壳体固定座24完全卡合于卡位312,第一尾部25套合于第二尾部37中,且第一尾部25的所有卡块251完全嵌合于对应的第二尾部37的卡孔371中。上盖1、主壳体2、底座3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了一个具有防尘功能的框架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该框架结构的防尘的工作原理。如图11,主壳体固定座24完全卡合于卡位312,两者紧密贴合,形成了贴合面a面、b面、c面、d面。当有灰尘进入时(沿箭头方向),灰尘流进a面,因a面处为紧密接触无缝隙,则灰尘就被a面完全阻挡下来。若因主壳体2或底座3产生轻微变形或其注塑尺寸的轻微变化导致a面有很小的缝隙,则会有很少的灰尘流入b面及c面,但分别受到b面及C面的阻挡而停留在b面、C面处的缝隙里了,此时停留在b面处及C面处的缝隙里的灰尘不可能再穿过d面流进机芯框架内部了。因d面为紧密接触无缝隙且受到垂直向下的螺钉固定力(主壳体2与底座3是靠螺钉来固定)致使d面结合部位紧密贴合。如图13,上盖I与主壳体2嵌合,两者紧密贴合,形成了贴合面e面、η面、f面,当有灰尘由上盖及主壳体的配合间隙进入(沿箭头方向),灰尘分别流进e面及η面均受到e面、η面的阻挡则较少灰尘留在η处的缝隙里,因f面处为紧密贴合无缝隙,则就阻挡了留在η处的缝隙里灰尘的进入。如图14,主壳体2与底座3嵌合,即第二凸部212完全插入第二嵌槽311时,两者紧密贴合,形成贴合的h面、i面、j面、k面、I面。当有灰尘进入时(沿箭头方向),灰尘流进h面,因h面处为紧密接触无缝隙,则灰尘就被h面完全阻挡下来。若因主壳体2或底座3产生轻微变形或其注塑尺寸的轻微变化导致h面有很小的缝隙,则会有很少的灰尘流入i面及j面,灰尘要想进入内腔,需依次流经h面、i面、j面、k面及I面处的缝隙,共受到了5个面的阻挡,其中h面、i面及I面处为紧密接触无缝隙,则灰尘最终不能进入机芯框架内部了。如图16,主壳体2和底座3在与开口部23相对的一侧位置处的嵌合,两者紧密贴合,形成贴合的ο面、P面、q面、r面,同理分析得出,此处的灰尘分别受到了 4个面的阻挡,其中P面为紧密贴合面,灰尘同样不能进入机芯框架内部。如图17,折弯边12完全插入第一嵌槽211时·,两者紧密贴合,形成贴合s面、t面、u面。当有灰尘由上盖I及主壳体2的配合间隙进入(沿箭头方向)时,流进s面(被s面阻挡在s面处的缝隙里),若还有少量未阻挡住的灰尘,接着流进t面(被t面阻挡在t面处的缝隙里),最后流到u面,因经过s面及t面2次阻挡后流到u面处的灰尘已少较多,且u面处为紧密贴合无缝隙,从而阻挡了灰尘进入该机芯框架内部。图19,主壳体第一尾部25与底座第二尾部37嵌合,两者紧密贴合,形成贴合的V面、w面、X面同理分析得出,此处的灰尘分别受到了 3个面的阻挡,其中V面为紧密贴合面,灰尘同样不能进入机芯框架内部。如图20,卡块251卡合于卡孔371中,该卡扣式固定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塑胶底座尾部易变形出现密封不牢固出现缝隙导致防尘失效问题。主壳体第一尾部25与底座第二尾部37嵌合两者紧密贴合,形成贴合面y面、z面、m面。当有灰尘由主壳体2与底座3结合处流入(沿箭头方向),流进y面,因y面处为紧密接触无缝隙,则灰尘就被I面完全阻挡下来,留在主壳体2与底座3结合处的缝隙了。如因主壳体2发生轻微变形导致y面处有很小的缝隙,则会有很少的灰尘流入z面及m面,但分别受到z面及m面的阻挡则停留在z面处及m面处的缝隙里了,起到了防尘作用。故灰尘很难再进入该机芯框架内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VD播放器防尘结构采用凸块与嵌槽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多面阻挡结构,达到多层(多道)防尘,且采用围骨方式,使灰尘被有效的阻挡在机芯框架结构的外部,为机芯提供了一个无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机芯的工作寿命。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 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包括上盖、主壳体以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四周向下折弯形成折弯边,所述主壳体的一侧面开有开口部,所述主壳体上与该开口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与该开口部相邻的两第二侧面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一嵌槽,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嵌槽相对应的所述上盖的折弯边与第一嵌槽扣合;所述底座的四周壁与相对应的所述主壳体底部四周壁的接触区域包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接触区域内所述连接结构相互压紧,通过所述扣合和所述压紧使所述上盖、主壳体以及底座形成防尘的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四周壁上的第二嵌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底部四周壁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嵌槽与所述第二凸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嵌合于所述第二嵌槽内用于压紧所述主壳体及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尾部,一对所述第一尾部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尾部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一对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四周壁包括第一周壁、第二周壁、第三周壁、第四周壁,所述第一周壁与第二周壁相对设置,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周壁、第四周壁的两端,所述第三周壁、第四周壁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座第一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在第二周壁上与所述第一周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相同的卡位,所述卡位用于与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四周壁上且与所述卡位相对应的主壳体固定座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第三周壁上相应设置有用于套合第一尾部的第二尾部。
8.根据 权利要求7所述的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尾部与每个所述第一尾部的一对卡块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对应的卡孔,用于嵌合所述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VD播放器机芯框架结构,包括上盖、主壳体以及底座,所述上盖的四周向下折弯形成折弯边,所述主壳体的一侧面开有开口部,所述主壳体上与该开口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与该开口部相邻的两第二侧面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一嵌槽,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嵌槽相对应的所述上盖的折弯边与第一嵌槽扣合;所述底座的四周壁与相对应的所述主壳体底部四周壁的接触区域包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接触区域内所述连接结构相互压紧,通过所述扣合和所述压紧使所述上盖、主壳体以及底座形成防尘的框架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DVD播放器特别是蓝光DVD播放器的蓝光机芯的有效防尘。
文档编号G11B33/02GK203118474SQ20132011001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吴宏, 陈永红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