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45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开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十千伏真空开关的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
当前在高压配电室内,所用于负荷开关的闸刀都是用的人工合闸式的,反应慢,或电机带动蜗轮蜗杆减速装置,结构复杂,在关键时刻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的中央位置焊有直角支撑架24,在右边焊的直角支撑板23与直角支撑架24互相垂直,主转轴8穿过主轴套20和大齿轮4,并由键28连接及穿过固定在底盘1中心的轴承25内孔;连接筒7内筒中各按装轴承25后,一头和主轴套20用螺钉13固定,另一头用螺钉13与限位板12固定在一起;在弹簧套17内装入套有弹簧15的定位销16,然后固定在直角支撑板23上,在定位销16的头上固定一半圆头18,和套在主转轴8上,并且侧孔套在大齿轮4上的圆柱22上的圆弧拨板19相靠,将拨叉6套在付转轴9上,用插销11将付转轴9和固定在拨叉6上的轴套10连接在一起,将拨叉6的定位孔14套在定位销16的小头上,并且付转轴9插进连接筒7内的另一轴承25内,使和主转轴8的离合齿26相扣,盘簧5的中心头穿过主转轴8的销钉孔21卡在主轴套20的槽内,另一端卡在拨叉6的卡簧槽内;与电机3的轴相连的减速箱齿轮2和大齿轮4相扣。
所述的盘簧5,用弹簧钢丝绕成。
所述的主转轴和付转轴之间相互转动角度为9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用储能盘簧的作用代替原机构的拉簧,克服了位置控制不精确,动作迟缓的毛病;采用齿轮直接减速代替蜗轮蜗杆减速,动作灵活、控制精度高,而且设计简单、合理,免去现场安装和维修,体积小、重量轻、造价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说明。


图1为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转轴和付转轴的离合齿结构形式图。
图3为盘簧结构图。
图4为该电动装置电源接线图。
图1所示为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在底盘1中心位置和左边分别固定有相互垂直的直角支撑架24和直角支撑板23,定位销16固定在直角支撑板23上,直角支撑架24上支持主轴套20,并有连接筒7和它固定,在其中心套有主转轴8和付转轴9,盘簧5两头分别和主转轴8和拨叉6固定,拨叉6通过轴套10和付转轴9固定,其限位孔14套在定位销16的小头上,当启动电机3时,经减速箱小齿轮2和大齿轮4转动使盘簧5储能,大齿轮4转动,将定位销16拉出拨叉6的定位孔14,处于自由状态;盘簧5放能,迫使主转轴8反转,带动付转轴9转动,打开负荷开关。停电时还可以利用预先固定在减速箱2上的手动齿轮27。
图2所示为主、付转轴离合齿形状图,两轴的齿相互转动角为90°。
图3所示为主转轴盘簧结构形状。
图4为该电动装置的电源接线图,由换向开关K将电机接入三相电源A、B、C相。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的中央位置焊有直角支撑架(24),在右边焊的直角支撑板(23)与直角支撑架(24)互相垂直,主转轴(8)穿过主轴套(20)和大齿轮(4),插入固定在底盘(1)中心的轴承(25),连接筒(7)内筒中各按装轴承(25)后,一头和主轴套(20)用螺钉(13)固定,另一头用螺钉(13)与限位板(12)固定在一起;在弹簧套(17)内装入套有弹簧(15)的定位销(16),然后固定在直角支撑板(23)上,在定位销(16)的头上固定一半圆头(18)和固定在大齿轮(4)上的圆弧拨板(19)相靠,将拨叉(6)套在付转轴(9)上,用插销(11)将付转轴(9)和固定在拨叉(6)上的轴套(10)连接在一起,将拨叉(6)的定位孔(14)套在定位销(16)的小头上,并且付转轴(9)插进连接筒(7)内的另一轴承(25)内,使和主转轴(8)的离合齿(26)相扣,盘簧(5)的中心头穿过主转轴(8)的销钉孔卡在主轴套(20)的槽内,另一端卡在拨叉(6)的卡簧槽内;与电机(3)的轴相连的减速箱齿轮(2)和大齿轮(4)相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盘簧(5),用弹簧钢丝绕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转轴和付转轴之间相互转动角度为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气开关装置的一种高压隔离负荷开关电动装置,用于10KV以上的真空开关的启、闭,其特点是电机带动减速箱的齿轮直接与大齿轮咬合减速,大齿轮转动使与同连接于主轴的盘簧储能,而将定位销拉出拨叉孔,电机反转,盘簧放能,使与之连接的拨叉转动,带动副转轴旋转,去控制真空开关的启与闭。该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合理、启动迅速、准确、体积小、成本低、免维修,可以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H01H33/28GK2453533SQ0025460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1日
发明者郭海峰 申请人:郭海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